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獻計將韓信害死後,說了12個字,流傳至今變8個字,成口頭禪

2020-12-17 一個人精彩1

漢初三傑,分別是韓信、蕭何與張良,對於劉邦來說,沒有這三人的輔佐,想要建立漢朝想都不要想。時至今日,漢朝已經滅亡了上千年的時間,不過人們在茶餘飯後依然會說到漢朝的事跡,不可否認,漢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漢朝的歷史事件,這個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分別是:蕭何和韓信。

韓信出身貧賤,早年間曾投奔名氣響亮的霸王項羽。可惜因為沒有良好的家世未受重用,自覺不甘的韓信便逃出軍營,在蕭何的勸說下,他來到了劉邦帳下效力。

之後,在韓信等人的支持下,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而韓信的命運,就是從這裡開始變化的。

後來的韓信為劉邦打下了天下,更是為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劉邦稱帝後,卻愈發對韓信不放心,不僅僅奪取了他的兵權,而且還接二連三地削弱韓信的實力,最終,韓信被逼得無可奈何,打算起兵造反。

但沒想到的是,他意欲謀反的事竟然敗露了。劉邦得知此事後,立即借呂后的手殺死了韓信,而呂后殺韓信的法子,則是由蕭何一手設計的。

由於韓信當年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劉邦專程封了他個「三齊王、五不死」的免死金牌,但事後劉邦卻十分懊惱當年許下的這番承諾,為此,蕭何便為劉邦獻了一條妙計殺死了韓信。

根據《史記》記載:

當韓信走進大殿時,侍衛就突然衝出來把他捆了起來。韓信冷冷的說「漢王曾許我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呂后肯定也想到了這一點,不過她已經提前請教了蕭相國,蕭何為她出了如下的計謀。

呂后按照蕭何事先交代的話說道:「來人,把韓信的頭用布袋罩起來。」

隨後上來兩個人用面口袋套在了韓信頭上。呂后問:「淮陰侯,你還看得見天嗎?」

韓信不服氣地說:「只要我站在大地上你就沒權力殺我!」

於是呂后便說:「來人,把韓信吊起來,」

隨後韓信就被像吊大鐘一樣吊了起來。「韓信你還有什麼說的嗎」?呂后略帶諷刺的問道。

此時韓信仰天大笑,說:「漢王收我兵權時說,天下沒有殺我韓信的兵,因為一來沒有鐵器,二來天下兵都是我的手下,他怎麼能殺我?

而呂后此刻已經等的不耐煩了,一揮手,一群宮女手持削尖的竹竿上去亂捅韓信,不消一袋煙的功夫,韓信死在了一群女人手下。

後來面對韓信的屍體,蕭何則是痛哭著說了12個字:「我蕭何殺韓信,是為天下蒼生」!

而這12個字流傳下來,就成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現在這句已經成為了諺語,也是現代很多人的口頭禪!

韓信和蕭何的故事,記載於《史記》,這篇文章也是小編對史記故事的見解,在二十四史中小編最喜歡《史記》,因為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是中華民族2000多年來,從未被超過的史書。

裡面所記載的歷史故事不僅僅有趣,讓你了解過去的歷史,關鍵是有朝代的盛衰,有人的一生,從輝煌到死亡,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和社會哲理。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將自己的生命投射在《史記》中,因此他更能體察到人性的鮮活與世事的機變。所以,在他的筆下,人性刻畫重於事件闡述,關鍵人物重於帝王將相。

與此同時,《史記》還有多篇文章入選教科書,乃是青少年必讀書籍。

也有很多人跟說,《史記》很多版本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但這一版的史記,非常好理解,通俗易懂的文言文,還有詳細的注釋,讀起來不會枯燥。

關鍵是還有大量的插圖,就連孩子也可以讀,從小培養歷史格局!

