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去上學,在我們的印象裡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在課堂上聽聽老師講課,下課寫寫作業,周末還有雙休,簡直不要太幸福。
可是孩子上學也很累,他們也有自己的憂愁,可惜許多父母都讀不懂。
你不就上個學嗎?上學能有上班累?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孩子在吐槽自己的父母,大概意思是說自己在學校裡遇到了不開心事情的事情,早上不是很想去學校。父母看到之後,就說孩子是不是覺得上學累了,孩子說不是。結果父母卻非要教育他:"累累累,你不就上個學嗎?上學能有上班累?"
實際上,孩子上學也會面臨很多憂愁。只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先入為主,覺得孩子上學一點都不累,不就是坐著上課嗎?為什麼會累?
其實,孩子在學校裡學習上課,基本會遇到很多憂愁。比如成山的作業、人際關係、學業的挑戰等等。雖然從累的程度上來說,上學確實沒有上班累,但父母說上學不會累,一樣充滿了片面性。
首先,作業是孩子不小的壓力。看到說作業多,可能很多父母都會嗤之以鼻:"我又不是沒上過學,以前寫作業從沒超過半小時"。說實話,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想法,直到體會到了現在的孩子作業有多少,我才知道自己錯了。
我們以前上學,社會經濟還不那麼發達,小學的內容也只有語數英,甚至有些小城鎮裡的小學只有語數。學科有限的情況下,一天的作業確實不多。但現在的小學生,要學習的東西比我們以前多,作業的數量和難度也上升了。
再加上現在有的孩子放學之後還得去上補習班,補習班也會留作業,一天下來不忙活到到晚上10點甚至半夜12點,基本都寫不完作業。
其次,學業方面的挑戰。我們去上班,會有業績和KPI的挑戰,不能達標我們會焦慮。孩子也一樣,在老師和家長的期盼下,成績會成為他們的挑戰。尤其是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過於看重成績,無形之中給予孩子很大的壓力。
比如一次小測試成績退步了,我們就上綱上線,生怕孩子一直退步,給他們提出下一次一定要進步5分或者是10分的要求。嚴厲的態度會讓孩子背負上沉重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孩子會覺得上學很累。而且過於看重成績,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態失衡,一點成績不理想,就會打擊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最後,人際關係的處理問題。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裡面形形色色的孩子都有。在學校裡,孩子的人際關係問題可能也會成為他們的一個負擔,比如有的孩子因為身材(過胖或過瘦)、髮型甚至是穿著打扮而成為小夥們的嘲笑對象。這種來自小夥伴的語言暴力,是很難禁止的。
當孩子在學校裡遭受到了過多的語言暴力,就可能會對學校產生牴觸的情緒,然後出現不想去上學的情況。而父母又會簡單地把事情歸結於孩子覺得上學累,才會不想去上學。進而搬出上學上班的對比來教育孩子。
孩子上學沒有我們上班累,這是肯定的。孩子上學累,這也是肯定的。父母應該要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生時期,誰又沒有厭倦過上學呢?
與其一直批評孩子,不如好好和孩子溝通一下
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們下班回家以後,可以問下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比如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小夥伴相處地怎麼樣等等。如果孩子在學校裡遭受到了語言暴力,父母可以安慰他們,或者是向老師反映一下,才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進而打消孩子對學校的抗拒性。
關於作業的情況有的父母喜歡額外買一些練習題給孩子做,但是孩子學校的作業已經有不少了,如果還有補習班的話,孩子作業就更多,父母沒必要急於求成,什麼名師試題、高分筆記都買給孩子。這種填鴨式的作業,對孩子的學習幫助不是很大。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和孩子了解一下作業的情況,比如哪裡太難了不會做等。
寫在最後。
孩子一樣有孩子的煩惱,父母不要覺得孩子整天就是吃喝玩樂,上學也很輕鬆。實際上,小孩子的心思敏感細膩得很,一點事情都可以讓他們傷感憂愁。所以,如果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學,應該要問一下他們是不是在學校裡遇到什麼事情了,而不是責怪他們懶散。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平時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