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樊於期主動獻出自己的頭顱,他就一點兒都不怕死嗎?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116,閱讀時間:約6分鐘

樊於期是荊軻刺殺秦王中的一段插曲,荊軻藉助樊於期的首級,加之燕國的地圖,才見到了他的刺殺對象秦王。人的性命只有一條,樊於期將自己的腦袋交給荊軻,意味著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樊於期真的一點不怕死嗎?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是怎麼樣的?

一、荊軻奉命刺殺秦王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將王翦攻破趙國,趙國覆滅,而秦軍已經到了燕國邊境,燕國弱小,必定難以抵擋。燕國太子丹為了國家安危,到處尋求禦敵辦法。如果兩軍開戰,燕王必亡,要想挽救燕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刺殺秦王,或者將脅迫秦王退兵。

史料記載「居有間,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情況萬分危急,但就在此時,秦國將領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了燕國領地,太子丹接納了樊於期,並安排在燕國住了下來。此時雙方劍拔弩張,秦國馬上就要攻進來了,而太子丹卻收留了秦國的叛將,這無疑將燕國推進火坑。

太子丹的老師鞠武,得知消息,規勸太子丹,現在秦國本來就很殘暴,你收留對方將領,必將惹怒秦王嬴政,那麼一來,就算管仲就救不了燕國啊。只是太子丹很看重義氣,並沒有將樊於期交還給秦國,也沒有將其送到匈奴。

此事暫時告一段落, 而太子丹迫切要找到一位勇士,來刺殺秦王嬴政。在隱士田光的推薦下,荊軻出現在太子丹眼前。荊軻性格豪放,不拘小節,經常與俠義之士交往,要說荊軻的劍術有多高明,我們不敢肯定,但荊軻的心理素質絕對過關,所以荊軻被太子丹選為刺殺秦王的刺客。

荊軻剛開始有意推辭,但見太子丹十分誠懇,才同意了此項目危險的任務。派刺客去刺殺秦王,成功率太低了,假如成功,或許燕國能保住,但是刺客的性命也不一定能保住。既然將如此危險的任務託付給荊軻,最起碼的報答就是美酒、美食、美女。

史料記載「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等到一切享受得差不多了,太子丹便開始催促荊軻出發,而此刻樊於期的壽命也進入了倒計時。

二、荊軻利用樊於期首級,見到了秦王嬴政

即便荊軻劍術再高,心理素質再過硬,他僅僅是一介平民,他的身份和秦王的身份差距太大,要想見到秦王談何容易。

刺殺計劃不僅需要精湛的武藝,還需要諸多因素,好在荊軻基本具備這方面的素質,荊軻可以在偽裝身份,活動在秦國高層政要,拿到接近秦王的機會,但需要一個理由。

秦國已經開始了擴張的腳步,那麼秦王就是當時最具權勢的人,要想見到那個世界最有權勢的人,手中必須得有籌碼。想來荊軻在這段時間,並沒有閒著,他一直在構思整個過程,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樊於期。

具體我們不清楚樊於期究竟為了什麼,得罪了秦王,但如果拿著叛徒的腦袋,獻給秦王,這必定是個高質量的投名狀。旋即荊軻上表太子丹,希望能拿到樊於期的首級,以此為藉口見到秦王。

我們前文說過,太子丹是個有情有義之人,他收留了樊於期將軍,怎麼還會出賣他呢?所以這個時期太子丹是不會同意的,那麼就只有荊軻親自出馬了。

史料記載「樊於期偏袒搤捥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

不得不說,荊軻的口才也是不錯的,等到見到了樊於期,將成敗和利害娓娓道來。樊於期逃到燕國後,其家屬兒女全部秦王所殺,樊於期心中對秦王乃至秦國只有深深的仇恨。

荊軻告訴樊於期,如果借用閣下的首級,等他見到秦王,殺掉了秦王,那麼將軍的大仇也就報了。樊於期沒有廢話,乾脆地挽起袖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太子丹的救命之恩,為了感激太子丹的救命之恩,樊於期甘願獻上自己的首級,況且如果殺掉了秦王,那麼自己的死也十分有價值。

三、樊於期怕不怕死?

