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失策」人口老齡化加劇,延遲退休已成定局,老年人如何就業

2020-12-12 小何社會論

文/小何社會論

標題:二胎「失策」人口老齡化加劇,延遲退休已成定局,老年人如何就業

「二胎」政策放開後,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增反跌」,實際人口出生數與預估人數相差近千萬,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將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

據統計,目前我國年齡超65歲的老人高達2億多人,預計在2050年人數將達到4億多人,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如果年輕人還一直不願意生孩子,那麼中國將變成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年輕人數量減少,老年人不斷增多,這時我們就必須要面臨勞動力不足的難題,延遲退休就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但此政策想要實行還存在很多問題與矛盾,這也是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事情。

根據我國相關退休規定,男性滿55歲就可退休,而女性則是50歲退休。當場初設定這個年齡段也是考慮到老年人的勞動能力及就業問題。現如今很多企業都將招聘年齡設定在45歲,這已經讓那些即將退休的人感到絕望了,如果延遲退休政策實行這些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位48歲網友說:「45歲公司不要,50歲工廠不要,55歲工地不要,要是延遲退休我該如何就業?」

這句話想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在如今這個競爭殘酷的社會,老年人已然沒有了競爭力,曾經像保安、保潔、環衛工人等老年人專屬的工作,如何也逐漸被科技和年輕人替代,老年人的就業環境真的異常艱苦。

除此之外,延遲退休還應該要考慮到國人的身體狀況,很多人在年輕時就掏空了身體,尤其是一些工廠工人,他們每天基本上都是工作12個小時,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下,他們的身體狀況可想而知,好不容易快熬到退休年齡,如今在實行延遲退休,這不免是在傷口上撒鹽。

其實不止老年人,生活中很多年輕人也是吃青春飯的,例如程式設計師、健身教練、模特、運動員等職業,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在到了一定年紀後就註定會被年輕人替代,因為這些工作對於反應力及相貌身材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所以說,不僅僅年輕人也同樣面臨就業難的問題。

對於延遲退休問題,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01一、強制要求企業擴大招聘年齡

年齡是影響老年人就業的一道坎,只有國內企業都積極響應政策,那麼老年人再就業才能得到保障。但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情,還需要一段時間讓社會去適應和磨合,所以說延遲退休急不得。當然如果有企業拒絕錄用還未退休的中老年人,應聘者有權為自己維權。

02二、適當調整工作時間,增加假期時間

相比較其他國家,中國人的工作時間算比較長的,而且假期也很少。德國人一天僅工作7小時,一年休息時間178天,有網友還曾調侃道,如果自己65歲退休,就相當於德國人工作了200年。所以說,如果要實行延遲退休,這工作時長及假期時間理應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勞動者的身體健康。

03三、延遲退休自我選擇

對於延遲退休政策,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是堅決反對的,尤其是一些即將退休的工人,這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是不公平的。延遲退休應當由人民自己選擇,當然這退休後待遇肯定也是不同的,但這似乎更加符合民意,畢竟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定,有些人確實已經無法再就業了。

