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三位即是權臣,又是忠誠的柱國大臣
做忠臣不難,做權臣也易,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大臣很多。但做一位即是權臣,又是忠臣的人卻難,這樣的大臣卻是少之又少。
所謂權力可以造化人,當然也可以改變人,大權在握,利慾膨脹,當權臣遇到皇權,往往就真的是忠奸一瞬間。 那麼真正在歷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權臣的都有誰呢?
3、諸葛亮
諸葛亮是當時蜀漢的丞相,可以說也是蜀漢的實權者,但是也是忠臣。
諸葛亮和劉備劉禪之間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劉備死前,託孤諸葛亮,甚至說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死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諸葛亮雖是當時蜀漢的丞相,但可以說也是蜀漢的實權者。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後主持了南徵孟獲,六出祁山,最後病死在五丈原。
從西晉開始,歷朝歷代都對諸葛亮做出了極高的評價,而在成都、南陽等地也修建有武侯祠,供後人祭奠。
2、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裡的周公,說的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西周初年,武王伐紂後不到兩年,武王去世,武王的兒子成王繼位,當時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奉命輔政。
周公旦卻一心一意輔助成王,平定三監之亂,主持修建洛邑,同時制定禮樂規章制度。周公稱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徹底交給了成王,不久之後死去。正因為周公輔助幼主,既是權臣又是忠臣,成為後世所有重臣的楷模,就連漢武帝臨終,也希望霍光效仿周公,可見周公在後人對的心中簡直就是忠臣的榜樣,受到萬世景仰。
1、聞仲
聞仲,帝乙託孤大臣,紂王重臣、太師,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小說中商紂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駕崩,託孤於太師聞仲。此人幼年曾拜師截教碧遊宮金靈聖母門下,學成五十載後下山輔佐帝乙,作為法力無邊、位極人臣的託孤元老,連紂王都對他敬畏三分。
時與黃飛虎並稱為殷商文武雙璧,幾乎以一己之力拱衛著殷商的江山社稷,他的一生南徵北戰,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