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三位即是權臣,又是忠誠的柱國大臣

2020-12-18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三位即是權臣,又是忠誠的柱國大臣

做忠臣不難,做權臣也易,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大臣很多。但做一位即是權臣,又是忠臣的人卻難,這樣的大臣卻是少之又少。

所謂權力可以造化人,當然也可以改變人,大權在握,利慾膨脹,當權臣遇到皇權,往往就真的是忠奸一瞬間。 那麼真正在歷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權臣的都有誰呢?

3、諸葛亮

諸葛亮是當時蜀漢的丞相,可以說也是蜀漢的實權者,但是也是忠臣。

諸葛亮和劉備劉禪之間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劉備死前,託孤諸葛亮,甚至說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死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諸葛亮雖是當時蜀漢的丞相,但可以說也是蜀漢的實權者。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後主持了南徵孟獲,六出祁山,最後病死在五丈原。

從西晉開始,歷朝歷代都對諸葛亮做出了極高的評價,而在成都、南陽等地也修建有武侯祠,供後人祭奠。

2、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裡的周公,說的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西周初年,武王伐紂後不到兩年,武王去世,武王的兒子成王繼位,當時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奉命輔政。

周公旦卻一心一意輔助成王,平定三監之亂,主持修建洛邑,同時制定禮樂規章制度。周公稱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徹底交給了成王,不久之後死去。正因為周公輔助幼主,既是權臣又是忠臣,成為後世所有重臣的楷模,就連漢武帝臨終,也希望霍光效仿周公,可見周公在後人對的心中簡直就是忠臣的榜樣,受到萬世景仰。

1、聞仲

聞仲,帝乙託孤大臣,紂王重臣、太師,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小說中商紂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駕崩,託孤於太師聞仲。此人幼年曾拜師截教碧遊宮金靈聖母門下,學成五十載後下山輔佐帝乙,作為法力無邊、位極人臣的託孤元老,連紂王都對他敬畏三分。

