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禪詩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存在

2020-12-17 文化學者陳娘來

#道法自然#

(一)禪詩

【作者簡介】

清海(生卒年不詳),五代禪僧。師事招慶道匡禪師得法,居郴州(今屬湖南)太平院。

【原詩】

開悟詩

實際從來不受塵,

個中無舊亦無新。

青山況是吾家物,

不用尋家別問津。

【譯文】

真理本自清淨,從來不沾惹煙塵,無古無今,無來無去,無舊無新。

何況那綠水青山本是我自家之物,用不著去尋家,也不用向人問津。

【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一個禪者安然自適、無事清純的禪心。

禪心,佛性,我們人本來的靈性,從來就是清淨的,根本就沒有一點塵埃,就好像初生的赤子一般。而且,它無所謂新舊、古今。它無生無滅,是永恆存在的。青山、大地無不是佛性的呈現。既然如此,又何必多事,何必找它的歸宿,何必向人問津呢?!

(二)哲理詩

開悟詩——無中生有

作者▏陳娘來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被喜歡與推崇

修道的大智若愚者被冷嘲與熱諷

大巧若拙也好

大拙若巧亦罷

或言塞翁失馬

抑或否極泰來

皆由道而生,生一

轉而生二

二月的美人雍容華貴

春宵之後遇見了第一縷陽光

在樹冠流湧

三月的溪邊鵓鴣啼叫

採紫藤蘿少女的情思時淡時濃

仿若柳絮輕飛抑或碧溪潮生兩岸

四月的雨勢傾斜了大地

閃電為白雲鑲邊

四方八野的水藻覆蓋了地平線

五月榴火似彤

暴雨驕陽

恰似你的熱烈

六月有溫軟的南風

它吹得遊人醉

直把嶺南作江南

七月之塔矗立南浦

風爬上塔簷

留下漣漪撫弄秋水之湄

八月桂花飄香

秋之甘霖

蒼翠了松柏濡香了花雨

九月長風萬裡

天邊歸雁印殘霞

對此可以酣高樓

十月露凝為霜

缺月疏桐

花瓣奔走在墓堆蒼茫

十一月杜鵑老了容顏

仿佛是千年啼叫的鳥

要喚回東風

十二月多情的水

告別了不舍的岸

讓樹根露出了滄桑

一月不是冬的邊緣

中心的氣場撐高了天壓低了水

虛空了

才可涵養萬物

這萬物之母啊

生一,生二

還可生三

【賞析】

這是一首哲理詩。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具有永恆性和客觀實在性,它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所以我們不必庸人自擾,為一些幻象所迷惑。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做人做事真正做到「道法自然」。

