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三個政權的傀儡皇帝,都是如何對待權臣的

2021-01-08 插畫師的三國夢

東漢王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權臣當道,先有董卓、李傕、郭汜;後有董承、楊奉、韓暹、曹操。最終是曹操的太子曹丕取代了漢室,開創曹魏政權。劉備和孫權也陸續稱帝,自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在這三個政權當中,也有傀儡皇帝,有執政當道的權臣。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三國三個政權的傀儡皇帝和權臣。

蜀漢的"傀儡"皇帝劉禪

蜀漢的"傀儡"皇帝劉禪,小編要打上一個引號。因為這個"傀儡"皇帝並非是被動被控制的,而是主動放權的。首先明確一點的是,劉禪在蜀漢的地位確實是一個擺在檯面上的"傀儡"。劉禪自己也大大方方地承認:"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蜀漢的政治、軍事全部交給諸葛亮負責,祭祀天地、宗廟才輪到劉禪。畢竟他是蜀漢皇帝的身份。

諸葛亮在世時期,說是獨攬大權也不為過。蜀漢"事無巨細,鹹決於亮"。諸葛亮作為丞相開府治事,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班底;有獨立於蜀漢政權的執政機構。政治上的各項事宜都需要諸葛亮做決斷,與曹魏的軍事更是由諸葛亮以及相府的將領負責。我們再來看蜀漢的外交辭令:鄧芝為與孫權親好出使東吳,提到"大王(孫權)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將諸葛亮與東吳統治者孫權相併列。

那麼在諸葛亮去世之後的,劉禪仍然是一個"傀儡"皇帝。諸葛亮去世後,丞相參軍蔣琬成為大司馬、錄尚書事、益州刺史,除了名銜上低於諸葛亮(大司馬低於丞相;益州刺史低於益州牧),權重上卻沒有太大區別。當然蔣琬確實也沒有諸葛亮的威望。諸葛亮北伐受到阻力,但仍然能夠力排眾議(見《後出師表》);蔣琬東進的計劃受到阻力,只能擱置下來。但其他方面上,蔣琬仍然是蜀漢的權臣,輔佐劉禪這個"傀儡"。

蔣琬去世後,費禕成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益州刺史。相對於諸葛亮、蔣琬來說,費禕的權重沒有那麼高,因為他一直沒有開府的權力。《魏略》中也記載:"琬卒,禪乃自攝國事。"不過即便如此,費禕仍然是蜀漢的執政者。無論是蔣琬還是費禕,成都有什麼命令,都要先向他們(蜀漢執政者大多時間不在成都)諮詢而後施行。而且劉禪似乎也並不願意親政,在一段時間之後,劉禪終於詔令費禕開府,可惜費禕不久就被郭脩刺殺。

在費禕去世後,蜀漢的政治就比較亂套。名義上的執政者是姜維,但是實際上是陳祗、諸葛瞻、董厥、樊建等人。陳祗與姜維一個立場,諸葛瞻等人卻是堅定的反戰,加上一個特殊的角色黃皓,各方鬧得不可開交。但是這與劉禪沒有太大關係。雖然劉禪的無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蜀漢滅亡,但是他確實是一個甘於放權的仁主,蜀漢君臣關係也比較和諧,哪怕是"傀儡"皇帝與權臣之間。

曹芳、曹髦與司馬氏的抗爭

曹魏名義上是三國三個政權中第二個滅亡的政權,實際上早就名存實亡,被司馬氏架空。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的起點是在曹魏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就是著名的政治事件——"高平陵之變"。在"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初步控制了曹魏政權,奠定司馬氏篡位的基礎。

"高平陵之變"在少帝曹芳時期。曹芳是一個小皇帝,幼主即位、主弱臣強,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司馬氏篡權的跡象。不過曹芳並不是一個甘於受控制的皇帝,或者說司馬氏對曹魏政權的控制還不牢固。所以曹芳也有剷除司馬氏的想法,不過最終都失敗。

曹芳一共有兩次機會,第一次是發生於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的"嘉平之變",曹芳聯絡張緝(光祿大夫、張皇后之父)、夏侯玄(太常、夏侯尚之子)、李豐(中書令)、許允(中領軍)等人密謀除掉司馬師,但是還沒有實行就敗露,張輯等人被司馬師所殺,張皇后被廢。

與此同時曹魏狄道長李簡向蜀漢投降,姜維、張嶷等人發軍北伐。司馬師以抵抗蜀漢北伐為藉口,調動許昌的司馬昭的軍隊途徑洛陽向西進軍。曹芳在平樂觀閱兵。左右的人勸曹芳趁機廢黜司馬昭,再率領司馬昭的軍隊討伐司馬師,不過曹芳不敢行動。等到司馬昭的軍隊與司馬師匯合之後,曹芳也被司馬師廢掉。

