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臣配享太廟的僅有13人,張廷玉真的具備這個資格嗎?

2020-12-10 左都御史

我們在評價清代漢臣的時候,習慣性地將張廷玉認為是第一漢臣。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他獲得了配享太廟的榮譽。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清代配享太廟有什麼標準,張廷玉是否具備這個資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一下什麼是「配享」。

配享通俗地說,就是在祭祀的場所,在主位神牌的兩旁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牌,作為配角,與主位神牌共享供奉的香火。配享在我國由來已久,比如在孔廟中就有「四配」,這四個人都是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後來還有「十二哲」,這十二個人也是被歷代推崇的先賢。

太廟是指皇室的家廟,裡面供奉著歷朝皇帝、皇后,以及功王功臣。但在說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帝、後作為太廟的主角,稱為「升袝」太廟,其他人只能稱為「配享」。

封建統治者以配享太廟作為對功臣的最高獎賞在歷朝歷代也是十分常見,比如明代時,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等都被賦予了配享太廟的至高榮譽。清代同樣如此,但讓哪些人配享太廟,皇帝的態度一向十分謹慎,且與皇帝本身的好惡有很大的關係。

清代配享太廟的臣子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皇族,即愛新覺羅氏,這些人都供奉在太廟殿前的東配殿內;第二類是非皇族的旗人,只有張廷玉一人是漢人,他們被供奉在太廟前典的西配殿內。

清代共有多少人獲得了配享太廟的榮譽呢?總數只有29個人,其中包括13位功王和3位福晉,以及13位功臣。可以說,有清一代,能享受這個榮譽的人確實是少之又少。

配享太廟有什麼具體的標準呢?

上面說到,王大臣是否能配享太廟,與皇帝的個人好惡有很大的關係。從史料的相關記載來看,並無統一的標準。但從配享太廟的13個功王及13個功臣來看,基本都具備了以下的兩個特點:

其一,大清開國元勳,建立顯赫軍功。

東配殿的13位功王中,有3位都是努爾哈赤的長輩,他們配享太廟名義大於實質,屬於追封。有1位是努爾哈赤的弟弟叫雅爾哈齊,他雖然沒有建立過太多的功勳,但因與努爾哈赤感情頗深,獲得了這一榮譽。

剩下像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嶽託,他們無一不是身經百戰,為大清開國立下過赫赫戰功。同樣,西配殿還有額亦都、費英東、揚古利、圖爾格、圖賴5人,也都是大清開國功臣。

其二,贊襄有功或是維護國家主權統一甚至是為國捐軀。

東配殿的功王中,像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他們都屬於輔佐皇帝有功而獲得世襲罔替的爵位,並配太廟。這兩個人筆者就不多細說了,了解清史的朋友相比都清楚,以他們的功績,配享太廟自是應當。

功王中像超勇親王策凌,功臣中像圖海、兆惠、傅恆、阿桂、福康安、僧格林沁,他們都曾經作為主帥領兵作戰,或於西北平定叛亂,或於西南鎮壓起義,又或是抵抗外國侵略,都曾建立過顯赫的功績。

配享太廟的13位功王和13位功臣中,上面沒有提到的僅剩下2位,即鄂爾泰和張廷玉。這兩個人配享太廟,在筆者看來是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夠資格的。

先來看鄂爾泰。鄂爾泰其人在康熙朝鮮為人知,他是在雍正即位後得到重用的,他在地方為官的經歷頗多,擔任過布政使、巡撫、總督。鄂爾泰當時與李衛、田文鏡、年羹堯被譽為四大總督,深受雍正的信任。

鄂爾泰主要的功績是在雲貴總督任上實行改土歸流,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且在鎮壓四川土司叛亂中立有軍功,後升任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縱觀鄂爾泰的一生,也算成就輝煌,既有軍功又有輔佐之功。但畢竟功勞有限,雍正帝賦予他首輔和首席軍機大臣,還封為伯爵,已經算是到了極限。

再看張廷玉。客觀地說,張廷玉確實是個幹臣,說他是大清名臣也不為過。只不過他的功勞也十分有限,說到底就是雍正帝御用秘書,從事的大多數也是文字性的工作。而且相比鄂爾泰,張廷玉沒有任何的軍功,頂多就是贊襄國事有功。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張廷玉都沒有資格配享太廟。這一點他自己是十分清楚的,或者說是很心虛的。他在退休時,曾當面提醒乾隆帝不要忘了雍正帝遺詔,讓自己配享太廟。

按照張廷玉一貫的謹慎風格,他不應該向乾隆帝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明顯是不信任乾隆嗎。他這樣做,其實就是心虛,生怕乾隆取消這一至高的榮譽。乾隆帝為此大怒,還一度降旨取消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並聲稱張廷玉何德何能,能於祖宗配享香火。不過,張廷玉去世後,乾隆還是遵從雍正帝的遺詔,令其配享太廟。

或許有的讀者會認為筆者這是故意詆毀張廷玉,本來漢人中配享太廟的只有張廷玉一人,要是他都不夠資格,豈不是要光頭了嗎?

