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調
編輯/彼方
排版/飲川
「在Loundraw作品表層夢幻唯美的空氣感讓人賞心悅目,裡層所蘊含元敘事的碎片化消費同樣讓人慾罷不能。」
說起插畫師Loundraw,或許不少人都會覺得陌生,但假如我們隨便貼出幾張他所繪製的插畫,相信就會有不少熟悉日本插畫界的讀者,記起他獨特的風格。
這位94年出生的日本年輕插畫師,在弱冠之年便已擁有著令眾人側目的高光履歷——他曾擔任TV動畫《月色真美》的人物原案,為《名偵探柯南》M22劇場版繪製概念設計繪版;包括《我想要吃掉你的胰臟》在內的多部著名輕小說中,也都有著由他繪製的插畫;而不滿足於插畫的他,還曾自主製作過數部短篇動畫。
動畫《月色真美》
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國內,都有不少網友都調侃loundraw為「次世代的新海誠」,電擊文庫的主編三木一馬更是曾稱讚loundraw有著動畫人宇木敦哉與新海誠的氣勢。
究竟loundraw為何有著如此大的魅力?這篇文章,就讓我們從表裡的兩個層面,來為大家解讀。
表:夢幻,朦朧,唯美的玻璃箱
Loundraw出生於日本福井縣,從小就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孩子,不管是賽跑還是學習都一直是班中翹楚。到了小學二年級時,loundraw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當時《名偵探柯南》在日本中小學裡廣受歡迎,於是loundraw第一次的臨摹,就選擇了柯南的畫。
中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已經嘗試進行插畫投稿了。但限於畫技和題材的限制,當時並沒有什麼人氣。
直到高三的一次投稿,他的畫進入了日本插畫社群網站pixiv的原創作品排行榜,loundraw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鼓勵。也以此作為轉折點,下決心進入插畫界。
Loundraw的Pixiv頁面
許多人開始留意loundraw這個名字,都是從2017年大熱門的TV動畫《月色真美》或是2019年劇場版動畫《我想要吃掉你的胰臟》開始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是通過網絡上流傳的插畫認識他的。但無論是哪一種,所有人都無一例外,都會被其獨樹一幟的畫面特色所吸引。
Loundraw筆下的世界大多數像是一個被柔光照射的玻璃箱庭,其透明朦朧的質感,很容易讓人感到親近和溫暖。縱觀loundraw的作品,他的作品之所以有著如此鮮明的辨識度,是因為其對光影、景深、造型、色彩的處理都有很獨特的理解。
Loundraw的畫面大多數都充滿著入射光或是散射光,這種光線的運用正是其作品「空氣感」的由來。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並非是能被直接繪畫出來的物體。而光線卻是能通過氣體這個介質來進行傳播,並衍生如丁達爾效應等視覺所能捕捉的圖像。
loundraw則藉助對光源的模擬,還原出了畫面的空氣感。這種旁敲側擊表現氣體的手法,在最近熱播的《別對映像研出手》第二集中也有提到。
此外,Loundraw的插畫有著強烈的明亮度對比,其原因是減少了影的使用,畫面十分乾淨明快。其角色造型有較多稜角,呈現些許的不規則。這點在loundraw的動畫作品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角色身上的光影層次很少,打光也相對簡單。
MV《你所存在的地方》
這也是loundraw所繪製的角色在視覺效果上顯得較為扁平化的原因。加之其常用色溫偏冷,色系也多為淺色系,色彩層次也不豐富,所以畫面並沒有呈現太多的立體感。
但上述這些並非是什麼缺點。這樣的風格,源於loundraw自己的的選擇——他的作品總是聚焦於角色的情緒。以此為前提,畫面的側重就到了角色以及背景上。減少畫面多餘的信息量,從而把更多信息量集中在角色的神態、肢體動作以及背景上,便是這種處理手法的目的。
得益於此,loundraw模仿實拍手法,得以還原出如同電影一般的景深。他以此加強了角色與背景之間的聯繫,讓整個畫面圖像充斥著欲說還休的感覺。
同時,他還鍾愛運用自然景色以及房間(部室)等元素烘託故事的氛圍——沐浴著陽光,在走在海邊的少女,仰望著天空仿佛在尋找著什麼;吵鬧的教室人來人往,彼此落單的少年與少女與周邊格格不入;緊拽著精心包裝好的禮物的少女依靠在玻璃邊,仿佛內心想念著誰,又在糾結著是否有勇氣送出…如此種種,皆是如此。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loundraw筆下的繪畫所呈現的信息量是瑣碎而模糊的,不同的觀眾根據不同的心境,也會有不同的遐想,這種自由的遐想空間正是其魅力所在。
正是以上種種技法的構成,造就了loundraw的唯美與夢幻,而loundraw也總是聚焦於青春期少年少女的世界,作品也帶有著一股憂傷而清新的韻味。這樣的特點,也吸引了許多寫青春傷痛文學的小說作品向其拋出橄欖枝。
圖源萌娘百科loundraw詞條
通過loundraw的小說插畫履歷便可發現,裡面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東野圭吾,入間人間,三秋縋,住野夜……無一例外,這些小說幾乎都是青春傷痛風格的,故事總是聚焦於青春期中少年少女的迷茫與糾葛。
