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到底是什麼

2020-12-24 超凡博弈

中國的禪起源於印度的禪那,於公元527年由達摩祖師帶來中土。

佛陀的弟子分為「聲聞」與「獨覺」兩種:聲聞就是聆聽高人點渡努力學習,聽佛說法學以致用,遵循佛所說的佛法而行。佛陀的隨侍弟子阿難就是聲聞。

佛陀的大弟子迦葉是獨覺的代表人物。獨覺即是弟子們聽佛說法之後,獨自一個人到森林裡修行,在生活的過程中體會佛法悟通人生的真諦。並依自己所悟得的真理清淨自在過自己的一生。

禪宗由佛陀傳承迦葉,一脈相傳到由西土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到中國,六祖慧能一花開五葉,展開禪宗的璀璨時代。

「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

藉教悟宗

禪是透過佛陀的教導,悟出禪宗的根本精髓。

禪是直接實踐佛陀言教的方式,抵達最終的寂靜無苦智慧彼岸。

禪宗的傳道方也非常特殊: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

六祖慧能說:「迷人口念,智者心行。」禪宗重視「自力、自度、自救」。

培養特立獨行的堅強人格以至達到禪悟的境地,欲想成就得道,就必須親自經歷種種艱苦磨鍊。

承言者喪,逐句者迷。禪宗極少使用佛教的術語,重視體證、經驗、實踐,而不是言說、論析、理論。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講。

語言文字只是媒介,而不是真理。禪是活生生的體驗,不存在任何的言語文字中。

禪宗講求實踐而不重視言說,禪並不依據固定的佛教經論。禪宗是經論言教以外的另一支傳承。

教外別傳

禪宗是創造性的宗派,它不依據固定的經論,沒有複雜的思想體系,沒有神秘的宗教儀式。

禪以一躍而入直截了當的方式,直接傳承佛陀的心髓達至開悟。直指人心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禪宗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向外尋求解脫之道,便是騎驢覓驢。禪,不是依樣畫葫蘆的鸚鵡學嘴,禪,是用自己的心勇敢面對生命。

見性成佛

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心即是佛,佛原本即是眾生,眾生的問題在於他的心。

心佛眾生本是一體,三者無所差別。

長沙景岑禪師說: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

人生的種種痛苦煩惱,緣起於我們的自心。未悟通生命實相的眾生,即是紅塵此岸的眾生。

佛是調御丈夫,降服自己的心而達至無苦境界,即是抵達寂靜彼岸的佛。

生命即是無窮當下的積累

弟子問:「禪是什麼意思?

」達摩說:

「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性就不是禪。」

性就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道,道就是禪。禪這個字不是一般人所能明了的。

禪:不說生之前;不說死之後。不說過去;不說將來。

它最重要的法門是觀察:此時、此地、此刻、當下、剎那、瞬間!

禪定

弟子問:「什麼是禪?

」六祖慧能說:「妄念不生就是禪。」

弟子問:「什麼是定?」

六祖慧能說:「坐見本性即是定。」

本性就是不生心。定就是面對各種情境心如不動。無論際遇好壞順逆,心都能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境界。

(八風就是紅塵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反映當下現前

弟子問禪師:「禪是什麼?」

禪師回答說:「今天的月亮特別圓。」

對弟子的疑惑,禪師總是回答以最終的情境。

雖然一生看起來很長,但每天的月亮不一樣,每一段時間都不相同,每個當下都獨一無二。

禪,即是珍視每一時、每一物、每一剎那當下。

禪者的心像一面鏡子,永遠只反映當下現前。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老子說:「為學日增,聞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

習禪並不是使人有所得,而是為了捨棄!

捨去心中種種習性:偏愛、憎惡、貪婪、仇恨、嫉妒、虛榮、自卑、自大、驕傲。

禪是生命的態度

禪是看清世間之後,真正認識自己。禪是體悟生命實相之後的生活態度。

禪存在於無涯的時空之中,世間隨時隨處都能見到禪,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體會。

禪即是離一切相習禪並不是要向外求取,而是對內心的自我省察。

法海問六祖慧能說:「什麼是即心即佛?