曹芳下位之後,曹丕的孫子曹髦被司馬師扶植為皇帝,繼續成為司馬氏的傀儡。相比於曹芳而言,曹髦表現得更加硬氣。曹髦並不掩飾自己對司馬氏的敵意,比如與群臣談論夏朝時期少康復國之事(夏朝時期后羿叛亂太康失國,太康的侄孫少康恢復夏朝);井中出現龍,曹魏群臣鹹以為祥瑞,曹髦卻以"潛龍"自比。

在井中見龍的第二年,也就是甘露五年(即公元260年),曹髦試圖對控制曹魏政權的司馬昭發動殊死一搏,但是雙方的力量實在是差距懸殊。曹髦率領數百"軍隊"(其實都由宮中僮僕組成)討伐司馬昭,但是司馬昭的面都沒見到,就被司馬昭的黨羽賈充殺死。曹髦被剝奪皇帝的名銜,司馬昭繼續扶植曹奐為傀儡皇帝。曹奐沒有對抗司馬氏的力量,也沒有曹髦進行豪賭的決心,最後比較平順地被司馬炎所取代。

東吳權臣擅政的波瀾

與曹魏相同,東吳也有權臣當道、皇權衰弱的情況;不同的是東吳的權臣是一個本家,也是東吳宗室;而且這個權臣,或者這一系權臣最終還是被東吳皇帝扳倒。權臣當道大多數的原因都是主少國疑,曹魏是如此,東吳也是如此。東吳第二任皇帝孫亮衝齡即位,諸葛恪、孫峻、滕胤、呂據幾個大臣輔政。

由於"新城之戰"的失敗,諸葛恪名望受損,被孫峻刺殺。孫峻刺殺這一段比較有意思,在《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中記載為孫峻建議,孫亮首肯,君臣合謀殺死諸葛恪;而《吳錄》中記載孫峻刺殺諸葛恪時,孫亮反覆強調"非我所為"然後被乳母帶走。可見有時候歷史記載的內容是非常模糊的。

孫峻自然是想獨攬大權,但是畢竟還有滕胤、呂據等人的牽制;而孫峻權勢較盛,又是託孤大臣之一,滕胤、呂據也承認孫峻的統治。等到孫峻病死,他的堂弟孫綝執政之後,權臣與權臣、權臣與皇帝的矛盾徹底爆發起來。

滕胤、呂據與孫綝火併失敗被消滅,權臣與權臣之間的矛盾沒有了;而孫亮逐漸長大,有親政的需求,權臣與皇帝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孫綝的控制下,孫亮名義上親政,實際上只負責批閱、籤字而已。就像劉禪與諸葛亮,只不過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

孫亮為了對抗孫綝,準備了一支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的軍隊,以東吳大將子弟擔任將官,既拉攏東吳其他將領,又組成自己的嫡系力量。等到孫綝支援"淮南三叛"(曹氏勢力因反對司馬氏統治發動的兵變)失敗,並且殺死大將朱異,導致自己的名望減損後,孫亮試圖對孫綝發動政變,但是事情敗露而失敗,失去皇帝之位。