Loundraw的作品風格與這些作品可謂一拍即合。能與如此多著名小說家合作,又能在pixiv上廣為流傳,可以說loundraw早已在插畫界有了一席之地。
小說《我想要吃掉你的胰臟》,作者住野夜,插畫loundraw
但loundraw的前進道路卻不止於此:他曾在採訪中說道,插畫是靜態的,只能表示一瞬間的事物,但他腦中聯想的前因後果卻很難表現出來——於是,邁向動畫領域也很自然地成為了他的選擇。
loundraw的世界拼圖中所隱藏的更大的魅力,開始逐漸煥發光芒。
裡:青春敘事的碎片化消費魔力
當loundraw進軍動畫領域之後,其在插畫領域的優點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其背景與人物也顯得不再那麼細緻——畢竟在融入了時間這個維度之後,不同媒介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成本和資源也是極大的限制。
但即使如此,我們卻依然能在loundraw製作的短篇動畫裡感受到別樣的魅力。而要想探究這種魔力,就需先從消費理論說起。
讓·鮑德裡亞在《物體系》中指出:「要成為消費的對象,物品必須成為符號」。與其說是觀眾在消費作品,更不如說觀眾是在消費投影在作品裡的自我憧憬,這種憧憬能為符號賦予意義和價值的驅動力。
碎片化敘事便應運而生——它既是元敘事的一部分,但又能獨立成為一個滿足觀眾需求敘事,相對元敘事來說,它既能在短時間內讓觀眾進行選擇,又能按需生產讓不同的觀眾各取所需。
讓·鮑德裡亞
不可否認的是,在宏大敘事逐漸瓦解的後現代,碎片化消費已成為主流,日本著名文化學家東浩紀也曾提出了如今ACG文化是「資料庫消費」的主張——文化作品成為一個資料庫,觀眾從裡面提取自己所需的一部分屬性進行消費。
東浩紀的《動物化的後現代》一書中提到了這一觀點
Loundraw的自製短篇動畫,就鍾情於提供多個類型化同時也碎片化的故事。
比如在《未來想像記》中,他就講述了一對素未謀面的少年與少女的故事。視角在他們身上來回切換——他們都有著升學壓力和對未來的迷茫,然後在天橋之下因為機緣巧合的一個意外而相遇了。
《未來想像記》
作品到這裡戛然而止,其中夾雜著許多少年與少女一起玩耍的畫面,但都沒有繼續展開。
少年和少女之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是否又交往了?loundraw的青春敘事是模糊的,就好像在一個諾大的世界裡,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少年相遇少女,但卻只拆分出無數個相遇一刻的碎片呈現出來。
倘若你被它吸引,想去還原他的元敘事,那你就得通過觀看其他碎片化的故事,把拼圖拼湊起來。
同樣,他製作的另一個概念PV動畫《直到夢中醒來》也是如此。帶著疾病的少女相遇了少年,後事如何卻全然留白。但loundraw非常幽默地在PV的結尾留下了一個9月31日公開的字樣(9月並沒有31日)。
縱觀loundraw的短篇動畫,類似的情節非常多見:短片的故事大多是少年相遇少女,敘述的焦點也一直在少年和少女的細小故事中切換。他通過快速剪輯,填充了大量的小敘事,從而告訴觀眾主人公之間故事的碎片。
loundraw曾經提到,他除了想描繪女孩子哭的一瞬,還想描繪諸如為什麼哭,哭的時候在幹什麼等一系列前因後果。加之上述的分析,不難看出他心中的元敘事的關鍵詞——青春物語。
通過精緻的筆觸,loundraw在插畫和動畫中構建出了一個充滿青春魅力和想像的空間。而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青春,對於我們身處的現實來說,又恰恰可以算得上是「非日常"。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很多人會覺得loundraw所描繪的青春世界會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了。
從主題和全能的角度上來說,在製作的短篇動畫裡一人包攬監督、編劇、演出、美術背景等多個職位的loundraw,也確實可以說與新海誠非常相似。他們的作品都不斷地描繪一個又一個的青春物語,從而一次又一次地喚醒消費者對其幕後世界生態的渴望,甚至讓消費者產生他筆下無數的角色都處於同一空間的幻想。
此前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裡出現了《你的名字》的角色。我們或許也可以期待,當loundraw把最終他想講的故事完整講完,他的作品也能夠形成一個類似的「宇宙」。
結語
雖然與許多前輩相比,目前loundraw的成就依舊只能算是有限,但站在25歲的這個節點,我們依舊有充分的理由去期待他今後的發展。
這位在製作的短篇動畫裡包攬多職的創作者,如今還成立了自己的動畫公司Flat Studio。受到三木一馬的賞識,他已能和大公司如Aniplex合作。從插畫圈到動畫圈,他都有著龐大的人脈。當初《月色真美》的製作人南健與監督岸誠二也對他他栩栩如生的角色原案大加讚賞,並想辦法儘可能將之還原在作品當中。
年輕的他還有許多時間——這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值得更多人去關注和期待。
- END | 動畫學術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