」六祖慧能回答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禪。」

禪說了什麼?

如果你問:「禪說什麼?」

表面上它什麼都沒有說。

如果你認為:「禪什麼都沒說。」

開悟者會說:「實質上它什麼都說了。」

禪是看到生命的真實:滿目青山一任看,雲在青天水在瓶。

一切天下萬物都以自己的本來面目,處於自己的位置,展現該有的樣子。

眾生妄想世界能依自己的期待化現,開悟者沒有一個期待的自己,他只是無我地融入變化。

不受世間汙染

佛陀說:「蓮花生於水、長於水,但高出水面純潔不受汙染。

人生於俗世、長於俗世,但透過心靈的升華,高出俗世不受俗世汙染。」

禪即是生存於紅塵,而不受紅塵的一切所汙染。開悟的禪者,永遠活在當下!

不為過去、不為將來。

因為開悟者們知道生命的實相是:

時間是由所有無窮多數的當下所積累而成的,任何剎那當下才是生命的真實。」

在沒有馬的國度裡,驢子被當成馬。現今世上談禪說道鸚鵡學嘴的假禪者很多。

如何分辨真假禪者?

真正開悟的禪者不是用口說,他們真確地生活於禪境界裡如實而行。

禪是體悟生命實相之後的生活態度!自己當家做主,活在每一剎那當下。

相關焦點

  • 佛教:「禪」到底是什麼?
    如如不動,與天地一體什麼是坐禪?六祖說,在這頓悟成佛法門中,遠離一切無明煩惱的障礙,向外對於一切善惡等境相,不生起貪愛執著等心念,這叫「坐」;向內如實知見自心本性不生不滅,這叫作「禪」。什麼是禪定呢?至於究竟什麼是禪,或禪是什麼,還得我們自己切身去體會。禪是一種受用、一種體驗禪的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受用;而且這種受用是自受用,與他人不能共。禪的受用和體驗唯行者有,唯證者得。
  • 當年佛與迦葉尊者以心傳心的禪,到底是什麼?
    禪到底是什麼?作為禪宗的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當年由佛陀拈花一笑而傳,以心傳心。它是離開語言文字的,不是用邏輯思維可以解決的問題,只能用「以言遣言」的方法提示一下。至於究竟什麼是禪,或禪是什麼,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切身體會。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古人說禪,一般喜歡標榜禪的超乎邏輯,超乎理性,這使得禪有一種神秘性,甚至變成了是沒有道理可講,有的變成沉默大師,有的就胡說八道。什麼是禪?從嚴格的語言意義上來講,所謂禪,就是禪那的簡稱,是從梵語引譯而來的,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他是佛教很重要的也很基本的修行方法。
  • 禪是什麼,真正的修禪是怎樣的
    禪的起源現代社會世事浮躁,人心便難得以安寧,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在精神中尋覓到一方淨土,於是「禪」便又盛行了起來。禪從何而來?真正的起源已經近乎淹沒於歷史長河中了,只留存了一個玄乎的版本廣為流傳。一個更為現實的起源是,禪基本已經從佛教中脫離,是佛教進行完全中國化改造而產生的學說。如果細心去對比,甚至可以發現,禪與佛教的許多理論是無法契合的,反而與中國本土的道、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禪道儒禪是什麼?
  • 武庚紀:真禪變惡禪,他的惡念到底在何處?真理大道又該當何論呢
    但很快,四極陣法已破兩極,分別是白蓮聖王和玄風聖王的戰敗,而子羽與真禪聖王的戰鬥卻一波三折,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一下!對於惡禪,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向神域宣傳的真禪似乎並不順利,得到神位的大神們個個高傲的要命,哪有願意聽真禪在那念經,也正如真禪所說「神族個個都是蠢材,沒一個聽得明白」,其實是沒聽,也不願意聽,並非聽不明白,面對如此教化都無濟於事,慢慢的,真禪厭惡了,本身內心純淨的他,出現了惡魔的種子,一步步長大,成了心魔。
  • 佛教:禪是什麼意思?最易入門的禪是什麼?
