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定到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有多荒唐?能讓希特勒對戰爭喪失信心

2020-12-16 騰訊網

二戰歷史中,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發動突然進攻,德國以裝甲部隊為先驅兵分三路而入。此時蘇聯被打的措手不及,節節敗退,數百萬部隊轉瞬間灰飛煙滅。在當時沒人認為蘇聯不會滅亡,畢竟蘇聯一度已經被逼近了首都莫斯科。然而德軍最終只能黯然的逃離了莫斯科,結束了他們的巴巴羅薩行動,這是為什麼呢?是什麼讓他們遭遇了慘敗呢?

一、情報準備不充分

蘇德戰爭爆發前,德軍對蘇聯的了解程度,遠遠低於他們對英法的了解。

相較於他們在之前的戰爭中,對英法和波蘭的了解,他們對蘇聯的了解只能用「想當然」來形容。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德軍統帥部完全不知道蘇軍的軍事實力,也不知道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事實上,他們連蘇聯人的人口多少都不知道。

(當然了,其實蘇聯人在這之前也對德國一無所知,認為德國裝甲部隊無比強大,除非使用122毫米榴彈炮攻擊,否則無法摧毀。)

當時負責對蘇情報工作的是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的東線外軍處,所謂東線外軍處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特務機關。

東線外軍處負責人是陸軍中校艾伯哈特·金策爾,此人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讓他搜集情報簡直是天方夜譚。

而且他從沒去過蘇聯,僅僅去過一次芬蘭,俄語都不會說,估計只會說一句達瓦裡希的水準。

這個東線外軍處所搜集的還不僅僅是蘇聯的情報,還要包括北歐、巴爾幹、日本,甚至是美國的情報。

雖然到現在都不知道為啥美國會是「東線國家」,但可以想像的是,這位金策爾中校根本沒得時間去專心搜集來自蘇聯的情報。而且蘇聯對反間諜方面異常上心,雖然不算天衣無縫,但也差不多是銅牆鐵壁了。

因此金策爾的情報工作做的困難重重,判斷屢屢失誤。在1940年末,他認為蘇軍有50至75個師,41年初變成了120個,到了41年5月,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80個師。希特勒眼看著報上來的蘇軍的力量一次比一次多,內心拔涼拔涼的。

他的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只能安慰自己的元首,一方面也是為了掩蓋情報部門的失誤:

「元首,俄國軍隊雖然在數量上超過了我們,但您大可放心,德國的指揮、裝備和戰鬥經驗都是十分優越的,而蘇軍只是比我們多了一丁點人而已。」

希特勒此時毫無辦法,只能選擇相信哈爾德,並按照金策爾的情報去準備戰鬥計劃。

不過金策爾為德軍各部隊準備的有關蘇聯軍力的情報手冊,則再一次讓希特勒的信心跌入谷底。

因為這份手冊完全沒有提及,蘇聯有多少部隊,各部隊組織形式如何。只是泛泛說了一下,蘇軍的集團軍在理論上可能是何等組成,更具體的則一無所有。

對此希特勒只能表示:

「對俄國的進攻將是我做出的,最艱巨的決定。因為我們對俄國一無所知,他可能是一個泥足巨人,但也可能截然相反。」

二、混亂的巴巴羅薩

而從戰略上來看,巴巴羅薩計劃是不能作為一個明確的戰略計劃來看的。

與其說這是一個戰略計劃,倒不如說是一個戰術計劃,連戰役計劃都算不上。

因為它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整個計劃泛泛而談,空洞無比。它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殲滅蘇軍主力,佔據蘇軍西部,但是如何實施,以何種方式實施,是完全不知道的。

而在侵略蘇聯的計劃和主要目標的設計上,希特勒則與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以及許多高階將領存在意見上的巨大分歧。

