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見多識廣 但能在履帶和輪胎之間相互轉換的裝甲車 你真的...

2020-12-14 騰訊網

鑑於馬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驚豔亮相,裝甲兵器在軍事領域中的地位日益佔據主導地位,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大部分都歐洲國家都已經裝甲兵器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奧地利雖然不是超級大國,但是憑藉著不俗的工業優勢,也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裝甲兵器還有相關的機械化車輛,比如這一款ADMK輪履兩用運輸車。

ADMK輪履兩用運輸車,車體總長2.9米,放下前輪長3.68米,車寬1.36米,安裝輪胎後寬1.45米,使用履帶行駛時最大時速17千米每小時,使用輪胎行駛時最大時速45千米每小時,空重1.45噸,最大允許重量1.73噸。該車可以用來拖曳火炮、運輸彈藥或者兵員。

奧地利的這種ADMK輪履兩用運輸車,代號為「Mulus",該車的前半段為作業系統,採用了露天結構,駕駛員位於中部位置,駕駛員的後部設計有一排座位,可以乘坐2名士兵。這些運輸車車一般還被用來拖曳47毫米反坦克炮,也用於其他口徑小於105毫米的火炮,或者安裝一挺機槍當成機槍車使用。

這種輪履兩用運輸車的動力為一臺戴姆勒20馬力氣冷四缸引擎,用一個四檔變速箱,驅動履帶前端一個小尺寸的主動輪,每側履帶有兩對小尺寸的平衡式負重輪,中間為突出的輪轂。駕駛員通過操控離合器,來實現動力由主動輪向輪轂切換。

該車在使用履帶行駛時,四隻車輪都處於向上的形態。履帶中部的輪轂為車輪行駛時的動力輪,車體前端為向上摺疊式的方向輪,前輪放下後上方還可以堆放物資或者承載一至兩名士兵。

該車從1935年開始生產,在1938年時停產,總共生產了334輛。奧地利成為德國附屬之後,這種ADMK輪履兩用運輸車車被德軍收入囊中,機械化能力強悍的德軍對這種裝甲車並不是很待見,不過本著物盡其用的想法,德軍技術部門將這種運輸車進行改裝,其中一部分被拆除了輪式結構,當成純粹的履帶車輛使用,還有一些改成了半履帶車。同時這些運輸車還更新了車體,除了駕駛員之外還可以搭載6名士兵。

