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對《千與千尋》片名的理解,包含了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境界

2020-12-09 Iripon

第一次接觸到這部電影時,大家或許會有一個疑問,好奇怪卻又好有詩意的一個片名,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今天在這裡談談我對「千與千尋」這四個字的淺顯的個人理解。初次接觸到「千與千尋」四個字,我曾經一度認為是兩個人的名字之和,然而隨著我對電影的深入了解,細品「千與千尋」四個字,發現其中的意蘊還很深呢,「千與千尋」說的是一個人在不同環境下的名字,這麼有內涵的名字,更加襯託了《千與千尋》不凡,不愧是大神宮崎駿的得意之作!

第一,《千與千尋》告訴了我們名字的意義——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千尋」是主人公真正的名字,而「千」是湯婆婆給予的名字。千尋之所以能夠回到人類社會,重獲自由,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她時刻銘記自己是「千尋」而不是「千」。在劇情中存在一條暗線,小白龍與千尋對話時,大多用「千尋」而很少用「千」來稱呼千尋,它是不是時刻在提醒千尋勿忘初心,方得始終。而在現實生活中,長輩給我們的名字,我們是否還記得長輩的初衷,記得自己最初的信念。

第二,「千與千尋」包含了二元對立關係。世界的關係不就是二元對立的嗎,太極圖,計算機二進位都可以看做是二元對立的關係,「千」與「千尋」是主角在順境與逆境之下的對比。順境中千尋膽小懦弱更加襯託出了逆境裡她勇敢堅強,勇於擔當。最終爆發出無限潛能,為了父母,為了白龍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第三,片名裡面包含了「尋的意義"。「尋」直譯為「尋找」,而「千」形容了追尋之路的艱難。主人公付出千百次的努力終於尋回了自由,寶寶尋回了自己的成長,面具男尋回了生活的意義,錢婆婆尋回了魔女印章,湯婆婆尋回了寶寶,白龍尋回了自己的名字,實現了心靈的救贖。「尋」的意義,升華主題,也貼合了電影的主線。

第四,「千與千尋」概括了千尋的成長曆程:千尋——千——千尋。主人公的名字由「千尋」變化到「千」,再由「千」變化到「千尋」。經歷了磨難之後的千尋,已經不是那個起初的千尋了。「千尋」是一種意象,是作者對希望的寄託,寄托在未來的孩子身上。老一輩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淘汰,孩子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第五,「千尋」二字概括了人生的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面說過人生三境:「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而這部劇名為「千與千尋」,千尋這個名字註定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經歷,她在黑夜裡尋找光明,暗示我們在茫然在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日本文化裡,千尋的意思是形容水深千尺的意思。女主角千尋象徵水,而水可以淨化萬物,淨化心靈,蕩滌汙垢。這就很好的解釋了千尋為什麼能夠救贖了白龍,無面人,寶寶。

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場景就是,那一汪碧水上,列車駛向遠方,水面上的陣陣漣漪倒映著天空的無限光芒……

以上就是我對《千與千尋》片名的淺顯理解,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可以一起討論下。