孫綝迎立孫亮的哥哥、孫權的第六子孫休為帝。面對權勢滔天的孫綝,孫休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先表現出順從,對孫綝加官進爵、"數加賞賜",拔擢孫綝的兄弟,將"誣陷"孫綝者交由孫綝處置;另一方面與張布、丁奉密謀除掉孫綝。最後孫休僅憑藉一場宴席殺死孫綝,與孫峻殺諸葛恪幾乎一般無二。孫休除掉孫綝之後,東吳的政權也就恢復正常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傀儡皇帝扳倒權臣,歷史上,只有這3位皇帝做到了
    歷史上傀儡皇帝很多,典型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漢獻帝。漢獻帝是漢靈帝劉宏的次子,本不該他做皇帝,但董卓作亂後,為了能更好的控制天下,他廢掉了漢少帝劉辯,扶持陳留王劉協做了皇帝。這個時候,漢獻帝才7歲,朝中的兵馬也都由董卓控制,所以漢獻帝就是董卓的傀儡。
  • 權臣殺兩任皇帝,將17歲少年當傀儡推上皇位,臨死:我真傻,真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傀儡皇帝,項羽擁立楚義帝熊心,最後殺死了他;董卓廢了少帝劉辯,改立漢獻帝劉協,然後逼劉辯自盡。大女皇武則天,先後廢了兩個兒子李顯、李旦,終於自己成了皇帝,李顯、李旦等於武則天手中的傀儡,沒有任何自主權。
  • 東吳的一位權臣,廢黜皇帝,誅殺大臣,最後是什麼結局?
    在三國時期,提到著名的權臣,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董卓、曹操、司馬懿等人。其中,就董卓來說,在東漢末年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從而權傾朝野。在董卓之後,曹操這位權臣,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在曹魏建立後,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大權。
  • 漢文帝也是被大臣擁立當上的皇帝,為何不像漢獻帝一樣變成傀儡?
    漢文帝也是被大臣擁立當上的皇帝,為何不像漢獻帝一樣變成傀儡?拿漢文帝與漢獻帝比較,問:漢文帝也是被大臣擁立當上的皇帝,為何不像漢獻帝一樣變成傀儡?這個問題很複雜,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從自身條件講,兩者相差很大。
  • 皇帝被權臣要挾的時候,為什麼不一劍殺了權臣,還要鬥智鬥勇呢?
    一副男人看見都覺得羨慕的容顏,配上白得發亮的皮膚,可不知怎麼著,總是讓人看見非常膽寒。是啊!這個國家又有誰不怕他呢?曾經的太后、皇帝都死於他手,他還曾經一次下令殺死了1300餘名朝臣,年輕的天子不過是他的傀儡罷了。只是,年輕氣盛的天子並不想就此屈服,今天的大殿之上,他便想來一場喋血宮廷的表演。
  • 歷史上,只有這三位傀儡皇帝實現逆襲,執掌大權
    歷史上最著名的傀儡皇帝是誰,那一定得說伴隨著三國演義而聞名的漢獻帝。可以說,他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自己能做皇帝,並且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一開始是董卓有了想法,廢了他的兄長,扶持著他當上了漢獻帝。結果當了沒多久,董卓被誅殺。他以為自己能執掌大權,結果曹操出現了。
  • 三國亂世是如何統一的?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自東漢末年董卓亂政以後,很快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東漢政權一步步走向崩潰,從朝廷到地方逐失控,隨著局勢進一步惡化,東漢政權一步步走向滅亡,行將就木。及至曹操受封魏公時,東漢朝廷的軍政大權已經落入曹氏手中,東漢名存實亡。赤壁之戰後,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的局面。隨著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自立,由此誕生了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個政權。
  • 西梁:北朝扶持壓制南朝的傀儡政權
    南北朝時期有一個與北周、北齊、陳朝共存的政權:西梁,西梁實際上是北周扶持的傀儡政權,目的是為了壓制陳朝。那麼西梁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侯景之亂梁將柳仲禮隔岸觀火,使侯景得以攻破建康,殺死梁武帝,立蕭綱為傀儡皇帝。不久侯景殺蕭綱,立蕭棟,後又迫使蕭棟禪讓,自立為帝。侯景之亂使得江南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百姓死亡不計其數。二,西魏伐梁
  • 此人做了31年的傀儡皇帝,曹操卻將3個女兒都嫁給他,憑啥?
    提到一代梟雄曹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及文學家,也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但你可知道曹操的子女有多少嗎?據《武文世王公傳》中記載,曹操實際上共有25個兒子,6個女兒,還有3個養子,真可謂是多子多福了。而更令人稱奇的是,曹操的這6個女兒中,竟然有3個女兒全部都嫁給了同一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的皇帝們之三國·魏
    第一位:魏文帝曹丕對於這位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三國第一位皇帝,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丕在位期間採取寬仁政策,減輕徭役和兵役,使得飽受戰亂的北方地區逐漸安定下來,為以後北方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位:魏明帝曹叡魏明帝名叫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曹魏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機智有謀,任人唯賢,在治國上有一定的才華。初即位時,為政勤勉,還是有一番作為的。為得到皇權,他首先優待前朝老臣,贏得他們的支持。在掌握政權之後,就考查官吏,選拔有才之人充任,罷免虛華無用的官員。
