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不和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很簡單統治危機不在外面!

2020-12-12 世界史圖鑑

清王朝為什麼要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為什麼要號召全國勤王?在國家政治層面,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是相互妥協的,從來沒有撕破臉的事件,即便短期內撕破臉了,之後也會相互妥協,尋求一個新的平衡。能夠死磕到底的,除了國內義和團之外,沒有第二種人。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清王朝有什麼理由和動力能和西方列強死磕到底,西方列強是要推翻清王朝嗎?從來都不是,他們特別希望和王朝合作,使王朝打開國門,自己獲得壟斷市場利潤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既然都是為了做生意的,為什麼要死磕到底?

你覺得就算清王朝死磕到底的話,西方列強願意嗎?他們想要這種結果嗎?再拿清來講,本身戰爭就是在自己的國家打的,是在自己國家產生的戰場,不論打贏了打輸了其實都不重要,因為雙方之間的體量相差懸殊,最重要的是這一場戰爭能夠快速結束,而不至於將戰場上的一種混亂擴展到了社會上,擴展到了地區治理上,這才是清王朝自認為最嚴重的事情。

外敵入侵並不可怕,他們又不要土地,只要港口,而且還是做生意,之間有籤訂條約,西方國家也很知道拿捏分寸,對於清而言,這並沒有把自己逼急,而且還會在其中獲得稅收。雖然在我們看來是不平等條約,但是在清政府看來,這完全可以接受。因為這不危及清政府在國內的統治。

危及清王朝統治的,一直都是民間社團,秘密組織甚至是農民起義。可以說,一直到辛亥革命爆發之前,能夠動搖清政府統治,給清政府的統治帶來巨大的成本和問題的一直是這些人。而資產階級以及外國列強從來都沒有使清政府陷入統治危機之中,最多都是外交危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清政府能夠在很長一段時期以內都願意與洋人接觸,甚至的站在外國人的一邊。因為他們只是來佔便宜的,而內部人尤其是底層人是要奪取政權的。

此外,清王朝死磕到底,也有一些人幻想的成分,因為他們認為清作為一個專制統治王朝對於地方的統治是很穩固的,但其實這並不是歷史事實。事實是,王朝大部分在基層的統治都是依靠地區的鄉紳,地主。之所以能夠以入關不到20萬人的軍隊掌控了人口過億的國家,並不是因為專制統治,而是因為地區代理人統治。

只要保證地區地主的基本利益,他們就可以自動維護地區安定,管束周邊的村寨,農民安心生產,國家基礎就是這樣建立的,只要這些地主鄉紳掌握在清政府的手中,那麼清政府就可以將自己的統治力量輻射全國,但是在當時,可以說地區的地主鄉紳有很大的自治權利,也是很多人認為清政府可以實行民主化改革的關鍵。

因為西方民主制度的變革就是從地區自治開始的,所以清政府後期也進行了一系列地區自治的改革,其根本就是因為清政府的統治在政治上是專制的,在地區治理上是地主鄉紳自治的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清政府沒有辦法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動用自己的政治權威去號召的,因為統治力量本身就有限。

