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可以自己玩的桌遊?

2021-01-09 桌遊圈

桌遊玩家通常要面對的難題,不是規則說明書太複雜看不懂,而是好遊戲買回來,沒人陪著玩。這時候,最佳遊戲人數為1人的桌遊就成了最佳選擇。

所以這次特別推薦這個桌遊——《大搜查!》

破解密碼!發現線索!解開謎團!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

遊戲獲得獎項:2017 As d'Or - Jeu de l'Année Winner/2017年黃金年度遊戲獲獎者

遊戲簡介:

打開遊戲盒子之後,玩家會看到三疊卡牌,每疊卡牌的牌面均是背景故事介紹,上面寫著本次遊戲的故事主題:

在《神秘代碼》的故事中,玩家潛入了一個秘密實驗室,試圖找出被天才科學家所收藏起來的神秘血清。

在《香腸鼠俠》的故事中,玩家需要挫敗大光頭博士的邪惡計劃!

在《海島求生》的故事中,因為飛機失事,玩家流落到一個神秘的孤島當中,並且試圖解開孤島上遺址的秘密。

這三個「密室逃生」故事的劇情緊湊,玩家必須解決一系列難題和挑戰才能夠逃脫。

另一方面,《Unlock! /大搜查!》使用了APP來配合桌遊,但並不需要聯網,玩家在遊戲中可以使用APP來實現"查看提示,輸入密碼,破解機關"等功能。

規則簡介:

《Unlock! /大搜查!》遊戲使用幾種不同的卡牌。

1,場景牌。

遊戲開始前,將背景介紹的卡牌翻面,就能看到場景。

這意味著遊戲開始時玩家被困於何處,以及周邊環境的情況。

當玩家在場景牌上發現一個號碼時,都可以從牌堆中查找寫有該號碼卡牌。

卡牌號碼寫在每一張卡牌的牌背上。

從牌堆中查找並翻開該號碼的卡牌,意味著玩家在此地發現了一個能互動的道具或機關。

2,道具牌。

道具牌對應玩家在遊戲中撿到的一切道具,從軟木塞,花瓶,衣物,奶酪,對講機等無所不包。

道具牌的右上角帶有紅色或者藍色的拼圖圖標。玩家可以嘗試把帶有兩色拼圖的道具組合在一起。

組合方法就是把兩張卡牌的號碼加起來,然後在牌堆中嘗試查找兩張號碼的和。

以圖為例,玩家可以嘗試將35號卡牌和11號卡牌組合在一起,

然後會得到兩個結果:

1)在牌庫裡成功找到46號卡牌,這代表著新的道具被合成了。

2)在牌庫裡遍尋不著46號卡牌,或者46號卡牌被找到了,但上面寫的是合成失敗,玩家需要遭受扣減時間的懲罰;這些都意味著合成失敗。

3,密碼牌。

這代表了遊戲中,玩家會發現到的任何密碼門,保險箱。

玩家需要在APP軟體上輸入正確的密碼才能得到新的道具或者提示。

如果輸入錯誤同樣會遭受懲罰。

4,機關牌。

這代表了遊戲中,玩家在遊戲中會遭遇到的所有迷題,從電線連接到走謎宮,拼水管無奇不有。

當玩家嘗試解開機關牌時,需要在APP軟體上輸入該機關牌的號碼,然後在APP軟體上進行操作。而解決謎題的方式各異。如果解謎得當,同樣會得到新的提示。

遊戲評價:

遊戲的機制雖然簡單,但設計者依舊靈活運用了這一套機制,做出了相當豐富的謎題以供玩家挑戰。

與同為解謎遊戲的《EXIT》系列遊戲相比,《Unlock! /大搜查!》的玩家想獲取提示的時候,不需要去翻查提示手冊或者卡牌,而是直接點擊APP上的按鍵,就能看到相應的提示,對比起來更為快捷簡便;而破解謎題時可以使用APP來操作,讓謎題的設計更為豐富多彩——就像《香腸鼠俠》中就使用了實體紙牌和APP軟體來設置一個迷宮謎題,玩家需要在遊戲過程中收集紙牌,拼湊出正確的迷宮的圖樣,最後在APP軟體上進行解謎操作。這一系列的設計把實體與軟體結合得恰如其分,給玩家帶來了極佳的代入感。

遊戲中三個故事的畫風都各有其特色,每一張卡牌的插圖更無一例外地細緻。因為場景和道具卡就隱藏其中(比如衣物的口袋裡可能藏有鎖鑰),玩家需要細心洞察牌面上的一切蛛絲馬跡,才能找到線索,最終破解謎題。

設計創意在整個遊戲中隨處可見,在第三個故事《海島求生》中,遊戲設計師更安排了兩位玩家需要合作進行解謎。在遊戲前期,玩家被限制「不能直接展示手上的卡牌給隊友」,而解謎的兩條線索分別掌握在兩位不同玩家身上,玩家之間被允許通過語言或者手勢交流去分享線索,破解謎題。經歷過困難之後,玩家完成了解謎之時,更能加倍感受到合作遊戲帶來的成就感。

