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價格戰:單價跌去兩三成,但消費者高興不起來……

2020-12-15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4日電 (常濤)「雙11期間快遞價格整體處於一年中的較高水平,一單兩元左右。不過這幾天開始降了,一天降一毛,過不了幾天這裡快遞價格就會降回正常水平,最低幾毛錢一單。」說到快遞行業正在上演的價格戰,義烏批發市場商家李震向中新經緯記者分享了他近期的觀察。

在江西南昌工作的白領張帆以另一種方式感受著快遞價格戰帶來的變化。雙11「剁手」後,雲帆發現至少五件快遞出現了派送異常。「有的快遞放在網點幾天不派送,有的快遞直接退回了發貨地。」張帆說。

近期,「多家快遞公司出現無人派送」「如何看待快遞小哥罷工」成為微博熱議話題,合計閱讀量過億。在這背後快遞企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上市公司公布的10月數據顯示,主要快遞公司單票收入同比去年已跌去兩三成。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快遞價格戰至少到明年4、5月份才會暫告一段落。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

快遞價格戰下 單價跌去兩三成

2019年至今,快遞行業經歷著一場頗為激烈的價格戰,新玩家的入局在某種程度上又加劇了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2019年順豐控股推出特惠專配新產品,2020年以來又有極兔快遞、京東旗下眾郵快遞、順豐旗下豐網等三家新加盟制快遞網絡加入。

10月1日,眾郵快遞宣布推出1.5元發全國的優惠政策。極兔快遞在華東與華南,甚至有單票低於1元的大客戶。李震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在義烏,極兔快遞給大客戶的價格多為8毛一單,「通達系」有時給大客戶的價格能低到1.5元一單,不過要拿到這個價格,並不容易。「發個幾百單根本沒人理你,至少要3000件起步。」李震說。

資料圖 中新經緯 付玉梅攝

價格戰直觀體現在了上市快遞公司公告的月度單票收入中。近日,順豐、申通、韻達、圓通等快遞公司先後公布了10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從數據來看,上述快遞公司10月份單票收入均大降,跌幅範圍在兩至三成。

以順豐為例,其10月速運物流業務營收同比增34.22%;業務量6.89億票,同比增長57.31%;單票收入17.50元,同比下降14.68%。

相比順豐,通達系快遞企業在業務量增長的情況下,單票收入下降幅度更甚。同期,韻達股份單票收入2.18元,同比下滑32.72%;申通快遞單票收入2.25元,同比下降20.21%;圓通速遞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14元,同比下滑23.17%。今年二季度,中通快遞單票收入為1.29元,同比下降20.9%。

快遞員、消費者「很受傷」

提到快遞價格戰,就不得不提義烏。義烏是國內最集中的小商品集散地,這兩年又因為火爆的直播帶貨,成了快遞企業必爭之地。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月-9月,義烏以597189.5萬的快遞量穩居全國第一。

義烏的快遞價格戰由來已久。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百世匯通在義烏開啟了「均價銷售」的策略,打破了快遞價格市場的平衡。這一招非常有效,「四通一達」不得不採取跟進策略。

於是,義烏成了快遞價格的全國窪地,一度出現過「每單8毛,快遞發全國」的「屠殺價」。李震認為,這樣的價格基本上是做一件虧一件。但如果不降價,則意味著自己的市場份額會被其他快遞企業佔領。

李震在義烏從事了六年批發業務,對當地的快遞市場頗為熟悉。在他看來,義烏是全國快遞的「奇葩地」。「其他市場快遞價格可能一月一談,甚至一年都不變,但在義烏,快遞價格一天一談。」目前義烏的快遞面單價格仍處在雙11節奏中。李震說,「雙11期間,極兔快遞1.9元一單,百世快遞2.6元一單,不過這些都是給大客戶的價格,三千件起發。我們也做一件代發,這部分主要是面向做直播帶貨的小主播,目前價格是4元一單。」

不過,據李震觀察,義烏市場快遞價格已經在下降了。「目前價格一天天降,一天降一毛,很快就要降到雙11前的價格水平了。正常情況下,極兔快遞0.8元一單,百世快遞1.2元一單,一件代發3元。」李震說。

李震介紹,在義烏有經驗的商家都明白一個道理,低價同時意味著「爆倉」的風險,尤其是在雙11這種特殊時候。

「11月1日,中通宣布雙11首日訂單成交量破1億,我們的倉庫主管立刻做出一個決定,改申通為主,因為他判斷中通會『爆倉』。『爆倉』意味著48小時發貨變成變成96小時,到時候全部精力要用來應付客服。」義烏商家劉飛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快遞價格戰的「不良反應」同時體現在物流末端。一位快遞員表示,降價之後最大的一個變化是:活變多了,錢變少了。這種變化直接導致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快遞網點時常面臨倒閉、退出的狀況。

