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做小動作,不專心,家長除了吼還能做些什麼?這些方法可以看看

2021-01-20 騰訊網

良好的注意力是提升成績的最佳保障!

平日的學習中,你的孩子是否有:

做作業慢,邊做邊玩、

爸媽吼一句,認真一兩分鐘、

上課小動作多,心不在焉等行為?

相信很多家長會說,這不是活脫脫的我家娃嘛。

孩子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長都惆悵的一件事,一部分家長是憤而訓之、揍之,一部分家長則是常常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注意力不集中等到孩子長大自然就好了。其實,這些都是極大的誤區!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隨著責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非但不會好轉,反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危害!

1

注意力不集中,危害究竟有多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表面看似是小問題,事實上,卻往往隱藏著「大禍害」!

危害一

天才和庸才的差距,往往差在注意力。

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報告證實: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弱智,那為何在100個孩子當中,成績怎麼懸殊那麼大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持續地學習與做事。

危害二

沒有注意力就沒有專注力,成為問題孩子的機率大。

國外專注兒童教育的機構,通過調研得出:孩子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會造成感覺綜合失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惹事生非,甚至成為打架、逃學、早戀等問題孩子。

危害三

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人際關係。

注意力不集中與人際關係也有關係?沒錯!經常衝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與同學發生衝突,經常搞小動作,還會造成師生關係不融洽;自控能力差,還會給孩子造成極大壓力,引發父子、母子之間關係惡化。

危害四

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不自信,成功面前望而卻步。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任務完成的不好,考試成績差,得到的都是家長和老師的責罵,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務,往往還沒做事,就會出現悲觀、失望、膽小、怯懦等現象。

看到這裡的家長們,你還會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多大問題嗎?

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學習成績差異的基本原因就在於注意力!

家長一定要及早訓練孩子注意力,不要讓孩子造成終生遺憾。

2

小語總結了下面6種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上述苦惱的寶爸寶媽們可以試試。

1.查明原因

有些孩子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學習內容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對所要專注的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則是因為學習內容太難。

如是作業有難題,可以幫孩子點撥作業的思路。如是覺得作業量大,產生焦慮的原因,家長們要合理幫孩子疏導,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專心,只追孩子學習的結果,而不問過程。

2.上學初期培養好習慣

有的學生做作業不專心,與上學之初家長沒有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有關。

孩子剛入學,回家做作業時,家長一會給孩子水喝、一會給孩子東西吃、一會由於孩子說二句話,時間一長,孩子就養成了做作業時吃東西、說話,不專心的習慣,對於這種情況,可以給學生樹立一個專心做事的榜樣。

例如:

媽媽陪著孩子看書認真看書一小時,期間什麼也不許幹;

爸爸媽媽可以與寶貝各自幹各自的工作,互相約定監督,查看對方有沒有不專心;

3.科學安排法

5-7歲的孩子能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7-10歲約20分鐘;10-12歲約25分鐘;12歲以上是30分鐘左右。家長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點,科學合理安排規定孩子作業時間。

4.消除幹擾法

環境對孩子的注意力有明顯的影響,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被其他聲音或色彩打擾,極易分散孩子注意,所以最好消除幹擾,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

5.適當進行獎勵法

教師或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與她達成某種協議,如果她達到了某種要求,就給她一定獎勵。

比如我們每天可以這樣約定:

每天做作業時不離開位置1個笑臉,不吃零食1個笑臉,不玩東西1個笑臉,不說話1個笑臉,

能在媽媽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5個笑臉,字跡端正、清楚、漂亮5個笑臉,作業完成的非常棒1個星星,

