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誘殺後,蕭何看著他的屍體仰天長嘆,終於道出一句肺腑之言

2020-12-22 騰訊網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無數耀眼璀璨的將星,但要說到將星,戰國的吳起、白起,漢朝的韓信都是不得不說的人物。只可惜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將星之中能得善終的寥寥無幾。吳起被亂箭穿心,白起被迫自盡,而韓信同樣沒落得個好下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可謂是韓信一生的寫照,當初韓信身亡,蕭何仰望蒼天說的那句肺腑之言更是諷刺。

說到韓信早些年倒是跟劉邦頗為相似,都是遊手好閒的平民,不同的是劉邦在為人處世上更為圓滑,臉皮也更厚。南昌亭的亭長覺得韓信並非凡夫俗子,便願意讓他來家裡蹭飯,結果亭長的妻子不願意,他便再也不去了。後來挨餓時得了一個老婦人給予的飯,韓信便表示一定會報導她,後來果然還了千金,這便是一飯千金。

韓信的起家源於蕭何,當時韓信一入漢,夏侯嬰、蕭何等人便察覺到他的與眾不同。只是劉邦卻並不甚在意,給韓信封的官很小,當劉邦被封漢王的時候。許多將領開始出逃,畢竟劉邦的狀況看起來實在不行,韓信也打算走。他走並不是因著劉邦被排擠,而是覺得蕭何他們推薦了這麼多次,再留在這裡恐怕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蕭何一聽說慌了,也沒跟劉邦說一聲,急忙跑去追,搞得劉邦以為自己的丞相也跑了。蕭何如此誠懇,韓信自然跟他回去了,這是他一生輝煌的開始。回去後蕭何極力跟劉邦推薦韓信,並一定要讓劉邦按照儀式,封韓信為大將。韓信的才能自然不必多說,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沒有他未必有大漢的天下,其兵法出神入化,後世尊其為兵家四聖、兵仙。乍看韓信的結局,或許很多人會以為,是韓信先造反才被殺害的。然而韓信之所以造反也是被逼的,劉邦給了他楚王的名號,結果一聽別人的誣告立馬將其貶為淮陰侯。劉邦未必不清楚這是誣告,可韓信功高震主是真的,有大才也是真的,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威脅。

韓信知道劉邦畏懼他的才能,一讓再讓,隨著彭越、英布的身亡,他不能不考慮退路。他能有什麼退路呢?只剩謀反罷了,然而因著一個家臣,謀反計劃卻被呂后與蕭何得知。其實當初在蕭何眼裡,他之所以會追韓信、請求封他為大將,不過是因著韓信有大才。蕭何是為劉邦,為了漢軍將來奪得天下,心裡有的從來都是漢。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是他推薦的韓信,可兩人從來不在一根線上。所以蕭何出了計謀,欺騙韓信,一番話令他進宮。這一去去的是不歸路,韓信一進宮門,就被埋伏的刀斧手捆綁。他一手推薦的韓信死了,蕭何卻看著他的遺體仰天嘆道:我蕭何計殺韓信,終不負天下蒼生!如同前面所言,當初追韓信是為了漢的強大,而如今殺韓信便是為了漢的安穩。

