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路人》電影深夜麥當勞

2021-01-11 小馮馮影視說

該片講述了一群陌生人在快餐店內宿宵相遇,他們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慢慢產生出家人般情感的故事。前金融才俊阿博(郭富城飾)由於生活變故而跌至谷底,終日在24小時快餐店裡借宿。他在店裡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陌生人:有借住在庇護宿舍的歌女(楊千嬅飾),有離家出走的少年(顧定軒飾),有不敢回家的老人(萬梓良飾),有為了幫母親還債而債臺高築的年輕媽媽(劉雅瑟飾)。這群「陌路人」在24小時快餐店相遇,互相扶持,盡力幫助彼此走過人生低谷。#電影麥路人#

看完這部電影最後我哭了。反映出的社會問題確實很多,有人因為找不到工作就吃不上飯,有人因為家庭的原因深陷泥濘,有人因為貪心導致人生失敗,有人因為個人感情執著不往前,有人因為事業失敗再也不敢面對現實生活。

裡面的人物確實都很可憐很慘,但不是全部都值得同情的。

我覺得唯一值得同情的就是那個一直等著死去的妻子的老伯,他老婆在他面前跳樓而亡,老伯是消防員,應該是經常因為工作原因不經常回家,他老婆估計有抑鬱症,就想老伯早點回家陪她,結果因為工作原因不能陪老婆,然後他老婆就跳樓了。然後這個老伯晚上就不敢回家,怕面對那個房子。這個問題真的不好解決,個人事業,社會貢獻,個人情感,家庭情感,交織在一起,無解。

主角之一的阿博,之前是成功人士,事業失敗後就四處打零工,也幫助別人打零工。不過他再也不敢面對以前的事了,也不敢在創業了,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阿博還年輕啊,不該就這麼放棄了。他還不敢面對家庭,他妹妹一直在幫他還債,他媽媽一直惦記著他回家一家人好相聚。可是阿博,什麼都不敢面對,只想逃避,我覺得他是一個沒責任感的男人。可是那個歌女卻一直喜歡著這樣的他,不管阿博是富是窮,但是阿博也不敢面對歌女,最後因為阿博生病了,才和歌女一起了,歌女一直照顧他。阿博真的很沒有責任感。

主角之二的歌女,從年輕時就做歌女,因為喜歡唱歌就一直唱,但是很多年過去了,聲音也沒那麼好聽了,歌曲的風格也不適應現今社會了,能給她唱歌的場子也越來越少了。歌女還喜歡唱歌的禮服,買了很多,還專門租了一間屋子放禮服,都是她的夢想啊。歌女一直喜歡著阿博,真的太執著了。最後因為要給阿博治病把禮服全部都賣掉了。感情的事誰也說不清楚,這麼執著也不知道是對是錯。無解。

年輕媽媽和她女兒,她婆婆的故事真的很......她女兒真的太可憐了,攤上這樣的媽媽和奶奶。年輕媽媽的婆婆到處賭博到處借錢不還,年輕媽媽一直在幫她還,她婆婆還不認這個兒媳婦,認為是年輕媽媽把她兒子害死的,就藉此賭博消除煩惱。年輕媽媽一直打著幾份工幫她婆婆還債,女兒也跟著媽媽到處顛沛流離的,沒有固定的住所,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好,還幫媽媽各種賺錢省錢。我真的很無語,先愛自己再愛別人,我是理解不了年輕媽媽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的。如果就年輕媽媽和女兒兩人勝過,媽媽賺錢把女兒養活養好應該不成問題的,結果年輕媽媽硬要照顧她婆婆,結局就是把自己累死,女兒還去了福利院,婆婆也還是不接受她。我要是她女兒,有這樣的媽,我得被氣死。

還有一個大伯,瘦得皮包骨頭,去找工作沒人願意要他,結果走上偷竊的路,確實是有人會因為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飯而偷盜的。這真的是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可以提供福利性質的工作,工資少,包吃住這種。就可以杜絕很多偷盜問問題吧。

離家出走的青年男孩,在我看來簡直是神經病,他的出現有點牽強。不過整部電影確實是以他的視角還展現的,從他和家裡人吵架到離家出走遇到阿博,故事正式開始。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吃苦,不願意做重體力的活兒,沉迷遊戲之類的問題確實很多。但是也沒做壞事,也沒什麼壞心眼。就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想幹什麼,一生這麼碌碌無為。其實這也是很多普通人的一生,沒什麼唏噓的。