其實想要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延遲退休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最終還是要依靠人口出生率。當代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無非是因為生活壓力大及孩子撫養費用高等問題,所以國家應當多傾聽年輕人的心聲與需求,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對於這件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計劃生育」消失,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我們該怎麼做?
    這應該是一九八一年以來首次出現的這個變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新生人口越來越少了,二零一九年出生人口僅為一千四百五十三萬人。那相比全面二胎放開之後的二零一六年,整整少了三百二十一萬人。如果形勢持續下去的話,到二零二八年啊全國人口可能就會出現負增長了。 而同時呢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就日益突出啊。
  • 延遲退休時間表2022年將成定局?延遲退休方案已趨於成熟?
    關於退休之類的話題,廣大職工也會比較關注。此前,人社部曾提出延遲退休勢在必行,但是一直沒看到相關的文件。  今年以來,網上不時傳出「延遲退休」的消息,甚至還傳出在「2020年實施延遲退休」計劃。
  •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會加劇就業難嗎
    為了應對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齡化,「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劃目標,旋即引發社會熱議。與其他存在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明顯偏低。美國、德國、英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或之前就將領取全額養老金的年齡定為65周歲。
  • 已板上釘釘的延遲退休,意味著什麼?
    近日,多位學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實施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這意味著熱議多年的延遲退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延遲退休與我國老齡化現狀有什麼關係?男女退休年齡是否要調成一樣?何為「漸進式」延遲退休?就業市場中「35歲歧視線」怎麼破?思客為你一一解答。
  • 日本老齡化問題有多嚴重?退休年齡將延遲到75歲!
    早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日本就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目前,日本不僅是亞洲第一個進入老齡化國家的國家,而且還是世界上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日本逐漸進入了精簡社會。日本為確保擴大就業市場和青年勞動力而提出的基本國策幾乎已成為假想的政策。
  • 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 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
    人口結構老化和少子化是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徵,通過延遲退休提升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優化生育政策提升生育率,是應對老齡化衝擊的兩件「法寶」。然而,在(外)祖父母已成為我國照料嬰幼兒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之下,鼓勵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一篇刊發於今年第9期《經濟研究》上的論文對這一矛盾給予了及時的關注。
  • 「延遲退休」成定局,算一算中年人還要再熬多少年
    延遲退休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壓力的重要手段。鄭秉文指出,關於老齡化問題,「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有一個非常新穎、站位更高的提法,即「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三五」規劃的表述是「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說明「十四五」期間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較「十三五」期間要大得多。
  • 延遲退休將至,就業市場「35歲歧視」這幾道坎怎麼跨
    在老齡化上先行一步的國家已經證明,一旦推行延遲退休,就業市場必然會迎來一場大變革,這種變革對於僱主的影響同樣深遠。我國「小步慢走」的延遲退休方式決定了變化不會馬上發生,但在未來,企業偏愛年輕人的「掐尖式」人力資源模式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 延遲退休方案什麼時候正式實施?最新退休年齡多少歲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老齡化狀況日益加劇,延遲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當時,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採取差別化策略。  但由於種種原因,八年多以來,延遲退休方案遲遲未定。
  • 延遲退休大局已定,專家再提中肯意見,這類人不受影響
    而由於中國老齡化進度越發加快,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出生率逐年創下「新低」,人們對於養老的問題也越來越關心。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裡,都是年輕時候好好工作,退休後便可以安享老年生活。在中國目前的退休制度裡面,規定普通男性的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的退休年齡為50歲,而一些公職人員她們的退休年齡要滿55歲。
  • 延遲退休已定!我國延長退休年齡真的好嗎?
    導語:延遲退休大勢所趨!要「漸進式」,也要「分類式」! 在過去的2020年,「延遲退休」這一話題引發了大家激烈的討論。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小編提到對於延遲退休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 延遲退休,這屆打工人要幹到65歲
    老年人如何實現再就業,也是一個龐大的課題。/圖蟲創意延遲退休飲鴆止渴還是救命稻草?45歲就成了高齡就業者,遭受就業市場的排擠,更何況是50歲以上的延遲退休人員?轉崗後的他們還能從事什麼工作?當然,專業人員、領導幹部等職業並不在討論範圍內。
  • 「35歲歧視」現象出現,延遲退休後,怎樣跨過高齡就業檻?
    關於延遲退休,反對的聲音很多,最多的是「延遲退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這種擔心並非沒有根據,我國目前的就業市場上存在著「35歲」現象,年齡歧視也很普遍,50歲以上的人再就業比較困難。所以,長期以來官方把「女性40歲,男性50歲」列為就業困難群體,並納入了政府就業工作目標考核。
  •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
    焦點一: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歲,但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近70年未有調整。
  • 日本人口老齡化有多嚴重?老人去監獄「養老」,永不退休或成主流
    每個國家在發展的時候,都要面臨各種問題,而人口老齡化就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現代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晚婚晚育,甚至有不少人決定做丁克一族。這就導致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環境,那麼人口老齡化嚴重有什麼後果?
  • 事關延遲退休!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實行延遲退休會影響年輕人就業嗎?看看專家怎麼說↓↓↓2022年底起,60歲人群大量退休退休高峰2023年到來在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看來,老齡化時間表早已決定了我們必須對退休年齡進行改革↓↓↓■ 1963年是中國人口出生的高峰年
  • 延遲退休只能是漸進的、自願的、彈性的
    2019年,中國人預期壽命已達77.3歲,人口日益老齡化,退休年齡卻一成不變,推行約4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後果亦逐步顯現,導致我國已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勞動力短缺。就男女職工退休年齡的差別而言,1958年國際勞工組織《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提出,「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是基於性別的任何區別、排斥或特惠,「其後果是取消或損害就業方面的機會平等或待遇平等」。眾所周知,世界主要國家包括我國,女性預期壽命高於男性,而我國女職工的退休年齡卻低於男職工。這對女職工究竟是保護還是歧視,值得思考。
  • 如何理解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聊一聊咱們的養老問題
    不久前,十四五規劃表示,將實施漸進式的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應對人口老齡化。這樣來看中國的延遲退休已經從政策研究步入具體的落實階段,也再度成為民眾關注和熱議的話題。延遲退休一直都是一個敏感的社會話題,這個政策的變革也關乎到包括錢道在內的億萬勞動者的生活、工作和退休。
  • 「延遲退休」再迎利好?人社部已「拍板」!70後職工或不在其中!
    老齡化程度加劇已然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為了緩解養老難題,近些年來國家不斷調整與完善基本養老制度,同時通過放開二孩兒等舉措來應對老齡化逐漸加劇的危機。
  • 全球已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們該在意什麼?
    歐洲: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20.3% 人口老齡化也是歐洲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歐洲多國著手推動延遲退休等計劃。 2019年,歐盟27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9050萬,佔總人口的20.3%,已整體步入「超高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