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11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2020-12-15 騰訊網

東北三省淪陷後,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武裝和義勇軍等抗日武裝組成了東北抗日聯軍,共轄11個軍3萬餘人。東北抗日聯軍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偽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牽制了大量日軍,消滅了十多萬敵人。那麼你知道東北抗聯11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誰嗎?他們的最終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 軍長:楊靖宇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河南省確山縣人,東北抗日聯軍成立後出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率領部隊和日偽軍進行了多次戰鬥,消滅了大量敵人,後由於叛徒出賣被敵人包圍,被包圍期間以草根、樹皮和棉絮為食,犧牲時年僅35歲。

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 軍長:王德泰

延吉遊擊隊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在保衛延吉王隅溝遊擊根據地的戰鬥中,率60名戰士力敵700多名日偽軍並取得了勝利,1936年11月7日在撫松縣小湯河村和敵人戰鬥時不幸犧牲,年僅29歲。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 軍長:趙尚志

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人之一,黃埔四期畢業,出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後,他率部和敵人進行了上百次戰鬥,解放了十多座縣城,1942年被日本特務誘捕,壯烈犧牲,年僅34歲。

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 軍長:李延祿

吉林省延吉縣人,早年曾在國民黨軍中從事統戰工作,1936年3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軍長,全軍共3個師2000餘人,率部和日偽軍進行過多次戰鬥,新中國成立後曾任黑龍江人民政府副主席

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 軍長:周保中

早期曾在馮玉祥部隊當兵,參加過北伐。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部隊創建了綏寧抗日遊擊根據地,在依蘭城戰鬥中殲滅日軍300餘人。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遼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出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64年病逝。

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 軍長:夏雲傑

山東沂水人,28歲參加革命工作,一年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湯原反日遊擊總隊政委,1936年11月在湯原丁大幹屯和敵人遭遇,不幸犧牲。

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 軍長:陳榮久

吉林省寧安縣人,早年曾在東北軍當兵。參加革命後曾在二道溝子、東京城和馬蓮溝等地和敵人戰鬥,1937年3月在饒河縣和日偽軍作戰時英勇犧牲。

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 軍長:謝文東(1939年投降日本,1946年12月被槍斃)

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 軍長:李華堂(1939年投降日本,1946年11月在和我軍戰鬥時負傷被捕,死在押解的路上)

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 軍長:汪雅臣(1941年因叛徒告密被日軍逮捕,壯烈犧牲,年僅30歲)

