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滅韓信3族後,將3歲幼子送給南越王,800年後繁衍一嶺南大族

2020-12-18 漢史鉤沉

韓信是個落魄人:做官沒人推舉;經商不能生計;躬耕沒有良田。所以,他在亭長家中混過飯,在屠夫胯下打過轉。堂堂七尺男兒,竟靠漂母一飯之恩,才能潦倒度日!狼吞虎咽的韓信,口中一邊噎著殘羹剩飯,一邊說:「大娘,韓信若有一日飛黃騰達,定以千金之禮報您一飯之恩」!

原本滿是笑意的大娘,憤怒地將破碗打碎,她哽咽地吼道:「七尺多高的漢子,連自己都不能養活。我老婆子是可憐你,才給你一口飯吃啊!我是圖你回報的人嗎」?一時間,韓信臉紅如血,吐出口中殘羹,衝漂母遙身一拜,仗劍向江淮而去。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

韓信投奔了項梁,不為伐無道、誅暴秦;不為尊義帝、復楚國;只為果其腹、展其志。在韓信身上,我看不到一丁點人才的跡象,只看到了天才的誕生!古今善戰者,無論貧窮富貴,必有師承之處:

吳起生於萬金之家,師承孔子徒孫,雖棄儒家而從兵家,但不能否認他受過良好的教育。白起雖為布衣之身,但也不至於有餓死之患,一刀一劍全憑軍功進爵,是死人堆裡爬出的殺神。同時代的張良,更是韓相之子,韓滅之後得《太公兵法》,自博浪沙刺秦皇以來,流落江湖十數年,理論與磨練兼備。

這些人的經緯之才,都可以找到源頭,唯有韓信之才無法揣測。早年喪母,少年幾乎餓死,壯年從軍而不戰,漢王拜將就是石破天驚,當為略不世出的天才也!沒有人教他識字,沒有人贈他兵法,項梁也沒帶他打過大仗,但他就是能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他還沒怎麼上過戰場,就成了天下名將。

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項羽有得到韓信的機會,卻一次次錯過了天下!韓信多次求見項羽,向他進言取天下之法,得到的卻是搪塞和推脫。失望至極的韓信,持劍離開了楚營,投奔了劉邦。他要用他的熱誠,得到劉邦的認可;他要用他的才華,為漢取得天下!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

但是英明的主公千古難求,愚蠢的君主各有各的特色。無人問津的韓信,決定當次逃兵,離開漢軍大營。入蜀的路上,不斷有人逃跑,韓信做了其中的一員。然後,就被一起抓了回來,成了問斬的囚徒。

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和韓信一起逃跑的人,一個個砍了腦袋,十三人的血染紅了大地。韓信嚇得精神一震,連忙大喊:「王上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我這樣的壯士」!夏侯嬰非常欣賞韓信的勇氣,將他救了下來,並且將他的事跡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得津津有味,見完韓信卻大失所望,讓他做了治粟都尉。

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劉邦看不上韓信,有心人卻注意到了韓信,那就是丞相蕭何。一次次聊天中,蕭何對韓信的認知,不斷在刷新。韓信再次出逃時,蕭何急的策馬離營而去,於月夜之下追上了韓信。韓信滿眼含淚,對蕭何重重施了一禮——他從來沒有過朋友,今天卻有了!

「報,王上!士兵都逃跑了」!「讓將軍們去追」!「將軍們不見了」!

「那丞相哪去了」?「沒有跑成的士兵說,他們看見丞相跑成了」……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

一兩天後,蕭何帶著韓信歸營。劉邦滿是怒氣的臉上,有了發自內心的笑意,他罵蕭何說:「別人跑也就算了,你怎麼也跑了」?蕭何讓開了身子,指著韓信說:「大王如果只想要漢中,他沒有用;如果想得天下,非用他不可」!

