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雍正的心腹,乾隆拿他都沒辦法!

2020-12-19 像風的野史

自打滿清入關後,為了更好地避免政黨被漢族人奪得,對官府中的漢臣時刻防備著。即便像年羹堯、左宗棠、曾國藩及李鴻章那樣的官府賢臣,也不可以讓清朝執政者徹底堅信,更不太可能變成皇上的親信。

可是,縱覽全部清朝時期,有一位漢臣做到了完美。他不但穩居高位,變成雍正皇帝的親信,還變成是清代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乾隆皇帝曾看不順眼他,卻也拿他沒法。這人便是被稱作清代政界不倒翁的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爸爸張英是康熙皇帝身旁的大臣,這也為他的官運擁有極其重要的功效。1700年,27歲的張廷玉考中了舉人,授為翰林院庶吉士,並於四年後入式值南書房,數次隨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族諸部。雍正繼位後沒多久,變成戶部尚書。

自小開始,爸爸張英就教給他官場縱橫之道,也正是如此,張廷玉深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還把雍正皇帝的思緒摸得十分透。1729年,雍正皇帝剛開始開設軍機處,張廷玉變成了軍機大臣,這也是清王朝中十分關鍵的崗位,把握著最高機密。

而且說過允許他享太廟。乾隆皇帝稱帝後,張廷玉再度領命為皇子師,仍兼管翰林院事,每一次乾隆皇帝沒有京都時,張廷玉一直留京總理事務。

1748年,張廷玉早已76歲了,身體也不太好,就要辭官,但被乾隆皇帝堅持留住了。第二年,在張廷玉的堅持下,乾隆皇帝迫不得已願意張廷玉棄官,但也因而惹惱了乾隆皇帝,就沒使他回去。第二年,張廷玉再度請歸,因皇長子剛過世沒多久,乾隆皇帝十分的悲傷,就下令不許張廷玉配置太廟,讓他解甲歸田。

1755年,張廷玉去世,享年八十三歲,葬在了龍眠山。儘管乾隆皇帝之前已奪走了他的配享太廟之權利,但那樣做就違反了雍正皇帝的遺詔,最終還是遵遺詔,為張廷玉配享了太廟。

