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史,武士階級的上位,源氏與平氏之爭誰才是正義?

2020-12-12 匯佳通史

繼續講古代日本,先來解釋兩個日本古代職位的詞:

攝政指的是某人代替幼年的天皇執行政務,關白指的是輔佐已經成年的天皇處理政務,如果這個人兩個職位都擔任的話,就合在一起成為攝關,就是作為天皇代理人或輔佐人獨掌朝廷權力的一種政治制度,有點類似於中國的外戚幹政,這種制度是從866年,朝中權臣藤原良房作為攝政之後開始的,他的養子藤原基經後來也做了第一任的關白,之後攝政、關白的職位都是有藤原氏他們的子孫世襲。

因為攝關這種制度的存在削弱了皇權,於是1086年的時候,白河天皇(注意這是「白河天皇」,不是保元之亂的「後白河天皇」,後白河天皇稍後出場)為了削弱攝關的勢力,就把皇位讓給他只有八歲的兒子,自己成為了上皇,另外建立了院廳,任命院廳的官吏以上皇的名義發布政令,這種政治制度稱為院政。

國家所有的政事都要聽命於院政,簡單點說,就是上皇要把攝關的權力收回來自己掌權,為了鞏固這個制度,白河天皇還提拔了一批武士來保護自己和院廳,武士成為了院政背後支持者,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進入了院政時代,這種方法看上去挺有效的,院政的確也打擊了攝關政治,但是武士的力量不就越來越強了嗎?這樣做不但沒有緩解朝廷內部的政治矛盾,反而把政治體制搞得更加的混亂,武士的勢力在不斷的增大,這也是日本進入武士時代的主要原因。

保元之亂平息兩年之後,後白河天皇讓位給了他自己的兒子二條天皇,自己成為了上皇繼續實行院政,然而這個時候,宮廷裡面出現了兩大武士勢力對立的局面,一個是源義朝,一個是平清盛,這兩個人都在保元之亂裡面立過功,深得天皇的寵幸。

在1159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源義朝立了大功,但是後白河上皇給他的封位比平清盛低,源義朝就相當的不滿,大家都混得差不多,憑什麼他要高我一等?於是,源義朝就趁著平清盛離開京城去參拜神社的時候,幽禁了後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還殺死天皇親信。

平清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就趕來營救上皇和天皇,他出兵和源義朝對戰,打敗了源義朝,源義朝在逃亡的路上被手下殺死,這次交戰是源平之間的第一次對戰,史稱「平治之亂」,平治之後,源家就垮了,只留下幾個年紀比較小的兒子,源義朝的其中一個兒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了伊豆國,也就是今天的靜岡縣。

源氏垮臺之後,平氏就一家獨大,在朝廷上呼風喚雨,眼看著平氏的權勢日益的增大,有一個人就開始坐不住了,他就是後白河上皇,他感到平氏逐漸的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就開始對平時採取比較強硬的措施,但是平清盛他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就形成了互相牽制的對立局面,然而,這樣一直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後來終於按耐不住地平清盛在1179年的時候決定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他把後白河上皇給幽禁了起來,讓自己的親屬擔任朝中的重要職位,進一步鞏固了平氏的勢力,而且平清盛還借著和皇家聯姻的關係,把自己女兒所生的皇子繼位為安得天皇,所以平氏又成為了天皇的外戚。

平氏的勢力這個時候達到了頂峰,而後白河上皇這邊,雖然他本人被幽禁了,但是他還有兒子啊,他的一個皇子為了對付平氏,就命源氏來討伐平氏,可是源氏不是都已經垮了嗎?是垮了,但是還有些餘黨分散在各地,記不記得前面說源義朝有個叫袁賴朝的兒子被流放到了伊豆國?這些年,他在一鬥艱苦的奮鬥,又娶了當地豪族北條時政(這裡的北條時政,並不是戰國的北條氏)的女兒為妻,借著老丈人的勢力和自己源家的聲望,慢慢地組建起了一批自己的力量,當朝廷要源氏討伐平氏的時候,他就首當其衝,起兵響應,同時,他的一個被寄養在別家的異母弟弟-源義經還有一些其他的源氏也與他一起舉兵討伐平氏。

