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後現代主義的快速擴張。後現代主義是西方兩次世界大戰的反思,他們對西方現代化的啟蒙價值產生了懷疑,對科學技術和民主產生了懷疑,特別是對西方中心主義,邏各斯中心主義、男性中心主義等都產生了懷疑,哲學上要推翻柏拉圖主義的地位,經濟上要更加注重平等,文化上要更加注重少數族裔,社會上要關心少數群體,總之主流的白人的理性主義的文化遭遇了空前的危機,也就是後現代的挑戰。
後現代讓西方變得謙卑,讓西方變得不那麼自大,對自己的價值觀那麼多的自信。西方人接納了第三世界,印度人、阿拉伯人、中國人,日本人,他們都成為了西方世界的一分子,成為了所謂交往理性的一部分。
西方在二戰後經歷了快速的復興,迅速成為引領世界潮流的發達國家。但是相比於戰前,西方其實已經衰落,殖民地一個個獨立,經濟佔比也越來越縮小,雖然在科技和文化上還佔據優勢,但是價值觀已經不再是那麼有影響力。後現代主義無疑就是西方回歸西方的一種價值上的表現。
但是西方真的衰落了嗎?其實並沒有。
在價值觀上,雖然有後現代主義,但是也有保守主義,普世價值和人權論,西方依然對自己的價值觀具有巨大的自信,為此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相比於法西斯主義,西方在戰後找到了恐怖主義,依然能夠保持絕對的優勢。
同時西方在全球貿易和經濟中依然佔據價值鏈的上遊,雖然不再是赤裸裸的主權侵略,但是文化和經濟上的隱性的控制,依然非常強大。經濟發展的利潤的大部分都在西方的口袋裡,也導致南北經濟的差距越來越大,西方人的收入越來越高,而東方人卻越來越低。
同時,西方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固然讓自己變得謙卑。但是這不過是少數知識分子的自戀,大部分的普通民眾,所謂的白垃圾,依然是基督教和白人價值觀的堅定支持者,他們已經開始不滿意全球化,不滿意多元主義,不滿意移民,他們要建立一個純潔的白人國家。這也意味著西方骨子裡雖然有二戰的洗禮,但是種族主義思想依然無法根除,對世界的威脅依然存在。
所以,後現代主義並不是西方的衰落,恰恰是西方自我革新,自我改變的一種方式。在這種方式下,西方變得更加勇猛,更加寬容而又有吸引力,雖然喪失了殖民地,但是依然是世界思潮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