原價298元,現在活動僅需79元,厚厚4大本,平均也就20元一本!很划算!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購買:

相關焦點

  • 韓信被害前大喊3個字,如今成00後小學生的口頭禪
    韓信被害前大喊3個字,如今成00後小學生的口頭禪韓信的前半生可謂波瀾壯闊,和他的主子劉邦一樣,韓信也是一個起於草莽的英雄,劉邦還是一個亭長,可韓信只是一個普通百姓,項梁去世後,項羽並不賞識他,韓信的才華得不到重用,這才投奔劉邦,這一舉動成就了他
  • 韓信被殺後,蕭何對著他的遺體冷冷吐出4個字,被後世詬病至今
    ——蘇軾 若說三國時期的梟雄哪個最令當世人佩服,那麼韓信當屬其一。在面對「胯下之辱」時,他能屈能伸;在戰場上,他有膽識謀略過人。尤其是在「楚漢戰爭」當中,韓信更是展現出了非一般的軍事才華,讓當時的楚軍垓下大敗。除此之外,在「陳倉之戰」、「安邑之戰」、「濰水之戰」等戰役中,都展現了無窮的魅力。
  • 韓信被呂后騙進宮殺害,臨終大喊「三個字」,成現代小青年口頭禪
    韓信的一生,如果用我們現在的詞來形容的話,可以說他是非常勵志的,從一個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的窮孩子,成長為一個統帥,他的經歷堪稱傳奇。韓信曾為劉邦立下了許多戰功,可以說是他的左膀右臂。但不幸的是,最後韓信卻被劉邦呂后騙入宮中遇害,他臨死前大喊了三個字,如今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 韓信被呂后殺死前,冷冷地說出4個字,如今成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國歷史上以卓絕用兵才能著稱,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後世何去非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
  • 劉邦許諾韓信「三不殺」,卻被蕭何化解,事後成了一句7個字的名言
    秦末漢初時就有一人,原本是起義軍出身,慢慢打出名號,當上了一方的諸侯王,最後卻因名聲太大被除掉,此人正是韓信。當初劉邦雖然許諾他"三不殺",卻被蕭何化解。在解決掉韓信之後,蕭何所作所為還成為了一句千古名言……韓信的崛起當秦二世胡亥上位後,他的暴政立馬遭到了人們的反對,天下人民終於在饑寒交迫中吹起了反抗的號角。
  • 韓信臨終前大吼「三個字」,如今竟成為酒桌上的口頭禪!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一個人就是這樣的人物,他是一個傳奇,無所不能,他生活在秦朝末年,被稱為大將軍,相信你也已經猜到了,沒錯,它就是韓信。一個能改變歷史的人,這樣的全才真的是很多人膜拜的偶像。他的歷史事跡也是被很多人感嘆,他的死也是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韓信臨死前說的話。這可是不少玩遊戲的人輸了後常說的。
  • 蕭何為什麼要幫呂后殺韓信?其實我們誤解了他!
    雖是諸侯蜂起,但以韓信之智,又怎會看不出最終將是劉項逐鹿?事項羽智不得用,從劉邦才不得施,難道庸碌真的是韓信的歸宿嗎?蕭何聰明絕頂,「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的處世哲學,至今讓人叫絕;蕭何洞悉民心,廣施仁政,在百姓心中豎起一道豐碑。百姓對蕭何的擁戴,終引來劉邦的猜忌,徵戰關外之時,數次派人探尋蕭丞相舉動。
  • 魏延被馬岱所殺,臨死前大叫4字,網友:如今成我們遊戲的口頭禪
    魏延被馬岱所殺,臨死前大叫4字,網友:如今成我們遊戲的口頭禪 事情還得從諸葛亮率軍北伐時說起,魏延因為長期鎮守漢中,對那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
  • 蕭何舉薦韓信又陷害韓信,出於什麼原因?
    可惜的是最後卻被蕭何與呂太后陷害最終亡於鍾室。那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就是對韓信的經典概括, 為何蕭何在最初之時要將韓信追回,又設計將韓信殺害呢?這點讓很多人都不解。
  • 路飛的口頭禪11個字,星矢6個字,而他只有1個字,網友:越短越強
    大家好我是小編小娛,今天小編我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路飛的口頭禪11個字,星矢6個字,而他只有1個字,網友:越短越強》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今天的主題吧。《海賊王》路飛相信《海賊王》裡的路飛這個角色大家並不陌生吧,畢竟他的人氣還是挺高的啊,特別是他那句「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更是成為了路飛這個動漫角色的代言詞。
  • 《史記》中,為何司馬遷將韓信放於列傳,而將蕭何張良放入世家?