剛開始的時候討伐其實並不是很順利,畢竟平氏的勢力龐大,首次會戰失敗之後,源賴朝就開始曲線救國,他進駐到了鎌倉為根據地,重新集結兵力,他用了很多優待武士的方法,所以關東地區的武士都紛紛的前來投奔他,源氏的軍力迅速的壯大,同時,源賴朝還妥善地處理了與朝廷之間的關係,對皇家他也是畢恭畢敬的,還秘密的派遣了使者到京都聯繫到了後白河上皇,表示自己完全就沒有謀反的意思,起兵馬也是為了勤王而已。

後白河這時候也正需要利用源賴朝的勢力,所以這兩人就這麼愉快地成為了好夥伴,1183年的時候,朝廷還頒布了旨意,承認了源賴朝在東部的統治權,使得鎌倉的政權合法化,從1180年到1185年這幾年當中,源平兩家經過了幾次對戰,源氏於1185年的時候,最終擊敗了平氏,順便說一句,平清盛在這個期間已經病死了,平氏徹底覆滅。之後,源賴朝陸續消滅了其他的異己勢力。

1192年的時候,朝廷任命原來朝為「徵夷大將軍」(這個職位就是平氏所說的日本將軍),徵夷大將軍這一職位本來是朝廷為徵討蝦夷族臨時設立的最高軍事官職,徵夷大將軍出徵的時候的軍帳被稱為幕府,所以後來把這種將軍執政的政治體製成為幕府。源賴朝登上將軍寶座,此後,在朝廷之下建立了武家政權,這就意味著,實際上他已經成為了全國最高的統治者,他的權力機構也稱為鎌倉幕府,由此日本進入了武士統治的幕府時代,鎌倉幕府開設之後,幕府和將軍以及為幕府服務的武士被稱為武家,由於長期以來,天皇都被封為神,擁有統治的合法性,而將軍是沒有辦法取代他的,所以即使武家已經掌握了實權,但是依然保留了天皇制。

從此以後,日本就長期處於二元政治的狀態,與武家相對的是「公家」,公家就是天皇的朝廷和傳統的一些貴族,武家和公家相愛相殺,雖然他們之間矛盾動真不斷,但是同時又相互依存,公家需要武家的軍事力量保護自己,而武家也需要公家授予他權力的合法性。

在日本是非觀念裡認為源氏是正義一方,很多遊戲題材主角都是源義經,把源義經塑造成一位大武士,其實看過這一切已經後續的發展,源氏、平氏都一樣,得到權力之後都是一樣的結果,這才引出後來的戰國亂世,大家爭做徵夷大將軍,拼命搏殺,都為了出兵上洛(上洛的意思是去到京都得到皇家承認,洛指洛陽,日本對唐朝很崇拜),源氏其實並不是什么正義之師,其實是標準的叛軍,正義屬於勝利者。

