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圍爐煨芋的詩,有幾個誤傳,說說雪夜煨芋所談的禪,是什麼禪

2021-01-08 心慧文化

小寒將近,隆冬已至,隨著天氣的越來越冷,關於《圍爐夜話》、《圍爐詩話》這樣的話題,也多了起來。

中國的古人,向來就有「夏夜乘涼識天文,雪夜圍爐話詩書」的說法,試想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幾個人圍著爐火坐在一起,一邊取暖一邊談論著詩書人生,如果還能夠煨烤一些番薯什麼的,再喝上幾口茶或者酒,那的確是一個很愜意的夜晚。

在唐詩宋詞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關於雪夜圍爐的詩詞,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在眾多的圍爐詩詞中,為大家所喜歡而常被引用的,是一首煨烤芋頭的詩,詩曰:

深夜一爐火,

渾家圍奕坐。

煨的芋頭熟,

天子不如我。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有人認為是唐代高僧懶殘禪師所作,現在網絡上有好幾篇文章,就說是懶殘禪師寫了這首詩。

其實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這首詩的真正來歷,乃是出自南宋林供的《山間清供》一書,這位林供據說還是「梅妻鶴子」林和靖的後代,林供所寫的《山間清供》,是一本記載著眾多山野食品的名稱、用料、烹製方法的書,書中也涉及到不少掌故、詩文等內容。

書中有一篇《土芝丹》:芋名土芝,大者裹以溼紙,用煮酒和糟塗其外,以糠皮火煨之。候香熟取出,安坳地內,去皮溫食,冷則破血,用鹽則洩精,取其溫補,名土芝丹。昔懶殘師正煨此牛糞火中,有召者,卻之曰:「尚無情緒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又居山人詩云:「深夜一爐火,渾家團圞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小者曝幹入甕,候寒月用稻草盦熟,色香如慄,名土慄,雅宜山舍擁爐之夜供。

因為在這篇《土芝丹》中,也提到了懶殘禪師煨烤芋頭的故事,於是就被有些人誤以為是懶殘禪師寫了這首詩,懶殘禪師乃是有名的禪宗高僧,怎麼會寫出如此俚俗之詩呢,真是「尚無情緒收寒涕,那得工夫寫俗詩。」這是用膝蓋想想都能明白的事情。

《山間清供》書中,明確寫著「又居山人詩云」,說明這是某一位居山人所寫的詩。

其實這一首「深夜一爐火,渾家團圞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的詩,還不是居山人的原創!而是根據另外一首詩改編而成,詩曰:

寒原耕種罷,

牽犢負薪歸。

此夜一爐火,

渾家身上衣。

這首詩是北宋高僧釋本逸的作品,釋本逸就是《五燈會元》上有記載的,東京智海寺的本逸正覺禪師,是一位有名的高僧,這首詩寫出了農家的辛苦,體現出本逸正覺禪師的一片慈悲之心。

南宋文人何汶(何溪汶)的《竹莊詩話》卷二十,卻說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昭禹所作。

但是,翻遍了劉昭禹的全部作品,也沒有找到「寒原耕種罷」的這首詩,顯然是何汶的《竹莊詩話》,誤把這首詩當作是劉昭禹所寫了。

為什麼說這是《竹莊詩話》的誤作?因為《竹莊詩話》這本書中的錯誤太多了,書中把劉昭禹誤寫成劉禹昭,把劉昭禹的《懷華山隱者》:「先生入太華,杳杳絕良音。秋夢有時見,孤雲無處尋」,誤寫成《懷蕭山隱者》,太華山都成了蕭山了,可見何汶的《竹莊詩話》,錯誤實在是太多了。

由於《竹莊詩話》誤把劉昭禹誤作劉禹昭,接著就有一些人把劉禹昭誤作劉禹錫,就變成了劉禹錫寫了「寒原耕種罷」這首詩,真的是「以化傳化」(以訛傳訛)。

通過以上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北宋的高僧本逸正覺禪師寫了「寒原耕種罷」這首詩,《竹莊詩話》誤寫成劉昭禹所作,又把劉昭禹誤寫為劉禹昭,因為劉昭禹或者劉禹昭都沒有寫過這首詩,以至於又被人誤認為是劉禹錫所寫。

本逸正覺禪師的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傳抄過程中,又被有些人改動了句子,成了「深夜一爐火,渾家團圞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

林供的《山間清供土芝丹》,就引用了這首被改動過的詩,又由於《山間清供》把懶殘禪師的故事和這首詩寫在了一起,就被人誤以為是懶殘禪師寫了這首詩。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更加加深了這種誤解,就是明代高濂所寫的《雪夜煨芋談禪》。

