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專欄 蕭皇后的鳳冠

2021-01-14 時尚芭莎

       鳳冠霞帔這個詞大概是無人不知的,但事實上,鳳冠這個詞針對具體冠的種類,就有點語焉不詳了。冠在古代女性的裝飾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一個女性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比如像《金瓶梅》裡有一個情節,說一個道士給西門家的女人們看相算命,看到丫頭龐春梅的時候說:「此女將來必戴珠冠。」就是說她將來會飛黃騰達的,周圍人都不信,沒想到後來她果然嫁了官員成了貴婦。

      簡單地介紹一下女性的冠在古代的種類,冠在過去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禮服冠,另一類是居家佩戴的冠子。其中禮服冠又分為大禮服冠和常服冠(即常禮服冠)。


北朝的花冠,與其說是鳳冠,不如說冠的原型的重點是這些花枝型的裝飾


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的冠的殘件,由金銀、寶石和珍珠所構成的花飾


苗族這類叫萬花朝鳳的銀冠子,保留了許多早期花冠的特點

相關焦點

  • 每個朝代皇后鳳冠都不同,有的皇后戴的「鳳冠」上還有龍呢!
    尤其是皇族宗親的服飾,更是要求嚴格,什麼樣的人衣服上繡什麼樣的花紋都是有講究的,絲毫不能僭越。而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其吃穿用度自然是最好的,而對皇后來說最尊貴的也就是那頂鳳冠了,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龍紋圖案,那自然也只有皇后才能用鳳,鳳冠也是皇后身份地位的象徵。
  • 一塊「土疙瘩」,居然是皇后之物,清理後價值連城!
    揭秘「土疙瘩」的驚人身份 在研究所,專家們對這塊「土疙瘩」進行著清理,最後發現這是一頂帽子,也就是蕭皇后的鳳冠。 這是中國傳統金銀器製作中常見的珠化工藝在,遠遠望去,閃閃發亮,珠光寶氣。
  • 中國僅存的4頂」鳳冠「,真是美得令人咋舌!
    中國女子對鳳冠霞帔,一直都是有情結的,就好像西方人結婚必穿婚紗一樣。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中國新娘子結婚必備服飾,就算是輕靈出塵的林徽因也不能免俗。由於對鳳冠霞帔有執念,因此即使身在異國他鄉,她仍然想在結婚時按照中國的傳統方式來。可是,當時的國外哪有賣這東西的商鋪,於是林徽因決定自己設計。嚴格來說,她的這頂鳳冠並不傳統,因為沒有「鳳」!真正的鳳冠到底是怎樣的呢?
  • 明代女子鳳冠:綴龍鳳以耀軀,雍容華貴背後的時代取向
    引言位於國家博物館的明朝出土文物——萬曆孝端皇后鳳冠,以其雍容華貴之美在展館之中格外顯眼奪目。孝端皇后作為萬曆唯一冊封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后,這個精美鳳冠作為其高貴身份的象徵承載著她的輝煌過去,向世人展現明代皇后的奢華典雅。
  • ...新娘頭上的華美鳳冠出自她手[圖]-鳳冠,鄭燕,頭飾,中式,鳳冠...
    原標題:尋找手工藝人 | 新娘頭上的華美鳳冠,就出自她的巧手(附視頻)  「鳳冠頭飾只是一個開始,我希望能把中國古典婚嫁文化中的各種服裝配飾都能復刻出來,讓現代的新郎新娘也能感受傳統神韻。」一件小小的鳳冠,既承載著中國的傳統婚俗,也折射著如今新人對婚禮的期待。    從傳統到復古
  • 至尊至貴至美:中國古代女子鳳冠霞帔的由來與演變