相關焦點

  • 《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麥路人》電影故事是取材真實的香港底層社會概況,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劇中陌路人成同路人,彼此互助,成為家人的情感,令人動容,尤其第三幕開始的結局,定讓你淚流不止。
  • 55歲郭富城電影《麥路人》0點後的麥當勞 有多可怕?
    劇情交代:電影《麥路人》又稱「無家者」「陌路人」,根據香港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群無家可歸或者是不願回家的小人物的世界,不得不選擇在麥當勞等24小時營業的快餐廳中過夜。
  • 《麥路人》:從鮮活走向虛無
    電影《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麥路人」又被稱為「無家者」,指社會很多各型各色的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選擇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即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麥路相逢,相依相惜,一群陌生人團聚在一起重新尋回了「家」的意義——有愛的地方才是家。電影通過表現一群陌生人在快餐店相互取暖、互幫互助,重拾家人般的溫暖,來展現世間的人情冷暖。
  • 侃電影|「麥路人」的套路之下,是一座城市的衰敗……
    香港電影人「北上」之後,市井氣息幾乎消失不見,港片中對於港人的描繪,充滿了更多的衰敗與不安。 電影《麥路人》就是這一「城市化」想像的集中體現。 所以片名《麥路人》,指的就是在麥當勞過夜的這群陌路人。 而英文片名I'm Living It,也是由麥當勞的經典Slogan「I’m Lovin' It」演變而來,意為「我在這生活」。
  • 《麥路人》的底層眾生相
    《麥路人》在粵語中是的諧音是「陌路人」,這確實是一群萍水相逢的人,英文名字「I'm Livin'it」也是簡單顯淺,住在麥當勞聽上去就比較酸楚。當然,這並非是麥當勞的宣傳片,郭富城對於這部電影還是比較滿意,新作也是和黃慶勳繼續合作。
  • 《麥路人》開拍前,劉雅瑟專門去了幾趟麥當勞丨演員聊角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香港影片《麥路人》於上周五在內地公映,影片上映三天票房超500萬,豆瓣口碑6.7分。作為近年的華語劇情片來說,這個口碑不算低。郭富城、萬梓良、楊千嬅、張達明、劉雅瑟在片中飾演一群無家可歸或是有家難回的香港底層人,他們沒有固定工作、沒有固定住所,只能選擇在麥當勞快餐店過夜。
  • 《麥路人》:被速食的苦情
    文/夢裡詩書無家可歸,寄居在麥當勞裡的香港邊緣群像,是《麥路人》預聚焦的現實主義所在。然而電影在一個足夠引人入勝的開篇後,卻並沒能講好一個本自溫暖的故事,其劇情結構的散亂,牽強附會的煽情,使電影在最後給人的感觸僅只是一股自上而下的悲憫。
  •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1905電影網專稿因為有那些在麥當勞過夜的人,才有了這部電影。 這是《麥路人》的一段開場,圍繞郭富城飾演的博哥,一個個「麥路人」也在隨後出場亮相。
  • 《麥路人》:年度最悲劇電影,努力想活著的人都死了
    我們看到的大多電影都是努力討好觀眾的電影,畢竟生活的重負,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觀眾都想走進影院在大銀幕前輕鬆一下。所以娛樂片大行其道。觀眾對於悲劇電影惟恐避之不及。電影《麥路人》就是這樣一部不會讓觀眾輕鬆的電影,只因為這部電影骨子裡透出來的滿是普通小人物生存的艱辛。
  • 如何評價電影《麥路人》,是什麼樣的
    從阿博患癌症開始的煽情處理起,整部電影就有著習作感的硬傷,那些煽情就像「手把手劃中心思想」,未見得純熟,反而有了一種刻意堆積苦難的功利感。 這樣的處理才是對的,因為這群「麥路人」早已對這樣的生活習已為常,他們的生活幾乎隱形,沒有任何波瀾,也自然不必大肆渲染並製造什麼戲劇衝突。 就這樣簡簡單單,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無聲處聽驚雷。
  • 《麥路人》:聚焦香港麥當勞難民,揭露都市社會底層悲歌
    他在《三岔口》(2005)、《父子》(2006)和《踏血尋梅》(2015) 等電影中的表演獲得了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認可。這部由黃慶勳執導的電影處女作無疑是為郭富城量身打造的表演舞臺。他扮演的角色阿博是一位因挪用公款而入獄的金融高管。出獄後,他羞於回家見生病的母親和長期替他背負債務的妹妹,加入到了一群無家可歸者的行列中,一起在24小時快餐店裡過夜。