明代的高濂寫了一本名為《遵生八箋》的書,書中的內容都是關於修身養生方面的,在這本書的《四時調攝箋》中有一篇《高子冬時幽賞》,記載著《雪夜煨芋談禪》的故事:

雪夜偶宿禪林,從僧擁爐,旋摘山芋,煨剝入口,味較世中美甚,欣然一飽。因問僧曰:「有為是禪,無為是禪,有無所有,無非所無,是禪乎?」僧曰:「子手執芋是禪,更從何問?」餘曰:「何芋是禪?」僧曰:「芋在子手,有耶?無耶?謂有何有?謂無何無?有無相滅,是為真空,非空非非空,空無所空,是名曰禪。執空認禪,又著實相,終不悟禪。此非精進力到,得慧根緣,未能頓覺。子喝觀芋乎?芋不得火,口不可食,火功不到,此芋猶生。須火到芋熟,方可就齒舌消滅。是從有處歸無,芋非火熟,子能生嚼芋乎?芋相終在不滅,手芋嚼盡,謂無非無,無從有來,謂有非有,有從無滅。子手執芋,今著何處?」餘時稽首慈尊,禪從言下喚醒。

這篇短文的故事很簡單,大家應該都看得懂,首先是高濂向僧人提問:「有也不是有,無也不是無,是不是禪?」

從高濂《遵生八箋》的《清修妙論箋》中可以看出,高濂也讀過一些道家佛家的經典,但高濂只是用養生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經典的,所以高濂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從他的提問中也看得出,他最多只是一個口頭禪而已。

僧人對於他的提問,倒是作了很認真的回答,僧人說:「禪就像你手裡的芋頭,不是有也不是無,要把有和無都空掉,達到真空,非空非非空,空無所空,這才是禪。」

僧人又說:「禪需要真正的精進力到,得慧根緣,才能頓覺。」僧人的言下之意,就是說你高濂還沒有用精進力好好的修行。

然後僧人又以煨烤芋頭作為比方,對高濂說:「修禪也跟煨烤芋頭一樣,只有火候到了芋頭才會熟,等你修行到家了以後,就會發現,你手上的芋頭,既不是有也不是無。」

從這位僧人的回答中,明顯可以看出這就是有名的《離四句》:「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

至於這位僧人的修為怎麼樣?從他的回答上來看,應該是很高深了,是屬於祖師禪的禪師。

但是對於高濂來說,顯然並不是真正學禪的人,高濂只是把「雪夜煨芋談禪」當成是茶餘飯後的一種休閒娛樂,否則他也不會把這段經歷,當作《高子冬時幽賞》的十二條之一了。

高濂還記載過一篇《妓圍肉陣》:「申王冬月,以妓密圍坐側以禦寒。楊家選妾肥大者,行列於後,謂之遮風肉陣。」從這篇記載中,可以看出高濂是怎樣一個人了。

可惜了這位「雪夜煨芋談禪」的僧人,碰到了一位買櫝還珠的「高子」。

在高濂的這個故事中,「雪夜煨芋談禪」的是一位高僧,而唐代的懶殘禪師也是一位有名的高僧,而且這兩位高僧都在煨烤芋頭,於是就更加把「深夜一爐火,渾家團圞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當成是懶殘禪師的詩了。

受以上這些書的影響,據說清代文人袁學瀾也寫了一首《煨芋》,詩曰:

山家足清供,

煨芋度殘冬。

風寒天欲雪,

地爐火正紅。

可見,在寒冷的冬天裡,「雪夜圍爐煨芋」始終是一個人們常說的話題。

有人說,被質疑三千年的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易經》是怎麼寫成的?用孔子《繫辭》來還原大過卦的創作

《周易》是什麼書?看看《繫辭》和馬王堆帛書是怎麼說的?