相關焦點

  • 看看圍爐煨芋的詩,有幾個誤傳,說說雪夜煨芋所談的禪,是什麼禪
    在眾多的圍爐詩詞中,為大家所喜歡而常被引用的,是一首煨烤芋頭的詩,詩曰:深夜一爐火,渾家圍奕坐。煨的芋頭熟,天子不如我。關於這首詩的作者,有人認為是唐代高僧懶殘禪師所作,現在網絡上有好幾篇文章,就說是懶殘禪師寫了這首詩。其實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 詩中有禪,禪中有詩,詩禪兩相宜
    禪作品欣賞這是一首,詩人創作的與禪僧之間往來的唱和之作。禪詩人的第二句詩開始提起語氣,提起精神了。詩人讚譽禪師說,只有您高深的禪機使我折服。禪頷聯的兩句詩,是詩人想像中的場景。詩人想像自己與禪師促膝談心的情景。
  • 唐朝最美禪詩,皎然和尚經典絕句,字字驚豔,細讀忘俗,有大境界
    關注六不和尚,感悟詩詞之美元好問曾有妙句說「詩為禪家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詩道與禪道,在唐朝已經並肩而行,到宋明,禪與詩更是如鹽入水,心境相通。學禪不解詩,慧心總未徹;學詩且知禪,靈境多裨益。禪,即靜慮定慧。讀禪詩,可妙悟人生,淨化心魂,更可以放下煩惱,獲得內心喜樂。因此,唐代著名詩僧皎然的詩值得細讀。皎然和尚,早年勤學,出入經史百家,後皈依佛教,於杭州靈隱寺受戒出家。他在唐中期詩名甚隆,著述甚多。他的詩樸實中有妙悟,禪機中有詩情,故而讀來既有詩趣之美,更有禪思之深,讀之讓人忘俗。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蘇軾得詩後,則以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與之想和,在詩中,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樂觀的姿態,來寬慰弟弟。《懷澠池寄子瞻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 母親節就讀司空圖這首詩,感受母愛的偉大,我們的一切都是她給的
    古人也是寫過很多關於母愛的詩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這首詩道盡了一個遊子的無奈,還有母愛的偉大,裡面的每一句都感人肺腑,一位年邁的母親給即將要出遠門的兒子縫補衣服。但是兒子也是無能為力,為了生活,為了前途只能是離開母親,在這兩者之間別無選擇,所以寫得極為深沉,也無比的傷感,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禪」到底是什麼
    禪定弟子問:「什麼是禪?」六祖慧能說:「妄念不生就是禪。」弟子問:「什麼是定?」禪是生命的態度禪是看清世間之後,真正認識自己。禪是體悟生命實相之後的生活態度。禪存在於無涯的時空之中,世間隨時隨處都能見到禪,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體會。
  • 唐宋八大家最沒有存在感的曾鞏,水平到底如何?讀這首詩就知道了
    他在當時的名氣很大,還是歐陽修最得意的弟子,論散文成就的話,他並不輸於蘇軾和王安石,只是由於這兩位名氣太大了,以至於曾鞏在唐宋八大家裡沒有什麼存在感。我認為最主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曾鞏比較低調,還就是作品入選課本少,像王安石的《傷仲永》,以及蘇軾的詩歌,那是頻繁收錄在課本裡,這樣就使得他們名氣越來越大。
  • 武庚紀:真禪再出新花樣,子羽大劍變鐵叉,原來這才是真禪的意義
    原以為事情到此,也該有個了結了,可是沒想到真禪再出么蛾子,將子羽帶入幻境之中,此時的子羽手持一柄鐵叉正在勞作。看到周圍的環境,開墾荒地,雞鳴狗叫,子羽這是要卸甲歸田啊,而手中的鍊氣之劍也變成了農具,正在耕種,子羽在心中質問自己,這是在做什麼?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筆者今天要重點與大家聊一聊《新竹》這首詩,雖然這首詩在名氣上不如前面的兩首,但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另外通篇還富含哲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讀懂了,同樣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但因這首詩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緣故,小時候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基本上只知道背誦,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品味過這首詩。縱觀這首詩,儘管只有短短二十個字,但卻跟他的《山居秋暝》、《鳥鳴澗》、《竹裡館》一樣,都通過詩句,將美景刻畫的淋漓盡致。讀之,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詩句當中所描繪的景象。
  • 杜甫一首詩揭露人性醜惡,這才是社會的真相,很殘酷但很真實!
    杜甫的詩很接地氣,而且內容多是家國安危和百姓生活,是現實主義題材,和李白的浪漫主義截然不同,因此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可以很好反應當時社會現狀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石壕吏》、《垂老別》等,當然這些詩都是杜甫作為一個旁觀者寫下的,他因此成了歷史的記載者。
  • 佛教知識|禪究竟是什麼?