在樊於期死之前,已經有人了為刺殺秦王這件事,獻上了生命,這個人名為田光。田光是燕國有名的隱士,也是田光將荊軻介紹給了太子丹。

史料記載「欲自殺以激荊卿,曰:「原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為了燕國的安危,為保密,為了能讓荊軻接受這個任務,田光在荊軻面前自殺身亡。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田光這樣做,可能讓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但那就是田光的大義,為了大義,他可以獻出自己生命。

由此可見,戰國時期有很多忠義之輩,他們將國家、大義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可以輕易放棄自己的性命。

人的性命只有一條,怕死是人之常情,或許我們體會不到古人為真理而死的執著,但對此我們也應予以足夠的尊重。

要說樊於期不怕死嗎?未必,他為何逃到燕國,而不是和秦始皇死磕,就是因為他還想活著。經過長期的思考,可能還有心中的積鬱,樊於期或許認為活著可能比死更痛苦,親人幾乎全部被殺,背井離鄉逃到他國,他可能找不到一個繼續活著的理由,如果有一個契機,他甘願赴死。

這個契機就是為了刺殺秦王,為了殺掉仇人,為了報答太子丹的恩情,樊於期從一個逃亡者,變為了不畏生死的勇士,這一刻,生死對他無足輕重。

我們不能按照現代的倫理道德、社會制度套在古人身上,古人的想法跟我們可能有千差萬別,況且當時的人們剛剛脫離茹毛飲血的階段,血腥和殺戮經常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生死對他們來講,或許真的不太重要。

