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疫情影響,中國外向型印刷企業面臨接單難、履約難、國際物流...

2020-12-24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王勤 祝小霖

  廣東是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因疫情全球蔓延,外向型印企外貿受到影響。目前,當地外向型印企正從生產、管理等多方面積極應對。圖為復工後的雅圖仕井然有序地投入海外訂單生產。 資料圖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外貿進出口及全球產業鏈的不穩定性開始顯現。為把疫情對外貿的影響降到最低,近日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出臺穩外貿政策,支持外貿企業抓緊復工復產,保市場、保訂單。

  作為全球印刷大國,中國為國際社會超過50個國家提供印刷包裝服務。在此次全球疫情衝擊下,已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的中國外向型印企如何保市場、穩外貿?《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連線採訪了廣東、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及港澳臺等地區業內相關人士。

  外單減少預計全年出口降幅明顯

  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共振的蝴蝶效應在印刷包裝行業表現明顯,特別是外向型印刷企業面臨著接單難、履約難、國際物流不暢等共性難題。

  廣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位置,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作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廣東外向型印刷企業普遍表示外貿受到影響。廣東省印刷複製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炯告訴記者,他在此期間調研了廣東10餘家外向型出版印刷企業,雖當前外單減少情況並不明顯,但受國外大型書展取消或推遲等因素影響,後續將顯現連鎖反應。

  「我們比原定開工時間推遲了9天,又花費了半個月時間才將員工返崗率恢復到八成。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向客戶申請延遲交貨。」東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金杯印製的圖書主要出口歐美,預計此次疫情將使企業全年出口收縮10%。

  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紅兵分析,下降10%這一數字還相對保守。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今年廣東地區外向型印刷企業銷售額將普遍出現10%—20%的下降。同時,隨著全球疫情不斷蔓延,降幅還有擴大的可能。雅圖仕是我國外向型印企的突出代表,擁有1.3萬多名員工,生產基地佔地超千畝,業務遍布海內外,每年銷售收入超25億元人民幣。從目前情況看恐怕損失明顯。若後期形勢好轉,下降的銷售額將有望「追」回。

  此外,在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雖業務重點不同,但大家均對目前印刷外貿市場的預期不樂觀。臺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陳銘基告訴記者,臺灣外向型印刷企業主要承接歐盟、東南亞的訂單,以食品、化妝品、日用品包裝為主,目前此類訂單普遍減少。澳門印刷業商會會長周紹湘介紹,澳門小微印刷企業較多,僅有一些中型規模的企業做少量的時裝、皮具等產品的包裝及標籤外單,受影響情況有待進一步觀察。

  除粵港澳大灣區外,外向型印企主要集中分布的長三角乃至整個東部沿海地區,外貿出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外銷營收佔90%以上的上市公司浙江寧波創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建軍預計,年初的淡季將持續到第二季度。

  「福建外向型印刷企業因開工率不足,業務量大致減少了30%—40%,對福建全年印刷總產值的影響將超過20%。」福建省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處長陳明森在調研多家當地外向型印企後如是向記者表示。

  地處內陸的外向型印企同樣受全球疫情波及。如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2月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下降,江西協泰彩印有限公司目前訂單量與往年相比減少了20%—30%。

  降低風險穩住外貿基本盤

  國內疫情對出口的直接衝擊已顯現,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與發酵,令正在加緊「回血」的中國外向型印刷企業再遇衝擊。如何將二次衝擊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各地外向型印刷企業從生產、管理等多方面積極應對。

  復工6天,樂凱華光的第一批50噸膠印版材就抵達了上海港等待驗關出口。樂凱華光國際貿易部總經理王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此期間他們排除萬難,加緊復工生產、及時溝通協調,出具安全證明,配合上海港辦理相關手續做好物流……「僅2月,樂凱華光的產品已出口至1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出口創匯近4000萬元人民幣。」

  「國際客戶都非常理解,大部分訂單的交貨時間經過充分協商後都進行了延期。」劉紅兵說,由於復工晚,當前雅圖仕的主要任務是消化前期積累的訂單,每個星期都在出貨。通過電話會議、網絡「碰頭」等,雅圖仕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進行友好協商,採取適用方法,以解海外客戶之急。

  江西協泰彩印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彬告訴記者,最初因員工和原材料供應商無法復工復產,導致紙盤、紙杯等紙質包裝生產線未能啟動,加之國際物流不暢,訂單發不出去。現在復工復產逐步恢復,企業採取了「雲籤約」的形式與海外客戶保持密切聯繫。

  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在經受考驗。除藉助政策支持加快產品調運、以技術優勢提高產能和競爭力之外,一些外向型印企抓住疫情期修煉內功,為訂單「回流」做準備。

  「除寧波基地外,我們近期加大了對安徽以及越南基地的投入,為下半年可能出現的產量快速反彈做儲備。」鄧建軍說。

  長期預測中國印刷在全球重要地位不會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英國倫敦書展和德國萊比錫書展相繼宣布取消、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宣布延期;全球頗具規模的德魯巴印刷展原定於6月舉辦,能否照常開展尚屬未知數。從國內來看,華南國際印刷展、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等均已延期。