    這一期會根據「鳳冠」「霞帔」兩個拆分出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首頁先來總結一下,「鳳冠霞帔」是兩種可以分別獨立穿戴的服飾,一是頭戴的鳳冠,而是身穿的霞帔。後面我們就分兩個板塊講解一下。當時鳳冠的具體形制,可見《金史.輿服志》「皇后冠服。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羅表、青絹襯金紅羅託裡,用九龍、四鳳,前面大龍 銜穗球一朵,前後各有花株各十有二,及餾辦、孔雀、雲鶴、王母隊仙人、浮動插瓣等,後有納言,上有金蟬襻金兩博鬂,以上並用鋪翠滴粉縷金裝珍珠結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寶鈿窠,後有金鈿窠二,穿紅羅鋪金款幔帶一。」
  • 鳳冠與霞帔
    先說鳳冠,顧名思義,就是冠上綴著鳳凰飾首的帽子,這樣的習氣在宋代已形成,並且在宋代被官方定下來,作為一種禮冠,有等級和禮制上的講究。到了明代,規定得更加嚴格。只有兩種情況下的女人才能戴鳳冠,一是后妃所戴,冠上綴有龍鳳裝飾,這是名副其實的鳳冠,如皇后的鳳冠有九龍四鳳。另一種則是朝廷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只綴珠翬和花釵,與皇后相比,等級上有一定的差別,但作為禮冠,習慣上也稱鳳冠。
  • 定陵出土一件絕代「鳳冠」,光紅寶石就上百顆,專家看後拍案叫絕
    我們今天重點介紹的這件寶貝其實就是來自定陵,而且還是被譽為定陵的十大國寶之一,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孝靖皇后鳳冠」,說起鳳冠,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隋煬帝蕭皇后的鳳冠,其實這件「明孝靖皇后鳳冠」並不會輸給蕭后冠哦!
  • 萬曆皇后的鳳冠戴在頭上是什麼感覺,她做過試驗,還說這樣一句話
    這鳳冠曾被萬曆皇帝孝端皇后戴在頭上。她對這種感覺有最大的發言權。然而,孝端皇后死於1620年。她已經死了將近400年了,不可能讓一個死人說話。在修復的過程中,鳳冠,的專家們會在他們的頭上試試這個鳳冠,感受一下「一步登天」的感覺。別想這個。
  • 孝靖皇后佩戴的鳳冠,口銜罕見異形珍珠寶石,成為鳳冠中的佼佼者
    這是明萬曆孝靖皇后曾經佩戴過的一頂鳳冠,它的設計工藝是非常高超的。這款鳳冠是由黃金打造而成的,看上去非常堅固。點翠的工藝雖然有些殘忍,但是在首飾上卻是很驚人的一項技藝。鳳冠的表面採用漆竹絲圍成圓形邊框,邊框的表面鑲滿了黃金。
  • 宋朝鳳冠,如今收藏於美國,唱不盡的清平樂,道不盡的大宋風華
    我們常常會看到中國的一些寶貴文物出現在外國拍賣的消息,中國有許多寶貴的文物流失海外,令人非常痛心。宋朝的鳳冠如今收藏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底是為什麼如此珍貴的中國瑰寶「鳳冠」為何會出現在美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的精髓,唱不盡的清平樂卻成了現在道不盡的惋惜。
  • 定陵孝靖皇后鳳冠後有「博鬢」,經過專家研究,它應該有三個作用
    不過,考古專家們更感興趣的是冠的裝飾,如著名明孝靖皇后鳳冠,它上面竟還有完整的「博鬢」,令人感到新奇不已。究竟什麼是博鬢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鳳披霞冠,我國僅存四頂鳳冠,每一訂都是藝術瑰寶
    鳳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我國現存的鳳冠只有四頂,1957年從北京市昌平縣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出土的四件鳳冠,即: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隸屬於明朝神宗的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各2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 楊廣死後,蕭皇后又嫁了5個男人?李世民:胡說,根本就沒有我!
