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社溫暖如家馨 功不唐捐玉汝成——應天印社第三屆篆刻展王騰威發言

2020-12-22 應天印社

各位來賓、老師、同道好友:

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承載著春的希望,醞釀著秋的殷實的季節裡,我們共聚於此,共賞雅事,快哉!樂哉!

2020是特殊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是給這個世界按下了暫停鍵。經過短短數月,我們國家已基本控制了病毒的蔓延。在此,我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謝黨和國家,感謝站在一線同病魔做鬥爭的白衣天使們。疫情無情人有情,有了他們的努力,才能讓我們站在這裡,交流學習,晤面會心。

為了響應國家提倡的「大力推動文化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號召,我們應天印社精心籌辦的第三屆篆刻展於今天隆重開幕!在此,我向蒞臨指導的各位老師和社會各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

自成立以來,應天印社秉承著「德不孤必有鄰」的社訓,在社長老驥先生領導下,積極舉辦了各種有益於薰陶和影響大眾的篆刻藝術活動,得到了社會一致好評。尤其是在社長老驥先生的協調推動下,應天印社攜手帝和置業精心打造的詩經篆刻文化園也在去年對外開放,成為市民休閒娛樂,陶冶情操的好去處。印社以此為契機,編輯出版了《閒話詩經刊石》大型圖書,這些成果無一不見證著應天印社的發展。

今天我們又一次相聚在第三屆篆刻展開幕現場,我想就篆刻本身,談談個人的一點拙見,誠惶誠恐,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美的作品是個體的表現,也是共性美的傳達。共性美即是傳統的部分,因此,學習篆刻應紮根傳統。技巧來源於周而復始的熟練,而藝術審美來源於人的思考和認知的高度,不可同日而語。一個人的思考認知決定了他作品的面貌,勤奮程度決定了技術的熟練程度。審美與技巧應共同提高、相輔相成才是。作品風格方面,我認為工穩和寫意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不同時期的文字風貌決定了印式,印式又承載詮釋著不同風格,並不能簡單的把他們劃分為兩派,要相互融合相互學習,兼收並蓄,在審美高度統一的前提下更要學會「拿來主義」。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定的走下去,打好堅實的基礎,功不唐捐,玉汝於成。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在社長的帶領下,我們將繼續發揮印社小組的作用,多雅集,共提高,多碰撞,共前進。更加積極的,努力的宣揚篆刻文化,讓更多的人喜歡篆刻,學習篆刻,擴大篆刻藝術的影響。

最後,祝大家吉祥順遂,藝業精進!謝謝!

(撰稿:王騰威、老驥;圖片:印社社員;編輯:劉樹森)

