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越來越多家長從小就對孩子非常嚴格,但是有時候卻事與願違,逼得太緊,反而把孩子逼成敵人。
被美譽為"動畫之神"的日本畫家宮崎駿,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他有個做動畫導演的兒子叫宮崎吾朗,可能鮮為人知。
如果說宮崎駿的動畫做到滿分,那他作為一個父親卻只能算"0分"。
"0分父親"宮崎駿
宮崎駿雖是動畫大師,但卻不贊成兒子宮崎吾朗涉足動畫事業。
宮崎吾朗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宮崎駿卻一直反對兒子從事動畫工作,可能是因為自己知道這個行業有多難吧。
從小就被父親反對畫畫的宮崎吾朗,不得不拋棄自己所愛,成為一名建築師,直到38歲,才開始自己喜愛的動漫事業。
宮崎吾朗人生中第一部執導的動畫電影《地海戰記》播出時,宮崎駿也去到了現場,然而,長達3個小時的電影還沒播到一半,他便離開了,並且毫不客氣地評價兒子的作品:"冗長又無趣的東西,有什麼好看的"。
宮崎駿與兒子宮崎吾朗之間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佔據了他們兩個大部分人生,一直到宮崎吾朗51歲時,仍然還是父親眼中那個"不成器"的兒子……
在兒子宮崎吾朗眼裡,父親就是一個惡魔,就算他的動畫做到滿分,那也只是個"0分父親"。
要說宮崎駿太冷血不愛兒子吧,似乎也不是如此,相反,他只是嘴上嫌棄但內心也很是在乎兒子。在宮崎吾朗還小的時候,父親宮崎駿會通過畫畫記錄下兒子成長的點滴;在兒子開始創作時間,雖然嘴上一直嫌棄兒子但還是讓工作人員送去了自己的畫稿,幫助兒子理解……
而現在很多孩子眼中的父母,可能也只是0分的。
別把孩子逼成了敵人
孩子和父母的選擇往往都會不一樣。有一些強勢的父母會直接要求孩子按照他們規定好的軌跡生活。比如,學街舞還是學芭蕾、學文還是學理以及學醫還是當教師,甚至大到包辦婚姻,一切大權都被父母緊緊攥在手中。
孩子沒有自由選擇權,活得也沒有自我。試問,這樣的父母又怎能祈求在孩子心中滿分呢?雖說很多時候,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逼得孩子太緊,會適得其反的。
雖然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嚴厲無可厚非,但是千萬別把孩子逼成了敵人。
不要一味打壓孩子的積極性。不知大家是否看過"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故事,主人公的母親一直鼓勵主人公,父親一直貶低主人公,正因為在這種"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環境中成長,才使得主人公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人。
如果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糟糕透了",在滿心歡喜拿到九十九分的答卷過來期待父母表揚時,換來的是:"真差,人家的孩子都是滿分的"。試問孩子哪裡還有前進的勇氣呢?"百鍊成鋼"似乎不是孩子可以理解的一個教育方法。
給予孩子多一些的肯定。在孩子做事可能沒做得那麼好時,不要一味責怪孩子。比如,在孩子搗蛋拆了家裡的電視遙控器時,要冷靜地引導以及鼓勵他組裝回來,肯定他的動手能力,這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什麼興趣愛好,只要不是不良的,父母都應該要給予支持,而不是瘋狂扼殺。家長可能都想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期待中的那種人,但孩子不一定適合成為那種人。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便闖不出一番天地,成為一個長項也未嘗不可,家長又何必勉強呢?
給大家說一個小故事吧!曾經有個兔子很喜歡吃胡蘿蔔,但是它以為別人也很喜歡吃胡蘿蔔,就一直給魚餵胡蘿蔔,還想魚對它心存感激,試問,這可能嗎?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便是如此,父母和孩子在對方的眼中,可能只是0分的,覺得對方做得都不對。希望家長不要把孩子逼成了敵人,尊重孩子的意願,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做法。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