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風雨 送安穩——受災群眾轉移安置中的暖心故事

2020-12-22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題:遮風雨 送安穩——受災群眾轉移安置中的暖心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健、程迪、範帆、陳諾

應急管理部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洪澇災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等24省(區、市)2385.7萬人次受災,203.9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緊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力組織搶險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維護好生產生活秩序,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新華社記者深入各地受災群眾轉移安置點看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洪災,各地黨委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用情做好安置工作,為受災群眾支撐起遮風避雨的溫暖之家。

(小標題)吃上熱乎飯,睡上安穩覺

17日上午,「長江2號洪水」在上遊形成。

保大江安瀾,一手抓應急搶險,一手抓救災安置。受災群眾的吃、住等基本生活保障,成為長江沿線防汛救災工作的重點。

鄱陽湖畔,午飯時分,江西鄱陽縣三廟前一中安置點內,昌洲鄉北富村87歲的村民曹紹南一邊吃飯一邊給大伙兒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我遇到過5次洪水倒堤,早年間還曾背著袋子討過飯,這一次是過得最好的,這裡吃住不愁,保障越來越好。」

這個設在當地一所中學的安置點目前安置了村民562人,大多來自昌江漫決後被洪水淹沒的昌洲鄉部分村莊。學校整理出32個教室供轉移安置群眾居住,給每位村民都發放了被子、涼蓆、洗漱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資,為每間教室配備了電風扇、冷風機。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用心用情才能把安置工作做細做實。汛情發生後,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安置點必須達到「九有」標準:有標識、有飯吃、有水喝、有床睡覺、有生活物資、有地方洗澡、有醫護人員、有秩序、有臺帳,全力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

開水房、洗澡間、洗衣池、晾衣間……記者在江西九江市濂溪區新港鎮迴峰磯小學和光華小學兩個安置點內看到,安置點生活設施較為周到。安置點負責人、新港鎮司法所所長劉斯斯介紹,根據防疫要求,安置點還專門設立了發熱隔離室,進出要掃碼登記、測量體溫。

安徽東至縣,上漲的江水逐漸淹沒村民回家的路。圩區村民被鎮村幹部緊急轉移到勝利鎮阜康小學安置點。離家前還擔心「吃不好、睡不香」的村民金龍德,入住第二天早晨便吃上了熱騰騰的牛肉包子。

「條件肯定不能和家比,但只要住一天,就要努力給群眾回家的感覺。」勝利鎮黨委書記楊克飛說。

湖南省瀘溪縣解放巖鄉牛場小學安置點內,二樓一間教室被改為臨時休息室。記者夜訪時看到,鄉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正在給群眾量血壓檢查身體。鄉衛生院醫生韓景富說:「群眾轉移安置到哪,醫療服務保障就跟到哪。」

衣食無憂、照顧周到,各地黨委政府對受災群眾生活全力保障,將關心落到細處、實處。

(小標題)驅散心頭的陰霾

在志願者連日陪伴、勸慰下,江西永修縣湖東學校安置點裡,三角鄉永豐村村民王蓮娥緊鎖的眉頭一天天舒展了開來。

「對受災群眾而言,洪澇災害如一場夢魘,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幹預,很可能出現恐懼、煩躁、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專門對接王蓮娥的志願者吳怡說。

洪災發生後,永修縣心理健康協會組建了一支37人的「抗洪心理諮詢服務隊」,每天穿梭於湖東學校安置點的6棟樓、80個房間,主動陪伴、用心溝通。

為提高心理健康宣教覆蓋率,讓更多的受災群眾科學應對災後心理問題,18日,江西省委政法委會同省衛健委、省教育廳,選拔首支具備職業資格、從業經驗豐富的心理服務志願者隊伍,趕赴南昌、九江、上饒等地的洪澇災區開展心理援助。