最高統帥部認為應該聚集部隊,直奔莫斯科,在他們眼裡,只要攻下了莫斯科,那麼蘇聯就會土崩瓦解。

但希特勒卻認為應該先奪取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地區的豐富資源後才轉向莫斯科,他認為相比於那些虛無縹緲的城市,資源才是他們的應該關心了。

至於莫斯科,希特勒從來就沒認為莫斯科是「重要的」,

他認為重點應該在於消滅莫斯科以西的蘇軍主力,然後再順利奪取波羅的海地區和烏克蘭等地之後,才應該進軍莫斯科

而他最想拿下的地方,不是莫斯科,而是列寧格勒。

在他眼裡,這座以列寧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是布爾什維克的搖籃與誕生地,摧毀了這裡就能摧毀蘇聯的信心與鬥志。

按說攻擊列寧格勒其實有很多好處,

比如說可以打通和北歐的聯繫,而且可以奪下海港,並且控制蘇聯的交通樞紐。

但是希特勒偏偏提出了這麼一個理由,這著實讓軍官團的人大倒胃口。軍官團想要拿下的,其實是莫斯科。

這個建議來自古德裡安,而古德裡安的想法很明確,

第一、莫斯科是蘇聯交通樞紐,拿下這裡就能切斷蘇聯南北戰線。第二、這裡是蘇聯的首都,攻下一國的首都可謂意義非凡。第三,可以打開通往烏拉爾工業區的道路,摧毀蘇聯的工業根基。

但很可惜的是,希特勒不是這麼想的。於是雙方就開始大吵特吵,最終也沒吵出個所以然,只能各退一步。

他們最終決定,巴巴羅薩計劃只規定三個集團軍群大致作戰方向,作戰目標,但在具體實施方面,則根據情況判斷

於是這就造成了巴巴羅薩計劃的最大問題,

作戰目標缺乏主次順序,三個集團軍群的部隊被這些隨時更換的目標來回拉扯,空耗軍力。

這就給後續的作戰,帶來了許多的麻煩。

三、德國低劣的準備

如果相比於德軍為巴巴羅薩行動所籌措的兵力——來自德國和其僕從國的550萬大軍,43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餘架作戰飛機——

用這個如此龐大的兵力規模來作為對比的話,那麼德軍的後勤就只能用糟糕來形容了

事實上,德軍的後勤準備的極其糟糕,

這一部分原因來自德國國內的工業生產體制,一部分原因來自德國高層在計劃制定中的失敗,剩下一部分原因則來自德國情報部門,尤其是東線外軍處那失敗的情報工作所導致的。

先說生產體制上,在當時蘇聯人的印象裡,德國無比強大,其所佔領的地區,無論那些地區之前都是哪國人,他們都對希特勒無比狂熱崇敬,並且服從了希特勒的統治。

這就確保了德國能在戰時最大限度的進行戰時動員,並且所有工人都能一天三班倒,不間斷的為德國提供軍需產品,而且還不要加班費。

所以在蘇聯的觀念,此時的德國強大無比,幾乎是不可戰勝的。

然而希特勒表示,這樣的佔領區去哪找?請給我來一打……

事實上蘇聯的這個認識是錯誤,是基於他們對自己的認識而形成的的,所以他們認為德國佔領區都是這樣的,甚至做的更好更強。

而事實上德國本土都沒能進入這種戰時動員狀態,在1941年,德國本土的工廠還是一天一班制,每天工人們早八晚五就算了,而且還要雙修,至於加班?請支付足夠的加班費。哪來的一天三班倒啊?

至於佔領區的人民無比狂熱的崇敬希特勒?

估計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沒人能做到,就這還是因為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裔很多,且總督萊因哈德·海德裡希在這裡採取了懷柔政策才做到的。

至於其他的總督?你看看在漢斯·弗蘭克管理的波蘭,

白天屬於德國,晚上屬于波蘭人,波蘭的抵抗組織連政府都有了,你指望他們狂熱的擁護希特勒?怕不是他們狂熱的希望絞死希特勒?

