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人從不手軟,卻一生不敢得罪兩種人,要求兒孫也必須遵守

2021-01-07 騰訊網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很多人對其功過評價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暴君,也有人認為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功績無可置疑,而且他的人生經歷也非常勵志。在眾多開國皇帝之中,朱元璋幾乎是出身最卑賤的一個,他當過放牛娃、和尚,也做過乞丐,濠梁投軍後一路扶搖直上,最後擊敗群雄,統一全國並建立大明王朝,不得不令人嘆服。

朱元璋濠梁投軍蠟像

事實上,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建立如此基業,自然有著過人之處。第一就是他足夠狠心,這也是後世將其視為鐵腕君主甚至「暴君」的原因所在。朱元璋的皇位來之不易,乃是他從數不清的搏殺中得到的,為了維護自己和子孫們的統治地位,他自然不會心慈手軟。另一方面,朱元璋是窮人出身,自幼深知民間疾苦,所以格外痛恨貪汙官員,對待貪官汙吏幾乎是零容忍,規定貪汙數額超過三十兩就要「剝皮楦草」。此外,朱元璋是通過造反而奪得江山的,因此他對那些同他一起造反的功臣元勳都不放心,要想盡辦法將他們全部消除,為此不惜搭上數萬人性命。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通過這種種心思,不難發現朱元璋的確心狠手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冷血殘酷之人,卻唯獨不敢得罪兩種人,而且是極盡厚待。這兩種人就是膳夫和櫛工,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廚子和理髮師。事實上,朱元璋不僅自己給予厚遇,而且還要求兒子們也要同自己一樣,並不厭其煩地給兒子們講述不能得罪他們的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上朝聽政場景復原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首次分封諸王,要求皇子成年後都要前往封地就藩。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秦王朱樉在前往封地途中發脾氣,用鞭子抽打廚子,消息很快就傳到朱元璋耳中,於是他立即寫下一道敕諭,派人火速送給秦王。在信裡,朱元璋鄭重告誡朱樉:「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將操膳者視以尋常,是不可也……若頻加棰楚,不測之禍,恐生於此。」朱元璋認為,廚子是不可得罪之人,如果廚子因被懲罰而心生怨恨,很可能會通過在飯菜裡下毒來報復,到時即使把他株連九族也換不回自己的命,所以必須要善待廚師。

明代王府復原模型

不過儘管朱元璋如此苦心勸誡,仍然沒能拗過兒子的倔脾氣。秦王鞭打廚子的事情還沒過多久,朱元璋又接到消息,晉王朱棡也和秦王一樣打了自己的廚子。朱元璋於是又耐著性子寫了一份詔書給晉王,詔書中說:「父皇我在外打仗多年,沒有誰是我不敢殺的,然而我唯獨對廚子和善,我的廚師徐興祖跟了我二十三年,我從未對他說過一句重話,你要學會識大體,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

今人所繪明代親王形象

這兩個事例都見於史書記載,並非稗官野史,由此可見朱元璋並非只是一介魯夫,反倒心思頗深。他非常清楚,如果朝中權臣要造反謀逆,需要召集千軍萬馬對抗,這絕非易事。然而身邊廚子想要毒死自己卻輕而易舉,畢竟誰也無法做到「千日防賊」。因此,帝王們想要活得輕鬆一些,必須要善待廚師。那麼櫛工又為何不能得罪呢?其實原因也同樣簡單,櫛工的刀是能殺死人的,而皇帝又不能不剃頭。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元璋也非常善待櫛工,甚至還經常給予豐厚賞賜。

明代一品文官朝服像

正因如此,伺候朱元璋多年的廚子徐興祖、井泉二人最後都當上光祿寺卿,剃頭匠匠杜安道和洪尚觀也都做到太常寺卿的高位,這些職務都是三品京官,屬於天子近臣。更重要的是,和那些結局悽慘的開國功臣相比,他們不僅一生享盡榮華富貴,而且也做到了善始善終。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朱元璋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他敏感多疑的表現,畢竟他的皇位得之不易,所以他竭盡全力也要保住。