「第5顆小豌豆剛好落在一對貧窮母女的窗臺邊,於是,他就在縫隙裡生根、發芽、開花。這顆豌豆如同天使,給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希望和勇氣。」安徽省懷寧縣洪鋪鎮初級中學受災群眾安置點,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正在進行,志願者繪聲繪色地給安置點的孩子們講著安徒生童話《五顆小豌豆》的故事。

連日的強降雨,導致洪鋪鎮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洪鋪鎮副鎮長陳愛珍介紹,來自縣婦聯、團縣委的青年志願者這些天經常來到安置點,和孩子們玩遊戲,陪老人聊天,給受災群眾提供一對一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受災群眾儘快走出低落情緒,恢復對生活的信心。

放電影、看地方戲、跳廣場舞……一個個安置點打破最初的寂靜,一天天變得熱鬧起來。

夜幕降臨,江西彭澤縣馬當鎮中心完全小學避險安置點操場上,一張幕布掛了起來,吃完晚飯的村民早早搬來小板凳等候。正在調試設備的校長陳根苗告訴記者,不僅要做到生活有保障,大夥還想方設法組織各種活動,要讓群眾在這裡住得安心。

洪水肆虐,難抵人間真情,一個個臨時安置點裡,一幕幕溫情正驅散洪災帶來的陰霾。

(小標題)期待風雨後的彩虹

分發一日三餐、搬運物資、清潔衛生……江西鄱陽縣古縣渡鎮宏才中學安置點,蔡家村村民蔡珊珊主動申請參與志願服務,每天像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她說:「圩堤上黨員幹部、部隊官兵冒著生命危險抗洪搶險,我們也要力所能及搭把手,能做一點是一點。」

度過最初的慌亂,看著黨員幹部、志願者日夜忙碌,安置點裡,群眾紛紛自發行動起來。

47歲的周慧雲是安徽省東至縣勝利鎮的鄉村醫生,與鄉親們一塊住進了安置點。這些天,她主動請纓成了所在安置點的「私人醫生」,給老人量血壓、做衛生消殺……

洪水尚未退去,安置點裡,日子一天天恢復正常。

民政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做好受洪澇災害影響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及時足額發放救助金,有效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在安徽、江西等地,救災物資和援助資金正在源源不斷向災區集結。

這些天,江西鄱陽縣鄱陽鎮桂湖村村民黃雨琴人還在安置點,心思已經到了田間。

「要是洪水早點能退,還有機會再搶種一季晚稻。」

「群眾災後的生計問題是大事,不能等到洪水退去再考慮。」鄱陽縣扶貧辦幹部陳周平告訴記者,縣裡提早謀劃,計劃設置防汛救災員、災後消殺員等一批臨時性崗位,要讓部分因災情失去工作的人,災後有活幹、有錢賺。

入夜,勝利鎮阜康小學安置點二樓最西頭的教室依然亮著燈,29歲的村民張翔坐在課桌旁,備戰一個月後的公務員考試。「期待我能成為一名基層工作者,站在江邊,為家堅守。」

災難總會過去,只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任何困難都將迎刃而解,風雨之後必見彩虹。(參與記者:劉方強、柳王敏、王自宸)(完)