而在情報上,很不幸在金策爾的「英明領導」之下,東線外軍處一無所獲不說,給德軍提供的情報還有很多是錯的。要僅僅是這樣那也就算了,而他們給德軍作戰部隊提供的地圖,

如果不是一戰的,那一定是蘇聯官方出品的,供本國遊客和外國友人使用的《蘇聯旅遊指南》。

而這些地圖上的地形地貌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

原本以為是村莊的地方,突然變成了城市。原本以為是一條高速公路的地方,結果是一條鄉村土路?

這就給德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為這些地圖完全不能為他們指使正確的行進方向,道路的規劃也完全錯誤。

而德軍自己的部隊雖然強大,但是在計劃制訂時的後勤制訂階段,則只能用二流來形容。

比如說德軍在規劃後勤線路時,就十分的草率,根本沒有規劃好自己各部隊的行軍線路和後勤線路。

對於敵軍可能的阻攔,會對己方部隊推進和後勤的破壞也是估計不足。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布列斯特要塞,因為守軍的防守頑強,古德裡安不得不將自己的後勤補給線向北移動了10公裡,為此還特別修築了一條公路。可以想像,這讓部隊遭受了多大的混亂。

而各部隊因為道路規劃不明確,導致擠在一條路上也是時有發生。因為德軍統帥部僅僅規劃了部隊該向哪裡前進,至於走哪條路前進,則完全沒有安排。

估計是讓部隊指揮官自己扔鞋決定的,鞋往哪邊指,部隊就往哪走。

而在這麼一個方針下前進的德軍,往往也就容易相互撞車,堵塞交通,在道路上擠做一團。

假如不是蘇軍戰備工作做的更爛,第一天就被德軍幹掉了邊境線上全部的空軍,恐怕這時他們早就被炸得人仰馬翻了。

結語

事實上,當德軍按照這份漏洞百出的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軍發動進攻時,希特勒的內心是忐忑不安的。而在進攻發起後的6月27日,希特勒曾對裡賓特洛甫如此說道:「我此時就像是傳說中的那個騎手一樣,那個騎手穿過了結冰的康士坦丁湖,但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之後,卻被嚇死了……假如我稍微知道一點兒蘇聯真正的實力,我是絕不可能下令進攻的。」