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 軍長:祁致中

山東曹縣人,早年曾在金礦當工人,20歲時成立東北山林義勇軍,率部多次和日軍作戰,創建了七星峰抗日根據地,1939年去世,年僅26歲。

相關焦點

  •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多少個軍?領導人是誰?你知道他們最後的結局麼
    1936年至1937年的兩年中,東北抗日聯軍處在一個大發展階段。到了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共編成11個軍,人數達2萬5千至3萬人。其中第1至第7軍是中共黨組織直接領導武裝,第8、9、10、11軍是統戰性質的非黨抗日武裝。
  • 抗日鬥爭中犧牲的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冰山雪地鑄英魂,熱血譜史詩!
    1、楊靖宇(1905--1940),河南省確山縣人,1936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成立後任軍長兼政委。1938年第一路軍所屬各部及遊擊隊混編成抗日聯軍第一方面軍後,任總司令。 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三道崴子犧牲,年僅35歲。
  • 四野13兵團的第38軍,在成立之初,各師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38軍成立於1948年11月,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第38軍的首任軍長是李天佑(開國上將),半年之後調任第1兵團副司令員,軍長由梁興初(開國中將)擔任。第38軍在成立之初,下轄四個師: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和第151師,有近5萬人。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成立之初的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第112師師長是江擁輝。
  • 被譽為國軍第六大主力的第52軍,首任與末任軍長,都是王牌悍將
    其實在國軍集團中,除了被大家熟知的五大主力以外,還有一支王牌軍,被稱之為國軍第六大主力,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第52軍。說到第52軍,就不得不提他的首任軍長關麟徵將軍。他畢業於黃埔一期,是國軍中一位悍將,在沒有擔任第52軍長之前,他是第25師師長。
  • 四野5大主力,首任軍長產生4個上將,唯一的中將先後擔任6個司令
    1947年春夏之交,東北民主聯軍最早成立的主力縱隊有5個,1縱、2縱、3縱、4縱和6縱,又被稱為5大王牌。1947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為東北野戰軍,1948年底,在全軍中最早稱為解放軍,而由縱隊改為野戰軍。
  • 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周保中,沒有被授予軍銜,後來的結局如何?
    日本強大後覬覦我們遼闊的疆土,他們以東北三省為突破口入侵我國,企圖統治我們。然而在中國人民永不放棄的精神下,日本侵略者最終以失敗告終,投降後的日本軍官也都夾著尾巴溜走了。在抗日戰爭的各個戰場上,都有無數優秀將領,他們指揮得當,不怕流血犧牲,心中有信念,在國家危難時刻,始終堅持保家衛國的信念。在這些抗日將領之中,有一個人貢獻突出,曾經率領著抗日聯軍英勇殺敵,然而在建國後的授銜儀式上,他竟然沒有被授予軍銜,這個人就是周保中。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我國三大王牌軍,都是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然後在以上這幾個軍中第38軍,第39軍,第54軍譽為是我國現有的三大王牌軍。這三個王牌軍後來到發展成甲類重裝甲集團軍,裝備實力最強,反應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應對一場戰事,迅速投入一場戰爭。那麼,這三大王牌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後改編為四野第42軍。1950 年2月,調東北從事生產,已有了全軍轉業的趨勢。二、4個先頭入朝軍軍長都有什麼「來頭」,年齡多大4個先頭入朝參戰的軍長都很年輕,「來頭」都不小:38軍軍長梁興初,1912年出生於江西吉安。1950年38歲。1930年四月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
  • 志願軍第38軍首任軍長梁興初中將之子梁曉東大力支持軍品大王
    《「萬歲軍」精神永放光芒》——紀念38軍赴朝參戰70周年座談會上,軍品大王李長東結識了志願軍第38軍首任軍長梁興初中將之子梁曉東,梁曉東對李長東讚賞有加,為他籤字「延安精神萬歲」,鼓勵李長東在紅色收藏的道理上發揚延安精神,堅持不懈,把紅色收藏事業越做越好!
  • 直屬二野司令部有兩個軍,軍長政委都是誰?後結局如何?
    上回說過,第二野戰軍轄有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後又加了一個第十八兵團,除這四個兵團之外,還有二野司令部的2個軍,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2個軍的軍長政委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直屬野戰軍司令部的這兩個軍,一個是由桐柏軍區部隊組成的第58軍,另一個是陝南軍區地方部隊和原38軍第17師合編而成的第19軍。第58軍的軍長是孔慶德。
  • 長徵初期,紅1軍團3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
    眾所周知,中央紅軍長徵初期,共有5個軍團,即第1、3、5、8、9軍團。其中,實力最強的無疑是紅1軍團,它是由井岡山時期的朱、毛紅軍為骨幹發展而來的,軍團領導班子非常強大:軍團長和政委分別為林帥和聶帥,參謀長是左權和朱瑞,前3人都來自黃埔軍校,朱瑞則是蘇聯的「海歸」。
  • 騎行抗戰路:永遠的豐碑,東北抗聯鐵血第七軍
    饒河縣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的發祥地,是三江地區最早創建的兩支抗日遊擊隊之一。陵園裡安葬有抗聯第七軍軍長陳永久等三名抗日時期犧牲的烈士,並立有第七軍軍長陳永久,李學福,一師副師長姜克智等抗日烈士碑。饒河抗日遊擊隊在饒河中心縣委領導下,從一九三四年開始先後收編了十四個山林隊共計650人,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在石頭臥子後(另說在暴馬頂子)正式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陳永久、參謀長崔石泉、副長官畢玉民、軍需處長葛善志、經濟部長董墨林。
  • 東北戰場第一個起義的國軍將領,雖無軍銜,擔任市長長達22年
    其實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刻起,國民黨就已經挑起小規模內戰了,在東北戰場,早就已經是硝煙瀰漫戰火連天了。 1946年的東北戰場,對於我軍來說,其實是不容樂觀的。尤其是第一次四平保衛戰的失利,東北民主聯軍被迫撤出了大城市,退到了松花江以北。
  • 東北抗日義勇軍的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與最終結局
    可是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期間,在中華民族面臨戰危亡之際,中國東北的民眾義勇軍在1931年9月至1933年9月間,卻真真實實地成為了東北戰場抗擊日寇的主體力量。東北抗日義勇軍最早興起於遼寧省,隨後遍布東北全境。東北義勇軍的興起,具有明顯的自發性和廣泛性,按地域主要分為:遼寧義勇軍、吉林抗日義勇軍、黑龍江義勇軍;一度分為58個路軍和20多個支隊。
  • 他是41軍首任軍長,人稱司令員專業戶,為何缺席了韓戰?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塔山名將,解放軍第41軍的首任軍長吳克華。作為東野名將,吳克華參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次戰役,可是到了抗美援朝時,東野的洪學智、韓先楚都去了朝鮮,吳克華為什麼卻缺席了呢?抗戰時期,吳克華擔任過旅長、師長、司令員,在日本投降後,他去了東北,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四縱在吳克華的帶領下,打了不少的大仗,最有名就是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
  • 參與北伐的八個軍,各軍軍長都有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北伐戰爭打響後,蔣介石升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下轄八個軍,先後打垮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今天咱們就聊聊當年的「八大軍長」都分別有誰。  抗戰爆發後,李濟深堅決支持武力打擊日本侵略者,並在家鄉廣西組織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敵後遊擊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59年10月9日,李濟深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