其實,如果從配享資格的角度來說,漢人中真正能配享太廟的人不是沒有。像曾國藩、左宗棠,一個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為清王朝延續了五十年的壽命;另一個收復新疆,建曠古奇功,他們難道不比張廷玉更應配享太廟嗎?

相關焦點

  • 配享太廟對子孫後代有幫助嗎?它是一種怎樣的死後殊榮
    什麼樣的大臣能獲得配享太廟的資格?獲得配享太廟資格的人都是各朝各代的大功臣,也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都是人中之龍鳳。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來說,清朝國祚272年,而在清朝270多年的歷史上,能配享太廟的人只有26人。
  • 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雍正的心腹,乾隆拿他都沒辦法!
    自打滿清入關後,為了更好地避免政黨被漢族人奪得,對官府中的漢臣時刻防備著。即便像年羹堯、左宗棠、曾國藩及李鴻章那樣的官府賢臣,也不可以讓清朝執政者徹底堅信,更不太可能變成皇上的親信。可是,縱覽全部清朝時期,有一位漢臣做到了完美。
  •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他帝抄家
    張廷玉是整個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其地位之高可見一般。起初太廟中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後來皇后和有功之臣也可以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清朝唯一一個進入太廟的漢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張廷玉功勞之大。張廷玉曆清朝三代帝王,康熙、雍正都對他委以重任,而乾隆卻對他十分冷淡,這是為什麼呢?
  • 張廷玉:為了配饗太廟讓皇上寫保證書 最終落得抄家收場
    張廷玉,輔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可謂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原本想著善始善終吧,沒想到終是因為這一個差錯,80多歲還被乾隆抄了家,悽涼苦悶中,沒能過得了84歲這個坎兒,落寞而終了。並遺詔他們死後配饗太廟。這對於漢臣的張廷玉來說是莫大的恩寵。到了乾隆這一朝張庭玉以經60多歲了。但他不改初心,依然勤懇。雍正對他剛開始很是倚重,多次出巡都是留他在紫禁城處理公務,一應大小,都由他權全負責。有時雖有意見向左,也沒有影響君臣的良好關係。
  • 張廷玉退休前的3個小錯,撩到了乾隆帝的逆鱗,還記得3尺巷麼?
    此時的張廷玉應該是繼承了"3尺巷"的處事精髓。雍正帝評價:"我和你義固君臣,情同密友。"給了他配享太廟、這一漢臣從未有過的殊榮。3、乾隆帝時位極人臣張廷玉是雍正留給乾隆的四個顧命大臣之一。《清史稿》張廷玉一心要離開是非之地,馬上舉例:配享的大臣,也有退休回家的,比如劉基就回家養老了。禍從口出。張廷玉說者無心,乾隆聽者有意:劉基是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放其退休,又使人加害。
  • 三代重臣的張廷玉,是如何被乾隆輕易瓦解的?
    話說南書房可不是一個書房那麼簡單,康熙帝在位期間,為了集中朝廷權力,於是設立南書房這個機構,這個機構算是清朝的權力中心,而張廷玉得以進入南書房,也說明了康熙帝對他的器重。康熙一朝的張廷玉參與機要,成為顯赫一時的大臣,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張廷玉選擇冷眼旁觀,並在關鍵時候支持了雍正帝。
  • 此人是漢族官員,卻有資格在清朝享太廟,康熙死前卻故意連降三級
    並且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滿族人,漢族非常的少,並且在朝中也是很難得到重用,然而,有一名漢族男子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清朝三代皇帝都十分重視他,在他死後,他得到了最高的榮譽,死後配享太廟,這是清朝從開國到滅國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有人說,張廷玉是歷史上做官最成功的一個人,才華出眾,善於揣度帝皇心思,除了是三朝重臣,也是配享太廟中唯一沒有爵位的清朝漢臣。可為何善於揣度帝皇心思的張廷玉被雍正皇帝器重,卻被乾隆厭惡,差點晚節不保呢?張廷玉如同康熙帝的臂膀,多次參與重大決策,後來雍正皇帝特設軍機處,任命張廷玉為首席軍機大臣,更是在病危彌留之際,留下遺詔應允張廷玉將來死後可配享太廟的殊榮。可在乾隆繼位後,卻時不時打壓張廷玉,而張廷玉也是經常惹怒乾隆皇帝,最後還被乾隆以結黨營私罪抄家,這麼被乾隆厭惡的張廷玉,究竟做了什麼?
  • 曹魏配享太廟的有二十六位功臣,唯獨沒有荀彧的身影,到底為什麼
