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為誼——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在北京...

2020-12-24 瀟湘晨報

2020年12月12日,「金石為誼——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在美麗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開幕。這也是繼2019年「崑曲墨韻——北京大學·崑山巴城書法篆刻展」之後,北京蘇州南北兩地印人的又一次藝術交流。

從廣義而言,篆刻藝術可謂一種特殊的石刻藝術。石刻藝術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它以刀為「筆」,以石為「紙」,承載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篆刻藝術,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展出,何其幸哉!它也體現了當代印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實踐與努力。

本次展覽共有52件印屏作品,300多方篆刻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28枚篆刻原石。觀眾徜徉於古老的石刻博物館,再置身於篆刻空間,感受中國文字與篆刻藝術的魅力與生命,歷史觸手可及,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會有更深、更美的感悟。

據悉,展覽由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蘇州亭林印社、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崑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學術指導,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上海甲田由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協辦。此書法篆刻展將展出至2020年12月18日。

2019年10月,北京大學與蘇州和崑山有關方面成功舉辦了「崑曲墨韻——北京大學·崑山巴城書法篆刻展」,雙方書友的篆刻作品分別在北京和崑山兩地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崑曲餘韻、翰墨飄香,至今仍記憶猶新。

今年12月,雙方又聯合舉辦「金石為誼——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將給各界校友和廣大喜愛篆刻的觀眾一個全新的畫面。

亭林印社是一個專業的、活躍的篆刻團體。在蘇州和崑山市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多次舉辦各種篆刻公益班及篆刻交流展,在篆刻界頗有影響力。

北京大學的參展作者,除方建勳等幾位老師外,其他都是這幾年在北大校友書畫協會書法公益班學習書法之餘,基於個人愛好,在方建勳老師專業指導下,從學會握刀開始與石為伴,經年累月磨礪自己,取得了一定成績。

廣大觀眾將在展覽作品中看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個性紛呈。這正體現出南北兩地篆刻愛好者的交流與碰撞,旨在共同弘揚篆刻藝術,宣揚傳統文化,增進文化交流,展現文化自信。

在此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感謝崑山市黨委和政府部門的支持,感謝本次展覽的指導單位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崑山市文聯相助,感謝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上海甲田由藝術設計有限公司,更要感謝所有參展作者和布展人員的辛勤努力。正因為有了上述各方支持,才能有這次展覽。

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方建勳

開幕式由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兼教學總指導方建勳主持。

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攀教授

吳志攀教授為此次展覽作漫畫 《古人歸來觀展圖》

開幕式上,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吳志攀致賀詞,感謝雙方為這次展覽做出的努力,感謝石刻藝術博物館提供了展覽場所。此次展覽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吳志攀還展示了特意為此次展覽所作漫畫 《古人歸來觀展圖》,非常形象生動地繪製了漢代一位老者趕來觀展的畫面,上面還畫有方老師刻的「金石為誼」的印章,吳志攀幽默地說:「老者還沒到,正在門口掃健康碼。」此言一出,引起了大家的陣陣笑聲。

崑山市文聯副主席、崑山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俞建良

崑山市文聯副主席、崑山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俞建良在賀詞中回顧了此次辦展的過程,並提到已和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一起辦過書法展,希望今後和北大校友書畫協會再次進行學術方面的合作。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郭豹

郭豹代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致歡迎詞,郭豹介紹了石刻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承載著保護和傳承文化的責任,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今天大江南北的社會團體和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來支持和參與傳統文化,我們感到很高興。這次的展覽讓北京和崑山的金石愛好者走到了一起,加深了雙方的友誼,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弘揚。

亭林印社參展作者代表胡宗明

胡宗明先生代表亭林印社參展者發表了創作感言,「印從書出,以書入印,書存金石氣」,彰顯了書法與篆刻的相互生發,我們追求篆刻藝術的發展是百花競相齊放,共同為傳承中華藝術瑰寶貢獻一份力量。

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參展作者代表梁偉玲

梁偉玲代表北大校友書畫協會的參展者,分享了學習篆刻的歷程。從對篆刻幾乎一無所知到現在取得的成績,她用「典型性」來說明只要遇到了高明的引導者,找到正確的方向,走上正確的道路,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並表達了對方建勳老師及協會其他老師、同學的感謝。