相關焦點

  • 清朝的醜陋盛世:大國衰落,西方列強蠶食殆盡
    西方列強在對華侵略時,利益大於衝突,聯合大於對抗。《辛丑條約》籤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清政府也試圖改變單純被動開放的狀態,積極主動進行開放,希望通過進一步開放達到富國強兵、維護統治的目標。
  • 沒有西方列強的攻擊,大清朝還能堅持多久?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我們都知道,大清朝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土崩瓦解的,很多人也都將清朝衰敗的原因歸結於此。那麼,如果再給大清朝一次重來的機會,它能堅持多久?還能一直長盛不衰,保持統治地位嗎?答案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很多人都會覺得,大清滅亡是必然的歷史規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清朝初期200年為什麼沒有列強來?說出來你別不信
    然而,在明中後期,一些外國列強來到中國,並多次與中國發生戰爭,其中包括與葡萄牙的三次戰爭和與荷蘭的兩次戰爭。那麼,為什麼在1840年清朝入關後的近200年裡,外國列強沒有再次攻擊中國呢?當時中國正處於內戰之中,應該受到更好的攻擊。事實上,在清初的200年裡,列強之所以沒有攻擊中國,是因為他們被打怕了。
  • 同樣是被列強欺辱,為什麼清朝做不到像日本那樣變強?光緒有話說
    在歐洲列強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生產力暴增,本土市場遠遠不夠,如果不趕緊開闢傾銷市場的話,必將引發內部矛盾;有了之前大航海時代的經驗,他們將目標瞄準了海外,而傳說中富饒而神秘的東方世界,就是他們最心儀的目標。以往是科技水平低下,經驗不足;而經過數百年的時間發展,歐洲國家的航海技術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 火藥是中國的發明,為何清朝卻被西方列強完虐?這與一位千古聖君有關
    說起清朝統治者的目光短淺,那可真不是一言半語所能概括的,也正是這短淺的目光,致使中國從明朝時期的軍事強國淪落到清朝末年的「東亞病夫」,清朝統治者簡直就是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發展,竟然還有底氣自稱天朝上國。
  • 甲午戰爭前,西方列強信誓旦旦說會保大清,為什麼一開戰全跑了?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4期:1894年,隨著日本在朝鮮戰場的步步逼近,清朝廷終於打起精神,全面應對:一方面應對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一方面派人去找西方列強調停,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備戰,以應對日本的貿然進攻。
  • 清朝靠什麼支撐到20世紀初期?這三場勝仗,使西方列強不敢小瞧
    同時也象徵著我國終於走出了自19世紀以來,被西方列強欺辱的尷尬歷史。 按理來說,清朝在乾隆去世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倒不是因為後來的皇帝昏庸無度,而是外界西方國家發展迅猛,而清政府仍然故步自封,不尋思求變。而19世紀開始後,西方列強用炮火轟開我國國門後,國人才看到這個不可一世的清政府竟驚人的腐朽和無能。
  • 如果清末沒有列強入侵,中國能否進入工業化?
    列強的到來是破壞了清朝,或者說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從而讓中國被動地接受了工業化。這也就是說,清末中國的工業化以及近代化,實際上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工業化和近代化。列強如果沒有入侵,那這個工業化和近代化的進程就必然會延後。為什麼?
  • 是什麼原因讓清朝統治者那麼害怕西方傳教士?
    在清代晚期隨著一次、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條約中別有用心的國家把傳教自由等相關權益硬加入了進去,這些國家中以英國、法國為代表,這些國家主要是基督教裡面的新教和天主教,他們是宣揚宗教精神喜歡四處傳教的,尤其以法國的天主教為最積極的一支。所以在清末法國的天主教想中國派遣了大批的傳教士來傳教,妄圖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影響政局。
  • 袁世凱逼宮,7萬清朝皇家衛隊為什麼不反抗?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在想盡一切方法鞏固自己的地位,畢竟一國之君的位子誘惑力極大,稍有不注意可能就會被其他人取而代之。而在這些穩固統治的方法中,加強對軍事力量的掌控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而每一個皇帝都會特別注重軍事力量的建設。
  • 明朝丟失的土地比清朝還多,為什麼貶低清朝而推崇明朝呢?
    不割地,不賠款。實乃中國最後一個漢王朝,有著漢人的骨氣; 還有的人說,清朝統治時期領土更大,康乾盛世讓國家的GDP翻了幾番,清朝的統治讓今天的邊疆少數民族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後期的列強入侵是因為在明朝就開始的閉關鎖國,支持清朝的都是滿族和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等等。
  • 清朝飽受欺凌,為何還被國際社會納入列強行列?
    由於滿清王朝的腐朽和懦弱,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地籤訂,這不僅使中國失去了大片領土,也給我們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這些羞辱國家的不平等條約也嚴重打擊了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慈禧皇后也被八國聯軍趕出了北京。可以說她窮困潦倒。然而,在當時的世界上,國際社會把清朝列為世界強國之一。這是怎麼發生的?
  • 武昌起義在規模上遠不如太平天國運動,為何卻能讓清朝統治崩塌?
    從經濟上來看,兩個歷史階段清朝的國家經濟狀況是大為不同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期,中國只經歷了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外部衝擊,賠償的白銀不多,沒有傷到清政府的財政元氣,反而讓清政府意外獲得了海關稅,不僅彌補了赤字反而增加了稅入,清政府依然有足夠的財力去平息這場規模浩大的農民運動。
  • 為什麼英國能夠殖民印度,卻沒能殖民清朝?
    因為,到1900年,慈禧向列強宣戰,以英國為首的8個工業國聯合派出遠徵軍。這場戰爭西方列強累計出兵5萬多人,傷亡2000多人,面對的清軍總兵力超過10萬,如果加上義和團有好幾十萬,清朝一敗塗地,損失1萬多,又把京城給丟了,慈禧和光緒也被趕到了西安。
  • 故宮珍藏百年的永樂劍,被西方列強搶走後,如今已成英國鎮館之寶
    西方列強本就是披著文明外衣的野獸,加上當時慈禧太后拉著光緒帝倉皇西逃,將我國千百年來最核心的文物雲集地紫禁城,完全暴露於列強的魔爪之下。 這無疑是我國古文物的一場浩劫,據不完全統計,八國聯軍撤離後,我國分散在海內海外的珍貴文物數量大約在1600萬件,其中有30萬件堪稱國寶級文物。
  • 清朝為什麼在武昌起義爆發後5個月內就土崩瓦解?原來這才是真相!
    為了解決問題挽回民心,清朝統治者搞起了洋務運動,搞起了明治維新,派遣大員出洋考察,回國建立了諮議局,開始了解民意並準備進行立憲,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統治者所做的一切本質上依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其推出的以滿清貴族為主導的「皇族內閣」不僅使先前多項改革努力前功盡棄,而且立即引發王朝的合法性危機,徹底失去了民心。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在面臨到西方列強入侵時,清朝和日本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一個能夠認識到客觀情況,一個仍然沉迷於大國的身份當中,不能夠客觀的認清事實的本質。一個能夠在認識到本身的問題後,能夠客觀地進行改革,把提升自己的實力放在第一。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為何清朝從康乾盛世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呢?現如今很多人對清朝有誤解,說晚清時期的清政府格外軟弱。其實不是這樣,你仔細看看史書你會發現,晚清時期的國立相比之前要更好。不是晚清太弱,而是西方列強太強。清朝後期皇帝沒有那麼不堪,就拿道光帝來說,他的節儉人人皆知,穿過補丁衣服。甚至還專門下令「宮中春節花銷不得超出20萬」。
  • 清朝的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清朝的改革失敗了?只因這一點
    即便再給清朝五百年,如果清朝不從本質上進行改革,清朝的「洋務運動」依然還會失敗。至今網上依然有很多糊塗蟲,他們將中國近現代史的一系列屈辱史歸咎於慈禧、歸咎於外族的統治、歸咎於西方列強的貪婪,卻從來不從靈魂深處去找原因。
  • 元朝清朝都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為何清朝統治時間是元朝的三倍?
    清朝(1636年-1912年), 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共傳12帝 ,統治中國276年。兩者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中國。元朝軍隊的戰鬥力,放眼世界歷史,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但如此強大的元朝蒙古帝國,為什麼統治中國不到百年,遠不如清朝統治的時間,幾乎只有清朝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