而對於用戶來說,直接反應是「收不到貨」。在廣西南寧上學的馬豔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她最近寄的快件由南寧轉運中心發往某網點後幾天沒有更新物流信息,也沒人派送。後來詢問商家客服,對方告訴她「網點經營狀況有點問題」,並建議她實地去網點看下。

馬豔的遭遇並非個例,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吐槽自己的快遞「一直在路上」,#快遞是要去旅遊嗎#也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家住西安市的段女士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快遞單價下降如果帶來的是遲遲收不到貨這種糟糕的網購體驗,她寧願多支付一些快遞費用。

來源:微博截圖

快遞物流專家、貫鑠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EO趙小敏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長期價格戰會帶來惡性循環,使消費者和快遞員受損。「價格戰必然帶來快遞網點的波動,網點波動意味著快遞末端不穩定,直接反應就是快遞員收入下降,以及服務質量下降,最終失去用戶。」趙小敏說。

價格戰明年結束?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快遞行業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龍頭企業的分化已經顯現。從快遞企業10月份數據可以看出,「通達系」業務量增速繼續維持分化特徵,韻達股份件量增速連續實現超過60%,而申通快速業務量增速雖然回升,但與其他「通達系」同行差距較大。

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通達系」公司的件量增速平均還比行業高出15個百分點,但到今年三季度,申通、百世的件量增速已經落後行業10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中通的市場份額則在逐步提升,包裹量的市佔率進一步擴大1.9個百分點至20.8%。

不過,趙小敏認為,快遞行業淘汰賽目前還不是特別明顯,明後年才會真正迎來加速階段。他認為,價格戰進行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臨界點。「比如在這個臨界點過後,快遞企業繼續降價,業務量不升反降;再比如網點波動波動的數量規模越來越大,失去控制,都是價格戰臨界點到來的標誌。」

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也表示,隨著快遞企業分化的進展,「價格戰」會趨緩乃至出現拐點。至於拐點何時到來?賴梅松認為,這仍將取決於龍頭企業產能的市場投入,但「這個時間點不會等太久」。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趙小敏預計快遞行業的價格戰還會持續半年左右時間,「行業一般認為明年4、5月份會暫告一段落。」趙小敏表示,目前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有些企業是主動、樂意捲入的,有些企業是被動加入的。「快遞行業是業務量主導的,沒有產品概念,嚴格來說也沒有什麼護城河,完全採用的是價格槓桿。」

他認為,快遞行業價格戰一個原因是快遞企業轉型升級意願不強。「部分已上市的快遞企業至今創始人也沒有進行過大筆套現,在此之前,要讓他轉型升級,投入更多資金做別的事情,他的意願不強。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選擇價格戰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

