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供奉當朝的皇帝和及其先祖是每個帝王都要做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功臣和宗室對當朝有極大功者,也逐漸可以將他們的神位供奉於太廟,而這一過程也叫做「配享太廟」。這是對功臣進行表彰的一種莫大殊榮。
而在曹魏配享太廟中,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可在這些功臣裡面,為何沒有荀彧、賈詡、許褚,以及于禁等人的名字?難道,他們是沒有資格嗎?
在曹魏「配享太廟」中,當時主要按照的標準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而在這標準中,才逐漸從魏明帝到魏元帝時期,前後共五批功臣配享太廟。
首先,荀彧之所以沒有「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荀彧自始自終都沒有忠於曹魏。曹操在最初的時候,的確有就挽狂瀾之心,也為漢朝做了很多事。譬如,刺殺董卓等。也正是因為如此,荀彧在擇主的時候看中了曹操。並且,還為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但可惜的是,隨著曹操勢力的擴張,以及野心的不斷壯大,曹操已經不再局限於丞相一職,有了稱公的心思。而對於曹操想要稱魏公,荀彧就首先不答應。也正是因為這樣,荀彧和曹操有了隔閡,最後更是鬱郁而亡。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荀彧儘管對曹魏有功,但也不可能配享太廟。
其次,賈詡之所以不能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賈詡在曹操時期過於自保。在最初的時候,賈詡跟隨的是張繡。而在宛城之戰中,賈詡向張繡獻計,殺死了曹操的愛將典韋,以及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
儘管後來曹操不計前嫌,但是賈詡有必要進行自保。所以,在曹操時期,賈詡都是閉門自守,不與其他人私交。同時,又因為賈詡的計謀大多數是偏向毒計,名聲不太好。所以,賈詡也就沒有進太廟。反而是到了魏文帝時期,賈詡支持曹丕,做了曹丕的帝師,位列三公,才得以配享魏文帝廟
再次,許褚沒有配享太廟,是因為許褚的功勳不夠卓越。許褚對曹操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許褚作為曹操的護衛長,其沒有足夠的自由去帶兵建立功勳。所以,許褚的地位並不是很高。
而除此之外,許褚也沒有像典韋那般的英烈。典韋之所以能夠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在宛城之戰中,典韋為曹操殿後,最後力竭而亡。在這一點上,典韋就有了一定的資格。
最後,于禁沒有配享太廟是情理之中。畢竟,在襄樊之戰中,于禁作為主將,卻沒有龐德那般英勇就義,而是選擇了投降。但是投降這一點,于禁就算是有再大的功勞,其在曹魏的地位有多高,也不可能會被選中。
所以說,荀彧、許褚,以及賈詡等人之所以沒能夠配享太廟,要麼是對曹魏不夠忠誠,要麼是地位不夠高,要麼就是有一些特大的缺點。而正是因為如此,26名人選中也就沒有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