作為一個解謎遊戲,玩家可以選擇按自已的步調去進行解謎。

比如通過APP的計時功能,結合緊張的背景音樂,兩者配合起來會讓遊戲氣氛變得更為緊張刺激。就像計時炸彈爆炸前的「滴噠滴噠」倒數計時一樣讓人不由得緊張起來,讓普通的解謎遊戲也變得刺激有趣。

或者玩家也可以關掉計時,靜心去欣賞每一張獨一無二的卡牌的插圖,特別是《香腸鼠俠》可愛又逗趣的畫風可謂無人不喜。

只要打開遊戲的盒子,就能隨時開始一場解謎的挑戰,對自已的推理能力有自信的小夥伴們,不妨挑戰一下~

相關焦點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 益智燒腦,0-3歲的寶寶,有哪些桌遊可以玩?|低齡兒童桌遊最全推薦
    4.超級犀牛這款可以說是HABA最經典的桌遊之一。小時候我們都玩過摺紙牌蓋樓的遊戲,這款桌遊中有一部分屋頂卡,一部分可以對摺的牆壁卡,我們的超級犀牛英雄要爬到高處去拯救小動物。這座高樓需要孩子們共同按屋頂的指示來搭建。3歲寶寶可以先不用規則玩,簡化成蓋樓的遊戲,熟練後再慢慢引入規則。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這群人平時除了一起打電動、結伴旅行、埋頭工作,還熱衷於玩桌遊,伊月房間裡的那面桌遊牆就是最好的證明。上面有《卡卡頌》、《七大奇蹟》、《璀璨寶石》等桌遊玩家耳熟能詳遊戲,而主角團實際上玩過的還遠不止這些。
  • 小朋友的遊戲也可以這麼玩——桌遊睡皇后
    上一次家庭聚會,妹妹帶來了一款桌遊,幾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結束了還沒有盡興,女兒還要玩,於是我答應給她買一款相同的桌遊。桌遊到了之後,就成了她最愛的寶貝,弟弟摸一下都不行,為此還起了一點衝突。幾十張卡片,找一個地方,兩三個人就可以隨時玩起來,動動手,動動腦,沒有電子屏幕也可以一樣玩得很開心。
  • 9款2歲就可以玩的親子桌遊清單來啦
    9款中有3款都是HABA「my first game」系列,不是毛爸夾帶私貨,而是HABA很多桌遊的設計確實很棒,畢竟人家是專業做桌遊的。哦,還有HABA是真正的德國品牌德國製造,你懂我什麼意思~桌遊的規則都很簡單,所以你不用糾結英文版還是中文版,這個影響真不大。今天的清單重點是2歲就可以玩的,其中2款官方的建議年齡是1.5歲+,4款是2歲+,3款是3歲+。
  • 沒玩過桌遊,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遊戲玩家
    「天下武功出少林」,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聽說過,那麼我們現在所玩的遊戲都是從什麼地方發展出來的呢?遊戲的發展可以從另一句話中得出結論——那就是萬物起源DND。DND是個啥?《戰錘40K》從1988年就開始推出自己的世界,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比暴雪最早的1994年的《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還要早出十幾年。以至於暴雪在開發星際和魔獸中借鑑了這款桌遊的世界觀與遊戲設定。在遊戲玩法上也是大同小異,都是需要事實計算來完成戰鬥,不過電腦遊戲有電腦計算這些數據,而桌遊要通過骰子和設定書來完成這些工作,但本質上並不差太多。
  • 玩桌遊,我們真的能學到什麼嗎?
    其實對於娛樂而言,屬於人類一種比較原始的需求,但其前提是要有安全的環境。試想如果人們每天還要為生存安全擔驚受怕,要尋找食物、保護家人,或者警惕敵人的攻擊,那麼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娛樂玩遊戲的心思否則心真有點太寬了。因此,現在社會具有了遊戲行業發展的最根本基礎,有了相對安定的生存環境之後,人們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去尋求娛樂。而反過來,這些桌遊的世界也會給現代人帶來各種平時難得體驗的興奮。
  • 桌遊分享|長大前必玩的31款玩具是什麼?
    今兒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本前幾天看的書,《玩出來的科學:長大前必玩的31個經典玩具》。作為一個從小在玩具堆裡泡大的孩子,這樣標題的書絕對是萬般的吸引,同時也想了解看看,外國人眼中的玩具,有多少是我耳熟能詳的呢?這本書追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帶你重新發現玩具的樂趣。
  • 「桌遊移植」想在手機上玩桌遊,難度有多大?
    很多玩家都曾抱怨桌遊雖好玩,但十分難開,不知道去哪裡「領取朋友」一起愉快玩耍。阿宅們更是懶得邁出家門參與線下聚會,希望能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上,隨時隨地開一局。那麼怎樣能順利地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難度有多大呢?