10個笑臉能換一個星星。當她贏得5個星星時,給她買愛吃的食物,贏得10個星星時給她買喜歡的書,20個星星時就給她買個漂亮的洋娃娃,等等。

6.遊戲鍛鍊法

另外,注意力是可以鍛鍊的,做遊戲就是一種鍛鍊的方式。孩子做遊戲時總是全身心地投入,此時家長切不可打擾、幹涉。

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照本宣科地讀,要有表情或穿插些動作,這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切忌同時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或圖書,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點下方閱讀原文有驚喜!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總是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上課愛做小動作」和「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學生家長最困惑的學習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有這種問題的更多。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問題,改正這些不好的習慣呢?我們將做小動作分成以下幾類,進行逐個分析。首先是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引起的小動作。
  • 中學課堂遇到學生做小動作,身為老師可以這樣做
    在家長與教師之間有個共同的面對對象那就是學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學生還是一個孩子總會不斷地犯錯誤,有些同學容易改正,有些同學不容易改正。我們遇到學生在課堂上做小動作應該如何去做呢?身為老師你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
  • 孩子做作業經常走神、小動作太多怎麼辦?家長應掌握3個技能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這是很多網友家長們反映的孩子做作業時候經常走神、小動作太多的情況:網友家長一: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喜歡東摸摸西摸摸,就是不把精力放在作業上......當然除了腦神經的客觀因素之外,一些外部環境因素也會對孩子做作業時候的狀態產生影響,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聽到樓下小朋友玩耍的聲音,就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想要讓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需要家長們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孩子進行糾正。
  • 孩子做事拖拉愛磨蹭?聰明家長這樣做!
    最近和家長朋友們聊天,不少家長都為孩子做事磨蹭拖拉而頭疼。孩子喜歡磨蹭怎麼辦?孩子做作業慢怎麼辦?孩子完不成課內任務,更沒時間做課外任務怎麼辦?一、為何我們的孩子會如此磨蹭拖拉?孩子磨蹭,可能是受到家長行為的影響。拖延症不僅僅孩子有,大人也有。有些家長自己做事就愛拖拉,孩子耳濡目染養成了拖延的習慣。還有些家長性子急躁,孩子做事稍微慢了點就不停地催促,從而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故意跟家長反著來。
  •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不專心,我卻表揚孩子專心,你明白為什麼嗎?
    昨天去接孩子時,跟孩子班主任聊了下,問了下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然後老師就跟我反饋,說孩子有些不專心,容易走神。當然,說這些的時候,沒有守著孩子。如果是一般的父母,在聽到老師這樣的反饋後,回家一定會教訓孩子:「老師跟我說你上課走神,不專心,是不是這樣?」,「你上課想什麼呢?
  • 孩子在家舞蹈練習的時候,家長可以做些什麼輔助練習
    不少家長給孩子報舞蹈興趣班或培訓課的時候,都面臨一個問題:課時太少。這就需要孩子在家的時候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習,而家長在孩子練習的時候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做些什麼才能輔助孩子進行練習呢?採取一定的獎勵措施這裡有兩個需要注意的點:1.獎勵的時機選擇不少家長在孩子十分抗拒練習的時候,為了圖方便直接跟孩子「提條件」,例如「練完這幾組就可以看電視」了,「再堅持幾分鐘就可以玩玩具了」等等。孩子的確是去練習了,但是過程「慘不忍睹」,孩子敷衍的完成了家長的「條件」,但是練習效果收效甚微。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寶媽們是不是經常會覺得自家的娃平時在家挺聰明,一到學習上面就「掉鏈子」,什麼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多,放學回家寫個作業也是拖拖拉拉,老師家長怎麼說都不管用。
  • 孩子上課小動作頻頻 多次被批評改不過來 專家這樣說
    在家裡,這位媽媽也對女兒說了很多次,讓女兒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不能做小動作,可問題並沒有解決。這位媽媽很發愁,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交流,孩子才能聽進去?很多家長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往往都是簡單要求孩子下次上課要好好聽講,不要做小動作,同時動用一些威逼利誘手段。如果孩子「執迷不悟」繼續不集中注意力,有的家長又會把問題歸結成孩子的態度問題。有家長曾告訴我,你看我一打他,他接下來注意力就集中了,這還不是他態度有問題?這一簡單粗暴的行為,效果立竿見影,於是這些家長如獲至寶,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招越來越不管用。
  • 孩子到了「兩歲叛逆期」,家長這樣做,幫孩子度過,比打罵管用
    孩子的兩歲簡直就是每個家長的噩夢,兩歲開開始,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再是從前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了,他們不再聽從於我們的想法,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甚至會和我們唱反調。我們讓他去做什麼他偏偏就不去做什麼。每個家長面對孩子的這個叛逆期都會頭疼不已,不知應該如何去應對?家裡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的,自己也心煩不已。