參考文獻: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明太祖實錄》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民間故事: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朱元璋討飯,隨口敕封兩娘娘
    丫環看見朱元璋相貌驚奇,臉上有兩條紅彤彤的長蟲,一會從鼻子裡爬進,又從嘴巴裡爬出,又從耳裡爬進,又從眼睛裡爬出。嚇得花枝亂顫,慌慌張張跑回閨房,把這事向馬小姐說了。馬小姐的容貌平淡無奇,腳還大,但知書達理,學問深。聽丫環這一說,喜出望外,對丫環說:「那不是長蟲,是兩條龍。龍穿七竅是真龍的再現,這人是個真龍天子。」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朱元璋)朱元璋生平最恨兩類人,一是汙吏;二是謀逆。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 世上你唯一敢得罪的人
    男子說:「媽,我累...我跟老闆喊,老闆會辭了我;跟客戶喊,生意就談不成;媽,要是回到家還當老好人,我會瘋的!」母親說:「如果你得罪了老闆或客戶,失去的只是工作或訂單。但你得罪了老婆,有可能會失去一個家,還有一輩子的幸福。」男子沉默了幾秒,母親接著說:「但有一個人你可以得罪,那就是我。你要煩了,累了,想罵人了,別對老婆喊,就給媽打個電話吧。
  • 胡惟庸稱自家水井中全是酒,誘騙朱元璋伺機篡位,真相究竟是怎樣
    02胡惟庸設局,朱元璋險些遭難胡惟庸自稱家裡的水井十分神奇,不冒水而是冒酒,特地將這件事情告訴朱元璋,要他來院子裡欣賞這番奇景。其實胡惟庸家裡哪有這麼神奇的泉水,他不過是想藉機把朱元璋引到自己的府上,提前埋伏好,等到朱元璋一來就誅之,帶兵攻佔皇宮,從而取而代之。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說到「布衣天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本是放牛娃,後來又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 在他25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一步步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 「穩紮穩打各個擊破」,朱元璋的致勝法寶
    朱元璋和李世民同樣擁有臨敵持重,從不驕傲自滿的素質,毛主席在馮夢龍的《智囊》一書中,關於李世民和朱元璋的評價是這樣的「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是朱元璋。」可見朱元璋是多麼的能幹了。這兩種戰術的優劣顯而易見,第一種,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分兵去兩線作戰是必敗之局,而在第二種方法中,還有一線生機,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賭上一局說不定能成,但是面對兩個強敵,先搞掉哪個才能扭轉局勢呢?
  • 朱元璋嚴查此案,處死幾萬貪贓枉法的官吏,民怨反而變大了
    為此,朱元璋下令徹查,結果一查嚇一跳,郭桓等人利用修改帳目、私吞截留、巧立名目的辦法,貪汙了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相當於明朝一年的賦稅收入,「這些人太過分了」,朱元璋感概完之後,便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吏治整頓,原因很簡單,就是郭桓等人並不是單獨作案,而是與全國各省的官吏共同勾結,這是一個大窩案。
  • 朱元璋對后妃的生活要求很嚴苛,死後還要求為其殉葬,這是真的嗎
    導言:朱元璋對后妃的生活要求很嚴苛,死後還要求為其殉葬,這是真的嗎?「珍珠白玉湯」雖然難喝,但是至少不會威脅到性命,但是朱元璋在生前就要求自己死後,所有未有子嗣的妃嬪、宮人殉葬。活人殉葬這一制度起源於原始社會,在奴隸社會,奴隸的性命卑賤如微草,任人斬殺如同螻蟻。
  • 遇到這菜我從不手軟,清脆低脂又飽腹,好吃不長胖,不懂吃可惜了
    很多人喜歡吃玉米,但你知道玉米筍嗎? 它外形可愛, 如同迷你的玉米,玉米筍是甜玉米細小幼嫩的果穗,去掉苞葉及髮絲,切掉穗梗,即為玉米筍。與甜玉米只吃玉米籽不同,玉米筍是連籽帶穗一同食用。玉米筍的味道鮮美,清甜脆嫩,味道鮮美,因此遇到這菜我從不手軟,低脂又飽腹,好吃不長胖,不懂吃可惜了。
  • 皇帝女婿揚言:我是駙馬爺誰敢動!朱元璋怒道:斬,女兒我不要了
    朱元璋對貪官貪官汙吏和侵害國家利益的人嫉惡如仇,在他30年統治期內,懲治貪官力度達到了古代歷史高峰時期,貪汙60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4萬人民幣,貪官就要被處死。朱元璋斬掉的貪官高達15萬,哪怕是開國功臣、皇親國戚犯了錯,他也照斬不誤,他的大女婿歐陽倫就是因為走私,私自牟取暴利被朱元璋斬掉的,哪怕女兒來求情,他絲毫不心軟。