相關焦點

  • 兩棲裝甲車哪家強,到底是輪式的好,還是履帶式的好?
    輪式還是履帶式兩棲裝甲車哪家強 ■梁 晨 許 娜泛海強渡、敵前登陸、背水攻堅……登陸作戰的實施條件非常嚴酷,作戰的高強度、高損耗和高風險讓其有著「最慘烈的作戰樣式」之稱。不過,這種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兩棲裝甲車的不斷發展。
  • 在電影中,如果500萬喪屍來襲,下面裝甲車4選1,你咋選?
    二戰期間,為了對敵人進行更大規模的傷害,各國之間誕生了一系列先進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裝備有的適用於進攻,有的適用於防禦,在作戰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麼,講到既可以防禦型又可以進攻的武器裝備,不得不提的便是戰場中經常用到的裝甲車了。裝甲車的種類繁多,功能不一。
  • 用輪子取代履帶,雲豹裝甲車的前世今生
    這種裝甲車重達25噸,與早期的CM-32/33最明顯的區別是炮塔,30毫米自動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都在炮塔頂部。另一挺7.62毫米機槍安裝在後甲板上,由後方的一名步兵通過艙門操作。軍隊計劃購買至少284輛CM-34步兵戰車。這種車基本上是老式CM-32裝甲車的升級版。CM-32和CM-34的最高公路速度都是一樣的,每小時120公裡,內部燃料的公路行駛裡程為800公裡。
  • 既能上鐵路 又能在公路上行駛 鐵道遊擊隊裡的日軍裝甲車就這貨了
    現在就讓我們回顧歷史,來看一下當時侵華日軍裝備最多也最常見的九一式鐵路公路兩用裝甲車的真正面目吧!作為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就開始禍害我國的日軍早期裝甲兵器,九一式鐵路公路兩用裝甲車研發成功於在1930年,第二年正式開始定型生產,由於1931年是日本皇紀2591年,所以這種裝甲車被命名為「九一式」。
  • 駐韓美軍又闖禍,15噸履帶裝甲車與SUV慘烈相撞,4名韓國人死亡
    駐韓美軍在韓國的地位簡直是人上人,由於韓國和美國之間不平等的關係以及美軍保護者的地位,駐韓美軍在此地是當地居民不敢招惹的存在。和其他地方的美軍一樣,駐韓美軍的存在不僅對地區的治安帶來了問題,其軍事存在本身也對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脅,美國軍隊用自己的裝甲車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 微型履帶底盤使用方法大同
    一種爬樓機械履帶底盤,包括導向輪履帶負重輪車體漲緊機構驅動輪液壓馬達減速機構8;所述導向輪1安裝於車體4的前端,驅動輪6安裝於車體4後端,所述導向輪1和驅動輪6之間安裝十四個負重輪3,在各輪間安裝履帶2,通過漲緊機構5,推動導向輪
  • 半履帶裝甲車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為何二戰後各國就不裝備了
    榮譽的條頓騎士:二戰中主要參戰國都在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中使用半履帶車。典型的如納粹德國,蘇聯,美國。但是戰後大家又紛紛淘汰了半履帶車。能不能跨過半履帶的發展直接發展輪式車和履帶車?南山賊:當然可以,走進了一個誤區罷了,當時也就是20-30年代有很多這種類似的妄想兩邊好處都佔的設計,比如輪履兩用,鐵道履帶兩用之類,都是兩不靠兩邊的好處沒沾上毛病都沾上了。
  • 日本新型履帶式裝甲車曝光 採用89式步戰底盤 將與輪式方案競爭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日本履帶式裝甲運兵車的照片。據推測,這種新型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是三菱重工研製的,目前正與輪式8×8輪式裝甲車參加日本陸上自衛隊「下一代裝甲運兵車」競標。從照片上看,載員艙前部中央似乎有一個射界有限的自動榴彈發射器。
  • 美軍兩棲裝甲車換裝新炮塔,30mm火炮能比得上中國05兩棲戰車嗎
    兩棲履帶式裝甲車的新一代兩棲裝甲車輛,而這個舉動到如今的最後結果就是現在的ACV兩棲輪式裝甲車。且在去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便已宣布將ACV選中作為自身未來兩棲裝甲車輛的主力,以此來替換現在的AAV7系列兩棲履帶式裝甲車。
  • 著名的瑞士食人魚裝甲車,模塊化設計和三防系統,抗病毒沒問題
    著名的瑞士食人魚輪式裝甲車在歐美國家中,有一款裝甲車自上個世紀70年代研發以來,已經發展出了非常多的版本,至今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甚至美國陸軍的斯特賴克裝甲車也是延伸自這款裝甲車,那麼它有什麼獨特之處能成為這些國家大量使用的車系?本期武器大講堂和大家一起探索來自瑞士MOWAG公司所設計製造的輪式裝甲車-食人魚輪式裝甲車。