  • 為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記仇?三點原因溫暖又扎心,多數家長會淚目
    今天吃什麼好吃的啊!」看見小小兜的神情,仿佛昨天的事根本沒有發生,兜媽歉意地笑著問道:「小小兜,你不怪兜媽吼罵你嗎?」「啊?那件事啊,確實是我做的不好嘛,下次我不會再用媽媽口紅亂塗鴉了!而家長吼罵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從來不記恨家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天生就有「挨罵不恨」的屬性?為什麼孩子被家長吼後不記仇?
  • 沒有不愛讀書的孩子,只有方式方法用錯的家長,這樣做可以讓孩子
    但是有的家長可能會幫倒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的在搞破壞,讓孩子喪失了聯想想像能力。比如經常有人說孩子不愛讀書,不會寫作文,該怎麼辦?先來說說孩子不愛讀書的事兒。一般孩子不愛讀書,肯定是有個不愛讀書的父母。
  • 孩子做事、做作業總是不專心?讓TA學西洋棋,提高專注力!
    經常會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事、做作業總是不專心,老愛東動一下、西摸一下,搞得家長又鬱悶又無奈。而這些現象,都是專注力不夠的結果。深夜了,孩子剛開始寫作業,但還不專心,趴在床上擺弄自己手指甲,責問為什麼不專心,答曰:「我在思考世間的哲理,存活的真諦!」——來自微博網友「魚老媽」想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可以有很多方法,學西洋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試試這4個辦法
    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樣的苦惱,老師經常跟自己告狀,說自家孩子上課總是做小動作,一會看看這裡,一會扣扣橡皮和鉛筆,總之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每次和老師溝通之後,家長也很著急,想糾正孩子的問題,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呢?家長朋友們可以試一下這4個辦法。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孩子專注力差,平時會有這些特徵很多孩子的專注力都很差,而專注力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強,學習就會比較好,反之,那些專注力差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差。有些家長並不知道什麼是專注力,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差,會有一些很明顯的表現,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他們必定會跟父母做出對抗,不喜歡父母幹擾自己的做法,經常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還可能會忍不住打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
  • 讓孩子「玩」出專注力,原來可以這樣做
    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東張西望、小動作特別多,精神不集中、要麼就常常走神、發呆,做任何事情都是做做玩玩、不專心寫作業的時候,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一會吃東西,拖拖拉拉,跟他說話,就像沒聽見一樣,總是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考試的時候,常常粗心大意,會的做錯一到學習就走神,一看電視或手機就非常專注,有的家長就會問了:「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集中,還是不集中呢?」
  • 它是影響孩子成績的罪魁禍首,找對方法才能提高成績
    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真正原因。孩子上課總是搞小動作,不專心,到底是為什麼?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並結合孩子自身特點,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那麼,孩子不專心,我們到底要如何去應對和改善呢?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培養注意力的第一步孩子不專心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低年級時,家長沒有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我這麼說,難道就任由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管不顧地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的,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缺點,誠實面對自己,再想辦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接下來才能對症下藥。《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的作者羅娜·雷納在書中告訴你大吼大叫的深層因素,學會使用不吼不叫的強力工具,你真的可以做到停止向孩子吼叫!
  • 父母的大吼大叫,只源於內心這危機,滿心的愛卻把孩子越推越遠
    那麼這種獨斷專橫的獨裁制家庭,完全不顧及孩子的自身意願,只會大吼大叫的父母,從根本上來說,到底是孩子更需要教育還是家長更需要教育呢?其實我們不急著下定論,不如先分析一下這種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了哪些傷害?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家長沒有問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就直接責怪孩子,可能讓孩子覺得家長都是不講道理的。時間久了更是什麼都不願意跟家長說了,作為父母要多傾聽孩子的內心。第二點:多讓孩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