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2021-01-20 梅山易學

這兩天,因為對面臺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元旦期間,參與了民眾的某一場活動時所說的一句話「法喜充滿」,有人來問我說法喜充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句話我特地的去了解了一下韓國瑜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他當時是因對高雄的未來有極大的信心,從而在心裡產生了高興與自豪的心情,所以才以佛教中的法喜充滿為比喻的

因為鄙人孤陋寡聞,不知道韓國瑜先生有沒有學過佛學,但我知道,在臺灣有許多人都是忠實的佛教信徒,所以韓國瑜先生用法喜充滿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是一點都不奇怪的。那麼法喜充滿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網圖

法喜是一種比喻,就好像人們因為某一件事情而特別高興、喜悅一樣,只不過世人的喜悅是因為外物而引起的,是被妄心所支配而處在無常幻滅之中的,不會長久的存在。

而法喜則有所不同,法,是指佛法,法喜,是指聽聞證入佛法以後,從內心的清靜之中所流露出來的真實的佛性的顯現,這種感覺會長久的充滿你的整個內心,並使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它是長久的存在,因為他會讓你更有動力去學習、修證佛法,隨著境界的不同,你所獲得的法喜也就會有所不同。可以說,只要你證入了法喜,便一天一天的大有不同。

網圖

《華嚴經.淨行品》中第120願: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你看,那些修行高深,發菩提心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要想著眾生,希望他們能「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什麼是禪悅,就是用功參禪打坐,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從內裡生出一種全身舒泰自在的喜悅之情,這就叫禪悅。

一旦證入了「禪之三昧」,自然便可以領略到佛法中所說的清淨從心、平等心、正覺心……等等,領悟到清靜心中所生出的歡喜,實在是要比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所產生的歡喜勝過千萬倍,而且要長久的多。

網圖

正因為如此,出家之人一旦真正的證入了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便意味著從此能正確的對待世界的五欲之樂,使俗世紅塵再也難以誘惑到他,並且最終能夠對境煉心,日有進益,直至達到圓滿的境界。

當然啦,法喜充滿不是僵化的境界,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隨著修行的境界不同,他的法喜充滿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比如一個初學者,可能僅僅因為天天讀經,從經中悟出了佛法而感到開心,這就是初學者的法喜充滿。

網圖

可是佛經裡有永遠都悟不盡的道理,自然也就會有永遠都悟不盡的境界,所以每前進一步,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直至你達到徹底圓滿的境界,你便會有徹底圓滿的法喜充滿。

當我們因為佛法而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有不分別 ,不執著,不生妄念之時,便證明我們已經獲得了自在與快樂的資糧,每天都會過得和別人不一樣,和宋朝的無門慧開禪師一樣看庭前花開花落了: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網圖

法喜充滿雖然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我們也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只有我們自己努力的去學習 參悟佛法,等豁然開朗之際,便是法喜降臨之時,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整個過程,而不是光想要結果。