  • 是什麼桌遊讓4歲糰子寧可不看動畫片也要玩?
    自打我家糰子懂事開始,我就琢磨著和她一起玩一些桌遊,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無奈孩子太小,一直未能如願。現在糰子已經4歲8個月,我觀察下來認為玩親子桌遊的時機也差不多成熟了。對於親子桌遊,我其實是有一些要求的:一是要足夠有趣,最好是大人和小孩都感興趣;再是,桌遊不能太難,畢竟4、5歲的孩子,無論是閱讀、數學或是反應能力都還不足以應對過於複雜的遊戲;第三呢,假如能夠寓教於樂,玩得過程中能動動腦筋、開發開發智力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卸下「國產桌遊」的濾鏡?
    我玩到過很多非常優秀的國產桌遊,但恕我直言,它們雖然都非常棒,但總感覺差一口氣,這口氣不在設計師,而是沒能很好把其包裝成商業性的產品。這篇文章裡我到不是想討論我們該不該支持國產桌遊,而是想聊一些我切身的感受,那種讓我終於可以卸下「國產桌遊」的濾鏡來看待一款國產桌遊的瞬間。 想要這種卸下濾鏡,首先以及最重要的就是遊戲的賣相。
  • 為什麼每個寶寶都應該玩桌遊
    在第一集當中,通過試玩桌遊,她發現自己自己必須應對一件此前從未接觸過的事情,並且僅靠自己的智慧是難以制勝的。於是她抓住了機會,向班長求助。這對她來說也許確實是一件很少有,也並不容易的事情,以至於她幾乎都要哭出來了。但她還是學會邁出這一步了。班長爽快的答應大概也讓小藍頗為意外,但這也讓她意識到了,原來求助並不是一件那麼難的事情。
  • 一起玩|這些我買了的桌遊
    因為棋子又小又薄,低齡兒童拿到有吞食風險,一定要在大人看護下遊戲,不玩時記得收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遊戲方法是按照卡片的示範擺放積木,卡片難度隨顏色遞進,別看就四塊積木,玩到紫色卡片,即便大人也是要動一動腦筋的(另有說明書)。對於空間感、觀察力這些都有挺好的鍛鍊。多說一句,價格較貴的幼童桌遊,耐玩度是很重要的,誰也不想兩百多塊玩三次就積灰了。
  • 玩了一款桌遊,居然暢想了一下,它可以傳給我孫女……
    它不是過程簡單重複的兒童桌遊,而是和麻將或者橋牌一樣,屬於過程中每時每刻都充滿變化和智力挑戰的棋牌類桌遊,上可以作為競技賽,下可以娛樂全家,的確可以是一個家庭代代能玩的傳家桌遊。其中,從1到13的數字牌一共104張,包含紅橙藍黑四種顏色,每種顏色有兩套。
  • 中秋佳節做什麼?這部動畫告訴你:和家人玩桌遊如何?
    這次我們又雙叒叕迎來了桌遊。《放學後桌遊俱樂部》改編自中道裕大超人氣桌遊漫畫。這是一個一群被充滿魅力的桌遊世界所吸引的女子高中生們,通過遊戲與朋友們加深友誼和成長的青春故事。作者/草履蟲編輯/動漫新番工作組放學後你在做什麼呢?除了學生的畢生課題寫作業以外,窩在家裡看書、聽音樂、玩電子遊戲?還是出去外面和朋友逛街吃飯,參加興趣班?
  • 我帶女兒玩桌遊比上課外班還管用
    我們隨便百度一下,就會發現很多桌遊,都號稱自己能提高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啊,什麼什麼編程思維能力啊等等,還賣的死貴。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去入這樣的桌遊,很多不那麼花哨的經典款桌遊,已經能讓孩子受益匪淺了。因為玩的過程中,孩子已經需要面對很多挑戰。
  • 有什麼只有桌遊玩家才聽得懂的梗和黑話?
    最近,一位叫tatding的吧友發布了一個《有什麼我們桌遊玩家才聽得懂的梗or黑話》的帖子,我想乾脆借這個機會,把梗和黑話整理一下,讓你和你的瘦宅肥宅朋友們互相說騷話時甩他們一臉梗,彰顯尊貴桌遊玩家的優越感。
  • 想在手機上玩到桌遊,難度有多大?
    一、選擇合適題材 首先,並不是每一款桌遊都適合被移植到手機上。由於手機屏幕普遍偏小,如果是一個超大版圖再加上骰子、卡牌、模型等諸多元素的桌遊,顯然無法在小屏上獲得很好的遊戲體驗;版圖上有太多細節的桌遊同樣不合適。
  • 桌遊討論|20年來,BGG玩家們都在玩什麼遊戲?
    BGG是什麼?boardgamegeek,是全球最大的在線的桌遊愛好者論壇,也是一個桌遊資料庫,目前囊括了桌遊及擴展約112100種,包含卡牌遊戲,德式遊戲,美式遊戲,戰棋等,當然也包括最基本的圍棋、象棋等。
  • HTC Vive新作《桌遊模擬器》 在虛擬世界裡玩桌遊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矛盾:玩膩了電子遊戲,但家中又沒有別的什麼東西玩,看著一副副撲克,想到玩完還要收拾,瞬間沒有了動力。不過現在,用虛擬實境就可以在兩種遊戲間取得一個平衡,這個遊戲叫做《桌遊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