  一方面,國際書展取消或延期,引發出版社版權交易減少,新書發布推廣被擱置,影響後續印刷業務量。另一方面,海外消費停滯,銷售打不通,海外業務拓展減少。兩相夾擊之下,貿易減少,需求匹配降低,由疫情導致的印刷業連鎖反應顯現。

  據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就印刷業來說,眼下外向型印企正面臨按時交貨困難的窘境,海外訂單會否轉移至其他國家?中國印刷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會否發生變化?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姚新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印刷加工產業鏈和供應鏈格局的形成需要幾十年的積累,不會被疫情這一短期力量改變,中國印刷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

  「即使有海外訂單流失到東南亞及歐洲等地區,那也是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劉紅兵以雅圖仕遠銷海外的童書生產舉例,其工藝及加工結構均不斷創新,加之其自主開發的智能化設備可實現機器生產或人機協作,完全替代手工,這在全球都屬領先水平。從生產質量、創新實力等各個指標看,中國印刷業仍保持著極大的產業優勢。

  目前,很多中國外向型印刷企業都在適應國際市場需求,進行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他們正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成為全球產業鏈無可替代的重要參與者。


相關焦點

  • 南京5000多家外貿企業復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貿企業面臨復工難、運輸難、履約難、接單難、貿易壁壘增多等階段性難題。」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鄒偉科說,為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商務部門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據介紹,南京市商務部門在指導外貿企業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的基礎上,聯合中信保南京營業部制定了加大防控疫情和穩定發展相關領域信保支持力度的實施方案,幫助受影響的外貿企業紓困解難。組織開展緊缺防疫物資進口、跨境電子商務、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項目申報工作,使外貿企業早日受益。
  • 訂單被砍、航班取消、碼頭關閉……中國外貿企業遭遇「疫情全球化...
    (圖片來源:新華社)國際貨運能力萎縮,貨運企業在非傳統旺季的情況下則出現了徵收旺季附加費的情況。「現在每天晚上都得確定運輸價格上漲後才入睡。這哪裡是物流,更像是炒股等開盤一樣。」從事國際物流行業的陳黎明(化名)表示,受疫情及排倉情況持續嚴重影響,自3月25日起,其所在公司對經中國香港DHL渠道寄運的貨物,將收取22元-1620元/票的旺季附加費。
  • 易客滿國際物流有限公司(ECMS):疫情下跨境物流行業感受陣痛
    易客滿國際物流有限公司CEO助理兼易客滿美國區總經理周彥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外貿工廠停工,訂單量減少,但由於國內外對防疫物資需求的激增,再加上多個海外國家暫停國際航班,航空運輸公司面臨著「無機可運」的局面。
  • 國際海運頻現爆艙、甩櫃,這家公司在進博會帶來智慧物流方案
    當前中國對外出口貿易正穩步回升,但受國際運力尚未完全恢復影響,發往全球的海運貨櫃經常出現「一箱難求」的情況,甚至有時候會發生「爆艙」、「甩櫃」風險。11月5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一站式國際智慧物流在線服務平臺「運去哪」CEO周詩豪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該公司帶來了一鍵智慧訂艙、物流可視化、貨代履約自動化、物流大數據等多項數位化國際物流創新成果,可以為廣大進出口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國際物流服務。
  • @涉外企業:受疫情影響,你可能面臨這12個法律難題,法官答疑來了
    這些法律問題具體包括涉外企業受疫情影響在我國提起訴訟的管轄如何確定、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訴訟如何處理、適用訴訟時效中止和仲裁時效如何處理、如何查明外國法律、針對疫情影響主張減免責任如何履行通知義務、如何繼續履行合同、如何正當行使合同解除權、如何收集履行合同證據、在履約不能過程中應慎用和正確理解「不可抗力」、如何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解除或變更涉外合同、涉外企業作為違約方何種條件下可以解除合同避免繼續履行合同造成更大損失以及涉外企業因疫情影響出現經營困難可否主張調整減少違約金等問題
  • 全球疫情蔓延,國內乳企能否實現逆襲?
    在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已經日漸好轉的同時,全球多地卻出現了疫情蔓延的趨勢。海外疫情確診人數如今已超越中國。在全球面臨疫情衝擊的當下,海外乳企和在海外擁有業務的中國乳企,顯然也遇到了巨大挑戰。荷蘭合作銀行在其最新報告中提醒,由於預計全球整體經濟將放緩,甚至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2020年乳製品業就已經面臨風險,目前局勢有可能升級。中國的情況已經對本土以及全球的牛奶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物流流動的時效性、進出口產品的安全性以及檢疫時間的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嚴重損害乳製品的消費,並進而影響整體的加工,生產和進口環節。
  • 布局國際物流網,中國大有可為
    「國際貿易仍有多元機會,我們的國外競爭對手同樣增長迅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全球速賣通總經理王明強表示,一方面疫情使無接觸消費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在跨境電商直聯消費者的模式下,海外需求很難被人為掐斷。 跨境電商受制於物流 當前跨境電商面臨複雜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歐美市場需求復甦,另一方面海外二次疫情暴發。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市受重創 事關2億人就業