    文化在歷史中萌芽發展壯大,一代代地流傳至今,從口口相傳,到後面的筆墨記載,再到如今的電子智能技術,雖然我們無法再去親身感知某個朝代的故事,但我們可以從各種歷史文獻中略知一二。而現在各種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劇比比皆是,雖然多少有藝術的加工,但總歸多了一種讓我們了解歷史的途徑。
  • 諸葛亮臨終留下12字預言有何含義?後字字應驗,是否是巧合?
    可以說只要一提到古代智囊、軍師、奇人等詞彙,必定會有諸葛亮的提名。 但實際上,諸葛亮的種種玄通,不過是後人,或者說是《三國演義》將他給「神」化了。既然諸葛亮的地位被抬到如此之高,那麼關於他的各種傳聞自然不會少,比如說關於他去世後還留下了12字 預言。這12字預言乃是「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 蕭何韓信張良同為漢初三傑,為何蕭何排第1位,張良排62位
    劉邦在統一天下後,為了籠絡功臣,穩定統治,以及實現當初有福共享的諾言,一口氣封了143個列侯和8個異姓王,同時劉邦將所有列侯按功勞大小進行了一個排名,143位列侯中排名第1是蕭何,排名第2的是曹參,排名第3的是張敖,排名第4的是周勃,排名第五的是樊噲,排名第21的是韓信,排名第62的是張良。
  • 劉邦本來只是個小亭長,無權無勢,憑什麼領導張良、蕭何、韓信?
    漢高祖劉邦舉事前,不過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泗水亭長不過是大秦帝國的一個微末小吏,無權無勢,憑什麼能領導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人傑?首先,劉邦是靠才學領導的張良。張良曾被黃石老人授以《太公兵法》,十年後學業有成,曾給多名豪傑講解過《太公兵法》,但那些豪傑都不聽不明白,而劉邦卻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學會之後還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正因為劉邦有如此出類拔萃的反應,才讓張良心悅誠服,決定追隨劉邦,不再去投奔什麼楚假王景駒。其次,劉邦是靠利益和能力領導的蕭何。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蕭何的套路!
    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蕭何滅韓信3族後,將3歲幼子送給南越王,800年後繁衍一嶺南大族
    韓信是個落魄人:做官沒人推舉;經商不能生計;躬耕沒有良田。所以,他在亭長家中混過飯,在屠夫胯下打過轉。堂堂七尺男兒,竟靠漂母一飯之恩,才能潦倒度日!狼吞虎咽的韓信,口中一邊噎著殘羹剩飯,一邊說:「大娘,韓信若有一日飛黃騰達,定以千金之禮報您一飯之恩」!
  • 字源其說10——「追」(一分鐘閱讀)
    形聲字,本義是緊跟上去或追逐等,後引申為回溯、補救之義。追本溯源在甲骨文中,「追」字上方的「¤」(音dui一聲)字代表聲符,下方的「止」是意符,表示腳。在金文中,左上方加入「彳」,表示行走,更加貼合追趕之本義。小篆中,將「彳」和「止」連在一起放在左側,形成「辵」(音chuo四聲)字,依然表示行走。後經隸書、楷書,形成今之字形。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張良陳平而殺韓信?
    相比於張良,蕭何在關中似乎「根深蒂固」,這一點也引來了劉邦的猜忌。據說劉邦曾三次試探蕭何,看他有沒有貳心。但蕭何三次都將劉邦的疑心和顧慮打消了,從而化險為夷、倖免於難。第三次遭到劉邦懷疑時,蕭何在關中已深得民心,成了劉邦猜忌的重要對象。此時,蕭何聽從他人建議,做了些「強購民田民宅、放高利貸」之類的事情,通過「自汙」的方式敗壞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好名聲,從而讓劉邦安心,最後得以善終。 韓信卻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動邀功的致命錯誤,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害。
  • 史書待遇差別很大,蕭何、張良入《史記》世家,而韓信卻是列傳
    有人發現了個問題,韓信的史書待遇比較的差,沒有入世家!劉邦登基後親定韓信的功勞,他與張良蕭何一起被譽為漢初三傑,為何卻被司馬遷寫進了列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遷沒有將他同張良蕭何一樣寫進世家?
  • 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不敢應戰用8字回懟,如今成讀書人的口頭禪
    歷史記載劉邦曾經問韓信自己可以帶多少兵馬,於是有了一段經典對話:「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善。」」這段對話讓後世的很多人覺得韓信是在說劉邦帶兵不行,實際上完全理解錯了。歷史上有多少人能夠帶兵十萬的呢?韓信是說劉邦給他比不行,他可是「兵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