  • 一個士兵的快樂,英國Carden Loyd輕型單人裝甲車
    超輕型坦克/履帶車曾是上世紀30年代受到熱捧的裝備,以布倫機槍車為代表的輕型裝甲武器被大量製造,與這些明星武器不同的是,應該在30年代還製造了另一款小巧的超輕型裝甲車--Carden Loyd。和坦克一樣小巧的履帶只有2個負重輪,尾部的大尺寸導引輪也兼顧了負重輪。車輛無全面裝甲保護,只在駕駛員正面鉚接了傾斜的鋼板,能夠保護駕駛員大部分身體。
  • 裝甲車也能私人訂製?立陶宛採購德國裝甲車卻裝上以色列遙控炮塔
    【軍武次位面】:機甲888▲立陶宛接收的首批"VILKAS"8X8輪式裝甲步戰車(圖片來源於:網絡)德國人的"BOXER"(中文譯名:"拳師犬/拳師")8X8輪式裝甲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輪式裝甲車之一,且由於其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因此可以在其底盤的基礎上可以衍變出包括輪式裝甲步戰車
  • 中國「暴龍」裝甲車不僅霸氣、時尚,還擁有強大的防彈性能
    而且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人的武器裝備也是越發先進,在很多時候,武警和公安人員都要遭受巨大的壓力,一些情況下,連生命安全都會受到威脅。所以為了進一步保障武警和公安人員的安全,對不法分子實施強有力的打擊,防暴裝甲車就此問世,例如我國的「暴龍」防暴裝甲車。其不但外觀看上去霸氣而又時尚,防彈能力也是一流的。
  • 以色列為什麼對輪式裝甲車興趣不大?
    為什麼之前對對輪式裝甲車興趣一直不大。6月16日,以色列國防部披露了「埃坦」(Eitan)8×8裝甲車的最終版本。「埃坦」8×8裝甲車是以色列國防軍(IDF)首輛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埃坦」8×8裝甲車於2016年8月由以色列國防部披露。
  • 塵埃落定:英國宣布採購500輛「拳師犬」裝甲車 總價28億英鎊
    但在2008年底,英國國防部宣布暫停FRESUV計劃,並重組整個FRES,提升FRES子項目中的履帶式裝甲車的優先級,並因此研製了通用動力「阿賈克斯」履帶式裝甲車系列。圖為「阿賈克斯」履帶式裝甲車系列的最新型號——步兵戰車。2013年,英國陸軍再次提出對輪式裝甲車的需求,現在名稱改為MIV計劃,並計劃採購多達900輛8×8輪式裝甲車。
  • 從法國對潘哈德裝甲車的利用來看,輪式戰車能取代傳統坦克嗎?
    至於潘哈德製造裝甲車的歷史,其實在1904年就已經開始了,不過那的時候的裝甲車在本質上就是汽車加了裝甲和機槍,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設計。到了1931年的時候,法國陸軍決定裝備一輛新的輪式戰車,定位為可以在戰場上進行偵查及火力支援。
  • 二戰德國Sdkfz 254裝甲車,來自奧地利的輪履兩用車
    該車由奧地利索勒爾公司設計製造,作用是給炮兵部隊提供一種性能優異的火炮拖車,為了滿足越野機動性和公路高速機動,裝甲車使用了輪履兩用結構。1937年原型車測試通過,獲得了軍隊的訂單,不過在第二年剛剛進入量產之時,德奧兩國合併,rr-7就成了德國軍隊的制式裝備。
  • 中國軍用輪胎,子彈穿透後可以自動修復,民用車能做到嗎?
    中國軍用輪胎,子彈穿透後可以自動修復,民用車能做到嗎?隨著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發達,各個國家的武器裝備都在不斷進行改進,使其變得更加現代化,更加實用,為的就是防患於未然。一般來說,常見的軍用車輛主要分為輪胎式和履帶式,履帶式的為裝甲車或者坦克,履帶採用鋼鐵製造,它的防護和抗擊能力比輪胎式要強的多,一般的小傷幾乎對它的正常行駛造成不了什麼影響,主要是那層履帶盔甲硬度高,機動性相對來說要弱一些。輪式車輛的機動性強,但是防護能力不如履帶式的,受不住炮火攻擊,敵人攻擊的時候也會專挑要害打,主攻輪胎。
  • 扔掉輪胎用坦克履帶起飛,但並未真正投入使用
    一般來說,起落架主要包括機輪和收放、剎車、減震等裝置。從布置的形式來看,起落架可以分為前三點式起落架,和後三點式起落架,其中前者使用的最多。另外,在前三點式起落架的基礎上,還有一種改進版本,那就是多支柱式起落架。
  • 二戰前最強的裝甲車BA-10,可以和坦克對抗,二戰表現卻很差
    裝甲車和坦克結合上世紀30年代,蘇軍接連研發了一系列的裝甲車,從BA-3到BA-6,這兩種型號的裝甲車性能並不能滿足蘇軍的要求,有點技術探索的意義。1938年,蘇軍決定改進BA-6,這就催生了BA-10裝甲車。BA-10在整體結構上沿襲了前輩的設計,所以看起來都差不多,只不過裝甲車底盤改為嘎斯AAA汽車。武器布置和前輩們一樣採用後置的坦克炮塔,車內增加無線電報務員,綜合作戰能力比前輩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