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2020-12-18 騰訊網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嘉慶帝顒琰按照多年來的慣例,起駕前往熱河避暑山莊,準備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皇次子智親王綿寧隨駕同行,皇后鈕鈷祿氏留居京師。經過一周的舟車勞頓,七月二十四,嘉慶帝到達避暑山莊。由於天氣炎熱,又是長途跋涉,使得已經年過六十的嘉慶帝精力和體力損耗過大。同時在路途中,為了體現「尚武」本色,嘉慶帝還不顧疲憊身體,多次騎馬前行,更加導致本來就身體肥胖的嘉慶帝不堪重負。所以,在抵達避暑山莊的當天,嘉慶帝就病倒,並迅速出現腦溢血症狀,乃至陷入昏迷狀態。

鈕祜祿氏為何選擇道光繼承大業而不是自己親生兒子鈕祜祿氏有兩個親生兒子,按照道理來說也都是嫡子,可是為何她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會選擇讓道光繼承大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就是因為道光要成為繼承人這件事情,早在乾隆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定的預兆,乾隆特別喜歡這個孫子,經常賞賜他東西。此外,嘉慶也格外偏袒道光,從小對他的教育等方面都特別關心鈕祜祿氏作為嘉慶的皇后,自然明白嘉慶內心的真實想法,何況當時嘉慶已經留下繼位詔書,並且有很多備份,即使原件丟失,備份件也還在,根本沒人可以改變嘉慶的意願。

彼時嘉慶帝隨身攜帶的秘密立儲詔書雖然遍尋不著,但這個東西依然是有備份存在的,僅僅是因為遠在北京、取來需要時間,而國不可一日無君,隨扈避暑山莊的宗室、群臣這才想到了找孝和睿皇后出面。換言之,其實這些人並不是要孝和睿皇后來做這個主,僅僅是借她的口給道光帝在沒有「傳位詔書」的情況下即位製造法理依據而已!這一點孝和睿皇后也心知肚明。

自嘉慶四年,時為皇子的道光帝被密立為皇太子之後,嘉慶帝對兒子的態度便出現了明顯的偏向。尤其是冊封潛邸時期的道光帝為智親王之後,這份秘密立儲詔書對於朝野而言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儲位已定,群臣站隊幾乎是必然的。換言之,嘉慶二十五年時,道光帝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勢力,而且這股勢力的力量遠在孝和睿皇后和她兩個兒子之上!加之還有北京的備份存在,孝和睿皇后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她立不立道光帝都改變不了道光帝即位的事實,她的任務只是走個過場、製造一個法理依據而已!如果不選擇道光帝,孝和睿皇后和她的兩個兒子很可能就會「血濺當場」!並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