    禪也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叫止觀,也稱作靜慮。靜是心定來,定下來不是沒有境界,有境界。定中有境界,定中你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看到宇宙的源始。佛菩薩的咒語都是來自禪定之中。悟入禪的境界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一切通達明了,一點不迷惑,你活在這個世間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你的生活美滿、幸福,禪是一門究竟、圓滿、徹底的學問。任何宗派修行決定是以禪定為樞紐,離開禪定沒有佛法。
  • 武庚紀:子羽和惡禪同歸於盡,卻被真禪救活
    惡禪是真禪的心魔,真禪體內最難受的「一塊肉」就是惡禪,子羽若能將其擊敗,那對惡禪來說也是一種解脫。惡禪本來自信滿滿地準備弄死子羽,可是卻不知道子羽的「真炎破天」能完結自己。然而,最終存活下來的人卻是子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禪」到底是什麼?日本人鈴木大拙,講得清清楚楚!
    禪宗在理性分析上什麼也沒有教給人們,甚至連那些讓弟子們遵循的教義也沒有,所以在這方面看來,禪宗可以說完全是混沌渾然的。也許,禪者會各持一定之規,但那是根據各人的方便與愛好,並不是根據禪宗本身的教理。因此,在禪宗這裡既沒有任何神聖的經典與教理,也沒有任何可藉以靠近禪真義的象徵性方式。要問禪宗教了什麼,那要自己去回答,禪宗什麼也沒有教,如果硬要說禪宗教了什麼,那只不過是你們每個人自己心靈中流出來的,教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禪宗只是推示了我們途徑。
  • 什麼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這兩天,因為對面臺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元旦期間,參與了民眾的某一場活動時所說的一句話「法喜充滿」,有人來問我說法喜充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句話我特地的去了解了一下韓國瑜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他當時是因對高雄的未來有極大的信心,從而在心裡產生了高興與自豪的心情,所以才以佛教中的法喜充滿為比喻的
  • 佛教知識|禪究竟是什麼?
    一、禪是什麼? 「禪」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禪」是不著語言、不立文字的,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說的,就不是禪。若真要說禪的話,我一站上臺就應該立即下臺的。因為「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一經書寫或口說即成廢話。 然而我卻不得不說,因為禪門有個「以指標月」的譬喻:對於一個從來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在蒼茫的星空中,不知那一個叫作月亮,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認識月亮的人,用手指著月亮說:「那就是月亮!」。
  • 武庚紀:真禪子羽之戰到底誰贏了?答案就在一句話,真禪比天還猛
    事實上,第113集劇中,真禪聖王和子羽之間的戰鬥終於有了結果。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贏到了最後呢?其實答案就在一句話,真禪比天還猛。不過這只是一種看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場戰鬥也可以沒有沒有勝利者。和真禪比起來,惡禪直接將子羽打傷甚至是打殘。不過惡禪也有致命的弱點,他是真禪的陰暗面,所以他的神技也是真禪神技的逆轉。正因為如此,所以惡禪無法使用長生界神力。
  • 武庚紀:真禪子羽之戰到底誰贏了?答案就在一句話,真禪比天還猛
    事實上,第113集劇中,真禪聖王和子羽之間的戰鬥終於有了結果。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贏到了最後呢?其實答案就在一句話,真禪比天還猛。不過這只是一種看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場戰鬥也可以沒有沒有勝利者。惡禪戰死:焚燒殆盡首先是惡禪,惡禪的實力確實很強,雖說他的脾氣不是很好,但是惡禪的戰鬥力必須要肯定。
