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大師在日本是如何將佛教發揚光大,在文化方面又有怎樣的建樹

2021-01-08 般若正觀

密教傳入日本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在密宗傳入之前,日本文化是一片沙漠。弘法大師將真言密法融入了大和文化之內。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日本人已將之全盤接收,當作是自己的文化了。現在日本本土文化裡,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東西都有真言密宗的影子。

806年,弘法大師從中國回到日本,獲天皇敕許,在京都市郊高雄山建神護寺,立壇授法,並修持鎮護國家的密法。又在816年開創高野山永久本山。大師在京都的東寺(教王護國寺)創立「綜藝種智院」,將教育平民化。又創立平假名。大師一生中很多時間都用於社會服務與思想建設上。還特別注重農業、水利和經濟各方面的建設,在建築、醫療、教育、雕刻等方面均有極大的貢獻。

835年三月,大師年六十二,自斷食物,在三月二十一日高野山奧之院人定留身。大師是三地菩薩的示現,道德與功績都令人景仰,其認真研究顯、密二教而將其系統化,井加以區分。大小乘的經論無不熟讀,能與神靈護法相互感應,故一生的靈跡極多。晚年於四國修行,顯跡於八十八靈所,至今依然令人津津樂道。大師的一生體現了三密加持,是即身成佛的密宗行者。

總括大師的一生,最卓越的成就就是成為密宗開宗立教的祖師。在密宗傳承中的日本各祖師中,大多只能將密宗的精神加以弘揚。講到開宗立派,只有弘法大師。他不僅可以將密宗與儒、道二家相比較(三教指歸),又將世界各宗教與真言宗相比(十住心論),將真言宗的殊勝列出,這是大師最大的功德。