相關焦點

  • 日本版騎士?日本的特殊階級 武士階層的崛起
    例如尾張國簡稱尾州,陸奧國簡稱奧州,甲斐國簡稱甲州等等,熟悉五畿七道,令制國及其所在位置可以說是學習日本古代史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北海道是明治維新之後才設立的,之前的日本其實並沒有實際管轄過,而是泛稱蝦夷地。
  • 源平戰爭中,平氏一族的第一猛將平教經
    平教經首戰便在一個名叫「水島」的地方大破木曾義仲的軍隊。木曾義仲不甘心失敗,繼續組織大軍與平教經作戰,史書記載,木曾義仲六戰六敗,他的軍隊自此元氣大傷,最終,木曾義仲被源氏的一個傑出的年輕人所擊敗並殺死,這個人就是平教經的人生大敵源義經。根據史書記載,源平之爭中,平氏本來實力更強,軍隊人馬更多,但是他們連戰連敗,慢慢丟掉了優勢。
  • 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才可以擔任嗎?事實並非如此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才可以擔任嗎?事實並非如此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是武家領袖,統御全日本的武士,特別是隨著幕府的成立,徵夷大將軍的作用進一步體現,這也造成只有源氏才能擔任徵夷大將軍的說法出現。
  • 源平合戰:日本平氏家族的沒落,幕府將軍的崛起
    在平治之亂過後20年的時間裡,平氏家族的首領平清盛在日本朝野的地位是平步青雲。當時,後白河上皇需要藉助平清盛及其背後的武士集團的力量,以此來維持他對二條天皇的控制。而平清盛有了後白河上皇的支持後,先後擔任參議、右衛門督、兵部卿,最終位居太政大臣。
  • 酷似發怒武士的「鬼臉蟹」-平家蟹
    因平家蟹的背甲酷似發怒的武士臉,因此日本傳說中將平家蟹與壇之浦之戰中落命的武士相聯繫。《平家物語》中的故事稱,源平合戰中平家與源氏的軍隊在壇之浦大戰。壇之浦大戰以源氏大勝、徹底擊潰平家勢力、奠定鎌倉幕府根基告終,而平家的大量武士在此戰中墜海喪命。喪命的平家武士亡靈轉世後成為了背甲酷似發怒人臉的平家蟹。
  • 大浪之下,亦有皇都|一曲平氏悲歌,代表了日本平安時代的終結
    平氏家主平清盛,用人不拘一格,政治手腕卓越,又在皇家內訌、權臣不滿的保元、平治之亂中幫助後日本第77代天皇后白河法皇擊敗了崇德上皇,擊殺源氏家主源義朝,流放二子源賴朝於伊豆,更在此基礎上,與當時宋朝積極通商,並將自己幼女平德子嫁於後白河法皇之子-高倉帝為中宮,出任當時日本最高官職-太政大臣。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此時的日本社會開始動蕩不安,社會秩序開始逐漸混亂,武士階級在此基礎上開始產生並逐漸發展起來。等到公元9世紀中期,中央和地方都紛紛招募武士組成軍隊來進行政治權力的鬥爭,這就讓武士具有了合法的身份。等到公元12世紀末期,源賴朝憑藉武力奪得了政權,建立了鎌倉幕府,武士作為統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而維繫武士階級內部穩定的,就是主從關係。
  • 日本的武士階層是如何崛起的?說說武家崛起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偶然
    院政政治發揮了一時功效,本來是藤原氏遍布朝廷的局勢,到了1093年已經變成了藤原氏和皇族出身的源氏人數基本對等,甚至源氏還取得了局部優勢,比如5名大納言,源氏佔了3個;到1103年,24名公卿中,源氏竟然超過了一半,藤原氏全面落敗。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這些武士通過宗族或宗主作為領袖,緊緊環繞著他們身邊。由此形成了日本歷史中特殊的門閥士族統治,從本質上來說,武士最初的存在形式實際上是以家兵的姿態存在,其依附和服從於宗主的領導。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又屬於職業化的士兵,平安時代中期,日本天皇的權威日益下降,不得不依靠地方領主的力量。而武士開始擁有他們的階級屬性,但尚還沒有被認可為一種固定存在的階級。
  • 天皇制的沒落,武士的崛起,日本的平治之亂究竟是怎樣的?