相關焦點

  • 王國維先生說的人生三重境界,告訴你求財、升遷和戀愛的人生智慧
    最近在讀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寫的《人間詞話》,受益匪淺!或許很多人知道《人間詞話》甚至知道王國維先生都是因為他所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可是很多人只是在單純引用和背誦詩詞,你真的能夠精確理解詩詞背後的人生智慧嗎?當我們讀懂了王國維先生的用意,也就能夠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了。
  • 對於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我是這樣理解的
    第一次聽到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是在高中的時候。我們高中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很獨特的人,身上有著古代文人的幾分氣質。當時給我們講課,講到動情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給我們說出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這讓我想起馬雲當年創建阿里巴巴時候的情景,當時不少人都理解不了他,都說他是不切實際的空談,朋友、周圍人都理解不了他,那個時候的他,正是王國維說的第一境界。
  • 王國維: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人生經歷三境界
    圖|《人間詞話》作者國學大師王國維享受著片刻靈魂的歡愉與衝滌,遠離與忘卻了白天的繁華與喧囂,也忽略了火車上周邊的嘈雜與擁擠!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乃王國維先生的精神核心所在。先生認為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王國維:三行字是人生的三個境界
    他最熟悉的是他的《人生詞話》和書中提出的「學術三境界」昨晚西風枯死的綠樹,孤零零的高樓上,望著世界末日的路。我不後悔我的衣服越來越寬,這讓人們為伊而憔悴。在人群中尋找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暗的燈光下。
  • 三水國學│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引用了三句宋詞詮釋人生的三層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淺談我對千與千尋這部動畫的理解,千與千尋之成長之旅
    看了千與千尋就覺得這個動畫和成長有關係,動畫很精彩看過了這部動畫就在想,為什麼最後沒有一次劇情打鬥作為結束呢?後來我知道了:宮崎駿原本是想安排白龍、千尋同無臉男大戰一場作為結局的,但是後來覺得不妥,就改成了一次旅行。幸好改了!否則這部經典的動畫巨作就不會像現在如此完美了。是的,千尋的旅行也是讓我至為感動的一幕,就如宮崎駿自己所說的,所有的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所以更加的可以肯定就是成長這個最永恆的主題。 千尋乘上那班有去無回的列車,就像我們有去無回的青春,開始了她最後的旅行。
  • 再讀王國維人生三個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送我上青雲》:從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解讀人生的立、守、得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是他在《人間詞話》中註解的學習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第26則)。
  • 王國維《人間詞話》:當文學遇上哲學,才是最唯美的人生三種境界
    可如今再次偶遇這三句詞,卻也能夠品味其中的唯美與孤寂。王國維出生寒門,母親早逝,父親一人既當爹又當媽地將他撫養長大,一心想著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奈何偏偏他厭惡八股文考試,止步秀才,便不再參加科舉。1898年,王國維獨自來到上海,在同鄉的引薦下進入《時務報》擔任校對兼門房。
  •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受益一生
    文/大夢早先,讀《學問與智慧》一文的時候,看到有關於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的描述。可能當時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淺薄,理解的不是特別透徹,一直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追夢路上反反覆覆的把自己推到後重新建設。直到復盤自己的人生經歷,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出於意料的發現,所有場合中收穫的感悟居然和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境界不謀而合,不覺得對前輩又多了幾分敬仰。「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應三首絕美宋詞,隱藏三段才子愛情
    對於王國維,我們即便沒讀過他的作品,也必然聽過他的人生三境界理論,出自其代表作《人間詞話》,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王國維,字靜安,清末光緒三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城。他的家族世代都是書香,家學很淵博,他的父親王乃譽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孫,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著有遊目錄八卷,古錢考一卷及其他文稿,題畫詩、畫粕等數卷,這對他的成長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影響甚大。
  • 王國維的這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
    陳寅恪為對他撰寫碑銘:「先生之學說,或有時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文學領域的代表作,被譽為詞論界的圭臬,影響深遠。如果你喜歡詩詞,又想要深入地了解詩詞,這本《人間詞話》值得細細品味。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第一種境界,孤獨中透露著新生。
  • 從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看教育者的「教學三境」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獲益匪淺
    王國維,一位曠世全才,一代國學大師。他學貫中西,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領域均有深詣和創新。梁啓超讚許道:「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王乃譽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
  • 閒話漫談王國維之人生三大境界
    「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按照先生理論,自古之成大事者莫若例外經歷過此三大境界,雖有些許絕對,但也不無道理。結合筆者個人理解解析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王國維是近現代的一位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早些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的古典學、美學相融合,這促使他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萬千的個人風格。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
  •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者,必然經歷這三種境界
    今天喬稀飯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的著作:《人間詞話》。而在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成就大事業的秘訣。喬稀飯就來帶大家慢慢深入了解。「此第一境界也。這句詩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意思是在秋色中獨自踏上高樓,望著天地,案書何達?王國維先生藉此想要表達的人生第一種境界是:做學問成大事業者,第一步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王國維的人生三種境界 「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
  •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四大境界,竟迎合了王國維的求學三大境界
    這句話初看似乎是在描繪情人之間如膠似漆一般的感情,可實際上卻是在寫求學的境界。王國維先生被人稱為中國最後一位文人,而他給後人留下的求學三大境界便足以明證。不過,在筆者看來,金老爺子這位武俠小說家,在作品中竟也暗自用獨孤求敗四大境界,暗自迎合了王國維的求學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