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自然方成道,對景無心莫問禪。道法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

2021-01-08 富春江說文解字

順應自然方成道:順應自然規律,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就能得「道」。人生活中這個世界上,要 與自然,世界,宇宙 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 才能 成道!

對境無心莫問禪: 對境無心就是禪嘛!何必再問禪呢!人們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景,都要靜心對待,心如止水。 對一切境界都不執著 包括禪的本身!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頂針的文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深層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根本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

所謂「法」,可作為動詞,是效法、學習的意思。這裡解釋為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則依法於天,天效法與道,這裡的「道」就是指自然的規律,「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當然如此。而同時「道」(規律)也是依附於自然的,老子所說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絕對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誰,道是本來如是。其實是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法則。

老子認為,"道"雖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發展著。

一日清閒自在仙,

六神和合報平安。

丹田有寶休尋道,

對境無心莫問禪。

一日清閒自在仙,就是一天當中,日子很悠閒,心中無事很清閒,自自在在,這個就是神仙;六神和合報平安,眼耳鼻舌身意都很健康沒有毛病,心中心氣都很和平,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氣住充滿,身心健康,健康,就是丹田有寶,還修個什麼道;對境無心莫問禪,一切心境平靜了,對境,還參個什麼禪啊。

一個人活著,健康快樂就好。人生的路途上,富貴也好、貧窮也好,心平則國土平,念平則世界平,此心哪裡都是道場,哪裡都是禪堂。

心中沒有牽掛,事情來了就順應它,事情沒來就不要主動去尋求;事情來的時候一心一意,心無雜念,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想著它。

是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地去做,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同時也表達了一種順其自然的思想。