  • 言官有朱元璋撐腰,為何仍不敢彈劾藩王?言官:你看祖訓怎麼寫的
    洪武年間,朱元璋先後三次分封藩王,共有24個兒子和1個侄孫被封為藩王。這些人就封之後,仗著藩王的特殊身份,在封地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潭王朱梓用皮鞭活活將一名典簿打死;將護衛指揮並紀善共四人用繩綁住腳,倒懸於井中;用磚砌成圍牆,讓軍士和老虎在裡面廝殺;命宮人、老婦將大便製成彈丸,然後再讓她們吃下,還問他們好不好吃,如果說好吃(也不敢說不好吃),就讓她們繼續吃。
  • 言官制度:規諫皇帝,糾察百司,最後卻不為所皇帝容忍
    哪個官是貪官,哪個衙門不為百姓做事,名曰: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糾察百司、百官,巡視、按察地方吏治……言官的官方稱呼是臺諫官、科道官,有明一代大致維持著200人左右,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雖然大多數品秩並不很高,卻擁有直諫上言且言不論罪的特權。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
  • 明朝第一功臣徐達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嗎
    筆者認為,徐達是病死的,並非被朱元璋害死。原因如下四點。一、徐達一直低調謹慎。徐達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緊跟著朱元璋,指哪打哪的一生。尤其是在朱元璋面前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可以說,徐達人緣關係很好,緊跟著老領導,且聽話恭順。徐達行事謹慎,有這樣一個故事。朱元璋有一次召徐達飲酒,飲至夜晚還不停灌徐達酒。徐達大醉,朱元璋命內侍送徐達到舊內休息。舊內是朱元璋還是吳王時所住的宮殿,半夜徐達酒醒,問奴僕此為何處?奴僕答:「舊內。」徐達立即起身,跪在臺階上朝北拜,三叩首後才離去。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因病去世,年已七十的朱元璋非常傷心。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順,於是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很多人對朱元璋隔過兒子傳孫子的做法十分疑惑,這是因為不了解古代的繼承制度。在異族沒有入侵之前,華夏文明的繼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長子、嫡長孫繼承制度。
  • 朱元璋為何喜好酷刑,這其實與他的出身有關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發明過一種酷刑,它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卻能摧毀犯人心理並殺人於無形。這種酷刑現在在一些國外影視作品裡也能看到,它的實質就是水刑的一種,並且現實中也並沒有絕跡,美國軍方就曾被曝出過有使用,不過不是用紙,而是用溼毛巾蓋住犯人臉部然後倒水,讓犯人產生快要窒息和淹死的感覺,後來迫於壓力才修改審訊手冊禁止使用水刑。
  •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有34人,30人被殺,最後是哪4人活了下來?
    一、湯和湯和本來就是朱元璋的老鄉,兩人從小關係就非常不錯,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朱元璋在開過後不會殺他。因為在朱元璋眼裡,不僅僅是要鞏固自己的天下,更重要的是自己未來的接班人朱標是否能夠控制得住這幫開國功臣,顯然不行,因為朱標是比較溫和善良,不適合當帝王。
  • 朱元璋:你姓什麼?死囚:姓範,朱元璋:免死5次
    朱元璋也叫明太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以前的名字並不叫朱元璋,而是叫做朱重八。他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在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朱元璋。他是明朝十分出色的一位好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軍事家。「清君側」是多數皇帝都用的手段,朱元璋也不例外,為了鞏固政權,當初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34人,最後就剩下4個能活到壽終正寢,其他30個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罪名斬首了。在當時,朝中有一名官員,一個字叫做範文,他由於情商低說法直來直去的從而得罪了不少人,最後又因為其直言進諫而得罪了朱元璋,被關到了天牢中等候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