    然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就拿隋煬帝楊廣的皇后來說,傳說,她一生嫁給了6個男人,並且各個是帝王。但是,我認為他一生只嫁過5個男人!蕭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後被隋文帝選為楊廣的妃子。兩人成婚後,十分恩愛,並且蕭皇后在楊廣的奪嫡路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後來,楊廣三徵高句麗,使得國家民怨沸起,但楊廣堅決要三遊江都。在江都的楊廣,不問國家大事,一心尋歡作樂。
  • 我國僅存的4頂鳳冠,光裝飾的珍珠就有幾千顆,驚豔眾人!
    中國現有的鳳冠只有4頂,那就是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她們分別每人有兩頂。1.孝端皇后鳳冠鳳冠是皇后在接受冊封的時候要戴的,鳳冠以髹漆細竹絲編制,18朵以珍珠、寶石為原材料製作的珍珠,翠鳥羽毛點翠的如意雲片,冠前還有翠藍色飛鳳一對,冠頂等距排列金絲編制的金龍3條,中左右兩條口銜珠寶流蘇,冠後部飾六扇珍珠、寶石製成的「博鬢」,呈扇形左右分開,冠口沿鑲嵌紅寶石組成的花朵一周。2.
  • 世界五大鳳冠:中國2頂最奢華,西方3頂太寒酸,慈禧的無人能及
    鳳冠:這一詞的由來是形容中國的后妃們頭上戴的一個飾品,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地位的象徵,一般上面都會鑲上價值最昂貴的珠寶和金銀,十分的雍雍華貴,在造型上也是設計感十足,用鳳冠來表達自己高大的地位並且還能展現自己的顏值。不光是中國,西方國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身份。
  • 一日命婦:古代婚禮中鳳冠霞帔從禮服變成婚服的演變
    導語:鳳冠霞帔是古代皇后為代表的高等級命婦所穿戴的品級服飾,如果要說中國古代服制金字塔上最頂端的衣冠,男性的是皇帝的冕服,那女性的就要數皇后的例如宋代皇后像中皇后穿深青色翟衣,、腰帶、蔽膝、鞋襪也都是青色調的,領口。袖口、下擺有紅色雲龍樣的鑲邊,這便也是宋代女性婚服的配色色系。
  • 遼的皇后為什麼大都姓蕭,而與楊家將對陣的蕭太后又是哪個?
    所以遼朝的皇后都姓蕭,是因為遼朝的契丹族本身就有兩個大姓,一個是耶律氏,一個是蕭氏,同姓不婚所以耶律氏一般都會娶蕭氏的契丹族女子為妻。作為契丹皇族的一支耶律氏來說也是如此。楊家將來自於中國古代的評書演義,裡面和楊家將作對的蕭太后應該是蕭燕燕,因為遼朝和宋代發生戰爭,其中又有太后和楊家將參與的,在歷史上只有雍熙北伐。趙光義於986年正月二十一日(3月4日),對遼發動「雍熙北伐」。宋太宗派潘美擔任雲、應、朔等州都部署,雲州觀察使楊業為副將,率兵出雁門攻打遼朝,其中耶律斜軫在西面抵禦西路宋軍楊業一路。
  • 《清平樂》:服飾配飾完美復刻宋代時尚,你都認得出來嗎?
    作為資深劇迷的小編被這部劇服飾的神還原圈粉啦!從君王、妃後到大臣,衣冠都有考據!簡直想把劇組服裝師拉進誇誇群狠狠贊 一通!1皇后朝服曹皇后的鳳冠還原了宋欽皇后的鳳冠,衣著配色紋飾也高度相似。知識點:九龍四鳳冠是皇后受冊、朝會時佩戴的禮冠,冠上花朵襯託龍鳳主體,鏤空形式打造立體感,左右兩邊分別有三扇博鬢,掛滿垂珠,不僅象徵了祥瑞美德,更代表「鳳儀天下」的高貴地位。2天子朝服長腳幞頭+紅色圓領衫,完美複製。
  • 《楊家將》裡遼國蕭太后
    景帝體弱多病,無法很好的處理政務,皇后蕭綽幫忙處理政務。國家大事讓景帝決定!而此時皇后才十八歲。皇帝頒布法令「在書寫皇后的言論時也應稱『朕』或『予』,這可作為一條法令。」這就意味著蕭皇后可以行使皇帝的參政權和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