「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

順應自然方成道,對景無心莫問禪。道法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人生果實》: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順應自然。正是中國哲學體系中老子的「無為而治」,「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體現,講究萬物順其自然,不刻意強求。無為,不是真的無為,而是順其自然規律的有為,所謂「無為而治,道法自然」,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 從《紅樓夢》看水月鏡花,你知道禪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嗎?
    禪有多種表現形式,如禪悅、禪悟、禪境等等。 它們通常在關於禪的對話、詩歌、繪畫、禪樂中表現出來。而禪境,更是禪的最高表現形式,它通常因禪僧對大自然的親近來體現。
  • 「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學與生活美學
    一方面,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區衝突頻繁發生,恐怖主義、難民潮等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上升。」這是當下人類必須直面的現狀。面對這一困境,我們不禁要問,世界到底怎麼了?
  • 道法自然,佛法無邊,順應天性做大道之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有四種含義:一是能夠持守、包容。地裡有無 量的礦藏,有煤礦、金銀銅鐵礦等。二是能夠養育。地能夠孕育無量無邊的生 物,動物、植物都是由地孕育出來的。三是能夠承載。地承載無量無邊的萬物。 四是能生,能由無化有。
  • 「禪畫美學」,是面對一切自然的平常心
    不二美術館以當代藝術中傳統寫意國畫為主題,以道法自然的「雪山圓相」為特色。「雪山圓相」當代藝術傳承者、水月太極創始人、禪學作家悟義現場為來賓們講述了「禪畫美學」,啟示眾人禪畫之法。禪畫從心而發,人們往往苦惱於如何看懂一幅禪畫,而不知禪畫無需執著於說辭定義,是面對一切自然的平常心,是人們常道的本色,是清淨。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我」的最高境界是「無我」
    「我」的最高境界是「無我」。我的終點是死亡,死亡就是無我,無論我做過多少經天緯地的事業,無論千秋萬代多少人歌頌我,這都與我無幹,因為我已經不存在了。有人問過我天命之年是什麼意思,竊以為天命乃自然,就是一個徹悟自然的年齡。我是社會的,我是自然的,我是不存在的,要想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我,那是捕風捉影,緣木求魚,鏡中花,水中月……我也常問自己,明明是有我的:我做錯事了,你打我一下,我疼,別人不疼啊,這不有我嘛!我失戀了,我痛苦,我難過,這不有我嘛!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慧能大師從嶺南獦獠,到得法開悟,再到大開宗門,這既是時間的磨礪也是人生境界的轉變。  說到人生境界,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裡面用三首宋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喻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其實禪宗裡面也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三重境界。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2、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有舍才有得,捨不得,便不得,捨得,才能得到更多,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捨得付出,才有收穫;捨得努力,才有回報;捨得善良,方能心安;捨得愛,才能得到更多的愛。
  • 非讀懂不能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芮小丹在審訊王陽明時,按照丁元英所授,說出了那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後來王陽明被執行死刑之前,提出要再見芮小丹一面。王明陽說:「我對你說過的一句話想了很久,挺佩服。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一句話把基督、道家和佛教的精義都概括了,你這個年齡不該有這樣的學識。」芮小丹說:「事實上我也沒有,現炒現賣的,但是道理不虛。」
  • 《莊子》: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心齋」
    所謂菩提與明鏡臺是一種心境,若心無雜念自然可以做到菩提之境、心若明鏡,可見到內心的菩提與明鏡。若事事心存雜念而為之,菩提便是虛無,鏡臺亦無法變得明亮,一切都會被繁雜的心念蒙蔽。一個人的狀態分為表象與心齋。憑藉自身的感官和肉眼做事,所見所聞也只是事物的表象,看到的不一定為真,聽到的不一定為實。
  •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文化 而對待藝術的心態就如對待人生,要認真,要深刻,更要做真正的自己,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做你想做的藝術,不要為誘惑所打動,不要為眼前所蒙蔽,不要迷失自己。  記者:那麼,在多元文化結合的藝術創作中,你是如何表現個人藝術魅力的呢?  艾:任何藝術創作都要以生活實踐為基礎,藝術家首先要給自己做正確的定位,才能準確的在創作中表達自己對生活、對民族精神的理解,同時表達對自然的敬畏。
  • 《道德經》第25章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譯文】有一種渾然而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麼名字才好,只好叫它為「道」,我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回歸本原。
  •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三個人給一個教堂砌牆,這時候走過來一個人,問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人說:「煩死了,走開,沒看見我在幹活嗎,掙點兒錢養家餬口。」第二個人說:「哦,我在造一座美麗的教堂。」第三個人說:「哦,我在拯救人們的靈魂。」
  • 平和的心態,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文/芨芨草禪宗三祖僧璨有個只有十六個字的訓示:「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訓示的中心,竟是「人生擁有平和的心態,才是最高境界」!人是最容易情緒化的動物,嬉怒笑罵,大喜大悲,都是人經常有的情緒。但是大喜大悲,容易傷身。平和的心態最易養生,卻又最不容易獲得。古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教訓。但往往,說來容易做來難。
  • 曾國藩智慧: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慎獨自律」4字
    在2000多年前的著作《禮記·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千百年來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便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自律,是人生修行的最高最高境界。獨處時,並不僅僅是指空間上的獨處,更是指精神上的獨處,追求一種內在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做到「表裡如一」,而不是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則始終如一。
  • 《天道》如何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文化屬性決定理論僅僅告訴我們,不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會被環境同化,王廟村最可怕的事情是讓所有人窮得理所應當,也窮得光明磊落。世俗女人的快樂是相夫教子,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但是天國的女兒把愛情上升到「天國境界」,沒有一絲煙火氣,滿滿的全是正能量,全是愛。
  • 佛教:禪是什麼意思?最易入門的禪是什麼?
    禪也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叫止觀,也稱作靜慮。靜是心定來,定下來不是沒有境界,有境界。定中有境界,定中你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看到宇宙的源始。佛菩薩的咒語都是來自禪定之中。悟入禪的境界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一切通達明了,一點不迷惑,你活在這個世間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你的生活美滿、幸福,禪是一門究竟、圓滿、徹底的學問。任何宗派修行決定是以禪定為樞紐,離開禪定沒有佛法。
  • 茶禪一味颺家風,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
    《紅樓夢》裡有這樣一個橋段:,一次寶玉、黛玉、寶釵在青年女尼妙玉那裡喝茶,經歷了一次人生難得的享受。妙玉對於喝茶,很在行也很講究。妙玉是個出家人。自古以來,出家人就對喝茶十分講究,有所謂「茶禪」之風。史書記載,趙宋一代禪寺喝茶之風大行,稱為「和尚家風」。
  • 「禪」到底是什麼
    人生的種種痛苦煩惱,緣起於我們的自心。未悟通生命實相的眾生,即是紅塵此岸的眾生。佛是調御丈夫,降服自己的心而達至無苦境界,即是抵達寂靜彼岸的佛。生命即是無窮當下的積累弟子問:「禪是什麼意思?」達摩說:「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性就不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