「對於採用加盟制這種商業模式的快遞企業來說,是樂意加入價格戰的。加盟制在快遞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功,這種模式的熱點是短平快,打法簡單且高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打法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是非常有利的,目前經濟增長處於相對平穩階段,價格戰這種單一打法會遭遇比較大的挑戰。快遞企業在降價的同時,配套服務也要跟上。如果為了降價而降價,獲得的市場份額最終還會還回去,獲得的客戶最終也會丟掉。」趙小敏說。(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價格戰」一觸即發,快遞行業群龍爭霸,快遞員卻成了「炮灰」?
    快遞業也早已全面復工,作為率先復工行業中的一員,快遞行業迎來復工的同時,也迎來了「價格戰」。陽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快遞行業也迎來了全面復工,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了3月份全國的快遞報告。報告中顯示,3月份我國的快遞服務業業務量完成額59.8億元,同比增長了23%。這個數據和2019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
  • 「價格戰」又起!快遞「電商件」費用降三成,巨頭「龍虎鬥」,為啥...
    今年2月以來,隨著高速公路免費和油價下跌,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從7月份各家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來看,同比均下降了兩三成。他告訴記者,公司產品中,飲料是賣得最多的,由於分量重、快遞費用高,佔了自己成本的近三成。今年二月份後,多家快遞公司用低價來尋求合作,使得一直有合作的快遞公司也開始降價,行業的價格戰讓自己得了不少實惠。膳立方創始人王延平表示,去年一箱24瓶的飲料,快遞成本大概在14元左右,目前已經降到10.5元,三公斤以內的快遞件,原來是4元,現在是3.4元,降幅也有15%左右。
  • 快遞行業掀起一輪激烈的價格戰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
    經濟調查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眼下,劉喜祖面對近30萬元的罰款,被停工號的20名員工,以及車後箱還沒派送完的快遞無可奈何,「把你推到湖中間了,你還想回頭?」劉喜祖的妻子解釋,「升級預警」就是客戶有意向投訴到郵政管理部門,但被快遞公司攔截投訴。被罰的那一單網點已經賠了錢給客戶,但公司罰單還是來了。「只要消費者在官網上查件,我們就被罰,或者人家投訴,我們沒來得及協商,也得罰。」劉喜祖說,有些快遞是網絡刷單寄出的空包裹,只有十幾克,在倉庫中如果不慎丟失,不僅得賠錢給消費者,還得遭到公司大額罰款。
  • 社區團購價格戰降溫 消費者:超低價非剛需 團長:不歡迎價格戰
    目前資本層面已經開始降溫,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社區團購這種新的電商形式未來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呢?超低價團購非居民剛需價格戰沒人叫好1分錢一袋食鹽、1分錢一個橙子,不久前,社區團購爆發了一場火爆的價格戰,很多消費者大呼「薅羊毛真過癮」。然而,這種瘋狂的價格戰並沒被社會各界叫好,目前已經逐漸降溫。
  • 快遞業「價格戰」持續升級
    困難時期也將加速行業內競爭,在明年6月單價收入迎來拐點之前,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或將持續升級。從投資機會角度,中長期看好重新加碼電商業務的順豐控股,以及加速混改的中國郵政。趙小敏進一步解釋道:「如果各個快遞網點跟所在區域的行業,沒有直接性的關聯,那麼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時候,就容易受到非常大的波及,快遞單量就會加速下滑。而那些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的快遞網絡,在應對挑戰的時候,它的生存能力也會更強。」這種挑戰在單票收入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細緻來看,「價格戰」是快遞企業搶奪市場的重要措施,但如今「價格戰」使得其盈利空間不斷縮窄。
  • 雙11義烏快遞停止價格戰:即使客戶想「跳槽」網點也不降價接單
    11備戰狀態,這裡的快遞量是世界第一,這裡是價格戰打到極致的地方。當客戶覺得合作網點漲價太狠,立刻就會去向別家詢價,漸漸上演一場停不下來的「追逐遊戲」。   「只有團結起來才能保住這個價格,讓大家別虧得那麼慘。不然可能雙11還沒結束,幾家快遞就因為價格不斷觸底打起來了。」其中一位網點負責人說道。
  • 雙11義烏快遞停止價格戰:即使客戶想「跳槽」,網點也不降價接單
    據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義烏的快遞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當地的快遞價格堪稱全國窪地,一度出現過「每單8毛,快遞發全國」的「屠殺價」。不過,這樣的價格幾乎很難覆蓋成本,基本上是做一件虧一件。如果不降價,則意味著自己的市場份額會被其他快遞企業佔領。快遞一漲價,客戶就坐不住了,這往往是「挖牆腳」的好時機。當客戶覺得合作網點漲價太狠,立刻就會去向別家詢價,漸漸上演一場停不下來的「追逐遊戲」。
  • 豐巢超時收費引爭議:誰在快遞櫃的生意中受益?
    近期,針對豐巢快遞櫃超時收費一事,不少快遞櫃使用者發出質疑。消費者張蘭向記者表示,她認為把每件包裹送上樓是快遞員的本分,不應該存放在快遞櫃。「有時候包裹很重,我自己拿上樓很辛苦。」張蘭認為,正是快遞櫃的普遍使用,才導致越來越多快遞不送貨上門。如今快遞櫃超時還要收費,更讓人難以接受。