參考文獻:《第三帝國的興亡》

《納粹德國》

《二戰揭秘》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焦點

  • 莫斯科戰役:德國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
    巴巴羅薩行動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戰爭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東方戰線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巴巴羅薩計劃圖。
  • 二戰前,德國就制定了完美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還是敗給了蘇聯
    為了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希特勒將320萬部隊秘密調遣至蘇德邊界,並在東線儲備了大量的軍事物資。無論是在戰術思想、兵力方向還是後勤保障上,巴巴羅薩計劃都部署得非常的詳盡。 (蘇德戰爭) 為了保證計劃順利實施,希特勒不得不暫時叫停了「巴巴羅薩計劃」,轉頭去解決中南歐方向的隱患。
  • 巴巴羅薩計劃的內容是什麼?其空戰部分取得的戰果如何?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但它最初並不叫「巴巴羅薩計劃」,而叫「奧託計劃」。 會上,希特勒宣布了一個預謀已久的作戰計劃,以突然襲擊蘇聯的方式,一舉將這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摧毀,這就是「奧託計劃」。當時,蘇、德兩國政府已籤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希特勒仍命德軍總參謀部根據自己提出的「奧託計劃」雛形,著手擬定對蘇聯作戰的具體行動方案。該方案於同年12月底完成,並改名為「巴巴羅薩計劃」。
  • 能決定戰爭勝負,超級戰艦有多神秘?揭秘德國海軍「Z計劃」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國,我們能想到的只有閃電戰,以及以裝甲戰術出名的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等名將。二戰初期,德國曾以其強大的陸軍部隊橫掃整個歐洲大陸,其標誌性的虎式坦克也成為最好的坦克之一。但說到海軍,德國好像什麼都沒有。
  • 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半年鏖戰下來之後,德軍並沒有能完成巴巴羅薩計劃的目標,反而將戰爭變成了漫長的消耗戰。那麼閃電戰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在蘇聯就不靈了?一、戰線過於寬大首先需要確認的是,攻打蘇聯不同於進攻西歐,在法國戰役裡,德軍只需要在一個較為狹窄的範圍作戰。這也是因為歐洲的特點,各國國土狹小,縱深十分有限。
  • 從「巴巴羅薩」到「沙漠盾牌」:軍事行動代號簡史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最近玩《將軍的榮耀》時,偶然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戰役的名字,如太平洋戰場中的「紅色風暴」、「沒落行動」,韓戰中的「屠夫行動」、「攤牌作戰」等等,毫無疑問,「霸王計劃」(影視劇照)01戰爭本來是沒有名字的,後來叫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名字。
  • 「巴巴羅薩」出爐後,希特勒一共封了26位元帥和一位帝國元帥
    希特勒制定閃擊蘇聯的瘋狂計劃「巴巴羅薩」出爐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挑選最得力幹將來執行這個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龐大戰略行動。空軍,自然交給自己的左膀右臂戈林大胖子,也是希特勒一生中唯一授予帝國元帥的將領,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就是戈林創立的,是希特勒最忠實的粉絲,但也是最喜歡給希特勒開空頭支票的空軍元帥,其有句可笑名言就是「敵軍的轟炸機是飛不到魯爾區來的,如果有誰的飛機過來,我就不叫戈林,你可以叫我邁耶。」
  • 德國的施裡芬計劃、曼斯坦因計劃、海獅計劃及巴巴羅薩計劃
    當它用思想來拷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德國人喜歡做計劃,也是世界最會做計劃的民族,一切都必須按部就班。(德國電線工整理的電線)計劃取向意識是德意志文化的深刻內涵,也是德國人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支配力量,也是德國社會運作的強大內在力量之一。德國人大到國戰,小到日常生活,都要做計劃,按部就班,一切按計劃來行動。
  • 希特勒到底有多瘋狂?實施生命之源計劃,金髮碧眼美女成繁殖工具
    要說上個世紀在世界領袖中,誰是臭名昭著的人,相信希特勒必然榜上有名。作為發動法西斯戰爭的罪魁禍首之一,希特勒的罪行早已被歷史深深地記錄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一戰後的德國迅速變強,但同時,他也讓德國成為發動二戰的主謀。在希特勒領導的戰爭期間,此人做過很多瘋狂之事。
  • 你感覺希特勒在自殺前後悔發動戰爭嗎?看完後明白了!
    我認為你們的看法都不對,可以肯定的說希特勒在其臨死前對於發動侵略蘇聯的戰爭,確實後悔了。是在他所著的《我的奮鬥》當中明確規劃了弘大的日爾曼民族擴展計劃,其中就包括廣闊無垠的俄羅斯領土。但那只是設想,至於能否實現誰也不敢保證。