參考資料:《史記·刺客列傳》

原標題:《荊軻刺秦王,樊於期主動獻出自己的頭顱,他就一點兒都不怕死嗎?》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樊於期主動獻出頭顱,難道他一點兒都不怕死嗎?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刺殺行動當屬「荊軻刺秦王」了吧。戰國末期,秦國逐步開始了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的步伐。秦王派樊於期率軍攻打趙國的過程中,被趙國大將李牧擊敗,因畏罪叛逃至燕國,為燕太子丹收留。說到樊於期的人頭,太子丹不忍心了。於是荊軻親自找到樊於期跟他說:「秦國對待將軍,可謂是太殘忍了,您的父母、宗族都被處死。不僅如此,秦王還以黃金千斤,封戶萬家求得將軍的首級。您打算要怎麼辦呢?」這一番話,觸動到了樊於期內心的痛處。他仰天長嘆,痛哭流涕地說道:「我每想到這些,真是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 大秦賦:樊於期結局,叛逃助荊軻刺秦王,下場比嫪毐還慘
    在眾多配角中 ,有這麼一位角色戲份特別多,要知道一統六國的最大的功臣王翦目前為止都只有幾個鏡頭而已。然而他卻會時不時的出現,並且在一些小的劇情推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就是樊於期,終於在最新的劇情中,他要帶兵去攻打趙國了,一心只想帶兵的人卻畏罪叛逃確實意外。
  • 嬴政重金懸賞樊於期頭顱,荊軻帶樊於期頭顱刺秦,樊於期犯何錯?
    《荊軻刺秦》相信都學習過這篇課文,荊軻是戰國時期著名的一位刺客,他最後一位行刺之人就是令人畏懼的秦始皇嬴政,嬴政曾經重金懸賞樊於期的頭顱,而荊軻為了行刺成功便帶著樊於期的頭顱,樊於期到底犯了什麼錯?樊於期曾得罪嬴政,最後逃往燕國,太子丹將其收留,嬴政對樊於期的痛恨程度已經達到一種極限,不僅將其家族人員斬殺殆盡,還重金懸賞樊於期的人頭,不知樊於期到底做了何事呢?縱觀整個歷史可以看出秦軍戰將中並沒有「樊於期」的名字,但是史書中卻有一個名叫桓齮[yǐ]的上將軍,恰巧的是桓齮將軍很有可能就是人們尋找的「樊於期」!
  • 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為何甘願犧牲自己,也要幫荊軻刺秦王?
    說到樊於期這個人,相信大家都不太熟悉。通過熱播劇《大秦賦》才知道他是秦朝時期呂不韋身邊的一個護衛,也是一員猛將,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對主人忠心耿耿。然而,歷史上的樊於期,卻是一個悲劇角色。首先,我們回到刺殺行動一開始,荊軻若想刺殺秦王,必須要有近距離和秦王接觸的機會,而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荊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樊於期的人頭討好他。因為樊於期背叛秦國之後,秦王嬴政多次下令捉拿樊於期,巴不得有人能提著他的人頭來見自己。而樊於期正投奔於燕國太子丹門下,可以說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早晚都是死,何不以死明志呢?
  • 荊軻刺秦王故事中,與荊軻同樣悲壯的還有樊於期
    在以往的歷史故事裡,荊軻刺秦王,大多歌頌的是荊軻的悲壯,因為荊軻明知此去難以生還,所以出發前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歌。然而這個故事裡有個很重要的人,那就是自己自刎以呈上首級的樊於期。
  • 《大秦賦》樊於期歷史原型:被殺全族後,一手促成「荊軻刺秦王」
    《大秦賦》樊於期歷史原型:戰敗背叛嬴政遭殺全族,「荊軻刺秦王」由他一手促成文/無計讀史可都很用心把角色演得很好,讓觀眾們滿意。因為是著重講述嬴政統一六國,建立大秦王朝的故事。所以劇中有很多戰爭劇情,也有很多將軍角色。劇中的每一位將軍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奮戰,不顧性命。但有個將軍角色卻不是如此,他為的是軍功,為的是自己,他就是樊於期。這個樊於期,在劇中是呂不韋送到秦王嬴政身邊做「郎中」的。
  •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為何叛逃秦國,寧死也要幫荊軻刺秦王?
    更有些人物,雖然是配角,卻很犀利,例如劇中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此人武功高強,出場時都非常拉風。然而,歷史上的樊於期,卻是一個悲劇角色。樊於期,後面兩個字讀「wū」和「jī」,司馬遷在《史記》中僅有一次提到樊於期,那就是在寫《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的時候。
  • 《大秦賦》之樊於期,為何最後背叛秦國,還助荊軻刺秦?
    知曉「荊軻刺秦」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荊軻面見秦王的禮物之一就是樊於期的首級,據說還是秦王發下的懸賞。在古裝電視劇《大秦賦》中,樊於期是呂不韋送到秦王嬴政身邊做「郎中」的。他的職責就是在鹹陽王宮裡保護嬴政的安全,可是樊於期的肆意並不在保護秦王的身上,因為他不甘於自己只做「郎中」,他要做將軍。但是他對呂不韋聽之任之,要想上戰場打仗全要聽呂不韋的。
  •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什麼關係?樊於期結局如何
    其實秦王嬴政和樊於期原本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樊於期兩次兵敗讓他心生恐懼,後來選擇叛逃燕國。如此說來樊於期是怕死才選擇叛秦,那他為何又甘願將自己的首級送給荊軻呢?因為樊於期明白自己活不了,自刎助荊軻還能留下一個好名聲。
  •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的關係怎麼樣?他叛秦的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最新劇情裡樊於期私自放走燕太子丹,這應該是為後面荊軻刺秦的事情做鋪墊,看過這部劇才知道原來樊於期曾是秦國大將,很想知道樊於期為什麼背叛秦國,秦王非常器重他,他沒有理由叛秦投燕,這真的令人不解。