    能夠配享曹氏宗廟的大臣多為魏國的功臣,他們也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公元233年,魏國正式實行太廟制,而前魏國功臣的靈位也陸續被搬到了太廟,他們作為功臣享受宮室供奉,榮恩之至。
  • 張廷玉索要封賞,乾隆怒削其爵位,45年後才發現張廷玉的厲害!
    在古代皇權社會當大臣是非常危險的,畢竟在皇帝周圍稍微有一個差錯就會被株連九族,俗語「伴君如伴虎」就是說是皇帝喜怒無常,大臣們有可能突然間享福也有可能突然間遭災。在這種情況下,大臣一般都是七竅玲瓏心,對皇帝的心思猜的是非常的準,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好辦事方寸。張廷玉他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歷仕三朝,陪伴了三個皇帝都沒有犯錯。
  • 張廷玉向乾隆討封賞,怒削其官爵,45年後才知道張廷玉的高明之處
    雍正在晚年病危的時候,感念張廷玉的忠誠之心,於是就將張廷玉給任命為顧命大臣,讓他和其他幾個人一起輔佐新帝。在乾隆繼位之初的時候,張廷玉繼續受到重用,但是張廷玉似乎是年紀大了,有點糊塗了,他不斷地向乾隆皇帝討要封賞,在乾隆十三年的時候,上書想要辭官回家種田,但是乾隆因為張廷玉是三朝元老,沒有準許,就下旨將他給留了下來。
  • 80歲被抄家,張廷玉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
    文/四季文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禮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文臣,可見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張廷玉卻因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釀成大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雖然乾隆沒有直接殺了張廷玉,但誅人誅心,張廷玉的晚年卻悽慘無度。那麼一手好牌即將打完的張廷玉,怎麼就在小陰溝裡翻船了呢?康熙、雍正年間,張廷玉一路從吏部左侍郎升任至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張廷玉被列為輔政大臣的同時,還允許他死後配享「太廟」,這是一個漢臣從來不曾享受的最高待遇。應該說,此時的張廷玉已經位極人臣。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張若靄是重臣張廷玉之子,雍正得知其考中科舉時,早早傳喚張廷玉想要將玉如意賞賜給他,然而張廷玉卻認為這是「家族醜事」,懇請皇帝收回成命,還要將他的兒子名次往後移。 自古科舉是文人出路,一人中舉全家光榮,張廷玉卻為何視此為洪水猛獸呢?一切還要從張家家世說起。
  • 《雍正王朝》裡佟國維和張廷玉兩個老狐狸,誰更勝一籌誰更厲害?
    在原著和電視劇裡,顯然,康熙更信任張廷玉。從兩人的職場生涯來看,張廷玉更成功,他是三朝宰輔,張廷玉的才幹是極為出眾的,已經做到了漢人為臣的極致,官至軍機大學士,太子太保,還是漢人之中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官員。佟國維只在康熙朝進過上書房。張廷玉只尊康熙號令,沒有陷入黨爭,而佟國維陷入了康熙晚年間的「九子奪嫡」,最後被康熙罷官回家讀書。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病危,命張廷玉為「顧命大臣」並特賜「配享太廟」之權。有清一朝,漢臣能夠「配享太廟」者,僅此一例!《雍正王朝》對於張廷玉的仕途軌跡演繹雖有偏離,但對張廷玉的個人修為、政治智慧乃至所受雍正皇帝信任和倚重的程度,絕對沒有加工和誇張。
  • 清朝漢人大臣中誰官最大?不是張廷玉也不是年羹堯,更不是曾國藩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清朝268年之間,漢人大臣中誰的官做的最大呢?要說在清朝哪個漢人大臣混得最好呢,官最大呢,不是張廷玉,也不是年羹堯、曾國藩、袁世凱等牛人,而是臭名昭著的平西王吳三桂!因為吳三桂是清初五個漢人藩王之一,而且他的品級最高。在康熙元年,因為擒殺永曆帝朱由榔有功,所以被晉封為親王,這可是藩王中最高的等級。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正是由於雍正皇帝的過份寵愛,以至於年羹堯真的覺得自己是雍正的大恩人,自己做什麼雍正都會一直信任自己。慢慢的年羹堯開始結黨營私,居功自傲,收受賄賂,並且目中無人,把朝中大臣都得罪了,很多封疆大吏都反感年羹堯。而雍正皇帝也發現年羹堯做了很多僭越的事情,雍正皇帝越來越難以忍受,最後拿下年羹堯,一擼到底,定了九十二項罪名,被賜自盡。
  • 清代漢臣十強人物排行榜
    很多讀者私信筆者,詢問清代漢臣中誰的官最大?其實這個問題過於籠絡,如果僅以官職來說,根本就沒有意義。因為按清制,大學士為正一品,是文官的最高品秩,而漢臣大學士多如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