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為了配饗太廟讓皇上寫保證書 最終落得抄家收場

2020-12-05 瀟瀟西樓

張廷玉,輔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可謂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原本想著善始善終吧,沒想到終是因為這一個差錯,80多歲還被乾隆抄了家,悽涼苦悶中,沒能過得了84歲這個坎兒,落寞而終了。

想他張庭玉1672年生人,康熙39年進士,因為頗具能力直接選為庶吉士(科舉中發現的潛力股,翰林院的短期置位,皇帝近臣),後進入權力中樞。官至刑部左侍郎。(二品大員)

康熙晚年,給了他一件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就是讓他整治貪腐,康熙皇帝是怎麼想的,不得而知,可張庭玉的工作確實做得非常出色,不僅把那些貪官治得服服帖帖,而且官場風氣有了很大的好轉。

想做好一個官,光有本事還不行,還得能夠摸透領導的心思。

再康熙的最後一年裡,他稀裡糊塗地被連降了三級,趕回了老家。同他一樣的還有一個馬奇,雖然他只被降了一級,仍然難過的不得了。而張庭玉就不同了,他回到家,表現得很是從容,一句只待新君施恩表明了他敏銳的洞察力。一眼就看穿了帝王傳承中的小把戲。

果然,雍正登基立刻召回他和馬奇,並且還得到了高升。這是康熙留給兒子施恩的機會,也是新君賜予他效忠的理由。

張庭玉真可謂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張庭玉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可謂盡忠職守,鞠躬盡瘁。雍正對他更是十分信賴。

雍正十一年,張庭玉回家祭祖,臨走之前,雍正皇帝還送來了玉如意給他,意思是往來都如意,高高興興地去,平平安安地回來。同時贈送物品及內府書籍52種,由此可見雍正對張廷玉的十分尊寵。

雍正十三年病危,召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並遺詔他們死後配饗太廟。這對於漢臣的張廷玉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到了乾隆這一朝張庭玉以經60多歲了。但他不改初心,依然勤懇。

雍正對他剛開始很是倚重,多次出巡都是留他在紫禁城處理公務,一應大小,都由他權全負責。有時雖有意見向左,也沒有影響君臣的良好關係。

然而想要功成身退,並沒有那麼容易。

乾隆十年,鄂爾泰死了,老頭兒又看到皇上整治朋黨很是來勁,自己又幹了這麼多年,親朋故舊,要是算起來,人可就多了,那豈不是很危險,這不就成了活靶子了嗎?得趕緊找個機會請求退休才是正理。

就這樣機會在雍正十三年來了。有一天乾隆心情好,找他來聊天,還關心地問了一下他的身體情況,就著這個機會,張廷玉提出了退休,心想肯定能得到批准,可讓他失望了,乾隆沒有立馬答應,而是隨後給了他一道諭旨讓他自己想想要不要退休。

必須退啊,他趕緊說要不明年春天我退吧。這次乾隆準了,還給了不少封賞。可就在這個時候,老頭兒糊塗了,他想著馬上自已走了,皇上會不會忘了配饗太廟這個事兒啊,得找他說說去。

聽完之後,乾隆雖然不大高興,但看著鬚髮皆白的老頭兒提的這麼點念想,也還是給寫了。轉天高高興興的等著他來謝恩,順便再說說話,沒成想,老頭兒沒來,只是讓他兒子來意思意思,這下乾隆生氣了,立刻發諭旨罵他兩句,嘿,你猜怎麼著,諭旨還沒到,老頭兒謝罪來了。

乾隆這個氣啊。這分明就是結黨營私,這是萬萬不能忍受的。罵,罵夠了把他的官爵一併削了。

轉年眼看著皇長子永璜的去世皇上變得越發苛刻,張庭玉更想快點離開,然而面對他的要求,乾隆勃然大怒,當眾罵他不過是個秘書,也沒什麼本事,憑什麼配饗太廟?取消了,張庭玉灰頭土臉的退休了。

剛到家沒多久,他的親家被御史彈劾出事了。乾隆派來抄家的人後腳就到了,不光打包打走了所有御賜之物,連 一張小紙條都沒給他剩下。

乾隆二十年,張庭玉去世了。乾隆得到消息心裡滑過一絲難受,老頭兒跟了三朝,輔佐自己十幾年,兢兢業業。自己這麼對他都沒有隻言片語的怨言。老頭心裡唯一惦記的就……

雖後乾隆宣布寬恕張廷玉的一切過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廟。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曾寫了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說張庭玉:雖有過,餘仍不加重譴,仍準以大學士銜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廟。餘於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當如何銜感乎?