    1142年,一名僅僅2歲多的男孩被確立為日本天皇,這就是近衛天皇。當然了,也沒人希望他能真正管理國家。在11世紀,藤原家族為了擠入了日本政府的上層,一代接一代想方設法的讓皇太子迎娶來自藤原家族的新娘。藤原氏在朝中的大臣通常都是皇后的近親,這樣他們就可以控制弱勢的天皇或是幼主。每一位天皇登基後,除參與政治儀式和祭祀之外,都沉湎於風雅之事和奢靡生活。
  • 他是源家的軍事天才,最終消滅平氏,卻因相貌而被人說是齙牙?
    摘要:他是源家的軍事天才,最終消滅平氏,卻因相貌而被人說是齙牙?源義經是比源賴朝小12歲的弟弟,不同於有心理創傷的哥哥源賴朝,源義經自小就被送入寺院,並沒有感受到源賴朝顛沛流離加父親被殺的痛苦。源義經的父親被殺害後,年僅2歲的源義經就被緊急送入寺廟,他在此平靜地度過了14年,直到16歲那年,他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原來是源義朝的么子。源義經感覺自己不應該繼續在寺廟中當和尚,於是衝出寺廟,恢復自己的武士身份。值得一提的是,源義經在寺廟中接受了完整的的教育,並非只會吃齋念經的和尚。
  • 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這樣做不但沒有緩解朝廷內部的政治矛盾,反而把政治體制搞得更加的混亂,武士的勢力在不斷地增大,這也是日本進入武士時代的主要原因。「保元之亂」平息兩年之後,後白河天皇讓位給了他自己的兒子,二條天皇,自己成為了上皇繼續施行院政。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日本武士起初就是侍衛、僕從,是地方領主培養的守衛自己領地、財產的家奴。到了十世紀的時候,日本的朝廷已經無力鎮壓地方的反叛勢力了,於是他們開始藉助各地的武士團體的力量進行鎮壓,因此武士也就得到了中央的承認和肯定,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日本的武士階級正式形成。
  • 208 足利氏嫡子與庶子之爭,足利義滿與明朝的勘合貿易
    東亞歷史第208篇:日本平安、鎌倉、室町及南北朝時代。 足利尊氏樹敵太多,而在晚年時最大的敵人竟然是自己的庶子足利直冬。足利直冬因為母親出身卑微,所以不為父親足利尊氏所喜歡,淪落在外。足利直冬的叔叔足利直義發現後,將他收留,悉心教導。因而對足利直冬而言,父親形同陌路,叔父則恩同再造。
  • 一刀即取敵將首級,日本也有花木蘭,幾幅版畫了解日本古代女武士
    語言學純粹主義者指出,「武士」專指男性;因此,不存在「女武士」。儘管如此,數千年來,某些日本上層社會的女性已經學會了武術,並與男性武士並肩作戰。在12世紀和19世紀之間,許多武士階級的婦女學會了如何使用劍和薙刀,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和他們的家園。
  • 日本古代狼人殺,應天門之變,保元之亂!
    他當然不承認,誰會承認是自己放的火,於是,這件事情就被暫時擱置了下來,對源信住所的包圍也解除了,但是五個月之後,事情就發生了大反轉,有人向朝廷告發了伴善男和他的兒子才是真正的縱火犯,還口口聲聲的說火災的當晚就看到了伴善男和他的兒子,從另一扇門急急忙忙的離去,隨後應天門就起火了。
  • 日本四大貴族姓氏你知道幾個
    公卿貴族的名大多以宅邸所在地作為稱號,其後加上"殿"字,如藤原氏的二條殿、八條殿、西園寺殿等;武士階級則以自己領地的地名冠在其本名前作為自己的稱呼,如箕田源次、上田三郎中的箕田、上田就是其領地名稱,而後出名的武士被省去本名,以其領地名作為名字流傳,如真田信繁、衝田總司等。
  • 忠君克己:從武士階級一瞥江戶時代日本
    現在備受人們推崇的武士道似乎也是如此,這種既崇尚寧靜的物哀之美,又甘心為大義而赴湯蹈火的精神早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張名片,外國遊客們穿著印有「侍」或「SAMURAI」字樣的文化衫走在東京的街道上早已不再是什麼稀奇的景象。讀了日本戰國故事的一些人在對懷念那個早已逝去的「淳樸」的武士年代時,並沒有忘記對他們所謂唯利是圖、媚俗不堪的現代人文化唾棄嘲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