展覽是為了展示,也是為了交流。在交流中,在比較中,彼此學習,相互促進。通過這次展覽,希望有更多人喜歡上篆刻藝術,理解它,喜歡它,讓它充實自己的生命,文化自信便能金石永固。讓我們以金石為誼,以金石為媒,共同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

郭豹帶大家參觀博物館,親自解說

吳志攀教授畫《古人歸來觀展圖》

開幕式後,郭豹帶領大家參觀、講解了石刻藝術博物館。郭豹說,非常希望通過更多這樣的展覽交流,讓古老的文明得以創造性的傳承和發展。(劉筱)

(圖片由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提供)

責編:張青津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第五屆崑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展
    陸家衡字持平,號己堂,1947年生,江蘇崑山人,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協會員,滄浪書社社員,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所兼職教授、蘇州市書協藝指委副主任、崑崙堂美術館名譽館長、崑山市書協名譽主席、崑山市文聯顧問、崑山書畫院顧問等。
  • 《燕京印派李羊民篆刻藝術展》在新華書畫院舉辦
    開幕式現場 2013年12月22日下午,由新華社新華書畫院主辦的「燕京印派李羊民篆刻藝術展」在新華書畫院開幕。本次展覽主要展出燕京書印領軍人物李羊民先生的20餘幅篆刻書法精品。既有緊扣時代脈搏的「中國夢、民族魂」,也有體現北京精神的「愛國,包容,創新,厚德」、《孫子兵法》之名言警句的篆刻,還有頗受社會關注的《萬國金石印譜》等。李羊民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他的篆刻作品從秦漢的窠臼中脫胎,加之他廣收博取,轉益多師,形成了獨特的有典則、有情趣、有意境的藝術風格。
  • 捐贈篆刻心經入藏萬印樓|楊濰安、張樹青、王悅偉、譚偉峰、王毅
    全國及海內外的篆刻名家、精英齊聚『金石之都』濰坊,連續舉辦篆刻大展和學術研討,盛況空前,為濰坊篆刻界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學習交流機會。楊濰安、張樹青、王悅偉、譚偉峰、王毅五位才俊,萬印樓下長成,十鐘山房受教,是濰坊土生土長的篆刻家。他們師承名家,印從書出,研習刻苦,三十餘年無一日鬆懈,篆刻作品多次在全國、全省入展和獲獎。
  • 翰墨金石意縱橫——邢佔一的書法篆刻藝術
    全文如下:書印雙修,入古出新,邢佔一是近年在遼瀋地區迅速成長並引人矚目的中青年藝術家,印書俱進,近年屢獲殊榮。他早年入道金石,主攻篆隸,兼擅山水和舞美設計。數年刻苦摹臨六朝碑版與漢代簡牘,並對摩崖刻石情有獨鍾。其印文圓潤娩麗,行氣收縱自如,著刀漸趨老道,縱筆宛若天成,融多家之所長,成一家之神韻與格調。
  • 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陝西省青書協常務理事,安康青書協副主席,驪山印社理事,陝西書協會員,陝西美協會員、終南印社社員、天津印社社員。其作品獲「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陝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
  • 西泠印社社長杯,一套茶具引起的收藏熱!
    「詩書畫印」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長久以來,「詩、書、畫」都因名家輩出而各領風騷,相較之下,「印」卻不被大眾所熟悉。紀錄片在對西泠印社百年傳承脈絡的展現中,普及了關於印石藝術的點滴細節。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的「詩書畫印」之中的「偏門」——印,進入大眾視野。
  • 西泠印社社長PK中書協主席,前者完勝後者,是文化積澱的勝出
    在美麗的杭州西湖景區的南麓,坐落著一個久負盛名的、具有「孤高氣質」的民間金石篆刻研究學術社團,它就是具有上百年歷史的「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名家丁輔之(1879年——1949年)、王福庵(1880年——1960年)、吳隱(1867年——1922年)、葉為銘(1866年——1948年)四人,於1904年牽頭創建。四人都是清朝末期活躍在杭州一帶的文人,酷愛金石、字畫,相同的興趣愛好,促使他們產生了成立印社、弘揚國粹的強烈願望。
  • 向寬處行——大匠藝術原創名家書畫印線上展拍
    當代原創名家書畫印線上展拍——《開門見山》許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紅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高研班人物畫課程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金石書畫》藝術總監。著有《藝術家狀態·餘久一卷》《晴窗·餘久一清供小品集》《甚處得來·黃山寫生冊》《巨匠之門·餘久一輯》《山雲在衣·餘久一作品集》《邛瀘遊屐·西昌寫生冊》《從遊·餘久一卷》《採薇山阿·沉廬人物小品集》《雲半間·餘久一卷·千峰寒翠》《沉廬吟稿》,並整理點校龍遊先賢遺著《餘紹宋日記》《畫法要錄》《星隄詩草》《幽溪文集》《恥庵先生遺稿》《吳越雜事詩》等。