韓信一旦起兵,靠著其卓越才能也是一個大麻煩,能不費力除掉還是不費力除掉的好。只不過這番話結合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來看,實在是諷刺。替劉邦除去了心病,蕭何也因更加受寵,被加封五千戶。當然,他自己也是功臣,後來六十多歲的年紀還要被折騰一番。最終還是利用從前的情誼,自身誠惶誠恐,對國事保持沉默才得以活下來。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誘殺韓信的幕後主使到底是誰?為什麼《史記》中的記載前後矛盾?
    眾所周知,淮陰侯韓信是死於呂后的誘殺。《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劉邦御駕親徵,韓信卻託病沒有隨從前往。次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呂后與蕭何共同設計,將韓信騙到宮中,誅殺於長樂宮鍾室,並夷其三族。此時,劉邦仍在外徵戰,直到平叛歸來,才得知韓信已死,司馬遷記載劉邦當時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
  • 劉邦許諾韓信「三不殺」,卻被蕭何化解,事後成了一句7個字的名言
    秦末漢初時就有一人,原本是起義軍出身,慢慢打出名號,當上了一方的諸侯王,最後卻因名聲太大被除掉,此人正是韓信。當初劉邦雖然許諾他"三不殺",卻被蕭何化解。在解決掉韓信之後,蕭何所作所為還成為了一句千古名言……韓信的崛起當秦二世胡亥上位後,他的暴政立馬遭到了人們的反對,天下人民終於在饑寒交迫中吹起了反抗的號角。
  • 蕭何為什麼要幫呂后殺韓信?其實我們誤解了他!
    劉邦得知後,再次見到蕭何,笑吟吟的對蕭何說:「蕭丞相啊,原來你是這樣的人!」劉邦的笑確是發自內心,蕭何的自我做賤,終於讓劉邦心安,也終於讓劉邦再次感覺到這個老夥計烈火般的忠誠。 蕭何當然聰明絕頂,但通過自汙之舉,和廣施仁政之行,更證明他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對中國的男人來說,政治家三字的光環,遠勝其他讚譽,可以說,這是對一個男人至高的褒獎。
  • 劉邦曾經幾次懷疑蕭何有不軌之心,蕭何是如何化險為夷的?
    項羽死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封為楚王,因人構陷被貶為淮陰侯,最終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其於長樂宮,被夷三族。其次是張良。他與劉邦起初相談甚歡,而劉邦對他也幾乎是言聽計從,之後才有了約法三章入主鹹陽,鴻門宴的有驚無險,劉邦被封漢王后聽其意見,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打下基礎。
  • 蕭何舉薦韓信又陷害韓信,出於什麼原因?
    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這是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班固,對於漢朝建立時做出的評價。秦漢末年時期,農民出生的韓信因為沒有經商的頭腦,每天只能依靠別人餬口度日,這讓村中的很多人都十分討厭韓信。當陳勝、吳義發起農民起義後,韓信便帶著自己的寶劍投奔項羽,但韓信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當然,儘管韓信、彭越有性格上的缺陷,但劉邦和呂后對他們的處置,還是有些太狠了。民間傳說,為了不違背劉邦對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諾言,韓信是被人裝在麻袋裡用竹籤活生生插死的。而彭越比韓信更慘,在被處死後,為了殺一儆百,屍體還被呂后剁成肉醬,送給了各路諸侯「品嘗」。
  • 劉邦登基後,對韓信英布等一眾功臣下了殺手,為何唯獨放過蕭何?
    韓信也因為在漢王劉邦的軍營中,無法得到重用,因此選擇了逃走,蕭何在聽說韓信逃跑的消息後,因為事發突然,蕭何並沒有來得及向漢王劉邦稟報情況,就去追韓信了。直到漢王劉邦有事情找蕭何商議的時候,派人去找蕭何的時候,派去的人說蕭何逃跑了,劉邦驚訝之餘也十分著急,立即派人去尋找蕭何,蕭何這邊,經過蕭何的快馬加鞭,在後來追上了韓信,韓信在見到蕭何時,並不高興,因此在蕭何找他回去的時候,韓信也並沒有理蕭何。
  • 蕭何獻計將韓信害死後,說了12個字,流傳至今變8個字,成口頭禪
    韓信出身貧賤,早年間曾投奔名氣響亮的霸王項羽。可惜因為沒有良好的家世未受重用,自覺不甘的韓信便逃出軍營,在蕭何的勸說下,他來到了劉邦帳下效力。之後,在韓信等人的支持下,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而韓信的命運,就是從這裡開始變化的。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張良陳平而殺韓信?
    劉邦即位後在洛陽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戰勝項羽、奪取天下的原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方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 韓信的別名是什麼?韓信為什麼被稱為「兵仙」