  • 不招一個快遞員,雙11菜鳥裹裹如何幫上億人寄快遞?
    近幾年,快遞業務量高速增長,但在極致的電商快遞性價比和消費者服務訴求之間,還有一道溝。比如快遞員不提供上門取件、上門時間不確定、價格不透明、快遞丟損無保障等。2013年菜鳥面世,馬雲說準備花十年時間做這個理想主義項目。兩年後,菜鳥面向C端寄件的菜鳥裹裹在內部立項。
  • IPO恰逢快遞價格戰 「四通一達」包裝供應商天元股份如何才能避免...
    天元股份誕生在了中國快遞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依託爆發增長的訂單需求量快速發展,卻在上市之際遇到了快遞行業近年來最為激烈的價格戰。身為產品高度聚焦的快遞龍頭企業供應商,下遊客戶的一舉一動,都將牽動著天元股份的發展前景。
  • 剖析中通快遞三季報:價格戰下毛利率降至20%,發力海外仍逃不出阿里...
    在今年9月的客戶開放日上,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這樣評價四年來的發展,語氣中滿是自豪。賴梅松當然有資格高興,畢竟不是每個企業掌門人都有機會享受到二次敲鐘的殊榮。今年9月底回港上市,成功募集到98億港元後,中通的威望達到了頂峰。手握大把資金,穩居快遞行業之巔的它,似乎已經無可匹敵。不過,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 雙十一快到了,快遞不幹了?
    快遞員因派費降低罷工甚至改行,基層網點受困於不斷提升的攬件指標甚至發空包充數,這些問題的背後與快遞行業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不無關係。為了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快遞公司紛紛選擇低價衝量。泰安地區和小陳有著類似經歷的消費者業不在少數。有人下了單之後,被商家告知無法出單,稱「該區域物流公司總部設置為停發,不支持派送」,建議等物流恢復後再下單;有的快遞長達半個月沒有配送, #泰安快遞罷工#已在微博上建起話題。不止泰安,全國多地快遞都出現過或正在經歷快遞撤退。
  • 百世快遞頻現站點老闆跑路 配送慢、包裝損壞成投訴重災區
    根據快遞信息,記者聯繫了為莉莉送來包裹的快遞員電話。對方表示,自己一周前才被招過來當臨時工,負責派送近半月以來積壓的快遞。「這個網點周圍小區多,派送起來很麻煩,再加上派費不高、快遞公司打價格戰,老闆虧了就不幹了。」這位快遞「臨時工」說道。
  • 快遞業務量持續攀升 行業格局也悄然生變
    但是,今年以來,四家上市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一直呈現同比下滑,跌幅範圍普遍在兩至三成。導致這場價格戰比往年更激烈的,除了龍頭企業之間爭奪市場份額,還有來勢洶洶的新玩家。2019年順豐推出特惠專配,並在今年獲得高速增長;極兔速遞依靠低價策略快速闖入並攪動了市場格局,也招致通達系的顧忌;京東旗下眾郵快遞近期正式納入京喜事業群,並正式更名為京喜快遞。
  • 百世快遞「站點老闆跑路」!上海市民等了10天才收到快遞
    根據快遞信息,記者聯繫了為莉莉送來包裹的快遞員電話。對方表示,自己一周前才被招過來當臨時工,負責派送近半月以來積壓的快遞。  「這個網點周圍小區多,派送起來很麻煩,再加上派費不高、快遞公司打價格戰,老闆虧了就不幹了。」這位快遞「臨時工」說道。
  • 通達系快遞暫不會跟進中通漲價?義烏市場反應如何?
    (請點擊)按照往年情況,通達系雙11期間提高中轉費與派費已成慣例。是否會緊跟中通的漲價行為,圓通、韻達、百世均對媒體表示,對於快遞費用調整,目前還沒有接到通知,如有情況第一時間公開。順豐、京東則明確回應稱,雙11期間不會漲價。網點與消費者理解不一快遞費用的上漲會不會影響消費者?
  • 800億件快遞背後的故事
    每天工作8~10小時的佔46.85%,每天工作10~12小時的佔33.69%,近兩成從業人員工作12小時以上。2020年10月,據全國總工會消息,全國現有快遞從業人員約400萬人。2018年,快遞員數量為300萬人。《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多位快遞員了解到,在入職加盟制快遞企業的網點時均不籤訂勞動合同,工資主要由派件費和收件費組成。
  • 多快遞企業集體漲價 低利潤模式退場 新入局者爭蛋糕
    2020-05-12 09:06:31 來源:證券日報 疫情以來,「宅經濟」盛行,可以一天不出門,但不能一天沒有快遞。不管是「直播帶貨」的網紅,還是「在家剁手」的粉絲,沒有快遞小哥「取貨送貨」,誰都快樂不起來。
  • 「快遞老大」換新,業務量超過順豐3倍,3個月派送了46億件包裹
    而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國內幾大快遞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那麼四通一達一順豐誰會成為2020年的老大呢?據顯示,在三季度裡,中通拿下了總包裹數量和市場佔有率兩個第一,成了新的快遞老大。據中通財報顯示,三季度取得營業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了26%。這在四通一達中,收入增長幅度是最大的。
  • 「最美快遞員」辭職,連開3家豬肉店,「工資低、壓力大」成快遞員...
    2017年之前,他還是一名貨車司機,每月工資4000多元,還得經常出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2017年初,他加入了信陽一家快遞公司,成了一名「快遞小哥」,月收入漲至6000多元;2018年1月份,在送快遞的路上,他因為救了落水的一家四口,被評為全國「最美快遞員」,河南僅此一個,5月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國家郵政總局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