相關焦點

  •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他帝抄家
    張廷玉是整個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其地位之高可見一般。起初太廟中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後來皇后和有功之臣也可以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清朝唯一一個進入太廟的漢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張廷玉功勞之大。張廷玉曆清朝三代帝王,康熙、雍正都對他委以重任,而乾隆卻對他十分冷淡,這是為什麼呢?
  • 80歲被抄家,張廷玉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
    文/四季文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禮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文臣,可見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張廷玉卻因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釀成大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雖然乾隆沒有直接殺了張廷玉,但誅人誅心,張廷玉的晚年卻悽慘無度。那麼一手好牌即將打完的張廷玉,怎麼就在小陰溝裡翻船了呢?康熙、雍正年間,張廷玉一路從吏部左侍郎升任至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張廷玉被列為輔政大臣的同時,還允許他死後配享「太廟」,這是一個漢臣從來不曾享受的最高待遇。應該說,此時的張廷玉已經位極人臣。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張廷玉如同康熙帝的臂膀,多次參與重大決策,後來雍正皇帝特設軍機處,任命張廷玉為首席軍機大臣,更是在病危彌留之際,留下遺詔應允張廷玉將來死後可配享太廟的殊榮。可在乾隆繼位後,卻時不時打壓張廷玉,而張廷玉也是經常惹怒乾隆皇帝,最後還被乾隆以結黨營私罪抄家,這麼被乾隆厭惡的張廷玉,究竟做了什麼?
  • 張廷玉索要封賞,乾隆怒削其爵位,45年後才發現張廷玉的厲害!
    但是張廷玉好像越老越糊塗了,他不斷的索要封賞,而且他告老還鄉的時候擔心乾隆忘掉雍正讓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待遇,所以想要讓乾隆給他寫一個保證書。乾隆聽完之後勃然大怒,但是礙於張廷玉三朝元老的身份,所以還是給他寫了一個手詔。結果張廷玉更囂張了,他自己不去領賞反而讓自己的兒子代領。乾隆氣得火冒三丈,想要讓張廷玉來解釋解釋。但是這道聖旨他還沒有下發到張廷玉手裡,張廷玉就自己跑過來請罪了。
  • 張廷玉退休前的3個小錯,撩到了乾隆帝的逆鱗,還記得3尺巷麼?
    臣子向皇帝要保證書,乾隆很不高興。但面對涕淚皆下的老臣,還是決定成就這段三朝元老有始有終的歷史佳話。乾隆憋屈地寫了一道保證張廷玉以後會配享的詔書。事後,又送給他一首詩: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上朝後命軍機大臣寫了一道聖旨,要張廷玉前來:"明白回奏"!軍機大臣汪由敦是張廷玉的門生,生怕老師吃虧,悄悄傳遞了消息。於是,張廷玉又犯了此生最大的錯誤。不知是老糊塗還是嚇糊塗了,他第二天一早就跪到皇宮門口向乾隆帝認錯請罪。
  • 清代大臣配享太廟的僅有13人,張廷玉真的具備這個資格嗎?
    我們在評價清代漢臣的時候,習慣性地將張廷玉認為是第一漢臣。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他獲得了配享太廟的榮譽。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清代配享太廟有什麼標準,張廷玉是否具備這個資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一下什麼是「配享」。
  • 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雍正的心腹,乾隆拿他都沒辦法!
    自打滿清入關後,為了更好地避免政黨被漢族人奪得,對官府中的漢臣時刻防備著。即便像年羹堯、左宗棠、曾國藩及李鴻章那樣的官府賢臣,也不可以讓清朝執政者徹底堅信,更不太可能變成皇上的親信。可是,縱覽全部清朝時期,有一位漢臣做到了完美。
  • 張廷玉向乾隆討封賞,怒削其官爵,45年後才知道張廷玉的高明之處