    韓信,別名韓重言,泗水郡淮陰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西漢開國功臣,與張良、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公元前208年,韓信投奔項梁,項梁在定陶之戰中戰死後,韓信歸屬項羽,在項羽手下多次獻策未被採用,轉而在劉邦受封漢王后,投奔劉邦手下做大將,在楚漢之爭的形勢下,韓信表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公元前206年,劉邦採用韓信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的佔領了關中地區。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蕭何的套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提到蕭何,必須先說說兵仙韓信。都知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知韓信是多麼的厲害!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第三視角:韓信和劉邦,二人的「能量」不匹配,所以鬧翻?
    話說,陳豨被派去鉅鹿職守,坐高鐵之前,來見韓信。韓信,拉著陳豨的手,一路避開左右,來到小院……仰天長嘆,「兄弟,我有話同你講!」陳豨,向來敬服韓信。於是,不由自主地將耳朵貼了過去。韓信,有一家臣,開罪了他。於是,韓信打算一囚二殺三不做四不休。然而,此人之弟,心有不甘,將韓信密謀之事,捅給了呂后。呂后,原打算詔韓信進宮,但考慮到此人,朝中威望,非比一般,於是,找蕭何商量。二人商量的結果是:蕭何出馬!
  • 史書待遇差別很大,蕭何、張良入《史記》世家,而韓信卻是列傳
    有人發現了個問題,韓信的史書待遇比較的差,沒有入世家!劉邦登基後親定韓信的功勞,他與張良蕭何一起被譽為漢初三傑,為何卻被司馬遷寫進了列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遷沒有將他同張良蕭何一樣寫進世家?
  • 為何蕭何能夠全身而退,而韓信卻被株連三族?政治學分天差地別!
    於是蕭何擁立劉邦,號召沛縣的鄉親父老殺害原本的縣令,起兵響應陳勝,所以劉邦又被稱為沛公,因為沛縣就是他創業的起點。而蕭何就是在他身後推動這一切的關鍵人物。我們現在會說劉邦是蕭何跟韓信的老闆,其實蕭何原本的官位在劉邦之上,而且當時蕭何是沛縣官吏中公務人員考績第一名。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其中張良、蕭何都被寫入世家,而韓信僅僅寫入列傳,這一切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麼?為何張良、蕭何入世家?《史記》,它是由司馬迀記載歷代帝王的豐功偉績的本紀,記載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史的世家,以及記載3000餘年重要歷史人物生平史的列傳等內容的鴻篇巨箸。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那麼,問題來了,《史記》中,為什麼韓信入列傳,而蕭何、張良入世家呢?一首先,蕭何進入《史記》的世家是沒有爭議的。根據史料記載,蕭何是沛豐人,是劉邦的老鄉。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 一向忠厚示人的蕭何,不救被冤枉的韓信,為何還要落井下石?
    蕭何不救就對了!他還必須做到狠,絕,毒,將韓信徹底搞死才行。 蕭何是韓信的推薦人之一,但他不是第一個將韓信推薦給劉邦,而是夏侯嬰,劉邦那時並沒有將韓信放在心上,但礙於老友的面子,給了韓信一個搜粟都尉的差事。 這一任命讓韓信獲得與劉邦信任並倚重的蕭何交往的機會。頻繁的接觸,讓蕭何有足夠的時間和事件來充分了解韓信,摸清韓信身上與生俱來的過人軍事才能。
  • 韓信被殺後,蕭何對著他的遺體冷冷吐出4個字,被後世詬病至今
    ——蘇軾 若說三國時期的梟雄哪個最令當世人佩服,那麼韓信當屬其一。在面對「胯下之辱」時,他能屈能伸;在戰場上,他有膽識謀略過人。尤其是在「楚漢戰爭」當中,韓信更是展現出了非一般的軍事才華,讓當時的楚軍垓下大敗。除此之外,在「陳倉之戰」、「安邑之戰」、「濰水之戰」等戰役中,都展現了無窮的魅力。
  • 蕭何為表忠殺韓信,劉邦賞5000戶封邑,卻被瓜農一語道破玄機
    就連劉邦的三軍統帥大將軍——韓信,也是蕭何極力推薦挽留的。更是有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名佳話,可以說是沒有蕭何的存在,漢高祖同時也失去了韓信。 可我們都知道,韓信功高蓋主被劉邦賜死,可為何推薦他的蕭何卻得以善終呢?
  • 無限風光在險峰——世人只看到了蕭何的風光,卻忽視了他的艱險
    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三人哪怕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也都是鼎鼎大名,正是功成身退的留侯張良,慘遭屠戮的淮陰侯韓信,以及大漢丞相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