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的田地裡,或者家裡的菜園中,常常會有這樣一種粗大壯碩的野菜,人們也沒有專門去種,它可能就這樣悄然長大,這是一種經典的野菜,歲數大點的人們都懂得。
它就是臘菜,菜如其名,臘菜成長在臘月,一般會熬過寒冬,在來年春天被人們採收。臘菜的莖杆粗壯,關於它的吃法很多,包括做酸菜、醃臘菜等等。
不管做成什麼樣子,臘菜本身的味道卻讓很多人著迷,剛開始煮的時候,它會有一些清水煮菜的味道,很難讓人相信它是種美食。等到炒熟以後,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了,因為菜莖比較大,所以即使煮過或者是做成酸菜,它還是會有很清脆的口感,而這種清脆並不是像黃瓜蘿蔔那樣一口兩半,而是可以一直咀嚼,感受它自己的纖維摩擦,一直有清脆的感覺。
再者,臘菜剛入口的時候都會有一種作為野菜的淡淡的怪味,但是仿佛你還沒反應過來,這種味道就被它的酸辣代替了。作為酸菜,它保留了脆爽的口感,作為炒菜,它可以汲取肉的香味。因為晾乾後的臘菜葉水分比較少,它會在醃製過程中吸取莖杆的水分,在炒的過程中吸收其他食材的湯汁和味道,可以說,它是一個踏實且好學的蔬菜,除了保存自身的味道,它總會取其他食材的味道來完善自己。
每到開春臘菜採收的時候,整個村子裡仿佛都氤氳著一股野菜淡淡的香味,就感覺很舒服很踏實,有種被家鄉味道包裹著的安全感。就算身在他鄉,如果能有一盤這樣的菜,都能讓人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
關於臘菜,我們常見的應該就是醃製臘菜和臘菜炒肉這兩種做法了,其實這兩種做法也非常簡單,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臘菜炒肉】
主料:臘菜,瘦肉
輔料:花生油,生抽,料酒,鹽,幹辣椒,花椒粉,姜,蔥
做法:臘菜洗淨,開水中焯水8~10分鐘,放入涼水中冷卻後撈出瀝乾水分,然後切碎備用。
瘦肉切絲,加入一勺生抽,一勺料酒醃製10分鐘。
鍋中燒油,下肉絲翻炒至變色,加鹽調味後盛起待用。
鍋中再次燒油,放幹辣椒、薑片、蔥段爆香,放入臘菜翻炒幾下,加鹽調味,再倒入炒好的肉絲,撒少許的花椒粉,大火翻炒均勻即可。
至於醃製臘菜,就更是簡單了。
【醃臘菜】
主料:臘菜
配料:鹽
做法:新鮮的臘菜洗淨,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一定要保證臘菜外面沒有水分附著(儘量不要暴曬,以免損失臘菜內部水分,影響口感)。
晾乾的臘菜切成碎丁,放入盆中,加鹽攪拌均勻,並不停揉搓,直到臘菜微微變色(晾乾的臘菜沒有之前那麼綠,加鹽揉搓之後,綠色會漸漸恢復)。
把揉搓之後的臘菜放入玻璃瓶中(最好是玻璃瓶,塑料瓶也可以),用勺子壓實,蓋好蓋子密封起來,醃製15天左右即可。
醃製的臘菜可以加芝麻油、辣椒麵,攪拌均勻,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清炒或者和肉一起炒。
臘菜本來屬於野菜,所以水煮會使它的味道變得不太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大火爆炒,這樣既能保留蔬菜的清香,也能避免那種難聞的氣味。
由於耕地越來越工業化,地裡的肥料和農藥也越來越多,所以現在能夠找到大量的臘菜已經不太容易了,如果你家還有這種野菜,請一定不要浪費哦!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