  •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1905電影網專稿 因為有那些在麥當勞過夜的人,才有了這部電影。這就是《麥路人》的由來,故事講述一群在24小時快餐店借宿的人們如何互幫互助,並一一揭開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秘密。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等知名港星齊聚本片。
  • 《麥路人》:一個餐廳,兩場葬禮,三位逝者……
    藝術性:★★★☆娛樂性:★★★綜合評價:★★★☆印象中還沒有看過這麼苦情的香港電影,一個餐廳,兩場葬禮,三位逝者……經歷過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觀眾很難想像這麼多香港明星會二、三十年後出演一部這麼喪的小成本電影,但這也恰恰是香港電影和香港本身面臨的困境。
  • 《麥路人》:港味光影下絲絲點點些些的眾生相
    似乎一語成讖,多年後的今時,一部《麥路人》讓他飾演的男主角真正的「睡在馬路上」。夜色下的麥當勞餐廳,「24 hour open」的霓虹燈下,當白天如織的人潮散去,會有什麼故事?《麥路人》以深夜食堂的視角,把鏡頭聚焦到香港底層生活的群體,展示了一群無家可歸而在夜晚相聚在快餐店抱團取暖的眾生相,家長裡短的故事與人物的命運歸宿糾結在一起,一眾在麥當勞的路人,I’m living ti,這也是片名的追溯。整部影片色調陰暗,雖未按照時間順序交代每一個人的背景,但通過穿插回憶片段讓我們了解了每個人家裡的現實困頓和自我的救贖。
  • 【躍·影評】為什麼《麥路人》拍得有點溫吞水?
    《麥路人》是黃慶勳導演的處女作,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在麥當勞過夜的人」的生活。這裡面,郭富城飾演的董浩博十年前是金融精英,但投資破產從監獄出來,兩年時間都在麥當勞裡過夜;劉雅瑟飾演的「媽媽」帶著女兒生活,因為丈夫不幸去世,婆婆遷怒於她,借錢爛賭,黑社會一次次找她還債;萬梓良飾演的「等伯」之前是消防隊員,但妻子一生的積蓄被人在網上騙光,妻子不堪壓力,跳樓自殺,痴情自責的他在幻覺中坐在麥當勞店裡等待妻子的歸來……
  • 《麥路人》抱團取暖的陌路人——量販式苦難中的溫情
    《麥路人》的英文片名是「I'm Livin'it」,意為我在生活,哪怕身為城市螻蟻,哪怕最後物是人非,也要抱著夢想而努力生活。像是超乎年齡地懂事的小妹在保良局(孤兒院)長大後受口水祥感染,繼承了他的畫畫天賦;阿珍雖不至於淪為「麥路人」,但經濟拮据的她依舊在溫飽線邊緣掙扎,卻始終租賃一個房間存放承載著自己夢想的演出服。
  • 《麥路人》:女人應該在丈夫過世後為婆婆還欠債嗎?
    前幾天,看了一部港片《麥路人》。在影院復甦大片輪番上線重映的轟炸下,《麥路人》似乎像個陪襯一般。影片講述了一群城市邊緣群體白天艱苦謀生,晚上一同在麥當勞過夜相互取暖的故事,他們被稱為麥路人。《麥路人》是一部有溫度的作品,然而其中一個角色分外使人在意:一個在丈夫過世後還堅持幫婆婆還賭債的女人。01.電影中沒有提過這個女人的名字,只是稱她為老師。老師是單親媽媽,從內地嫁到香港,丈夫的意外過世讓婆婆恨透了老師,認為是老師剋死了兒子,把母女兩趕出了家門,整日賭錢逃避現實。
  • 票房淪為「路人甲」 郭富城也難撐起《麥路人》?
    郭富城和這群主角,一下子點燃了影評人們的心。 那麼,曾對標《小偷家族》的《麥路人》如今「不幸」淪為電影市場「路人甲」,究竟是誰之過?我們特別邀請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倪駿,一起聊聊備受期待卻成績平平的電影《麥路人》。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注意:本文有劇透9月17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講的是個總體上很喪,喪中有溫暖的故事。但可能因為這份溫暖,又讓這部電影顯得更喪了。這有點《小偷家族》的意味,一群失意者,無家可歸地組成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大家庭,用自身難保的微光,試圖努力去照亮他人。
  • 《麥路人》郭富城:我以前有遊艇難道也要告訴你?
    電影院重新營業以後,往日繁華難現,現象級的救市之作屈指可數,香港電影幾乎消失不見。當此時一部主題講述守望相助的電影《麥路人》上映,本該是應景的電影,票房一路走低之後,電影口碑也毀譽參半。郭富城為了符合電影裡流浪漢的角色,拍攝電影時一直堅持餓肚子,現場收音時會收到他肚子咕咕叫,他身上的破衣服也顯得寬鬆肥大,作為一個指著賣票的男一號,他配得上敬業。 宣傳電影時,當記者問郭富城是否相信電影《麥路人》裡楊千嬅飾演的「阿珍」的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