  •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為何最後叛逃秦國,還幫助荊軻刺秦?
    .刺客列傳》之中有所提及,其最主要的就是為了幫助荊軻刺秦而自殺,然而一些史書卻認為樊於期和桓齮是同一個人,因為桓齮失蹤和樊於期的出現時間正好能夠對上。 其實對於這個人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他會叛逃秦國,因為對他的記載雖然很少,可是他卻能夠成為秦軍的主將領軍一方,其地位會低嗎?秦國和山東六國都有不同,軍功爵制之下是很難有渾水摸魚之輩的,就算是戰績不佳的王陵等人,他們也是靠著軍功爵制一步一步升上來的,所以樊於期的叛逃令人很難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人為什麼會叛逃秦國?
  • 《大秦賦》樊於期歷史原型:戰敗背叛嬴政遭殺全族,一手促成「荊軻...
    《大秦賦》樊於期歷史原型:戰敗背叛嬴政遭殺全族,「荊軻刺秦王」由他一手促成 文/無計讀史 可都很用心把角色演得很好,讓觀眾們滿意。因為是著重講述嬴政統一六國,建立大秦王朝的故事。所以劇中有很多戰爭劇情,也有很多將軍角色。 劇中的每一位將軍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奮戰,不顧性命。但有個將軍角色卻不是如此,他為的是軍功,為的是自己,他就是樊於期。
  • 荊軻刺秦為什麼失敗?這三點原因很真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在痛恨秦王殘暴不仁的同時,我們也不忘歌頌刺客荊軻的勇敢無畏,但歷史終究由勝利者書寫,我們都知道荊軻刺秦王最終的結果是荊軻失敗被砍成肉泥,但荊軻為什麼失敗卻很少有人知道。太子丹將荊軻視為座上賓,每天好酒好肉的招待,但荊軻遲遲不行動,終於燕秦兩國的局勢一觸即發,荊軻刺秦勢在必行。在行動前,荊軻要求太子丹拿出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頭顱和燕國的地圖,太子丹不忍心下手,最後樊於期選擇用自盡來換取燕國一線生機。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相信大家能看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刺客荊軻將自已的匕首藏在圖畫之中,將圖畫帶到秦王的宮殿,待到秦皇打開圖畫,荊軻便拿匕首刺殺秦王。而在荊軻刺殺秦王的時候周圍的武士們都是沒有武器的,只有秦王自己有佩劍,但秦王當時拔了三次都沒有拔出自己的劍。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和秦始皇有什麼仇,寧願自殺也要幫荊軻?
    樊於期,後面兩個字讀「wū」和「jī」,司馬遷在《史記》中僅有一次提到樊於期,那就是在寫《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的時候。沒想到的是,趙國派龐煖為大將,在趙國邊境成功阻擊了秦軍,蒙驁不能取勝,急忙派人來向成蟜求援,這時,樊於期卻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他要鼓動成蟜造反。 樊於期對成蟜說:「嬴政不過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你才是先王唯一的兒子,如今秦軍受挫,你應該率軍趁機殺回鹹陽,奪回秦王之位,以正社稷。」成蟜最終信了樊於期的話,揮兵倒戈,沒想到,呂不韋似乎早有準備,派大將王翦出兵打敗了成蟜。
  • 樊於期為報仇而自殺
    後來,嬴政當上了秦王,燕太子丹到秦國當人質,太子丹本想著當年都在趙國當人質時關係挺鐵的,到了秦國當人質,秦王肯定會加倍關照他,不成想,秦王把他們友誼小船弄翻了,根本不把太子丹當回事。這可把太子丹氣壞了,不但跑回到自己的國家,而且還發誓要報復秦王。後來,秦國滅掉趙國,秦兵直逼燕國。燕太子丹對秦王的新仇舊恨要一起報,他想派人刺殺秦王,來為自己掙口氣。由此看來。太子著實被秦王氣得不輕。
  • 樊於期原本為秦始王所用,為何要背叛始皇,寧願自殺也要幫荊軻?
    更有些人物,雖然是配角,卻很犀利,例如劇中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此人武功高強,出場時都非常拉風。然而,歷史上的樊於期,卻是一個悲劇角色。說起樊於期,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來源於一篇課文荊軻刺秦王中,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的,因為樊於期戰敗逃往燕國,被燕太子丹收留。
  • 行刺秦王的荊軻和高漸離結局如何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通過燕國音樂大師高漸離找到他的門客荊軻,荊軻是當時出了名的死士,他痛恨秦國的殘暴,於是離開燕國踏上了去往秦國的路。因為燕國太子丹,高漸離,荊軻都有著共同滅秦的志向,所以他們同吃同寢,那麼在行刺秦王這條路上,這幾個人的結局又如何呢?
  • 《大秦賦》樊於期為什麼背叛秦國?
    據悉,樊於期之所以背叛秦國,是因為在攻打趙國的時候兩次敗給趙國的大將李牧,畏罪叛逃燕國,後來被燕國的太子丹給收留,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時,荊軻請求以樊於期首級與庶地督亢地圖作為進獻秦王的禮物,以利行刺。後樊於期自刎而死。
  • 《大秦賦》樊於期為何背叛秦國?樊於期結局是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荊軻刺秦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面的最大的主角是荊軻,其次是燕太子丹,但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自殺獻上首級的樊於期。在《大秦賦》中,也出現了樊於期,但他一直是以秦國臣子的身份出現的,武力高,負責王宮的守衛工作,如此看來樊於期最後必然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而導致他背叛了秦國,才有了後來的荊軻刺秦,那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樊於期最後又是什麼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