真正的文化精髓,總能產生智慧,可以先了解再嘗試

相關焦點

  • 詩中有禪,禪中有詩,詩禪兩相宜
    禪詩人的第二句詩開始提起語氣,提起精神了。詩人讚譽禪師說,只有您高深的禪機使我折服。禪頷聯的兩句詩,是詩人想像中的場景。詩人想像自己與禪師促膝談心的情景。禪師不僅對於禪的體悟深,還精於禪理的剖析。禪師的學識淵博,故而洋洋灑灑,妙語連珠。禪師所作千偈的,如同「萬斛」的泉水噴湧而出。使得詩人神清氣爽,塵念頃刻消失。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現代人每天都很忙碌,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應酬,忙著收拾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些事情佔據了我們每天的大多數時間,自己卻沒時間去歡喜和憂傷,沒時間停住腳步去看看路邊的風景,甚至都沒有時間痛哭一場,這個社會太浮躁、太吵鬧、太物慾橫流,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痛苦不堪,所以需要某種東西幫助我們在喧囂中尋得寧靜
  • 禪是什麼,真正的修禪是怎樣的
    一個更為現實的起源是,禪基本已經從佛教中脫離,是佛教進行完全中國化改造而產生的學說。如果細心去對比,甚至可以發現,禪與佛教的許多理論是無法契合的,反而與中國本土的道、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禪道儒禪是什麼?
  • 「禪」到底是什麼
    見性成佛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心即是佛,佛原本即是眾生,眾生的問題在於他的心。心佛眾生本是一體,三者無所差別。禪定弟子問:「什麼是禪?」六祖慧能說:「妄念不生就是禪。」弟子問:「什麼是定?」
  • 詩與禪:禪宗革新運動與唐代文學發展
    孫昌武教授慧眼獨具地指出,「安史之亂」後,杜甫在長安居官的短暫期間和居住成都草堂兩個時期寫下不少富於禪意的小詩,而「杜甫在四川時,正是淨眾宗、保唐宗興盛時,他的創作中表現的思想傾向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與這種禪思想的發展有關係」(《禪思與詩情》,第92頁)。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二句,後來傳誦禪林,成為禪師們談禪的話頭,即使今天讀來,仍覺意味深長。
  • 佛教:「禪」到底是什麼?
    禪宗的內涵其根本特徵就在於如實知見能看之心、所看之境,都是緣起如幻,本非實體,當下打破能、所二元,無能看、所看而了了分明,無看而無不看,無不看而無看,這就是與真如相應的般若智慧。用般若智慧而破除種種無明煩惱,不為煩惱所動。
  • 這首禪詩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存在
    #道法自然#(一)禪詩【原詩】開悟詩實際從來不受塵,箇中無舊亦無新。青山況是吾家物,不用尋家別問津。【賞析】這首詩表現了一個禪者安然自適、無事清純的禪心。禪心,佛性,我們人本來的靈性,從來就是清淨的,根本就沒有一點塵埃,就好像初生的赤子一般。而且,它無所謂新舊、古今。它無生無滅,是永恆存在的。青山、大地無不是佛性的呈現。既然如此,又何必多事,何必找它的歸宿,何必向人問津呢?!
  • 佛教:禪是什麼意思?最易入門的禪是什麼?
    禪也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叫止觀,也稱作靜慮。靜是心定來,定下來不是沒有境界,有境界。定中有境界,定中你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看到宇宙的源始。佛菩薩的咒語都是來自禪定之中。悟入禪的境界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一切通達明了,一點不迷惑,你活在這個世間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你的生活美滿、幸福,禪是一門究竟、圓滿、徹底的學問。任何宗派修行決定是以禪定為樞紐,離開禪定沒有佛法。
  • 職業選手談禪雅塔
    之前禪雅塔只有150血,又缺乏機動性,只要別的隊伍裡面有溫斯頓、源氏、獵空之類的英雄就很容易幹掉他。他的技能其實在早先也挺強大的,但是因為他過低的存活率導致了這些強大的技能很難有用武之地。另外,上個版本天使的復活實在是太厲害了,綜合了禪雅塔的弱點之後直接導致了根本沒人願意選他。這個版本中暴雪同時增強了禪雅塔並削弱了天使,從而導致了我們目前所見的滿場都是師傅天使姐姐幾乎都看不到的這種狀態。
  • 唐朝最美禪詩,皎然和尚經典絕句,字字驚豔,細讀忘俗,有大境界
    關注六不和尚,感悟詩詞之美元好問曾有妙句說「詩為禪家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詩道與禪道,在唐朝已經並肩而行,到宋明,禪與詩更是如鹽入水,心境相通。學禪不解詩,慧心總未徹;學詩且知禪,靈境多裨益。禪,即靜慮定慧。讀禪詩,可妙悟人生,淨化心魂,更可以放下煩惱,獲得內心喜樂。因此,唐代著名詩僧皎然的詩值得細讀。皎然和尚,早年勤學,出入經史百家,後皈依佛教,於杭州靈隱寺受戒出家。他在唐中期詩名甚隆,著述甚多。他的詩樸實中有妙悟,禪機中有詩情,故而讀來既有詩趣之美,更有禪思之深,讀之讓人忘俗。
  • 佛教知識|禪究竟是什麼?
