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婷
老公家裡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內江人,我一個南充人剛到內江生活的時候,簡直就是聽天書一樣。他們說話語速快,很多時候說的東西我都不曉得啥意思,十句話我能聽懂七八句就算不錯了。光是「搞頭」,就讓把人腦殼都搞昏。
你比如,「家裡沒得搞頭了,下班回來帶點嘛。」我問:搞頭是啥子?「就是洗碗用的。」噢,洗潔精嘛。我就買了一大瓶洗潔精回家。
又比如,「娃娃洗澡擠點搞頭嘛,不然油麗麗的。」我說,怕不得行哦,洗澡咋個能用洗潔精?這個是洗碗的啊。「不是洗碗的,是專門洗澡的搞頭。」噢,沐浴露也能叫「搞頭」?又學到一點。
再比如,「幫我拿下搞頭,我洗頭。」我說,洗頭不是該用洗髮露嗎?你要洗潔精爪子?「不是洗潔精,洗頭的搞頭」。噢,原來洗髮露也叫「搞頭」。
這個「搞頭」,我開始以為是洗潔精,後來發現沐浴露、洗髮露他們都叫「搞頭」,所以類似膏狀內的物品他們都叫「搞頭」。
又比如,一天,婆婆說「明天來推點灰妹兒」吃,我說這個「灰妹兒」是啥?「就是豆腐,我們土話就喊灰妹兒」。哦,我們南充那邊,豆腐就喊豆腐,也有人文藝點的喊「灰菜」,還是頭一次聽說喊「灰妹兒」的,一直不曉得為啥。家裡每年都種了豆子,也就是黃豆,要推灰妹兒,頭一天晚上就將黃豆用冷水泡起,第二天先用機器推,然後在鍋裡用「膽水」來點豆腐。你別說,自家做出來的豆腐比街上賣的好吃,豆腐灰白嫩滑緊實,不像街上賣的豆腐有很多水分和蜂子眼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