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

2020-12-18 功德人生佛學文化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是地藏菩薩的寫照。

在諸大菩薩中,地藏菩薩與觀音、文殊、普賢等,同列名為『悲、智、行、願』的代表。關於『地』的意義:一、能育,大地能育萬物,菩薩亦能培育聖行;二、能載,大地能載萬物,菩薩亦能荷載眾生;三、能生,大地能生萬物,菩薩亦能普孕德用。關於『藏』的意義:一、秘藏,喻菩薩秘藏三德(法身、般若、解脫);二、庫藏,喻菩薩如庫中藏有功德,可利濟眾生;三、伏藏,喻菩薩能開發眾生隱伏的寶藏。

所謂『地』,即大地的意思。它能生、能載、能藏、能持、能攝、能依,堅牢不動,這說明菩薩願力好似金剛,不可破壞;固如磐石,不可動搖。

所謂『藏』,是指秘藏,說明地藏王如庫藏中秘密收存的金銀珠寶,可以用來救濟貧困,所以有秘密、包容、涵育的意義。

在中國流通很廣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記載地藏菩薩當初以長者子的身份,發願修行,度脫一切受苦眾生,證得佛果的事跡。如經中說到,他為國王的時候,向一切智成就佛發願說,他要度盡惡世的眾生,一個也不遺漏。

經中亦列舉菩薩往昔生中慈孝的事跡,例如:作『婆羅門女』的時候,向覺華定自在王佛祈求慈親能夠信奉三寶,獲得解脫;為『光目女』的時候,供養得道的羅漢,幫助救拔在地獄受苦的慈親。所以,地藏的慈孝願力,誠為佛子修行學道的典範。佛陀為了給慈母摩耶夫人作得度的因緣,曾經離開僧團到忉利天宮三個月,為母親宣說《地藏菩薩本願經》,讚揚地藏菩薩的功德。因此,《地藏經》被譽為佛門的孝經。

《地藏經》宣說地藏菩薩種種不可思議,如地藏神力不可思議、地藏慈悲不可思議、地藏智慧不可思議、地藏辯才不可思議、地藏定力不可思議,乃至經名也具不可思議神力。綜觀地藏菩薩行願,實是一位不可思議的聖者。

地藏菩薩發心弘大,念念利益群生,到處應機說法。如經中云:『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汙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地藏菩薩從久遠以來,無數次的輪迴中,都以他的大誓願力救度苦難的眾生。但所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卻引起人們誤認地藏菩薩永遠不能成佛。其實地獄在地藏菩薩心中早已空卻。

地藏菩薩曾多次參與佛陀的講席,也曾化身為朝鮮國的王子金喬覺,到中國安徽九華山,度了閔員外父子,並在山中修持。有一童子侍者思念家鄉親人,地藏化身的金喬覺吟詩一首:

空門寂寂汝思家,辭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地藏就是這麼一位有人情味的菩薩。他的靈感事跡甚多,有往昔因中的地藏本跡,有歷史上地藏菩薩的行事,有歷朝和現代的感應事跡。尤其在諸大菩薩中,地藏菩薩是唯一現比丘相的。他騎著善聽,右手拿錫杖,左手持寶珠,其莊嚴神聖的法相,接引了廣大無數的信眾。

功德人生——您身邊的護身符!