相關焦點

  • 三寶弟子口中常說的「法喜充滿」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禪門日誦》的「二時臨齋儀」中會有:「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文,表示說通過靜坐得到精神上的安定,好像人飢餓的時候需要吃飯來增長體力。在佛經中也提到過諸佛菩薩從根本來說是不需要飲食的,因為佛菩薩作為光明身相,不同凡夫假借飲食「為療形枯」。
  • 隨州寶善寺禪悅國學夏令營開始招募啦!你準備好了嗎?
    傳燈祈福法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禪悅》編輯部)手工開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禪悅》編輯部)寶善寺住持演善法師為禪悅國學夏令營小朋友頒髮結業證書(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禪悅》編輯部)暑假將至,各種形式的夏令營火爆開始,您想要孩子過一個輕鬆愉快的暑假麼?想讓孩子發現成長中的美麼?
  • 「禪」到底是什麼
    「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藉教悟宗禪是透過佛陀的教導,悟出禪宗的根本精髓。生命即是無窮當下的積累弟子問:「禪是什麼意思?」達摩說:「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性就不是禪。」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古人說禪,一般喜歡標榜禪的超乎邏輯,超乎理性,這使得禪有一種神秘性,甚至變成了是沒有道理可講,有的變成沉默大師,有的就胡說八道。什麼是禪?從嚴格的語言意義上來講,所謂禪,就是禪那的簡稱,是從梵語引譯而來的,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他是佛教很重要的也很基本的修行方法。
  •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假如不執著任何事物,當下就是見性
    佛有三身,釋迦牟尼佛曆劫勤苦,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應化之身,最後入涅槃也是了不可得;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也是屬於有為法、也是生滅。真正的佛是無念、無住、無為、無求、無得,就是當下這念心,這才是真真實實的,其他的都是方便,如眼前華虛妄不實。
  • 禪是什麼,真正的修禪是怎樣的
    禪的起源現代社會世事浮躁,人心便難得以安寧,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在精神中尋覓到一方淨土,於是「禪」便又盛行了起來。禪從何而來?真正的起源已經近乎淹沒於歷史長河中了,只留存了一個玄乎的版本廣為流傳。一個更為現實的起源是,禪基本已經從佛教中脫離,是佛教進行完全中國化改造而產生的學說。如果細心去對比,甚至可以發現,禪與佛教的許多理論是無法契合的,反而與中國本土的道、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禪道儒禪是什麼?
  • 佛教:禪是什麼意思?最易入門的禪是什麼?
    禪也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叫止觀,也稱作靜慮。靜是心定來,定下來不是沒有境界,有境界。定中有境界,定中你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看到宇宙的源始。佛菩薩的咒語都是來自禪定之中。悟入禪的境界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一切通達明了,一點不迷惑,你活在這個世間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你的生活美滿、幸福,禪是一門究竟、圓滿、徹底的學問。任何宗派修行決定是以禪定為樞紐,離開禪定沒有佛法。
  • 茶禪一味
    《神農食經》中的「奈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華佗《食論》中的「苦荼久服,益思意」,以及王褒《僮約》中的「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無不透露茶在歷史中的行跡。 禪宗的出現,開啟了禪與茶相遇的機緣。茶與禪的相遇與結合,實則是二者相互需要的結果。禪宗之所以選擇了茶,乃由茶的特性所決定: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性平和,人清心寧靜。
  • 從《紅樓夢》看水月鏡花,你知道禪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嗎?
    禪有多種表現形式,如禪悅、禪悟、禪境等等。 它們通常在關於禪的對話、詩歌、繪畫、禪樂中表現出來。而禪境,更是禪的最高表現形式,它通常因禪僧對大自然的親近來體現。
  • 佛教:「禪」到底是什麼?
    不能落入禪定的相,這樣得不到解脫這種境界是有為法,生滅不斷,必須「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如果以此為禪的境界就違背了當初佛祖「拈花一笑,以心傳心」的初衷。用般若智慧而破除種種無明煩惱,不為煩惱所動。六祖說,在這頓悟成佛法門中,遠離一切無明煩惱的障礙,向外對於一切善惡等境相,不生起貪愛執著等心念,這叫「坐」;向內如實知見自心本性不生不滅,這叫作「禪」。什麼是禪定呢?
  • 看看圍爐煨芋的詩,有幾個誤傳,說說雪夜煨芋所談的禪,是什麼禪
    中國的古人,向來就有「夏夜乘涼識天文,雪夜圍爐話詩書」的說法,試想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幾個人圍著爐火坐在一起,一邊取暖一邊談論著詩書人生,如果還能夠煨烤一些番薯什麼的,再喝上幾口茶或者酒,那的確是一個很愜意的夜晚。在唐詩宋詞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關於雪夜圍爐的詩詞,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凡心問禪:抄錄的經文、佛號該如何處理?
    就如您天天抄錄經文,但有些人並不學佛,或不知道你抄錄的是什麼?那麼他就會升起好奇心就會問您「看你天天抄錄,你抄錄的是什麼呀!」那麼這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說,亦能簡單的介紹一下你抄錄的這部經典是什麼意思?以及閱讀經藏的功德告於他,讓他有緣接觸「佛法」,種下成佛的種子。三、好好的自己收藏起來!
  • 禪歌—《出坡》
    出坡坐香皆我願採茶掐去出頭尖插秧倒退即向前僧在田裡低頭作禪由心底上眉間出坡咯 出坡 出坡亦禪亦農歡喜在佛前出坡咯 出坡 出坡春種秋收一年又一年誦讀:諸佛子 同我去深泥田裡好相聚拽耙(鞭,不妥)耕牛真快活諸佛子
  •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寫詩表達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禪,同樣也是如此。在我國,有一種詩叫做禪詩,富含禪意。當然禪詩也並非一定是出家人所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曹雪芹等知名大家都是寫禪詩的高手。
  • 佛教知識|禪究竟是什麼?
    一、禪是什麼? 「禪」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禪」是不著語言、不立文字的,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說的,就不是禪。若真要說禪的話,我一站上臺就應該立即下臺的。因為「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一經書寫或口說即成廢話。 然而我卻不得不說,因為禪門有個「以指標月」的譬喻:對於一個從來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在蒼茫的星空中,不知那一個叫作月亮,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認識月亮的人,用手指著月亮說:「那就是月亮!」。
  • 書城大家 | 鄭培凱:「茶禪一味」五題
    圓悟克勤墨跡據說,珠光跟一休和尚在大德寺習禪,把參禪與吃茶視為一體,奠定了「茶禪一味」的基礎。從珠光參禪到「茶禪一味」的出現,最合乎後世茶人想像與願望的發展程序是,珠光向一休大師學禪,因為一休不但是日本的禪修大師,還是家喻戶曉的傳說人物,由他把禪道傳給珠光,發揚光大為「茶禪一味」的茶道,真是禪茶有傳承,光芒萬丈長。還有作為悟道印可的信物,就是編寫《碧巖錄》的圓悟克勤墨跡,甚至有人以為寫的是「茶禪一味」四個字。
  • 武庚紀:真禪化為惡禪,怒罵神族和人類,網友:漏掉冥族了?
    在武庚紀第110集中,真禪化為惡禪,徹底失控。真禪和惡禪本來就是一體,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惡禪是真禪的心魔。在整個神族中,真禪的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強大,大家都很尊敬他。雖說真禪的實力頗為強大,但是他卻有一個很大的苦惱,那就是沒人願意聽他傳道。也正因為如此,真禪的內心誕生了心魔惡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