相關焦點

  • 安徽滁州:確保受災群眾安全度汛
    入汛以來,趙劍放心不下村裡的困難群眾,挨家挨戶的通知,成功轉移安置困難戶4戶6人,緊急生活救助6戶8人。受連日降水影響,長江流域滁河段水位持續上漲,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截止7月24日16時,滁州市南譙區受災人口共8712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881人,分散安置712人。
  • 雲南鎮雄受災群眾臨時生活補助每人每天12.5元
    新華社雲南鎮雄1月13日電 記者13日在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採訪獲悉,趙家溝山體滑坡的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
  • 甘肅舟曲:受災群眾溫暖過冬
    當地政府對投親靠友及集中安置的受災群眾進行過冬安置,發放米、面、油、煤等必要生活物資,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宿、有醫療服務。舟曲縣還將為符合條件的受災群眾發放應急期生活救助金,確保群眾過冬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 武穴辦事處李頂武社區群眾轉移安置點書聲琅琅
    7月17日下午,武穴市婦聯副主席富豔、安妮花閱讀館老師王賢等一行來到了武穴辦事處李頂武小學應急轉移安置點,為安置點的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閱讀課。接上級防汛指揮部指令,該對三個垸場的815名居民進行緊急轉移。除部分群眾通過投親靠友的方式自行安置外,另共有152人被集中轉移至李頂武小學應急安置點,其中有兒童26名。
  • 北川上萬人受災 緊急轉移近2000人
    截至11日15時,暴雨導致北川17個鄉(鎮)受災,18300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645戶、1880人,其中集中安置500戶、1552人,分散安置145戶、328人。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因降雨造成北川直接經濟損失1874.15萬元。當天,因為河水猛漲,北川甘溪至桂溪的道路被洪水淹沒,多人被困。
  • 聖輝大和尚一行赴衡陽江華江永等地 幫扶慰問洪澇受災群眾
    向江華縣200戶受山洪侵襲的受災群眾家庭,共捐出善款10萬元。向江永縣200戶受山洪侵襲的受災群眾家庭,其中源口瑤族線97戶,蘭溪瑤族鄉103戶,每戶捐贈救災款300元及價值120元的米和油,以及包括新衣物在內的捐贈物資,共捐獻善款10萬元。
  • 把溫暖送到每一個村寨——災區群眾安置紀實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8日夜,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級地震,受災嚴重的九寨溝縣6萬多名居民徹夜未眠、
  • 山洪突襲,湘西北爭分奪秒轉移群眾
    羅月華家住湖南省桑植縣橋自彎鎮青龍村,6日深夜突降大暴雨引發山體滑坡,當地幹部徒步進村,將村內62名群眾安全轉移到處於高地的村小校園內。桑植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腹地,境內高山綿亙,雲霧縹緲。6月進入汛期以來,桑植縣已經過多輪強降雨,部分山體土壤含水量飽和,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高。
  • 大學生志願者活躍在洪湖轉移安置點:「為鄉親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通訊員 肖莎7月15日11時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洪湖市沙口鎮第二小學,沙口村潭子河垸42名受災群眾正在吃午飯。食堂一角,13名身穿紅馬甲的年輕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大學生志願者,專門來陪伴和安撫受災群眾。」沙口鎮副鎮長肖陽東說。潭子河垸有三分之一民房淹水。7月14日上午,沙口鎮組織受災群眾轉移。當天中午,該鎮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到集中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服務。住在附近村莊的華南師範大學研三女生崔抗等13人積極報名,下午就來到安置點上崗。「我生於1996年7月,正是抗洪的時候,父母給我取名『抗』。現在做志願者為抗洪盡一份力,感到很自豪。」
  • 暴雨襲城,樂山多地受災,群眾連夜轉移!青衣江將遇50年一遇水位!
    五通橋冠英鎮出現潰堤風險 群眾緊急轉移爭分奪秒!請大家迅速配合轉移!目前專家和市區領導正在一線指揮搶險!」 8月18日凌晨1點,記者聯繫上已轉移至東辰外國語學校集中安置點的田女士:「安置點給我們準備了薑湯、礦泉水,還有樂山120急救人員和公安幹警在這裡執守。」
  • 成昆鐵路尼日至蘇雄站區段線路中斷 鐵路部門用軌道車轉移受災群眾
    接到「前往蘇雄車站避難的受災群眾越來越多」的消息後,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峨眉車務段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並經過多方協調決定,開行軌道車轉運受災群眾。車站黨員突擊隊、青年志願者利用有限空間,最大化組織老鄉避難,將老弱病幼的老鄉優先安排到候車室裡避難。截至9月1日10時,鐵路部門共開行6趟軌道車到甘洛車站,轉移受災群眾311名。
  • 清淤泥、查災情 守護家園受災群眾積極自救