相關焦點

  •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他帝抄家
    張廷玉是整個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其地位之高可見一般。起初太廟中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後來皇后和有功之臣也可以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清朝唯一一個進入太廟的漢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張廷玉功勞之大。張廷玉曆清朝三代帝王,康熙、雍正都對他委以重任,而乾隆卻對他十分冷淡,這是為什麼呢?
  • 莫看雍正重用了不少漢臣,但他的一條死規矩害了清朝
    張廷玉和鄂爾泰都被雍正遺命要保證他們榮耀終身,「配享太廟,以昭恩禮」,但仔細分析遺詔中的評價,張廷玉是洞察聖心、辭令達意的大秘,而鄂爾泰為治國安邦、內外兼修的大才。 《清世宗實錄》為乾隆朝史官所修,自然要按乾隆的政治需要來筆寫所謂的先帝史。
  • 配享太廟對子孫後代有幫助嗎?它是一種怎樣的死後殊榮
    也因此皇帝抓住這樣的心理,於是將配享太廟的範圍從皇帝和皇室近親擴大到功勞和貢獻很大的臣子或者宗室。這也就是配享太廟的由來。要知道在古代極重禮法,在祭祀祖先方面講究很多,一年要祭祀祖先很多次,而且祭祀祖先時要行跪拜大禮,可以說皇帝只有接受人們跪拜,而能讓皇帝跪拜的只有他的祖先和天地神明了。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有人說,張廷玉是歷史上做官最成功的一個人,才華出眾,善於揣度帝皇心思,除了是三朝重臣,也是配享太廟中唯一沒有爵位的清朝漢臣。可為何善於揣度帝皇心思的張廷玉被雍正皇帝器重,卻被乾隆厭惡,差點晚節不保呢?直到鄂爾泰去世,對於乾隆來說,剷除兩大集團,平衡朝中勢力的時候到了,此時張廷玉家族中有十九人都是官員,可以說是滿門朱紫,乾隆皇帝一向忌諱官員勢力強大,尤其是漢臣,所以他開始不斷的挑毛病,藉機清理張廷玉周圍的人。
  • 清代大臣配享太廟的僅有13人,張廷玉真的具備這個資格嗎?
    我們在評價清代漢臣的時候,習慣性地將張廷玉認為是第一漢臣。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他獲得了配享太廟的榮譽。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清代配享太廟有什麼標準,張廷玉是否具備這個資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一下什麼是「配享」。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導讀:歷史上的張廷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稍有不同,康熙年間僅官至「吏部左侍郎」,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組織部副部長,而並非劇中相當於宰相的「上書房大臣」。行至雍正朝,張廷玉才逐漸走向仕途的巔峰,成為雍正朝時期乃至整個清朝時期的漢臣巔峰代表。
  • 猛虎傷人事件,最終讓雍正皇帝狠下決心處死年羹堯
    雍親王胤禛繼位,是為清雍正皇帝,縱觀雍正王朝,可謂毀譽參半,一方面雍正皇帝勤政務實、勵精圖治、鐵腕改革,一掃康熙朝晚年吏治腐敗的頹勢,使得康乾盛世得以出現在歷史舞臺;另一方面,他刻薄寡恩、大興特務機構和文字獄等等讓後人對其歷史地位爭議頗多。要說起來雍正皇帝的評價刻薄寡恩其實不恰當,說他刻薄是和康熙帝做對比才得出的結論。
  • 此人是漢族官員,卻有資格在清朝享太廟,康熙死前卻故意連降三級
    說起清朝,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滿族人的王朝。並且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滿族人,漢族非常的少,並且在朝中也是很難得到重用,然而,有一名漢族男子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清朝三代皇帝都十分重視他,在他死後,他得到了最高的榮譽,死後配享太廟,這是清朝從開國到滅國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雍正繼位後,隆科多有擁戴之功,並且承襲一等公的爵位,加授為吏部尚書。雍正皇帝繼位之初很寵信隆科多,甚至見面雍正都不直呼其名,反而稱他為舅舅。朝廷選拔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用請示雍正,自己定奪,當時被稱為「佟選」。雍正二年,隆科多又與年羹堯一起被賞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位極人臣。
  • 張廷玉:為了配饗太廟讓皇上寫保證書 最終落得抄家收場
    張廷玉,輔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可謂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原本想著善始善終吧,沒想到終是因為這一個差錯,80多歲還被乾隆抄了家,悽涼苦悶中,沒能過得了84歲這個坎兒,落寞而終了。雍正對他更是十分信賴。雍正十一年,張庭玉回家祭祖,臨走之前,雍正皇帝還送來了玉如意給他,意思是往來都如意,高高興興地去,平平安安地回來。同時贈送物品及內府書籍52種,由此可見雍正對張廷玉的十分尊寵。
  • 清代漢臣十強人物排行榜
    所以時間設定在雍正朝,確切地說是在雍正七年以後。從職權的角度而言,晚清時期督撫專政,因此地方督撫也在排名之列。 一、張廷玉 張廷玉是雍正時期的寵臣,是大學士張英之子,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即位後,仕途大進,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
  • 曹魏配享太廟的有二十六位功臣,唯獨沒有荀彧的身影,到底為什麼
    曹操在徵戰四方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對宗廟的建設,早期,曹操駐紮於許昌,所以曹氏的宗廟也建在許都,直到魏明帝曹睿在位時,曹氏宗廟才轉入了洛陽。 能夠配享曹氏宗廟的大臣多為魏國的功臣,他們也都具有一定的身份。
  • 《雍正王朝》裡佟國維和張廷玉兩個老狐狸,誰更勝一籌誰更厲害?
    從兩人的職場生涯來看,張廷玉更成功,他是三朝宰輔,張廷玉的才幹是極為出眾的,已經做到了漢人為臣的極致,官至軍機大學士,太子太保,還是漢人之中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官員。佟國維只在康熙朝進過上書房。張廷玉只尊康熙號令,沒有陷入黨爭,而佟國維陷入了康熙晚年間的「九子奪嫡」,最後被康熙罷官回家讀書。張廷玉直到康熙去世那一刻都陪在身邊。
  • 清朝時期的幾位名人
    范文程:明朝的秀才,在1618年努爾哈赤攻破撫順後,入了清朝。成為清朝重要的開國功臣、在康熙五年病死,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