相關焦點

  • 鑑真和尚:為弘佛法,六次東渡,被日本人譽為「日本文化的恩人」
    除了佛學之外,鑑真在建築、繪畫、醫學等其他領域也有所建樹,尤其是醫學方面,更是造詣精深。(2)鑑真所跟隨的幾位法師,諸如文綱、道岸、弘景等,皆是律宗的傳人。律宗,乃漢地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它非常注重研習並傳持戒律,而且還分為幾個不同的派別。
  • 仁王護國:日本有佛教背景的大學
    仁王護國:日本擁有佛教背景的大學。大家都知道,基督教國家建立的大學很多都有神學院,或者有著深厚的神學背景。比如哈弗大學就是一名牧師建立的。那麼日本作為我們東邊的鄰居,卻有著數量眾多的佛教背景的大學。這些大學大多開有梵文系和佛教文化/哲學系,或許佛教對日本的影響比我們能夠想像的要大得多:且不論人數和信仰的虔誠與否,光就佛教系大學(佛教團體建立或者與佛教文化息息相關)多寡而言,日本奪得桂冠,勝於全球。相較於大學,日本絕大多數佛教教育機構其實是在高中。甚至幼稚園旁都有寺院,小孩常常去寺院感受生命,體會對生活的熱愛。
  • 佛教:苦行的「彌陀和尚」承遠大師,一生弘法身體力行,身教言教
    那麼,這個可以貴為國師的老師的人、可以讓天子也向他禮拜的人、一代文豪柳宗元也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的承遠,是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被叫做彌陀和尚呢?承遠,江州人,淨土宗的第三代祖師。曾任衡州刺史的唐代土人呂溫,寫有一篇《南嶽彌陀寺承遠和尚碑》與柳宗元的《南嶽彌陀和尚碑》同為承遠生平研究的最重要的史料。碑文記載了承遠出家的原因。
  • 中日邦交四十周年 日本佛教聖地高野山擬大型佛教團訪華
    人民網東京3月12日電(記者王艇)作為迎接中日邦交四十周年活動之一,日本眾議院議員、日本全國旅行業協會會長二階俊博和中國國家旅遊局駐日首席代表張西龍,3月10日來到和歌山縣高野山無量光院,與日本高野山無量光院住持土生川正道、
  • 大德高僧慧遠弘法當陽
    周新仕攝引言:中國漢傳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影響最為廣泛的是淨土宗,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佔據重要位置。在廬山創建淨土宗祖庭東林寺、開中國淨土宗先河的東晉慧遠大師,在創建東林寺之前,曾在當陽建廟弘法,留下了不少歷史遺蹟。
  • 法舫:東南亞文化與佛教
    法師正在英年:在印時曾任錫蘭摩訶菩提學會及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之講師,歷有年所,溝通中印文化,厥功至偉。前在國內曾任武昌佛學院院長,重慶漢藏教理院及北平教理院等教務主任。此次應國內佛教同仁函電促駕,回國主持擘劃興辦世界佛學院,以適應現時代人類精神文明亟須充分發揮普遍之需求。可見其此行使命重大之一斑。
  • 香港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林錦江
    藏傳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佛教三大系統之一。在香港特區基本法所賦予的宗教政策下,香港藏傳佛教的發展,有著兩個重要的意義:一個意義是傳播自身宗教文化的宗教價值和實踐;另一個意義是促進香港同胞對於包括藏傳佛教在內的藏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理解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重要和發展方向。
  • 日本有一個比京都更像「唐朝」的地方
    歷史上有兩位著名人物,與這座山城有關,一位是秦朝方士徐福,《史記》記載,秦始皇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入海尋找蓬萊仙山,摘取長生不老之藥,結果徐福一去不復返。日本說,徐福是到了日本,並在和歌山縣上陸。在現在的新宮市,不僅有徐福上陸之地,還有徐福的墓,還有徐福公園,規模都不小。另一位,是日本和尚,法號「空海」, 諡號「弘法大師」。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舞
    金剛法舞作為藏傳佛教所特有的宗教舞蹈,在我國藏區及不丹、尼泊爾信奉藏傳佛教的國家都有傳承。不同地區對金剛法舞有不同的稱呼,如在青海藏區叫「跳乾」,在內蒙古地區叫「查瑪舞」等。關於金剛法務的起源,有不同的觀點,通常的認為是隨密宗由印度傳入西藏並在藏區得以發揚光大。最早由印度傳入的被稱為「舊法舞」,而在各地區各寺院所形成各自傳統和表演形式的,被稱為新法舞。藏傳佛教歷史上第一次金剛法舞表演,是在藏區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桑耶寺的落成典禮上。
  • 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卻是學中國而建,堪稱日本佛教文化裡程碑
    許多中國遊客去日本旅行,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日本的很多景色、文化和歷史與中國有著相似之處。沒錯,中國與日本,在歷史長河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中國與日本的相似之處,也體現在宗教文化方面。四天王寺是聖德太子為實現夙願,於593年創建的日本最早官家寺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於有廣大僧徒和信教群眾的堅定信仰與熱心支持,四天王寺內的建築雖幾經損毀,但每次均得到及時的重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63年重建之後的模樣。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以及日本百姓佛教信仰的心儀之地。
  • 京都日本寺院盤點:不知道這些寺院,可能對日本的佛教文化不了解
    佛教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日本的文學、音樂、美術和日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日本著名的寺院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大古都京都、奈良和鎌倉。金閣寺我覺得命運沒有賦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東西。於是我的孤獨愈發膨脹,簡直就像一頭豬。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鑑真六次偷渡日本,因被這句打動
    滿院子的古木青苔,白牆青瓦,有著日本現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是鑑真大師與弟子們留給日本的寶貴遺產。鑑真大和尚(688年—763年),作為佛教文化的「傳戒大師」,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鑑真大師就像當今網紅一樣,成為媒介高頻詞。我看過他的連環畫、電影、小說和各種新聞報導。所以,對鑑真大師的生平事跡很是熟悉。
  • 日本最有靈氣的佛山,是日本佛教之母,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每次說起日本,人們都會想到富士山,其實除了一些日本的著名旅遊景點之外,日本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今天給你介紹的是一日本佛教的發源地——比睿山。這座山橫跨日本京都府和滋賀縣,海拔約848米,雖然在日本眾多的名山中它並不出名,但在日本的地位卻是相當的高,它被稱作是日本佛教之母山,是日本的聖地之山。
  • 佛塔不倒: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圓瑛大師在上海
    (刊《圓瑛法師年譜》,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得到如下幾個關鍵信息:一、紀念塔最初是在寶山大場佛教公墓被建立的。二、大場佛教公墓在「文革」期間遭受破壞,原址變為工廠,紀念塔也被封存於工廠的水泥圍牆之中,與世隔絕。三、直到2008年,工廠改造拆除圍牆,在黑暗中涅槃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紀念塔才又重見天日。
  • 藏傳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傳奇的一生
    同時,他拜眾多上師廣泛學習文化知識,包括內外聲明、因明等學科,系統研習佛教顯密教理;特別從法護論師座前修學《四部毗奈耶》(vdul ba lung sdebzhi)、《阿毗達摩集論》(mngon pa kun las btus pa)等大乘佛教的重要經論,奠定了廣博深厚的佛學基礎。
  • 星雲大師:他12歲出家,創辦佛光山最大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
    星雲大師,中國臺灣一代佛教高僧,臺灣佛光山道場的開創者,「人間佛教」的踐行者,1927年,他出生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寒,12歲便在棲霞寺出家,一生宣揚佛法,弘法利生,在全球各地都留下弘法足跡,座下弟子一千餘人,全球信眾超過百萬,佛光山也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 六祖惠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最有智慧,弘法度眾無數
    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一個四句偈,意思是世間萬物,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不要執著也不要妄想,便能心無掛礙,得以清淨。惠能,唐代人,佛教禪宗祖師。在佛教的歷史上,他是一個把中西佛教的思想相融合貫通的思想家,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的意義,因此他也被尊稱為「六祖」。
  • 日本佛教主要宗派簡介
    幾乎所有去日本旅遊的人都會有意無意接觸日本的佛寺,但是大多數人都搞不懂其中的學問,只是給人感覺比中國這個佛教大國還密集。根據日本統計協會2013年的數據,日本約有8470萬佛教徒,佛寺約有7.5萬餘座,超過30萬尊各類佛像,作為一個1.2億人口的國家來說,佛教徒佔大多數。一般認為,日本人大多為了個人的安身立命、靈魂的救贖或者鎮護國家而信仰佛教。
  • 佛教:經過滅佛期大約一百年,佛教又重新復興,進入後弘期
    下路弘法,是指公元10世紀下半葉,佛教從多康傳入衛藏地區得以復興,藏文佛教史籍稱為「下路弘法」。這是因為在滅法時期,一些僧侶攜帶經書逃往多康地區隱居,保存和發展了佛教,然後又傳回衛藏地區。其中有三位僧人藏熱賽、越格瓊和瑪釋迦牟尼在朗達瑪滅佛時用一匹騾子馱載毗奈耶經等律藏經典出逃,繞道霍爾到達今天相當於青海貴德縣的安土縣,繼續修行和傳教。
  • 怡藏法師:繼承太虛大師思想 弘揚彌勒大慈精神
    編者按:11月11日,2020雪竇山彌勒文化節在寧波奉化雪竇寺龍華廣場盛大開幕,這是雪竇山彌勒文化節連續第十三年舉辦,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雪竇寺方丈怡藏大和尚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本屆雪竇山彌勒文化節適逢太虛大師誕辰130周年,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彌勒菩薩人間淨土思想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