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劉邦登臺拜將,韓信一日而成大將軍!韓信不無惋惜地說道:「項羽叱吒之時,千百人不敢妄動,神威在世卻不能用將,此為匹夫之勇!有將士生病,他急得落淚,吃的給他們分一半,將士有了功勞卻吝嗇賞賜,此為婦人之仁!得了關中鹹陽,卻因留戀故土,做了西楚霸王,此為沐猴而冠!他分封的章邯三王,是秦朝的降將,老秦人恨得牙痒痒。大王約法三章,秦人視您為明主。三秦之地,一道檄文可定」……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起,蕭何很少再見到韓信了。一計定三秦、京索退楚軍、疑兵破魏國、背水平趙地、十面伏圍項羽……從齊王,到楚王,再到淮陰侯。韓信與劉邦等人,一次次隔膜下,彼此越走越遠。有時候,都在一個長安城,相見卻比不見難……

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

直到有一天,呂雉找到了蕭何,她說:「你追來的淮陰侯,如今要謀反了」!蕭何低下了頭顱,悲愴之色一閃而逝,提筆寫道:「陛下平定了叛亂,今天舉國同慶。老弟你就算身體抱恙,也必須來道賀,這是老哥主持的」!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韓信帶著蕭何的書信,進入了長樂宮。那緊閉的宮門,再也沒有打開。半天后,一隊隊羽林衛,封鎖了長安城。喧囂聲中,傳來了:「淮陰侯謀反,皇后有令——夷滅三族」!

但《韋氏族譜》記載:韓信夷滅三族後,門客私藏了3歲幼子韓瀠,並交給了蕭何。蕭何見幼子無辜,託書給南越王趙佗,將韓瀠送到了南越國。韓瀠為了隱藏身份,將姓氏左側隱去,改之為「韋」,這就是廣西韋姓的由來。800年後,韋姓已是嶺南世襲家族,其源流分為兩支:一為彭祖之後;一為韓瀠改姓之後。如今,韋姓已有四五百萬人,大多集中在廣西。