    專業商貿雜誌《焦點視界》對全國203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6%的企業表示疫情對自身影響較大,面臨部分困難,目前勉強維持經營。新冠疫情「黑天鵝」重創各行各業,當全球的商貿和物流停擺,外貿行業也不可避免淪為重災區。
  • 促穩提質 助力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經濟新方位·中小企業闖關記(11))
    當前,受原材料供應不足、國際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一些外貿型中小企業面臨無法按時完成訂單、貨物難以按時送達等問題。對此,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不少「促穩提質」舉措,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損失、便利貿易、鞏固海外市場。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市受重創,事關2億人就業
    專業商貿雜誌《焦點視界》對全國203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6%的企業表示疫情對自身影響較大,面臨部分困難,目前勉強維持經營。 新冠疫情「黑天鵝」重創各行各業,當全球的商貿和物流停擺,外貿行業也不可避免淪為重災區。
  • 現狀:疫情還沒有結束,一批物流企業已經死掉了
    從疫情發展看,未來貨代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一方面製造業復工情況不甚理想,另一方面疫情在海外的蔓延或將引發連鎖反應,加之一些展會等銷售渠道受到波及,外貿企業業務連帶影響之下,服務於此的貨代企業或將受到牽連。面臨窘境的不止貨代企業,據了解物流行業多個領域的企業主均面臨巨大壓力,「不復工賠錢,復工賠更多錢」。尤其是此前加槓桿的經營者,有甚者已經選擇賣房賣車。
  • 從國際書展到圖書印刷,疫情對國際出版有多大影響?
    關注並在對話框回復「搜索」 賈子凡 譯 雒文佳 編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為國際圖書市場注入了許多不確定性。
  • 防控疫情下七成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陸續復工
    「疫情期間眾多空域封閉,無人機產品無法進行外場測試,新產品開發進度停滯。」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市場份額的獨角獸生產商深圳大疆科技坦言。值得關注的是,企業生產交付能力受阻的同時,其國際貿易影響也較為嚴重。
  • 停擺、官司纏身、清算……疫情後第一波物流企業熬不住了!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由此帶來的生產原料、關鍵零部件、製造能源、工業設備和終端消費品等流通的受阻乃至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其影響可謂深遠、深刻。上遊貨源受到影響,在供應鏈的傳導作用下,這種影響向下遊傳遞到物流及相關行業,部分物流企業先是面臨復工難題,復工後又面臨產能難以恢復的困境。
  • 中國領帶之鄉面臨「疫情十字路」:熬?還是轉?
    中新社紹興5月10日電 題:(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領帶之鄉面臨「疫情十字路」:熬?還是轉?  作者 項菁  在全球疫情蔓延形勢下,部分外貿企業和外向型產業受衝擊。在領帶產量佔全球90%的「中國領帶之鄉」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絕大部分領帶企業以對外銷售為主,受疫情影響,企業不僅遇到訂單削減危機,還面臨行業被「洗牌」的風險。本是領帶的銷售旺季,大量領帶企業卻生意慘澹。面對「疫情十字路」,嵊州領帶產業如何過關?  4月中旬,位於嵊州的爽強領帶廠正為年前最後一筆外貿訂單出貨。
  • 廣發策略:全球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產業鏈?
    若疫情影響了海外供給/物流停滯,將對中國進口鏈條的產業產生影響。●步驟一:中國作為供給方,疫情國需求影響中國出口。但由於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主要是出口順差型經濟體,因此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已逐漸進入第二階段(即壓制物流/供給),從而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2全球供應鏈擾動,中國影響由內及外疫情的全球發酵,在產業鏈全球化的合作背景下影響更為深遠。
  • 2020-2024年中國標籤印刷行業深度分析
    國內交通是恢復了,國際交往卻隔斷了。  或許有人認為這對以國內業務為主的企業影響不大,其實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任何國家、任何行業、任何企業,都是不可能脫離全球經濟總體發展趨勢的,對標籤行業同樣也不例外。
  • 專家重磅發聲: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的判斷是短期的、局部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疫情是突發性事件,短期經濟可能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但隨著疫情逐步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生活也會恢復正常秩序。處理好科學防疫和有序復工的關係,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在合理區間範圍內。
  • [PVC]:美國不可抗力逐步解除難阻一季度全球PVC行情延續堅挺
    原標題:[PVC]:美國不可抗力逐步解除難阻一季度全球PVC行情延續堅挺   12月上旬美國臺塑年產75萬噸裝置解除不可抗力,自11月中旬以來,西湖化學查爾斯湖裝置氯鹼裝置
  • 鎮江市貿促會開出35份疫情不可抗力證明書 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中國江蘇網2月22日鎮江訊(王南飛 章存保 艾培)疫情發生以來,很多企業受客觀影響延遲開工,導致國際貿易合同無法按期履行,不僅要承擔直接合同損失,還將面臨客戶追償,而這個時候,由貿促機構開具的不可抗力證明書,就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一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