  • 君匋藝術院西泠印社藏吳昌碩篆刻41品賞,氣勢駘蕩神出無窮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 方介堪:錢莊學徒出身的金石大家
    其平生從事文字學研究和藝術創作,系當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名譽顧問等職。他一生治印3萬餘鈕,風格多樣,尤以鳥蟲印著稱於世,創「方氏鳥蟲」,被譽為當代第一。
  • 李應忠:論中國書畫的獨特符號——篆刻藝術
    正德、嘉靖以後,以文彭為代表的一批文人篆刻家的崛起和流派印學的初步形成,標誌著明代篆刻藝術走上了繁榮的時代。特別是石質印材的廣泛使用,為文人親自操刀鐫刻印章打開方便之門,使篆刻藝術成為文人寄託閒情、施展才藝的一方新的天地。從那時起印章就普遍應用到書畫當中,和書畫成為一體。
  • 印社溫暖如家馨 功不唐捐玉汝成——應天印社第三屆篆刻展王騰威發言
    疫情無情人有情,有了他們的努力,才能讓我們站在這裡,交流學習,晤面會心。為了響應國家提倡的「大力推動文化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號召,我們應天印社精心籌辦的第三屆篆刻展於今天隆重開幕!在此,我向蒞臨指導的各位老師和社會各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
  • 「有福之州」篆刻展相約臺北
    「有福之州」相約臺北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臺北開展12月18日,「有福之州」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在臺北友生昌藝術空間拉開序幕。本次展覽是繼福建博物院首展、中國壽山石館巡展之後,在臺北巡展,進一步推廣與弘揚篆刻藝術,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此次展覽以「有福之州」為主題,展出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獲獎作品、評委老師佳作以及名家雕刻作品,共計百件。刀與石,書與印,碰撞交融。白文雄渾樸茂,朱文工致雋美。風格多樣,流派紛呈。或工穩典雅,古樸遒健;或雄渾蒼厚,剛勁豪宕。
  • 文刀驚世俗、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
    清光緒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結社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當時清朝杭州府與錢塘縣均以官府批文登記備案。
  • 2020年西冷印社社員名錄公布
    西冷印社成立於1904年(清光緒30年),始稱「西冷四家」、「西冷八家」。融詩、書、畫、印於一體,以研究金石見長的西泠印社,是海內外金石篆刻研究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專業學術團體。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1913年,近代藝壇巨擘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風,東瀛名家河井荃廬、長尾雨山渡海來歸,一時精英雲集,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歷任社長為: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
  • 「閱日本」日本人都瘋狂追隨的東瀛書法篆刻名家——晉鷗
    他是在日華人中少有的集書、畫、印及收藏為一身的藝術家,多才多藝,藝術造詣深厚。特別是在篆刻領域,可謂是引領在日華人篆刻藝術走向縱深的一面旗幟。晉鷗來日29年,一把刻刀、一支毛筆,遊藝島國東西南北,刻印2萬多方,書畫作品不計其數,他說,「藝海無涯,為勤是岸,必將窮一生精力而求之。」
  • 清風頌廉——錢塘書畫研究社舉辦「廉政書畫篆刻作品展」
    清風頌廉——錢塘書畫研究社舉辦「廉政書畫篆刻作品展」 2020-12-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九重陽 大咖雲集《守望經典-鄭朝陽肖形印作品展》
    當代名家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著名書法理論家鍾明善,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篆刻藝術家韓天衡,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著名書法理論家陳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篆刻家李剛田,西泠印社副秘書長、著名理論家篆刻家孫慰祖,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篆刻家王丹以及西泠印社十多位理事六十多位社員參與題跋,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位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及多位各省市印社社長及各界人士數百人參加了開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