    村子受災區域目前仍處於停水停電狀態,姐妹倆只能白天搶著幹。李曉林初步估算,有40畝的櫻桃地可能保不住了,「清淤等工作結束後,我們再補種些,等幾年又是一片好果園。」彝海鎮曹古小學裡,校長俄爾尼姑忙著查看受災情況。此前,由於端午節放假,全校600多名學生及教職工未在學校。
  • 堅持防減救並重 強化全災種管理 全力以赴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據初步統計評估,全年累計受災人口1064.1萬人次,因災死亡失蹤15人,緊急轉移安置132.9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各地累計組織轉移危險區域群眾132.9萬人,鼓勵他們投親靠友,確有需要的採取借住公房、搭建帳篷等方式設立集中安置點,據統計,全省單日最高設立集中安置點473個,單日最多集中安置群眾
  • ...安排部署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 保障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基本...
    12月3日,應急管理部召開2020—2021年度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部署,進一步安排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基本生活。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周學文出席會議並講話。
  • 組圖丨有油有米有水有電 蓮花坳被轉移安置村民生活有保障
    沅江市聞「汛」而動,不僅及時將被困的村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還迅速安排救災物資,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確保受災村民的日常生活正常。7月12日下午,記者乘坐衝鋒舟來到蓮花坳,用鏡頭記錄被安置轉移村民的生活。村民夏界文告訴記者,轉移後,他們的生活都有保障,「有油有米有水有電,除了床少之外,其他都還好。」
  • 安徽公安全力以赴防汛抗洪:群眾看到這身警服就會感到心安!
    「什麼都不缺,我80多歲了,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兒女都在外省打工,孫子也都帶過去了,我一個人在家還沒在這裡住著熱鬧,謝謝警察送我到這兒來……」每天到群眾安置點查看,是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公安局局長王濤雷打不動的事。
  • 7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和地質災害為主 4308萬人次受災
    經核定,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4308萬人次受災,130人死亡失蹤,299.7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7萬間房屋倒塌,24.4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60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17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受災人次上升72%,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30%,緊急轉移安置人次上升125%,倒塌房屋數量上升6%,直接經濟損失上升107%;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分別下降9%、58%,緊急轉移安置人次上升18%,倒塌房屋數量下降74%,直接經濟損失基本持平。
  • 讓群眾看到這身警服就感到心安!安徽公安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搶險保安全
    鳳儀、長沙三個江心洲群眾就緊急轉移到指定安置點,我們不僅要幫助群眾轉移,還要保證他們的安全,讓群眾看到這身警服就感到心安。」銅陵市公安局郊區分局大通派出所立即組織全體民警、輔警穿過齊腰深的洪水挨家挨戶通知他們撤離,並通過小船轉移受災群眾,同時安排人員值班,確保疏散的商戶財產安全。經過一天一夜的努力,大通古鎮群眾、商戶已全部安全轉移。這樣的場景同時在銅陵市多個派出所發生,普濟圩所轄區地勢低洼,已經有多處地方受災,派出所負責人戴世念一個多星期前就已經安排民警、輔警在參與防汛。
  • 雷暴雨天氣請注意防範丨我縣遭遇強降雨多地受災嚴重,韋德斌深入...
    受災的砂糖橘據了解,金秀鎮、桐木鎮、頭排鎮、三角鄉均遭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各類道路中斷、電力中斷。水果、水稻等農作物受損嚴重,目前各項救援和災情核實工作正穩步進行,部分受災群眾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居民房屋受災嚴重三角鄉在此次洪災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交通、電力、飲水、通訊一度中斷,農作物衝毀嚴重,部分房屋受損,群眾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韋德斌到達現場時,各戶正在清理衛生。
  • 各地踴躍捐款情系丹巴受災群眾
    水 災 無 情 人 有 情6月17日凌晨,丹巴縣因強降雨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在此困難時刻,從全國各地籌集的一批批物資善款陸續抵達,第一時間送往抗洪搶險救災一線,為受災群眾戰勝災害、渡過難關、重建家園提供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