  • 巴巴羅薩行動被秋雨毀了
    今天是6月22號,歷史上的今天,德國海陸空三軍執行巴巴羅薩方案,向蘇聯發起了規模宏大的、史無前例的大進攻。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德國人精心制定的巴巴羅薩方案實際上是失敗了。巴巴羅薩計劃是由德國統帥部下屬的陸軍總參謀部第一軍需部制定的,參與制定的主要人物為日後名滿天下的保盧斯少將。德國最高領導層對蘇聯動武意見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方案實施上有巨大的意見分歧。
  • 希特勒真的不怕死嗎?曾經制定逃跑計劃,準備在北極重建納粹基地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與他的情婦愛娃·布勞恩雙雙自殺身亡。臨死前的一段時期,希特勒曾一再標榜自己「要與第三帝國共存亡」,但事實上他並非從容赴死,他也曾經掙扎猶豫,甚至一度制定了逃跑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幾十年後,前德軍研究人員厄內斯特·科尼格上校向《泰晤士報》披露了這一計劃,逃亡的目的地是位於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在納粹帝國滅亡前的最後一段日子裡,希特勒的參謀們啟動了「格陵蘭行動」。這個計劃打算用數架大型水上飛機將納粹高級首腦從德國基爾港秘密撤退到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上。希特勒打算在那裡重建納粹基地。
  • 二戰時期,首領希特勒曾制定殭屍計劃,差一步就成功了,這個計劃是...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國,德國在戰爭中簡直是無惡不作。我們知道,希特勒上臺後就一直渴望稱霸世界成為霸主強國。然而他的這一「夢想」最終被蘇聯破壞了,希特勒最終也沒有稱霸世界。
  • 希特勒:為了包圍莫斯科,攻勢必須繼續向前推進
    事實上,莫斯科外面的戰況與德國的戰爭全局息息相關,如果「颱風」行動不能如同預期一樣獲得勝利的話,那麼在「巴巴羅薩」之前制定的很多計劃就都會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希特勒早在決定入侵蘇聯的時候,就已經把工業生產能力和原材料的供應都考慮了進去。西線的戰事再不斷地拖延下去,德國認為美國遲早會加入英國一方。
  • 二戰後期德國神將絕妙計劃本可逆轉乾坤,但是卻被希特勒否決
    ,竟然一舉挫敗強敵,堪稱戰爭奇蹟。 哈爾科夫反擊戰後,希特勒任命曼施坦因為東線主將,負責抵禦蘇聯的主攻部隊。 當時,面對蘇聯人的鋼鐵洪流,任何人也無法保證能擋住紅軍的攻擊。曼施坦因根據現實情況,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個絕妙的計劃:用靈活機動的波動防禦與蘇聯紅軍周旋,發揚德國陸軍的精銳特點,消耗蘇聯人的有生力量。
  • 希特勒回憶:這輩子最敬佩2個人,最害怕1個人,分別指的是誰?
    在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時候,德國納粹的領導人希特勒曾今屠殺過600名猶太人,這對於猶太人來說無疑不是一個毀滅性的傷害,甚至導致猶太人在二戰期間差點被滅族,這也使二戰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而又臭名昭著的戰爭之一。希特勒的這種行為也導致了希特勒成為了戰爭中的罪人,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已經無法改變。
  • 秘聞| 製造納粹嬰兒,希特勒的瘋狂,揭秘「生命之源」計劃
    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分子自認為是優等民族的後代,為了達到進一步純化血統的目的,培養所謂的更優秀的雅利安人,他們不擇手段地實施了臭名昭著的人種繁殖計劃。一戰失敗之後,又遭遇到經濟大蕭條的德國人喪失了對自己民族的信心,民族主義的出現就像一道衝破黑暗的陽光,令德國人振奮起來,徹底陷入了自我陶醉。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給其他民族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在整個二戰中居然有600萬猶太人被殘忍殺害,最終也讓德國品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 印尼在酒店和餐館實施潔淨安全計劃以恢復遊客信心
    據印度尼西亞旅遊與創意經濟部消息,印尼目前正在全國酒店、餐館實施「潔淨、衛生、安全和環保」的旅遊業重振計劃,以恢復國內外遊客對印尼旅遊業的信心。  按照這一計劃,印尼所有的酒店、餐館等旅遊從業者必須嚴格遵守印尼旅遊與創意經濟部和印尼衛生部制定的防疫標準流程,嚴格落實新冠肺炎預防、患者跟蹤和感染應對的規定。
  • 如果保盧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帥能救出第六集團軍嗎?
    隨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德軍元帥保盧斯帶領第六集團軍投降,開始希特勒確實想拯救這支部隊,要不他也不會派出曼斯坦因元帥去救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但是由於局勢突然變化,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高加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