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國家博物館陳放著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它們身上散發出特有的光芒和氣息,向世人陳述中華文明那博大精深的文化。
其中在國家博物館中,有這樣一件極其珍貴的國寶,它被列為「十大鎮館國寶」之一,還被世人稱為最坎坷的國寶,因為它的經歷非常離奇,在倉庫中堆放了50多年的一堆碎片,鳳凰涅槃般的成為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那麼,這件一路充滿坎坷的國寶,到底都經歷了什麼呢?
1938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山鋪村附近的月山上,17歲的村民姜景舒在自家的田地裡種地瓜,突然他的鋤頭碰到了一件非常堅硬的東西,並且還刨出一塊生鏽的銅片,姜景舒感覺自己撞大運挖到寶了,於是趕緊挖掘,挖了大半天,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呈現在他面前。
呈現在姜景舒面前的是一個體積很大的青銅鼎,最醒目之處是這個體積碩大的青銅鼎上有四顆栩栩如生的山羊頭,激動不已的姜景舒叫來家人將這件寶貝搬回家。
沒過幾天,方圓十裡都知道山鋪村姜景舒挖出一件青銅鼎的事情,姜景舒害怕寶貝在手裡夜長夢多,急於出手賣給了文物販子張萬利。
這個張萬利又將這件青銅鼎賣給了長沙的另一個古董商趙佑湘,結果驚動了長沙政府,被當場收繳存放在湖南省銀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這件青銅器不知所蹤。
建國以後,時間來到50年代,當地政府在整理銀行倉庫時,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堆破爛的青銅器碎片,並且立即報告給文物部門。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件20年無人問津的破碎片,驚動了周總理,原來這堆破碎片就是當年姜景舒挖出來的青銅鼎,此鼎叫四羊方尊,竟然是3000多年前的商朝文物。
面對已經成為一堆碎片的四羊方尊,國家文物部門心痛不已,原來是在日軍轟炸時,被炸成了碎片,於是讓四羊方尊恢復原貌的艱巨任務落在了湖南省文管會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張欣如身上,他用時兩個多月,花費了大量心血終於將四羊方尊重現於世。
於是,這件代表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青銅文化的四羊方尊被送往北京,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並且成為「十大鎮館國寶」之一。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四羊方尊」的介紹:「四羊方尊高58.3釐米,重近34.5千克,器身基本為方形,闊口、長頸、高圈足。尊口呈喇叭形外翻,四邊的邊長均為52.4釐米,幾乎接近器身的高度。方尊的四角各塑有一隻卷角大羊,羊頭與羊頸突出於尊外,羊身與羊腿附著在方尊的腹部和圈足上。在方尊的四面正中,即兩隻羊中間的位置,還各鑄有一隻突出於方尊表面的龍頭。龍身蜿蜒盤旋,相互纏繞。羊和龍的形象與方尊本身的結構渾然一體,整體造型既雄偉又秀麗,充滿了和諧的美感,四羊方尊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青銅器。」
以上就是四羊方尊從碎片到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坎坷經歷,筆者認為「四羊方尊」代表著中國3000多年以前青銅器時代的文化精髓,它並只是一件青銅器,還是中化古老文明最有利的見證!
總之,四羊方尊從出土到成為鎮館國寶,經歷裡「九九八十一難」,被人倒賣,被日軍炸碎,再到浴火重生,最終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輝煌,將商朝那段文明古老的歷史展現給世人,所以四羊方尊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參考資料:《國寶傳奇——輾轉紅塵漂泊路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