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學琴不善於背譜的同學……

2020-12-17 騰訊網

眾所周知學會背譜對學琴是非常有好處的,可即使是從小就進行背譜訓練的學生,隨著其成長、鋼琴學習的深入,也會逐漸對背譜感到頭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學生們小的時候,不善於讀譜,許多學生不是依靠耳朵聽來背譜子的。並且,那時所練習的曲子短小簡單,和弦的種類也有限孩子們都十分聽老師的話, 一布置背誦的作業,他們就毫無疑問地執行。

但是,學生們到了上高中或上大學的年齡。首先曲子越來越複雜,而且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過去那種「條件反射」性的死記硬背的能力減弱。他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學鋼琴為什麼要背譜呢?對背譜的意義產生了懷疑。下面就是對背譜感到頗為頭痛的學生的幾點建議:

01

背譜的意義何在呢?

(a)通過背譜,可以牢牢地記住有關曲子的多種細節及曲子的構成,使其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b)一旦記住了某支曲子,那麼一般是很難忘掉的,在之後演奏時可以信手拈來。

(c)背譜後,彈奏時更容易沉浸於曲子之中,那麼就能更快提高演奏水平,掌握演奏技巧。

(d)背譜能使注意力從眼睛的讀譜上轉移、「解放」出來併集中於耳朵的聽音上,這樣使身體的動作更加放鬆自如。演奏也更加輕鬆。

02

背譜比較困難的地方

(a)速度緩慢的地方。

(b)動作比較複雜的地方。

(c)旋律難以理解的地方。

(d)二聲部或三聲部的地方。

(e)轉調的地方,或是同音異名、重升、重降等臨時記號較多的地方。

(f)手的位置需大幅度改變的地方。

(g)反覆中有細微差異的地方。

困難的地方自然便是需特別注意的地方。

03

背誦成功的要訣是什麼呢?

(a)首先要有一定能記住的信心與無論如何都要記住的決心 。

(b)在演奏前先看譜,即「不彈只讀」,了解曲子的構造,並將轉調等複雜、困難化的地方做上記號。

(c)演奏時不要一開始就把曲子從頭彈到尾、而應從小的部分開始,一部分一部分地反覆練習,慢慢前進。我建議以八個小節作為一個練習單位,不斷地重複練習,一遍遍地加強記憶,這樣就可以使背譜背得更牢。

(d)放慢彈奏速度,邊彈邊記,使曲譜刻在腦中,記憶存手上。

(e)從整段曲子的中間.挑出某一部分進行練習,這樣就可以了解一支曲子各部分間的聯繫,消除演奏整支曲子時的不安。

(f)背會後不看曲譜進行演奏的練習要經常進行,不要間斷。背譜本身就是一種練習,經常鍛鍊,就會體會出其中的情趣與奧妙,記憶方法也會越來越好。

其實,背譜並沒有什麼一試就靈的特別方法,即使同樣的方法,對於不同的人也會有記得牢、記得好與總是記不住的差異。但貴在下決心去做、貴在堅持。

END

版權聲明:

文中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鋼琴背譜的10種記憶方法,學琴的必須人手一份!
    因此,專注於鍵盤和雙手的背譜演奏成為唯一選擇。 二.高效背譜 據前蘇聯鋼琴大師阿什肯納齊自己介紹,他「吃透」一首小品只須一兩個小時,最多不超過一天;「吃透」一首貝多芬奏鳴曲只須一兩天,最多不超過一周,可見他熟悉和記憶一首作品的速度之驚人。
  • 鋼琴彈奏中的看譜與背譜
    筆者從事鋼琴教學已有十餘載,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生會出現如下的狀況:回課時,一類學生眼睛始終盯著樂譜,不看譜就彈不下去;另一類學生眼睛始終看著鍵盤,一看譜就彈錯。
  • 這支英國室內樂團竟然全員背譜?
    極光樂團 ©auroraorchestra極光樂團——一支全員背譜的室內樂團2015年,極光樂團在英國BBC逍遙音樂節有一個特別的舉措:以全團背譜的形式演出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同年,又背譜挑戰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實屬勇氣可嘉,隨著後續背譜場次的增多,這樣的形式便成了樂團的一個標籤。
  • 兒童初學電子琴基礎先學什麼
    兒童初學電子琴基礎先學什麼2020-07-28 09:25:1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視覺中國  剛開始選擇學習電子琴的兒童,應該先從五線譜開始學習。一般情況下,鍵盤的樂器大都是典型五線譜的對應樂器,鋼琴上的所有鍵都有固定的對應音和位置。
  • 鋼琴家鮑蕙蕎:學不好文化課的人,往往也彈不好琴!
    有這樣一種聲音:「孩子學不好文化課,打算讓他去學鋼琴,走藝考 」。 以上是現在社會上很普遍的認知,孩子文化課考不到高分,往往家長會退而求其次,讓他們學藝術。
  • 學習鋼琴這段歷程,必定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讓鋼琴成為孩子生命中一部分開始學琴的階段,孩子每次去學習都是滿懷雀躍,對鋼琴充滿了好奇。一段時間後孩子就開始坐不住板凳,耍小心思了,各種理由(諸如肚子疼上廁所,困沒睡醒)來磨蹭,企圖不去學琴。這與他從小背譜關係密切,多年的手指靈活鍛鍊了大腦,經常背譜使大腦記憶速度非常快,很好的記憶能力給孩子節省了太多寶貴的時間。鋼琴給了孩子自信心孩子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那年是五歲,老師要求上臺行禮然後坐穩彈琴。
  • 學不學樂器,孩子的差距被拉大,學樂器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
    也有科學家報導時常聽音樂的孩子關於大腦發育專一力,邏輯頭腦才氣有更好的激動好處,好比周杰倫會鋼琴,所以他比在鋼琴的成就分外的強,且他的頭腦也非常的遼闊,締造性非常的富厚,這即是學樂器的緣故。非常多明星的後代也非常的留心孩子的樂器培植。
  • 學琴軟體flowkey幫你實現鋼琴夢
    學琴軟體flowkey幫你實現鋼琴夢) 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家庭、容貌、天賦等不可控因素決定了人生的基礎元素,除此之外,學識、藝術、技能起著錦上添花的關鍵作用,它們像漫天繁星、像浩浩江海、像和煦暖陽、像清輝皓月,讓我們的靈魂變得豐富多彩。
  • 學琴,怎樣讓孩子多一些主動,少一些勉強!
    《紐約時報》曾報導:「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著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此話雖有誇張,但卻道出了鋼琴在中國的人氣。可人氣和小朋友們無關,在他們看來,就是喜歡和不喜歡那麼簡單。學鋼琴投入不菲,但又和財力無必然聯繫,關鍵在於,孩子的意願有多強烈,直接決定著大人們這筆「投資」的回報率。
  • 修一把舊琴 修復一段往事
    不請自來打斷他工作、打擾到鄰居的,不管多大牌的媒體,一律不睬,甚至關門謝客。近日,遵守規則、搖號成功的記者走進了他的小店。高溫天,店鋪裡沒有空調,光線昏暗,蚊子出沒。馮順成笑吟吟地站在100多件舊樂器之間,如同一個藏寶洞的看守,又如同站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上,指揮著一支隱形的交響樂團,奏一曲市井傳奇。
  • 致全體特校同學的一封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致全體特校同學的一封信親愛的同學們: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同學,你同所有的生命一樣,在中國這片厚土被深深的愛護。即使你不曾完美,因為被愛,請學會愛,學會傳遞溫暖和希望……同學,請用你的誠懇和勇氣,如星星之火般的點亮——自己。
  • 通過汪峰周杰倫黃家駒的學琴經歷,看人才、鬼才與天才的區別
    汪峰學習樂器:小提琴起始年齡:5歲學習方式:逼著學汪峰從5歲起,在父母要求下學習小提琴,開始了20年漫漫學琴歷程。每次說起這段經歷,汪峰都是不堪回首的感慨,一把小提琴,葬送了他的整個童年。從幼時學琴到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然後到附中,再到真正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進入中央芭蕾舞團下的交響樂團,成為首席小提琴師。
  • 孩子學琴有「三怕」,犯一條就永遠學不好!
    01 一怕:只上課,不練琴 有些家長把鋼琴的學習等同於文化課的學習,認為只要上課聽懂,課堂掌握即可,實際並非如此。 鋼琴學習的特殊之處在於:理性理解不等於實際掌握,鋼琴練習需要通過眼、腦、耳、手的嚴格關聯和配合才能貫徹課堂所學內容。 如果孩子不能堅持每天練琴,就不能使這個過程有效運轉,勢必造成回課質量不高,彈錯音也不知道,更別說音樂表達和演奏方法上存在的各種問題。
  • 杭州盲童9歲學琴已過鋼琴十級,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看看這個!
    他說道:「小時候覺得學習鋼琴是件很好的事情,也會給我帶來快樂,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彈的曲子都是不一樣的。」因為身體的原因,學習新曲要比常人多花三倍時間。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一路走來,與最好的自己相遇。
  • 從學琴屢遭拒,到5年考過鋼琴十級!杭州盲童的「鋼琴之路」,背後全...
    一個周末,堅堅告訴媽媽,想學鋼琴。媽媽很詫異。堅堅說,學校音樂老師彈鋼琴太好聽了,他也想學。媽媽找到學校鋼琴老師,老師說,孩子太小,又看不見,學鋼琴需要大人全程陪護,所以盲童學鋼琴很難很難。網上找老師、拖朋友打聽、遇到鋼琴培訓機構就去給孩子報名——無一例外都被拒絕,老師們也從來沒教過盲孩子。
  • 孩子想放棄學琴時,作為父母的你該怎麼辦?
    99.9%的孩子都曾在樂器學習的某個階段想過放棄學琴3-4周:發現沒有想像中的好玩,就不想學了。學琴6-9周:學習難度有所提升,原來幾遍就能彈順一個曲子,現在幾十遍也不會,失去信心,而且練習時間也長了,就不想學了。
  • 孩子從幾歲開始學琴比較合適?兒童學習樂器的最佳年齡,速看
    最近聽到有不少家長在諮詢,想要給孩子報名學樂器,但不知道幾歲合適?甚至有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更早的就開始學習樂器,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和專注力。但其實孩子學習樂器並不是越小,效果就會越好,這和孩子的身體骨骼發育有關。
  • Find智慧鋼琴名師告訴您,孩子鋼琴學得好不好?這些細節不能忽視
    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從開始學琴起,每次練琴都要幫孩子確認坐姿。 當學生順利進步時,留一部分作為"自練",即教師不作任何講解,也沒有影響效果,學生可自己找難點,標指法,處理髮揮。
  • 學琴光指著老師可不行,這10個問題,家長和孩子必須注意!
    現如今讓孩子學樂器可能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家庭的常態,上課、練琴、考級、比賽、演出可以說是一些琴童的必經之路。可能學琴時間短還看不出來,但是等時間一長,孩子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會慢慢暴露出來。有一些家長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學琴這麼久還是沒有什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