功德人生不止宣揚佛學文化,更是持心修行。

相關焦點

  •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他「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他同時具備「大孝」和「大願」之德業;他普度眾生,解救生靈於水深火熱,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是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是地藏王菩薩。另一位國王發的願是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國王成為了如來佛祖;後發願成佛的國王成為了地藏王菩薩。
  • 「地藏菩薩聖誕」地獄未空 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聖誕】地獄未空 誓不成佛經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唐譯地藏經跋》蓮池大師釋義:地藏王菩薩在久遠劫以前,曾發下誓願,要度盡一切苦難眾生,自己才證得圓滿菩提;只要地獄中還有一個眾生,就誓不成佛。開示:「憫念眾生」,憐憫一切眾生。
  • 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麼地獄會空嗎?
    這次,有一位好友提出了一個問題來討論,地藏菩薩會成佛嗎?地獄眾生有度盡的時候嗎?《地藏經》裡不是說到地藏菩薩化身成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的時期就清空過地獄,是不是已成佛了?可是地獄鬼道何其多,璇出又璇入,地藏菩薩又乘願再來度脫一切眾生?
  • 佛教:地藏菩薩密教與我國起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雖是由印度興起,然而在我國也有其歷史發展所追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關於地藏菩薩之名義,據佛經記載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稱地藏。名字中的「地」,住處之義;「藏」,含藏之義。
  •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
  • 地藏王菩薩為何在地府中不願出去?「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在這種地方不是陽壽已盡就是孤魂野鬼,但是唯獨一個神仙呆在這裡不肯走,她就是地藏王菩薩。二章 修佛之道地藏王菩薩其實早就可以成佛,她的功法和智慧早就和如來相近,她為何不出地府然後成佛呢?那是因為地藏王菩薩當時說了一句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有些則不經思維,人云亦云,說地藏菩薩常處地獄幽冥,度地獄餓鬼等眾生,便產生誤解和偏見,認為地藏菩薩專門度鬼,修地藏法會招鬼,這是嚴重的邪見。別說民間人士,哪怕有些學佛的人,甚至接觸佛教多年的人,亦存此邪見。
  • 《地藏菩薩本願經》可以讓人不下地獄嗎?
    [原標題]《地藏本願經》:不墮地獄的法寶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圖片來源:資料圖片)一、殊勝地位《地藏本願經》即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出處,由於該經為佛陀為母親說法,同時地藏菩薩的因地修行願力緣起於多生救度母親的孝心所致,故與《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等稱為佛教中的「孝經」。另外,該經詳述了地獄的狀況及墮入地獄的報應因果關係,又可稱之為「地獄地圖」。
  • 《西遊記》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一部褒佛貶道的小說,今天且不談此種說法是對是錯,但在這部弘揚佛教文化的名著中,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分享《西遊記》中的六大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慈悲和智慧
  • 地藏王菩薩發下的慈悲大願
    那時地藏菩薩還是凡夫,是一個長者的兒子,他看見佛像好莊嚴,心生歡喜,因叩問如來,怎麼會有這樣的好相。佛說「假使你要修成這樣的相,必須發大願,永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才能成就」長者子就在佛前發下誓願說「從今以後,凡是六道受苦眾生,誓必設法救度。都使成佛,等到眾生度盡,然後自己方才成佛,如果世間還有六道輪迴,還有三途惡道,我還是要做一個,化度眾生的菩薩,而不成佛的」。
  • 大型石雕地藏菩薩精雕石雕地藏王菩薩寺廟佛像雕塑
    石雕地藏王菩薩是由天然石材來雕刻的,石雕地藏王菩薩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石雕地藏王菩薩-凱巖石業從佛教文化中看,地藏王菩薩是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曾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
  • 傳喜法師:這是見地藏菩薩最好的方法
    秤砣放在水裡是會沉的,但如果把它放在臉盆裡,再放到水上,因為有臉盆的承載,秤砣就沉不下去了。同樣地,我們一輩子沒有多少善業,最後能不墮落,靠的就是佛菩薩的願力。佛菩薩的願力像一艘大船,我們只要坐在上面,就可以渡五濁惡世的苦海。眾生造地獄的業、受地獄的苦,但還有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也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力。
  • 地藏王菩薩過去的兩世:長者之子見佛發宏願,婆羅門女地獄苦尋母
    無論是不是佛教徒,都應知道地藏王菩薩的大名,以及他那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眾生、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長者的兒子聽完,當即就立下了大誓願,說:我從今天起,到未來的無盡時間中,將傾盡一切方法使所有遭受苦難的六道眾生得到解脫,此後我才會正道成佛。而這位長者的兒子就是曾經的地藏王菩薩,在他發下大誓願之後的無盡時光,始終停留在菩薩果位。
  •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
    一王發願:若不先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惱,令其實樂,得至菩提,絕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薩是。 這個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薩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度眾生的特點:那裡最艱苦,就到那裡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艱苦的地方,當然是地獄。
  • 佛法常識:『大願地藏王菩薩』名相寓意及由來,佛弟子不可不知!
    以是之故,菩薩常現身天上、人間及地獄等處,救度眾生,自誓必定度盡六道眾生,方乃成佛,誠如《地藏經》所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像極具特色。由於地藏菩薩發願在無佛的五濁惡世中,應化現身以濟度眾生,為了使眾生能深信因果、尊敬三寶,是以顯現出家之「大願地藏王菩薩」之名的由來地藏菩薩所以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是因為從久遠以至今日,其悲心大願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度化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反應了地藏菩薩的大悲願力。
  • 佛教:至心持念地藏菩薩聖號的四大利益,其福甚比
    單從名氣和影響力上來看的話,似乎地藏王菩薩是最低的,而且在三藏十二部佛經中除了地藏三經以外,這位大菩薩也甚少出場,相反其餘三位菩薩以及彌勒菩薩則屢次出現,尤其是文殊師利菩薩更是幾乎場場必到,簡直相當於釋迦佛的搭檔一般。
  • 殊勝吉日|地藏月的最後一天,恭祝地藏王菩薩聖誕
    地藏菩薩為了使五濁惡世眾生能深信因果,尊敬三寶,故現出家僧相。菩薩造像多身披袈裟、或頭戴毗盧冠,左手持寶珠,右手執錫杖,或坐或立於蓮花上,意喻「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往返六道,救拔一切有情出離苦海。地藏菩薩發大願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因此和娑婆世界因緣甚深。
  • 地藏王菩薩、東嶽大帝、北陰酆都大帝,誰才是地府真正的主人
    地府一直是神秘的所在,裡面有十八層地獄,有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鬼卒,有判官、閻王爺等地府公務人員,感覺鬼們一般都是和這些人打交道的。但是,地府的高層另有其人,他們就是地藏王菩薩、東嶽大帝、北陰酆都大帝,他們三位誰才是地府真正的主人呢?
  • 西遊地藏王菩薩為何不受如來佛重視,連四大菩薩都不是?
    地藏王菩薩在民間名氣極大,「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讓他擁有無數粉絲。不過,在《西遊記》中,地藏王菩薩的身份卻有些尷尬。他名義上是幽冥之主,然而在靈山佛門之中,他連四大菩薩都不是。原著第一百回「五聖成真」時,有諸佛誦念名單一節。
  • 地藏經:被地藏菩薩救多少次,才肯聽話一勞永逸出輪迴?
    地藏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地藏菩薩天天都在救度我們這樣的眾生。「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地藏菩薩把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人從三惡道救出來,還要讓我們明白宿世的事,要讓我們看到因果。前面講過,地藏菩薩讓我們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乃至到人間做皇帝,還能夠知道宿世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