相關焦點

  • 道光繼位以後,對待皇太后兩個親生兒子的態度,果然不一般
    此時綿愷已經27歲,綿忻16歲,鈕祜祿氏並沒有選擇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大統,而是堅定的支持了道光。 鈕祜祿氏讓道光繼位的理由也很充分。其一、天理教進攻紫禁城時,綿寧立下大功。其二、綿寧是嫡長子,理應繼位。 隨後,大臣們也找到了傳位遺詔,果然嘉慶也是指定綿寧繼承大統。
  • 雍正繼位,她的親生母親何以寧死也不當皇太后?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禮部會同王大臣及大學士、翰林院、詹事府各有關官員,擬上皇太后徽號,口「仁壽皇太后」,皇太后以為正在康熙帝喪事期間,哀協莫名,沒有心情接受徽號,等以後再說。根據宮中規則,皇太后應該居住寧壽宮,德妃原居永和宮,雍正帝和禮臣請她從永和宮移居寧壽宮,接受恭上皇太后的徽號,她也以在喪中不允許進行。
  • 皇太后的品級比皇后高嗎?歷史上有哪些厲害的皇太后?皇后靠邊站
    後來陳平、周勃發動了誅滅諸呂的戰爭,漢文帝的媳婦兒也在這次戰爭中從歷史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竇漪房。竇漪房當年是宮女,後來被漢文帝看中,成為了他的妃子,後來漢文帝的正妻不見了以後,竇漪房便轉正成了正妻。漢文帝稱帝後,竇漪房成了皇后。等到漢文帝去世,竇漪房的兒子漢景帝登基以後,竇漪房就成了皇太后。
  • 羋月與義渠王生有兩個兒子,後來他們結局是什麼?
    本來在後宮,她有兒子傍身,日子也不會太差。惠文王死後,惠文后兒子贏蕩即位為王,即秦武王。惠文后容不得羋八子,把她的心肝寶貝兒子嬴稷送到燕國去當了人質。如果真的一成不變,就沒有後來的宣太后了。歷史總是充滿變數,那個尚「武」的秦武王喜歡炫耀自己的武力。一次,在手下武士慫恿下比賽扛鼎。
  • 為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德妃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雍正登基之後,立刻尊其生母德妃烏雅氏為皇太后,並定徽號「仁壽」。在母以子貴的年代,多少後宮嬪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登上帝位,獲得無限榮耀。可是,烏雅氏卻一點都不高興,不但無情地拒絕了冊封,而且很快就因病去世了。烏雅氏如此「痛恨」自己的親生兒子雍正,還要從烏雅氏自己的出身,以及入宮之後的際遇說起。
  • 《鹿鼎記》裡的那位皇太后到底是誰?為什麼劇中沒有孝莊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鹿鼎記》裡的那位皇太后到底是誰。清世祖順治帝一生共冊立了三位皇后:一、原配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被廢為靜妃的那位,她是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親侄女。二、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孝莊文皇后的親侄孫女。
  • 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甚至,還拒絕雍正對其授予的封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 母子沒有隔夜仇,況且血濃於水,可為何雍正與其生母卻鬧得這麼僵呢? 德妃和雍正是親生母子關係,那麼德妃為何不願接受雍正的朝拜,還有「仁壽太后」的封號呢?
  • 皇帝的在世曾祖母——比太皇太后還要尊貴的女人
    宣帝按輩分來說,是上官氏的孫子(上官氏的丈夫孝昭皇帝是宣帝祖父戾太子的幼弟),所以,繼位後的宣帝就尊上官氏為太皇太后,繼續奉養於長樂宮。這一年,上官太皇太后才十五歲。黃龍元年十二月(陽曆是前48年1月),孝宣皇帝劉詢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即孝元皇帝。元帝登基後,先封王政君為婕妤,三天後晉封皇后,並立劉鶩為皇太子。皇后之父王禁封陽平侯。元帝本來和王皇后沒有什麼感情,自從生下皇子劉鶩後,關係更是日漸冷淡。
  • 她被稱為「妖妃」,漢成帝召見她卻被拒絕,後來結局怎麼樣?
    她被稱為「妖妃」,漢成帝召見她卻被拒絕,後來結局怎麼樣?文/無計讀史西漢王朝是秦王朝後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由漢高祖劉邦建立。在西漢王朝裡出了不少歷史上著名的皇后、妃嬪。比如:呂雉、衛子夫、王政君、趙合德、趙飛燕、班婕妤、許平君等人。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在胤禛出生時,烏雅氏身份低微,連個嬪位都不是,按照宮廷的規矩,妃位以下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胤禛出生後就被抱給了當時的佟佳皇貴妃,也就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所以說胤禛應該算是佟佳皇貴妃撫養長大的。
  • 為什麼總有人說漢武帝將皇位傳給了非親生的兒子劉弗陵呢?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的繼承者,但總是有人懷疑劉弗陵的出身,並認為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那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劉弗陵不是漢武帝劉徹親生的原因吧?
  • 《慶餘年》範閒的命,是用範建親生兒子換下的,為啥呢?
    範建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範建和他的孩子們,很多人都知道,範閒並不是範建的親生兒子,為了保護範閒,範建一直讓範閒在澹州長大,本以為這個老頭子會有什麼計謀,到了第一季大結局的時候,他好像都是好人身份範建之後,範建用自己的親生兒子給範閒頂了包,所以才讓範閒有了生機,至於他是被誰殺的,可能是宮中的人,之後範建有了範思轍,便慢慢不計較之後的事了。
  • 清朝一共八位繼後,只有她的兒子繼承皇位,死因卻成謎
    因此,在八位繼後中,就只有一人的兒子繼承了皇位,她就是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姓鈕祜祿氏,於道光二年通過選秀入宮,初封為全嬪。此時的鈕祜祿氏年僅13歲,入宮就被封為嬪,足見道光對她的喜愛。而且她的封號是「全」,也就是說在道光眼中,鈕祜祿氏才、智、貌樣樣俱全。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第15子嘉慶繼位?85歲時只剩下4個選項
    為了兒子好養活,他甚至把幾個兒子過繼給了其他宗室作為嗣子。這就好比是備胎一樣,如果乾隆身邊的兒子都掛了,那這幾個備胎還能回來繼承大位。很多人就不理解這件事,因為乾隆的兒子一個接著一個的死了,自己兒子都不夠用,為啥還要過繼給別人呢?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這叫降低風險。
  • 鹹豐帝尊封奕訢生母為皇太后,真是回報養育之恩?看看奕訢的下場
    清鹹豐五年七月初一,已經患病數月並逐漸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後宮妃嬪、恭親王奕訢生母康慈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被鹹豐皇帝以「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為由,特旨尊封為康慈皇太后。鹹豐皇帝和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的關係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鍾粹宮,時年10歲的皇四子奕詝被道光帝送往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所在永和宮撫養。三個月以後,靜貴妃獲封皇貴妃,成為道光帝後宮之主,並一直撫養奕詝到其登基為帝。
  • 《雍正王朝》中雍正當著胤禵的面立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是何用意?
    康熙駕崩以後,除了八阿哥不服以外,最不服的當屬十四阿哥。他為什麼不服呢?後來在鄔先生的指導下,四阿哥推舉了十四阿哥,並獲得康熙的同意。十四阿哥成功的獲得了大將軍的位置,這就說明,十四阿哥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 揭秘:雍正皇帝與親生母親德妃的恩恩怨怨
    康熙十七年,德妃生下了胤禎,即使在尋常百姓人家,小兒子也總是受到父母更多的寵愛,更何況皇家?加之被寄予厚望的皇六子胤祚又已經夭亡,因此不難想像,德妃對於胤禎這個小兒子顯然要比胤禎親近得多。對於母親的厚此薄彼,雍正自然看得出來。在康熙末年的奪嫡風波中,胤禛和胤禎居然站到了對立面,德妃烏雅氏希望胤禎即位。康熙的駕崩以後,帝位之爭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