    古代擁有最高權力的是皇上,天子一怒就是要有人流血的。因此有些人在為官之後,特別是受到皇上重用又身居要職的官員活的是小心翼翼,生怕哪一天災禍就降臨到自己的身上。不過,能坐到高位的官員一般都是心思玲瓏剔透的,他們善於揣度皇帝的心思,知道怎麼樣順著皇上才不會引起皇帝的猜忌,從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官位。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病危,命張廷玉為「顧命大臣」並特賜「配享太廟」之權。有清一朝,漢臣能夠「配享太廟」者,僅此一例!《雍正王朝》對於張廷玉的仕途軌跡演繹雖有偏離,但對張廷玉的個人修為、政治智慧乃至所受雍正皇帝信任和倚重的程度,絕對沒有加工和誇張。
  • 《雍正王朝》裡佟國維和張廷玉兩個老狐狸,誰更勝一籌誰更厲害?
    在原著和電視劇裡,顯然,康熙更信任張廷玉。從兩人的職場生涯來看,張廷玉更成功,他是三朝宰輔,張廷玉的才幹是極為出眾的,已經做到了漢人為臣的極致,官至軍機大學士,太子太保,還是漢人之中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官員。佟國維只在康熙朝進過上書房。張廷玉只尊康熙號令,沒有陷入黨爭,而佟國維陷入了康熙晚年間的「九子奪嫡」,最後被康熙罷官回家讀書。
  • 探究中國古代魏晉南北朝配饗制度的演變與其帶來的影響
    光武帝去世後,才開始實行真正屬於東漢的祭祀和配饗系統,改變了以高帝配享天帝的情況。明帝永平二年開始,光武帝配饗五帝,並與青帝同列,是為了神化光武帝開創的東漢皇權。東漢《明堂詩》中提道:「上帝宴饗,五位時序。誰其配之,世祖光武。」章帝元和二年(85),在以光武帝配饗五帝的基礎上又擴大了人神祭祀範圍:「祀五帝於明堂,配以光武,二祖四宗,鹹有告祀。」
  • 三代重臣的張廷玉,是如何被乾隆輕易瓦解的?
    而東漢以後,世家產生,世家一直延續到唐朝,才因為科舉制度以及戰亂等一系列打擊,最終被瓦解。宋朝以後,隨著世家的消失以及科舉制度的影響,這種世襲情況才得以消失,這也間接導致多數家族很難保持三代以上的富貴,而張廷玉的家族,做到了這一點。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張若靄是重臣張廷玉之子,雍正得知其考中科舉時,早早傳喚張廷玉想要將玉如意賞賜給他,然而張廷玉卻認為這是「家族醜事」,懇請皇帝收回成命,還要將他的兒子名次往後移。 自古科舉是文人出路,一人中舉全家光榮,張廷玉卻為何視此為洪水猛獸呢?一切還要從張家家世說起。
  • 此人是漢族官員,卻有資格在清朝享太廟,康熙死前卻故意連降三級
    清朝三代皇帝都十分重視他,在他死後,他得到了最高的榮譽,死後配享太廟,這是清朝從開國到滅國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 張廷玉心裡很清楚康熙讓他辦的這個事情,是一個令人反感和危險的工作,但是,張廷玉卻沒有推辭,直接就接下重任。並且不管多大級別的官員,只要你腐敗,所有的事情都會以統一的方式處理,在此之後康熙對他更加的重用。
  • 配享太廟對子孫後代有幫助嗎?它是一種怎樣的死後殊榮
    在古代死後配享太廟是臣子們無上的至高榮譽,但是這只是個榮譽,對子孫後代並沒有太大好處,下面就來詳細說一說古代的配享太廟制度。太廟是什麼的地方?下面說一說清朝配享太廟的這些大臣都是什麼人,就知道什麼樣的大臣有資格配享太廟了。其實清朝的太廟承襲自明朝,始建於永樂年間,清朝入京之後,將明朝太廟中的神主牌位「請」了出去,然後又將其變成了自家太廟。清朝太廟正殿中供奉著歷朝歷代的皇帝,然後東西兩殿供奉的就是這些功臣和宗室。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為什麼沒有除掉張廷玉?張廷玉,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張廷玉的出身也不錯,父親張英就是大學士,張廷玉從小就喜歡讀書,肯定也要走科舉之路。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高中進士,進入官場,張廷玉一直在翰林院工作。直到康熙晚年,張廷玉才被授予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這時候的張廷玉才真正的展現自己的才能。
  • 大清入關後,祭祀用了原太廟,那原來太廟裡明代的老祖宗們去哪了
    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家族,自自然然也有自己的宗廟,而皇帝家族的宗廟被稱為「太廟」。起初,太廟裡面只用來拜祭皇帝的祖先,但後來,太后或者功臣也得到了在太廟供奉的榮譽,即「配享太廟」。
  • 大貪官和珅被抄家後,他收藏的一塊石碑,為何卻沒人敢動?
    大貪官和珅被抄家後,他收藏的一塊石碑,為何卻沒人敢動?提起過去有記載的貪官,相信大家心裏面都會有自己的人選,但是有這樣一位,只要說起他的名字,大家就都有共識了,他就是小時候常在熒幕裡看到的和珅和大人。成年之後娶了高官的孫女,很年輕就繼承了傳下來的爵位,之後更是在2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宮的侍衛,負責的還是和皇上緊密接觸的部分。也就是因為這樣,他有了在皇上跟前表現的機會。由於他本身就很有能力,所以很快就被注意到了,皇上見他很有學識,而且人也很有氣質,所以就大力地提拔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