  • 這個朝代的太后、權臣隨便殺皇帝,一百多年換15個皇帝,大部分是傀儡
    在當了六年皇帝後打算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叔父,結果因為群臣不答應而作罷,然而皇帝位置到底是讓出去了,讓給了自己還沒斷奶的兒子拓跋宏,幹上了太上皇帝。 胡太后毒殺兒子之後,因為沒有孫子,只有剛出生的孫女,就把這個孫女謊稱皇子立為了皇帝,緊接著又改立年僅三歲宗室元釗為帝。那位也算是當過皇帝的元氏姑娘不知所終,但其後來的諡號「敬哀公主」中可以看出其必然是早早的就夭折了。
  • 如何評價司馬懿,為什麼有人說他是三國最後的贏家
    發動高平陵政變,對曹氏腐敗勢力是沉重打擊,說他要毀滅親手建立魏國是點過分的,不論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的工作,還是率軍打仗取得勝利,還是得曹操祖孫三代的重用。如果象劉備對諸葛亮講的那樣。對曹氏八歲小孩皇帝來說。曹睿的胸懷更寬宏,志向更遠大。對統一的期待更急迫,對司馬懿的信認,任用更放心,同樣對待司馬懿所作所為。看待為魏國長久發展所想,看待他對國家穩定鞏固統一發展,司馬懿的一生還是一代偉人。
  • 三國時期劉氏政權自稱漢室後裔,是真是假?東漢的開國皇帝呢?
    在三國時期不少劉氏割據政權都自稱是漢室皇族後裔,其中最有名的是劉備,不過學界多數人對劉備皇族後裔的身份存在質疑。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卻是貨真價實的皇族後裔,他祖上這一脈源於漢景帝酒醉後臨幸事件,正是因為意外的臨幸為大漢王朝延續了近兩百年的歷史。
  • 春秋戰國時期,常年打仗為何很少沒有出現權臣篡位之事?
    但是,不少朝代也會出現一些權臣。這些大臣有時候權傾朝野,有時候將君主玩弄於股掌之中,還有一些完成了篡權,建立了新王朝。漢朝的權臣有霍光、王莽等。霍光掌握了皇帝廢立大權,但是並沒有篡權。王莽做為漢朝權臣,最終完成了篡權,建立新朝。權臣篡權的例子並不少,比如東漢之曹氏、曹魏之司馬氏、北周之楊氏等。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經常打仗,有沒有出現權臣篡位時間呢?
  • 維希法國: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
    貝當無意抵抗,向德國投降,建立了服從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那麼維希法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二戰爆發菲利普·貝當的徽章由於巴黎位於德軍佔領區,貝當將法國政府遷往維希。貝當為了加強權力,實行法西斯統治,出任國家元首兼總理,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權於一身。
  • 歷史上那些力壓皇權的權臣,不僅輕鬆廢立皇帝,甚至掌控皇帝性命
    「權臣」,顧名思義,指的就是擁有權勢之臣,通常指掌握國家大權,且可直接威脅統治者的大臣、宦官。古代皇權社會,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可以說是高高在上、大權獨攬,然而卻有不少權臣的權力直接凌駕於皇權之上,甚至連皇位的廢立和皇帝的性命也操持於手。1、西漢霍光。
  • 三國殺:所有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魏蜀各佔三個,吳國最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身份場上主公可選擇的武將是最多的,光是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都有15個選擇,還有五個至八個其他武將可選。而今天我玩了好幾局主公,突然發現原來吳國主公竟然是最多的。在我的印象中,三國當中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吳國了,因為曹魏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而蜀漢是所謂宗室,什麼也不是的孫吳就顯得有些許尷尬了。但是為什麼吳國的主公技武將比魏蜀還多呢?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都是三國的奠基者、建立者或者皇帝,諸如曹操、孫策是奠基者,而曹丕、孫權、劉備是建立者。
  • 魏蜀吳時期三國皇帝如何起名字?|百家故事
    名字趣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皇帝如何起名字?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雄,代表人為分別為曹操、劉備、孫權,而這三位都是叱吒風雲的蓋世豪傑。那麼他們的名字有什麼含義呢?或者說表達著什麼期望呢?下面我們就來分別談談。
  • 傀儡政權的銅錢賣上百萬?阜昌錢到底啥來頭?
    早在2019年夏季的開埠200精選拍賣會上,一枚阜昌通寶銅錢拍出了28萬新加坡元的高價,折合人民幣146萬元,後來文瀚樂拍看到出現在各種拍賣會上的阜昌錢,都要一兩萬起步,一個傀儡王朝的銅錢為啥能賣這麼貴?下面就來扒一扒阜昌錢背後的淵源。
  • 劉秀建立東漢後,是如何對待西漢宗室的?
    並且,劉秀建立東漢以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宗室的?這一切可謂說來話長。圖片:劉秀建立東漢稱帝劇照一、西漢的滅亡西漢的滅亡,從某個角度來說更是一種民意的體現,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可謂絕無僅有,不過,根據民意上臺的王莽並沒有治理好帝國,而是辜負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