    一、禪是什麼? 「禪」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禪」是不著語言、不立文字的,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說的,就不是禪。若真要說禪的話,我一站上臺就應該立即下臺的。因為「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一經書寫或口說即成廢話。 然而我卻不得不說,因為禪門有個「以指標月」的譬喻:對於一個從來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在蒼茫的星空中,不知那一個叫作月亮,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認識月亮的人,用手指著月亮說:「那就是月亮!」。
  • 佛教:這一「禪」,只有具備大福德的人才能看懂,真實不虛!
    佛教:這一「禪」,只有具備大福德的人才能看懂,真實不虛!「安詳禪」安祥禪系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最上乘法,是一切法中之至尊、至真、至稀、至珍、至秘、至高及至妙,其關鍵處即在於「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禪是大密宗,傳心時可「有言有相」,可「離言離相」,但其真實內涵則「無言無相」,故謂之「秘密付囑」。外人不得而知,也很難想像,只有當事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覺受與自內證,所以古德說:「諸天捧花無路,魔外潛覷不見」。在禪的表現上,有時可「以有言顯無言」,有時卻「以無言顯有言」。
  • 這3首詩告訴世人:筷子的偉大和小情趣!
    這3首詩人告訴世人:筷子的偉大和小情趣!文|劉老師筷子古人稱筷子為「箸」,這個專稱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漸稱「箸」為筷子。筷子,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相伴每一位中國人得一生。筷子明代程良規的《詠竹箸》詩:殷勤問竹箸,甘苦樂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往忙。
  • 六首空明禪詩:空門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塵
    我們最孤獨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來時的方向,找不到去時的路;我們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愛的人與物,而是在靈魂深處少了一方寧靜的空間,讓自己在浮躁中遺棄了那些寶貴的精神;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別人的憐憫或關懷,而是一種頑強不屈的自助。你若不愛自己,沒誰可以幫你。
  • 聶魯達詩30首
    你們將會問︰你的詩為什麼不告訴我們夢或者樹葉,不告訴我們你家鄉偉大的火山?請來看街上的血吧!請來看街上的血,請來看街上的血!■一些野獸這是鬣蜥蜴的晨曦。現在,就像一開始我們選擇了一個不可預測的主題那樣,被選之後其發展走向也是不可預測的。有的人總是在一首詩中同時寫下兩種事物,一個是「真實主題」,一個是「主題的詩意」,正是這二者產生了詩歌的張力特徵。當詩人心中佔據至高位置的是「主題的詩意」時,堅持「真實主題」就變得困難重重,這一點不言而喻。假若詩人讓「真實主題」佔據至高位置,那麼他僅需潤飾它就行了,因為主題自身會持續進行並有序發展。
  • 金庸把這首詩引用到小說中,無非是要告訴世人,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金庸的小說大多都有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裡面的一些主要人物是虛構,不過有一些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穿插其中,這也使得他的作品虛虛實實,讀了讓人大呼過癮。我個人是很喜歡金庸的小說,無論那些嚴肅作家如何抨擊他,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 「禪」到底是什麼?日本人鈴木大拙,講得清清楚楚!
    因此,在禪宗這裡既沒有任何神聖的經典與教理,也沒有任何可藉以靠近禪真義的象徵性方式。要問禪宗教了什麼,那要自己去回答,禪宗什麼也沒有教,如果硬要說禪宗教了什麼,那只不過是你們每個人自己心靈中流出來的,教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禪宗只是推示了我們途徑。
  • 讀了這三首詩,才明白什麼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關於這首詩,《毛詩序》雲「兵革不息,男女相棄,民人思保其室家焉」,但是從詩意來看,後人還是更願意將它當成是男子表達對戀人情有獨鐘的情詩。春日是士女出遊,談情說愛的美好時節。詩中的男主人公在一個明媚的春日裡,走出了東門。
  • 武庚紀:真禪聖王的技能並非無人可破。這三人可以輕鬆化解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畫詩。今天畫詩給大家帶來的是非常火熱的動漫武庚紀。在武庚紀中聖王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幾乎是無人可敵。真禪聖王是五大聖王中實力最強的一位,他的技能空鏡映月更是令人膽戰心驚。但是空鏡映月並非無人可破,這三個人便可以輕鬆的化解空鏡映月。跟隨畫詩一起來認識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