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因為對面臺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元旦期間,參與了民眾的某一場活動時所說的一句話「法喜充滿」,有人來問我說法喜充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句話我特地的去了解了一下韓國瑜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他當時是因對高雄的未來有極大的信心,從而在心裡產生了高興與自豪的心情,所以才以佛教中的法喜充滿為比喻的
因為鄙人孤陋寡聞,不知道韓國瑜先生有沒有學過佛學,但我知道,在臺灣有許多人都是忠實的佛教信徒,所以韓國瑜先生用法喜充滿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是一點都不奇怪的。那麼法喜充滿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法喜是一種比喻,就好像人們因為某一件事情而特別高興、喜悅一樣,只不過世人的喜悅是因為外物而引起的,是被妄心所支配而處在無常幻滅之中的,不會長久的存在。
而法喜則有所不同,法,是指佛法,法喜,是指聽聞證入佛法以後,從內心的清靜之中所流露出來的真實的佛性的顯現,這種感覺會長久的充滿你的整個內心,並使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它是長久的存在,因為他會讓你更有動力去學習、修證佛法,隨著境界的不同,你所獲得的法喜也就會有所不同。可以說,只要你證入了法喜,便一天一天的大有不同。
《華嚴經.淨行品》中第120願: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你看,那些修行高深,發菩提心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要想著眾生,希望他們能「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什麼是禪悅,就是用功參禪打坐,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從內裡生出一種全身舒泰自在的喜悅之情,這就叫禪悅。
一旦證入了「禪之三昧」,自然便可以領略到佛法中所說的清淨從心、平等心、正覺心……等等,領悟到清靜心中所生出的歡喜,實在是要比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所產生的歡喜勝過千萬倍,而且要長久的多。
正因為如此,出家之人一旦真正的證入了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便意味著從此能正確的對待世界的五欲之樂,使俗世紅塵再也難以誘惑到他,並且最終能夠對境煉心,日有進益,直至達到圓滿的境界。
當然啦,法喜充滿不是僵化的境界,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隨著修行的境界不同,他的法喜充滿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比如一個初學者,可能僅僅因為天天讀經,從經中悟出了佛法而感到開心,這就是初學者的法喜充滿。
可是佛經裡有永遠都悟不盡的道理,自然也就會有永遠都悟不盡的境界,所以每前進一步,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直至你達到徹底圓滿的境界,你便會有徹底圓滿的法喜充滿。
當我們因為佛法而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有不分別 ,不執著,不生妄念之時,便證明我們已經獲得了自在與快樂的資糧,每天都會過得和別人不一樣,和宋朝的無門慧開禪師一樣看庭前花開花落了: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法喜充滿雖然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我們也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只有我們自己努力的去學習 參悟佛法,等豁然開朗之際,便是法喜降臨之時,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整個過程,而不是光想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