相關焦點

  • 史料發現韓信家族並沒有被劉邦誅盡,他們曾統治嶺南地區近千年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他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一、公元前230年秦滅韓韓國是六國中最弱小的國家,而且離秦國也最近,秦國滅亡韓國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從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30年為止,首先是韓國南陽郡守投降獻地投降,然後在公元前230年,秦將內史騰率軍攻入韓國都城新鄭,俘虜了韓王安,隨後佔領韓國全境,並將韓地設置為秦國的三川郡,於是韓國滅亡。
  • 史書待遇差別很大,蕭何、張良入《史記》世家,而韓信卻是列傳
    有人發現了個問題,韓信的史書待遇比較的差,沒有入世家!劉邦登基後親定韓信的功勞,他與張良蕭何一起被譽為漢初三傑,為何卻被司馬遷寫進了列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遷沒有將他同張良蕭何一樣寫進世家?
  • 韓信被誘殺後,蕭何看著他的屍體仰天長嘆,終於道出一句肺腑之言
    蕭何一聽說慌了,也沒跟劉邦說一聲,急忙跑去追,搞得劉邦以為自己的丞相也跑了。蕭何如此誠懇,韓信自然跟他回去了,這是他一生輝煌的開始。回去後蕭何極力跟劉邦推薦韓信,並一定要讓劉邦按照儀式,封韓信為大將。韓信的才能自然不必多說,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 一向忠厚示人的蕭何,不救被冤枉的韓信,為何還要落井下石?
    蕭何是韓信的推薦人之一,但他不是第一個將韓信推薦給劉邦,而是夏侯嬰,劉邦那時並沒有將韓信放在心上,但礙於老友的面子,給了韓信一個搜粟都尉的差事。 這一任命讓韓信獲得與劉邦信任並倚重的蕭何交往的機會。頻繁的接觸,讓蕭何有足夠的時間和事件來充分了解韓信,摸清韓信身上與生俱來的過人軍事才能。
  • 劉邦曾經幾次懷疑蕭何有不軌之心,蕭何是如何化險為夷的?
    劉邦說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首先是韓信。
  • 劉邦登基後,對韓信英布等一眾功臣下了殺手,為何唯獨放過蕭何?
    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和吳廣二人因為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選擇了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在陳勝和吳廣發動起義後,全國紛紛開始了起義,一時間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韓信見受不到重用,一時間十分失望,心情也十分壓抑,於是選擇了散心,也正是在散心的時候,得以結識到了丞相蕭何,蕭何與韓信進行了一番交談,也正是在這一番交談中,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能,於是向漢王劉邦舉薦,只是一直沒有引起漢王劉邦的重視。
  • 蕭何舉薦韓信又陷害韓信,出於什麼原因?
    從這番評價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期間,一共有八位異姓王為漢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劉邦才得以稱帝為王。後一段是對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做出的評價。可惜的是最後卻被蕭何與呂太后陷害最終亡於鍾室。那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就是對韓信的經典概括, 為何蕭何在最初之時要將韓信追回,又設計將韓信殺害呢?這點讓很多人都不解。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邦在成功打下天下後,開始對兄弟論功封賞,根據《漢書》記載,劉邦一生對143位有功之臣進行了分封,無論功勞大小几乎是人人都分到了一杯羹。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之歲,初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後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始論功而定封。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蕭何的套路!
    蕭何蕭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那麼,問題來了,《史記》中,為什麼韓信入列傳,而蕭何、張良入世家呢?一首先,蕭何進入《史記》的世家是沒有爭議的。根據史料記載,蕭何是沛豐人,是劉邦的老鄉。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 韓信被害前大喊3個字,如今成00後小學生的口頭禪
    韓信被害前大喊3個字,如今成00後小學生的口頭禪韓信的前半生可謂波瀾壯闊,和他的主子劉邦一樣,韓信也是一個起於草莽的英雄,劉邦還是一個亭長,可韓信只是一個普通百姓,項梁去世後,項羽並不賞識他,韓信的才華得不到重用,這才投奔劉邦,這一舉動成就了他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更何況,韓信三人也的確有不少黑歷史。比如垓下之戰前,劉邦曾下令讓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圍剿項羽,結果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連個人影都沒有,項羽利用這一機會在固陵差點把劉邦打趴下。沒辦法,劉邦只好採用張良的計策以土地當作籌碼,諸侯的軍隊這才在垓下集結。
  • 韓信一生都有哪些戰績?帶你走進兵仙韓信的世界一探究竟!
    但韓信家中收藏有兵書和寶劍,也算是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母親去世後(韓信十五六歲),韓信的生活就更加艱難了,通過「昌亭之客、晨炊蓐食、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能屈能伸」這些成語典故就能略知一二。 三、被拜為大將軍 4、終於有一天,韓信悄悄離開了漢營。不過韓信的逃跑卻驚動了蕭何,蕭何是知道韓信的才能的,在沒有向劉邦匯報就動身去追趕韓信,演繹了一段「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幾天之後,當蕭何帶著韓信回到了漢營。經此一事,劉邦不得不重新審視韓信,最終拜韓信為大將軍。
  • 司馬遷為何將淮陰侯韓信寫入「列傳」而不是「世家」?
    張良、韓信、蕭何都在滅秦戰爭及楚漢戰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漢朝建立之後,漢高祖劉邦也給予他們高度評價,並將他們封侯甚至封王,我們後世也常常將他們以「漢初三傑」並稱。那麼同為漢朝開國功臣,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將張良和蕭何都列入世家,獨獨將韓信寫入列傳呢?
  • 為何蕭何能夠全身而退,而韓信卻被株連三族?政治學分天差地別!
    ②投奔劉邦後的那些事話說劉邦善於用人,那他應該會重用韓信吧?抱歉,並沒有。蕭何對韓信的才能感到驚訝,但劉邦卻不以為意,這讓韓信非常受挫,於是他再次選擇跑路。這一跑有個知名的故事,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 兩廣地區14歲少女與異族大叔通婚後,不廢兵卒收復了海南
    在南北朝時期,兩廣地區誕生了一女叫冼珍,她出生於俚人冼氏部落,祖先作為南越首領可追溯自西漢,傳到她這一代,已經是幾百年光景了。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的開發,嶺南地區不再是蠻荒棄地,逐漸繁榮起來,雖然許多地區依舊原始落後,但漢族文明之光已經照進了不少大部落。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張良陳平而殺韓信?
    劉邦即位後在洛陽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戰勝項羽、奪取天下的原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方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 韓信被殺後,蕭何對著他的遺體冷冷吐出4個字,被後世詬病至今
    雖說在劉邦建立天下的整個過程當中,韓信作出了相當大的犧牲,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但是,功成名就又如何呢,一切不過就是水中月,鏡中花一般,最後終究是一場空罷了!公元前196年,韓信在長樂宮鍾室被誅殺,一代梟雄,最後死於非命,令人扼腕嘆息。
  • 蕭何獻計將韓信害死後,說了12個字,流傳至今變8個字,成口頭禪
    漢初三傑,分別是韓信、蕭何與張良,對於劉邦來說,沒有這三人的輔佐,想要建立漢朝想都不要想。時至今日,漢朝已經滅亡了上千年的時間,不過人們在茶餘飯後依然會說到漢朝的事跡,不可否認,漢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漢朝的歷史事件,這個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分別是:蕭何和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