時與黃飛虎並稱為殷商文武雙璧,幾乎以一己之力拱衛著殷商的江山社稷,他的一生南徵北戰,百戰不殆。

相關焦點

  • 獨孤天下中八大柱國,是什麼樣的官職?
    柱國,又稱上柱國,戰國時候楚國最先設置的官位。北魏設置"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北魏末年復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權臣。
  • 傀儡皇帝扳倒權臣,歷史上,只有這3位皇帝做到了
    歷史上傀儡皇帝很多,典型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漢獻帝。漢獻帝是漢靈帝劉宏的次子,本不該他做皇帝,但董卓作亂後,為了能更好的控制天下,他廢掉了漢少帝劉辯,扶持陳留王劉協做了皇帝。這個時候,漢獻帝才7歲,朝中的兵馬也都由董卓控制,所以漢獻帝就是董卓的傀儡。
  • 歷史上的「上柱國」到底是什麼官職
    經常看電視劇的同學們有時會聽到古代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官職,叫「上柱國」。僅從字面上看,這個官職的名字的確很會讓人把它和丞相、宰相聯繫起來。但事實上,上柱國這個官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拉風,但是職位也確實不低。
  • 東吳的一位權臣,廢黜皇帝,誅殺大臣,最後是什麼結局?
    在孫權死後,孫綝消滅了反對他的大司馬滕胤、驃騎將軍呂據,進而升為大將軍,封永寧侯,還廢黜孫亮,改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可以說是東吳歷史上權力最大,也是最狂妄的權臣了。 一 首先,孫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
  • 歷史上最囂張的大臣,公開迎娶皇后,還收了40餘位公主當小妾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位「傀儡皇帝」,大多都是因為皇帝登基的時候還太年幼了,因此被皇太后或者權臣掌握了實際大權。不過當你縱觀歷史,你會發現,這一類獨攬大權的權臣其實並不少見,但真正能夠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權臣還是少數。 但是,古往今來有這樣一個人,他可以說是做到了權臣的巔峰。
  • 明朝歷史上的那些奸佞權臣
    嚴嵩,明代政治家、權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胡惟庸,是中國史上最後一位丞相,在朱元璋起兵的第三個年頭便追隨左右,算得上是一位「老革命」。
  • 西魏八位柱國大將軍 , 地位在丞相之上
    ,共創造出四個王朝,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唐,這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奇蹟。八柱國和他們的子孫們締造了君主專制社會的第二帝國(第一帝國為漢朝),將中國的封建社會推向了最高峰!其發端便是盛極一時的西魏八大柱國。
  • 關隴集團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輝煌歷史
    這批軍事貴族以武川鎮軍人為班底,定居關中,胡漢雜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史學界對它有一個固定的說法,叫做"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國,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將軍。
  • 三國三個政權的傀儡皇帝,都是如何對待權臣的
    東漢王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權臣當道,先有董卓、李傕、郭汜;後有董承、楊奉、韓暹、曹操。最終是曹操的太子曹丕取代了漢室,開創曹魏政權。劉備和孫權也陸續稱帝,自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在這三個政權當中,也有傀儡皇帝,有執政當道的權臣。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三國三個政權的傀儡皇帝和權臣。
  • 權臣的頂峰是怎樣?大張旗鼓娶皇后為妻,四十位公主甘願做他小妾
    權臣君臣是組成封建王朝統治集團的兩大重要基石,君主直接通過對最頂層大臣的統御,間接地統治天下百姓。民、臣和君,是三個階層,也是三個身份階段,很少有跨過中間部分。民的身份到達頂峰後就想著為臣,臣的身份到達頂峰之後就想著為君,自己做主。臣的頂峰是謂權臣,歷代權臣都擁有著比肩皇權的權勢,一語廢立君主。
  • 歷史上僅3位皇帝做到了,名字家喻戶曉
    畢竟如今年輕人工作壓力都不算低,能夠看一些精彩的爽文,還是很少有人會拒絕的,然而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中國歷史上有3位皇帝,幾乎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爽文,他們從傀儡皇帝的身份,扳倒了身邊一個個覬覦權力和皇位的權臣,在歷史之中,也僅僅只有這三位皇帝做到了。從朝代的次序來吧,第一個就是,秦始皇嬴政。
  • 春秋戰國時期,常年打仗為何很少沒有出現權臣篡位之事?
    如果說春秋戰國時期沒有權臣篡位,也不準確。戰國時期,確實極少出現權臣篡權行為。但是春秋時期,卻曾經出現過權臣篡權行為。講到春秋時期的篡權行為,我們一定會想到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是非常典型的權臣篡權行為。田氏經過數代努力,最終成功地篡權,取代了原來的姜氏齊國。三家分晉雖然經過戰爭,但也是權臣之間的戰爭。三家分晉之時,實際上就是三位權臣篡位奪權。
  • 西魏八位柱國大將軍是怎麼死的?看完就知道宇文護有多囂張了
    我們常說的「八柱國」實際上是西魏時期最初封的那八位柱國大將軍,在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大將軍。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和他們的後人主導了西魏、北周、隋及唐的建立。今天重點說說這八位柱國將軍最後的命運是怎麼樣的?那個飛揚跋扈的太師宇文護對這八位柱國大將軍的命運究竟有多大的影響?
  • 權臣能有多囂張?公開娶皇后為妻,40位公主自願當其小妾
    每個明君手下必將有對其輔佐的人,功勞大者被叫做「權臣」。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來說,也很少有能顛覆王權的權臣,甚至將皇后娶娶為妻子,將四十多位公主納為小妾的卻只有元朝的權臣燕鐵木兒。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的一生究竟有多麼的傳奇?
  • 獨孤家族的崛起,西魏上柱國獨孤信,如何開創獨孤家的榮耀
    從獨孤信開始,便一直都是北朝之權貴,北魏時期崛起的大將軍,西魏權勢頂峰的大柱國,恩澤綿延數代,足以令人讚嘆。而這還不是巔峰,要知道一個家族在一朝權勢頗高已經是屬是不易,然而獨孤氏自北魏開始到唐代都是殊榮不斷。一連北周、隋代、唐代,三代外戚,無人能及。
  • 歷史上那些力壓皇權的權臣,不僅輕鬆廢立皇帝,甚至掌控皇帝性命
    「權臣」,顧名思義,指的就是擁有權勢之臣,通常指掌握國家大權,且可直接威脅統治者的大臣、宦官。古代皇權社會,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可以說是高高在上、大權獨攬,然而卻有不少權臣的權力直接凌駕於皇權之上,甚至連皇位的廢立和皇帝的性命也操持於手。1、西漢霍光。
  • 日本歷史上的8位女天皇,第8位號稱日本最美女天皇,而且很有才
    昨天我們說了日本的飛鳥和奈良時代集中出現了6位女天皇。日本歷史上一共有8位女天皇,而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主要是當時日本各大豪族與豪族之間、豪族與皇室之間較量的必然結果。
  • 歷史上,只有這三位傀儡皇帝實現逆襲,執掌大權
    歷史上最著名的傀儡皇帝是誰,那一定得說伴隨著三國演義而聞名的漢獻帝。可以說,他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自己能做皇帝,並且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一開始是董卓有了想法,廢了他的兄長,扶持著他當上了漢獻帝。結果當了沒多久,董卓被誅殺。他以為自己能執掌大權,結果曹操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