相關焦點

  • 「金石為誼——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在北京...
    2020年12月12日,「金石為誼——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在美麗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開幕。這也是繼2019年「崑曲墨韻——北京大學·崑山巴城書法篆刻展」之後,北京蘇州南北兩地印人的又一次藝術交流。從廣義而言,篆刻藝術可謂一種特殊的石刻藝術。
  • 捐贈篆刻心經入藏萬印樓|楊濰安、張樹青、王悅偉、譚偉峰、王毅
    張樹青,山東昌邑(今峽山區)人,自幼酷愛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為濰坊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萬印樓印社理事、奎文印社副社長、奎文區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陳介祺研究會理事。現供職於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濰坊某單位。王悅偉,號虛舟,篆刻初師濰坊王端先生,後師從上海徐正濂先生。
  • 滄海印社召開社員代表大會 韓煥峰再次當選為社長
    在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上,韓煥峰再次當選為滄海印社社長,李澤成當選為執行社長。滄海印社是我省首家印學組織,建社35年來始終以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篆刻人才為己任,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特別是今年以來,滄海印社積極響應滄州市文聯的倡議,舉辦線上抗「疫」篆刻聯展,社會反響良好。
  • 印印得心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亮相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始低調地華麗亮相。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媒體通風會上,策展人、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篆刻藝術院首任社長韓天衡先生介紹了本次大展的相關情況。中國印章出現於殷商時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憑信法物。
  • 文刀驚世俗、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
    西泠印社在趙樸老逝世後,公推啟功先生擔任社長,時先生已辭去書協主席之職。某年印社舉行例會,啟先生與繼任書協掌門共同與會。會上啟先生發言自然屢屢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書協領導卻在一旁好心地為啟先生糾錯,小聲說道:「是『西冷』呀。」先生應聲道:「你冷,我不冷。」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 免費觀看:央視紀錄片《西泠印社》全集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 誰是下一任西泠印社掌門人?空缺曾經是舊常態
    創社君子為何不接任?從1913年吳昌碩擔任社長,到1927年故世的15年間,正逢民國初年社會變革、軍閥混戰的動蕩時期。但回視偏居孤山一隅的西泠印社,恰恰是基本建設規模速度最快的時期,興土木,建亭閣,鑿嶺開道,植竹布梅,大致成型——西泠印社層巒疊翠,錯落有致,尤其在亭閣間、摩崖上,文人墨客,題記作聯,別有風韻。
  • 東瀛的「西泠印社中人」
    經典關注《西泠藝叢》總第31期 「小林鬥盦研究專輯」目錄 專題·小林鬥盦研究 西嶋慎一、和中簡堂等日本學者論小林鬥盦 小林鬥盦的古典理想及其當代意義 文/孫慰祖 我和小林鬥盦先生 文/梁章凱 小林鬥盦年表 小林鬥盦影存 小林鬥盦捐獻西泠印社藏品擷珍
  • 西泠印社社長杯,一套茶具引起的收藏熱!
    「詩書畫印」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長久以來,「詩、書、畫」都因名家輩出而各領風騷,相較之下,「印」卻不被大眾所熟悉。紀錄片在對西泠印社百年傳承脈絡的展現中,普及了關於印石藝術的點滴細節。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的「詩書畫印」之中的「偏門」——印,進入大眾視野。
  • 君匋藝術院西泠印社藏吳昌碩篆刻41品賞,氣勢駘蕩神出無窮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 西泠印社社長PK中書協主席,前者完勝後者,是文化積澱的勝出
    在美麗的杭州西湖景區的南麓,坐落著一個久負盛名的、具有「孤高氣質」的民間金石篆刻研究學術社團,它就是具有上百年歷史的「西泠印社」。 吳隱除過精通書法篆刻外,還喜歡以文會友,廣交天下名士,他的人脈關係非常廣,所以,他在印社裡充當向外拓展業務的角色。 葉為銘是一名實幹家,他主管印社的日常管理事務。 正是四君子齊心協力,讓印社迅速走上了正軌。
  • 除了西泠印社在鄭首秀,鄭州美術館新館還有這些精彩展覽
    《西泠印社藏品展》《西泠印社藏品展》是已有116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鄭州的「首秀」,233件(組)珍藏走出杭州,也是近年來西泠印社藏品最大規模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展出。《河南印社珍藏古璽印封泥展》《河南印社珍藏古璽印封泥展》的展品是從河南印社社員收藏的古璽印中遴選出的精品,展品年代跨度從西周到元代,品種豐富,精品琳琅。
  • 「有福之州」篆刻展相約臺北
    「有福之州」相約臺北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臺北開展12月18日,「有福之州」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在臺北友生昌藝術空間拉開序幕。本次展覽是繼福建博物院首展、中國壽山石館巡展之後,在臺北巡展,進一步推廣與弘揚篆刻藝術,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此次展覽以「有福之州」為主題,展出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獲獎作品、評委老師佳作以及名家雕刻作品,共計百件。刀與石,書與印,碰撞交融。白文雄渾樸茂,朱文工致雋美。風格多樣,流派紛呈。或工穩典雅,古樸遒健;或雄渾蒼厚,剛勁豪宕。
  • 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陝西省青書協常務理事,安康青書協副主席,驪山印社理事,陝西書協會員,陝西美協會員、終南印社社員、天津印社社員。其作品獲「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陝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
  • 【福寶印社展訊】槐市書香——書法展覽·第二季作品展
    他們都不以書畫為業,然而書畫都有很好的修養。每作必認真為之,從不苟且。僅此一端,足為我輩後生學習效法。可喜的是,對先賢文化藝術思想的繼承,正逐漸成為大家學習書法的自覺行為。  本次展覽得到了福寶印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謹代表全體作者表示深切感謝!時值福寶美術館開館,本展於此舉辦,可謂雙喜臨門,更祝繁榮昌盛!
  • 深研浙派的江成之先生,看這位早期西泠印社社員的篆刻和收藏
    2018年7月14日,由海上印社、上海書畫善會主辦,海上印社藝術中心承辦的「光前裕後——江成之篆刻藝術暨藏品展」在上海市海上印社藝術中心揭幕。被譽為「當今浙派第一高手」的江成之先生逝世已經三年多了,此次展覽共展出江成之篆刻、書法作品及篆刻、書法、印譜等藏品近二百件,再一次全面地展示這位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的藝術和收藏。
  • 《西泠印社》今日播出《師父》,展開一代宗師吳昌碩的360度人生畫卷
    以「詩書畫印」四絕,被譽為「中國文人畫最後的高峰」。1913年,在西泠印社首屆社員雅集大會上,吳昌碩以其曠達自在和博學多才,而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1920年代,吳昌碩揚名天下,他的「生意經」(吳昌碩自訂潤格)也被日本人記錄書中——一幅四尺作品要價三十兩,相當於大洋42塊;對比當時的物價水平,價值約756斤上等大米。
  • 西泠古印助陣,歷代名品與印譜匯集「中國印文化大展」
    12月18日,「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地處上海嘉定的韓天衡美術館開幕,展覽以中國印章發展歷史為主線,匯集中國歷代璽印與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來集古印譜和篆刻家印譜,以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為首次公開展出。
  • 2020年西冷印社社員名錄公布
    西冷印社成立於1904年(清光緒30年),始稱「西冷四家」、「西冷八家」。融詩、書、畫、印於一體,以研究金石見長的西泠印社,是海內外金石篆刻研究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專業學術團體。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1913年,近代藝壇巨擘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風,東瀛名家河井荃廬、長尾雨山渡海來歸,一時精英雲集,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歷任社長為: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