    一、禪是什麼? 「禪」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禪」是不著語言、不立文字的,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說的,就不是禪。若真要說禪的話,我一站上臺就應該立即下臺的。因為「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一經書寫或口說即成廢話。 然而我卻不得不說,因為禪門有個「以指標月」的譬喻:對於一個從來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在蒼茫的星空中,不知那一個叫作月亮,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認識月亮的人,用手指著月亮說:「那就是月亮!」。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慧寂禪師說道:「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香嚴禪師便又作頌說:「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慧寂禪師默然道:「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嚴禪師便又作頌道:「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慧寂禪師聽完很是滿意,回去告訴溈山靈祐禪師說:「且喜閒師弟會祖師禪也。」
  • 日本|京都尋禪(中)
    | by 行止天涯依小路而行,穿過重重植被,便到了南禪寺的「三門」,此「三門」非彼「山門」,而由於功能相似的緣故,卻也許有誤傳的嫌疑。這是南禪寺中最宏偉的建築,重簷歇山頂,高約30米,以全木建造。三門延續了日本建築的簡樸,沒有任何雕刻彩繪。僅需500日元,便可以登樓觀賞。
  • 一禪小和尚為什麼那麼火了?一禪小和尚做奶茶了?
    一禪小和尚是網絡動畫《一禪小和尚》的主人公,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兒,因為被阿鬥老和尚撿起並收養,因此自小在廟裡當小和尚。一禪小和尚是一個善良活潑,聰明可愛的小男孩兒,情竇未開卻對什麼都充滿好奇。一禪小和尚為什麼那麼火?一個是人物形象很可愛,讓人一樣望去,便能記得他們的模樣;二是他們所輸出的內容,很正能量,一語擊中人心,很會抓住用戶重點;三是,寬廣的閱歷,以及人物格局,所說出來的話,總能讓人覺得,高度不一樣了!
  • 武庚紀:子羽和惡禪同歸於盡,卻被真禪救活
    惡禪是真禪的心魔,真禪體內最難受的「一塊肉」就是惡禪,子羽若能將其擊敗,那對惡禪來說也是一種解脫。惡禪本來自信滿滿地準備弄死子羽,可是卻不知道子羽的「真炎破天」能完結自己。只有在惡禪死亡的那一刻,真禪才能重新佔據主導地位,憑藉生死一線的瞬間,真禪發動神技救活了子羽,簡直可以用「千鈞一髮」來形容。真禪對子羽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他將子羽視為「罕有的人類」,甚至可以說是子羽救贖了真禪。本來真禪嘗試洗腦子羽,結果反被子羽折服了。
  • 武庚紀:真禪和惡禪誰更強?子羽說出了答案
    這一點子羽最有話語權。112集動畫中,子羽通過先後和兩人交手的對比,得出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答案。三是真禪擁有著超強的智慧。不可否認,真禪是一個聰明之人。他一直想感化他人,教化他人。對戰時所使用的戰術也很高明。
  •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寫詩表達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禪,同樣也是如此。在我國,有一種詩叫做禪詩,富含禪意。當然禪詩也並非一定是出家人所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曹雪芹等知名大家都是寫禪詩的高手。
  • 何謂「禪波羅蜜」?你的理解是什麼呢?
    從前,三論宗開山鼻祖吉藏的老師,興皇寺法朗每次登座說法,總要對聽眾說起這樣一段開場白:「行道之人,欲棄非道而求於正道,則為道所縛。坐禪之者,息亂求靜,為禪所縛。學問之徒,謂有智慧,為慧所縛。」而且又說,「習無生觀,欲破洗有所得心,則為無生所縛。
  • 什麼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這兩天,因為對面臺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元旦期間,參與了民眾的某一場活動時所說的一句話「法喜充滿」,有人來問我說法喜充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句話我特地的去了解了一下韓國瑜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他當時是因對高雄的未來有極大的信心,從而在心裡產生了高興與自豪的心情,所以才以佛教中的法喜充滿為比喻的
  • 武庚紀的真禪聖王,有沒有可能成功挑戰黑龍?
    這就導致真禪聖王一直有岔怒不能釋懷,然後就形成惡念在他體內潛伏,讓他始終不能夠超脫自在。而那些無人問津的真理,在真禪聖王自己逐步的探尋之中,給他帶來了幾種無比特殊的能力與境界,使他與普通神族區別開來。這些能力與境界,指的就是真禪聖王所具有的神技,一些無比強大又無法防禦的神技。神技之一:生死輪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