  • 一個禪博園就可以看盡宜春的佛教底蘊,它到底有什麼?
    眾所周知,宜春是佛教的馬祖興林、百丈立清規的起源,但是,這還是禪宗「一花五葉」中三宗的發祥地,這種靈傑寶地產生了深厚的禪文化,懷著尊敬和好奇的心情,我開始了這個禪博物館的旅行。宜春禪博物館是集文化旅遊和體驗、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公園,也是中國第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的博覽園,2014年9月主園區正式開園,僅僅一年就被選為國家4A級旅遊景點。
  • 禪宗的「禪」,究竟是什麼含義?
    歡迎關注——心智玩家:還原人類源頭文化、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體驗心智系統轉換在解釋【禪】之前,我們先要對儒學、佛學有個根本的了解。儒學、佛學從根本上來說,是相同的,都是教人轉換心智系統。那麼,在之前的【內思】狀態,在《大學》中稱為:慮,佛教中稱為:禪,禪,就是靜慮的含義。所以,佛教中稱:禪定,先進入禪的【內思】狀態,之後,才是【定】……更多解讀,可去看我的文章在解釋【禪】之前,我們先要對儒學、佛學有個根本的了解。儒學、佛學從根本上來說,是相同的,都是教人轉換心智系統。
  • 武庚紀:真禪和惡禪誰更強?子羽說出了答案
    在武庚紀動畫裡,真禪和惡禪本是同一個人,只是真禪心中存在著心魔,當心魔反噬真禪之後,惡禪就出現了。動畫中的惡禪登場後,漫迷就開始探討真禪和惡禪兩人的真正實力了。那麼真禪和惡禪到底誰更強呢?你比囉嗦的真禪更容易對付。」02真禪的實力‍在子羽看來,真禪的實力明顯比惡禪更強。一是真禪擁有著強大的長生界神力,不僅能夠輕鬆地恢復一百位大神的傷勢和體力,還能夠通過神力的加持,讓自身擁有金剛不壞之身,承受任何傷害都不會死。僅憑這一點,子羽就很難戰勝真禪。
  • 問禪:到底什麼叫「坐禪」,有意思!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這裡提到面對外界境界,心念不起,弟子的理解是把自己變成有知覺的石頭,如果不起心念,怎么正常面對生活學習呢?另外,《金剛經》提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該如何理解?了空居士:清書你好,問得好,問得好!
  • 武庚紀:惡禪真身到底有多狂?無視鍊氣劍,身中5劍依舊暴揍子羽
    真禪聖王號稱最強的「神中聖王」,他的大招也很多。什麼「空境映月」「大千世界」「因果轉輪」等,每一招都是超級厲害的招式,可惜這些招式對子羽幾乎都無效。說句不好聽的話,子羽完全就是真禪聖王的剋星,一方面可以聽你講大道理,一方面又可以用實際行動證明你的是歪理。
  • 何謂「禪波羅蜜」?你的理解是什麼呢?
    坐禪之者,息亂求靜,為禪所縛。學問之徒,謂有智慧,為慧所縛。」而且又說,「習無生觀,欲破洗有所得心,則為無生所縛。並是就縛之中,欲舍縛耳,而實不知皆是系縛。」法朗的話真是說得再妙也沒有了。由此我們得到啟示,禪的大智慧,就是超乎一切,在捨棄一切執著差別中體驗佛法的妙趣。也許很多人會好奇,何謂「禪波羅蜜」?「禪波羅蜜」就是大乘禪法般若波羅蜜的一種。
  • 看看圍爐煨芋的詩,有幾個誤傳,說說雪夜煨芋所談的禪,是什麼禪
    中國的古人,向來就有「夏夜乘涼識天文,雪夜圍爐話詩書」的說法,試想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幾個人圍著爐火坐在一起,一邊取暖一邊談論著詩書人生,如果還能夠煨烤一些番薯什麼的,再喝上幾口茶或者酒,那的確是一個很愜意的夜晚。在唐詩宋詞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關於雪夜圍爐的詩詞,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整體上來看北宗神秀禪師所倡導的「觀心看淨、方便通經」更多地繼承了如來禪安心守心,籍教悟宗的特點;而南宗惠能禪師的頓悟心性、不立文字則是對如來禪的隨緣任性、不隨言教作了創造性發揮。惠能禪師作為中國禪宗史上開一代新風的禪師,使「籍教悟宗」的如來禪發展為「籍師自悟」的祖師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