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坎坷的國寶:一堆無人問津的破碎片,鳳凰涅槃般得變成鎮館之寶

2020-12-24 濱哥侃歷史

如今在國家博物館陳放著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它們身上散發出特有的光芒和氣息,向世人陳述中華文明那博大精深的文化。

其中在國家博物館中,有這樣一件極其珍貴的國寶,它被列為「十大鎮館國寶」之一,還被世人稱為最坎坷的國寶,因為它的經歷非常離奇,在倉庫中堆放了50多年的一堆碎片,鳳凰涅槃般的成為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那麼,這件一路充滿坎坷的國寶,到底都經歷了什麼呢?

1938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山鋪村附近的月山上,17歲的村民姜景舒在自家的田地裡種地瓜,突然他的鋤頭碰到了一件非常堅硬的東西,並且還刨出一塊生鏽的銅片,姜景舒感覺自己撞大運挖到寶了,於是趕緊挖掘,挖了大半天,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呈現在他面前。

呈現在姜景舒面前的是一個體積很大的青銅鼎,最醒目之處是這個體積碩大的青銅鼎上有四顆栩栩如生的山羊頭,激動不已的姜景舒叫來家人將這件寶貝搬回家。

1938年的農村孩子

沒過幾天,方圓十裡都知道山鋪村姜景舒挖出一件青銅鼎的事情,姜景舒害怕寶貝在手裡夜長夢多,急於出手賣給了文物販子張萬利。

這個張萬利又將這件青銅鼎賣給了長沙的另一個古董商趙佑湘,結果驚動了長沙政府,被當場收繳存放在湖南省銀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這件青銅器不知所蹤。

建國以後,時間來到50年代,當地政府在整理銀行倉庫時,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堆破爛的青銅器碎片,並且立即報告給文物部門。

青銅器碎片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件20年無人問津的破碎片,驚動了周總理,原來這堆破碎片就是當年姜景舒挖出來的青銅鼎,此鼎叫四羊方尊,竟然是3000多年前的商朝文物。

面對已經成為一堆碎片的四羊方尊,國家文物部門心痛不已,原來是在日軍轟炸時,被炸成了碎片,於是讓四羊方尊恢復原貌的艱巨任務落在了湖南省文管會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張欣如身上,他用時兩個多月,花費了大量心血終於將四羊方尊重現於世。

四羊方尊

於是,這件代表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青銅文化的四羊方尊被送往北京,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並且成為「十大鎮館國寶」之一。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四羊方尊」的介紹:「四羊方尊高58.3釐米,重近34.5千克,器身基本為方形,闊口、長頸、高圈足。尊口呈喇叭形外翻,四邊的邊長均為52.4釐米,幾乎接近器身的高度。方尊的四角各塑有一隻卷角大羊,羊頭與羊頸突出於尊外,羊身與羊腿附著在方尊的腹部和圈足上。在方尊的四面正中,即兩隻羊中間的位置,還各鑄有一隻突出於方尊表面的龍頭。龍身蜿蜒盤旋,相互纏繞。羊和龍的形象與方尊本身的結構渾然一體,整體造型既雄偉又秀麗,充滿了和諧的美感,四羊方尊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青銅器。」

以上就是四羊方尊從碎片到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坎坷經歷,筆者認為「四羊方尊」代表著中國3000多年以前青銅器時代的文化精髓,它並只是一件青銅器,還是中化古老文明最有利的見證!

國家博物館內的四羊方尊

總之,四羊方尊從出土到成為鎮館國寶,經歷裡「九九八十一難」,被人倒賣,被日軍炸碎,再到浴火重生,最終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輝煌,將商朝那段文明古老的歷史展現給世人,所以四羊方尊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參考資料:《國寶傳奇——輾轉紅塵漂泊路浴火重生》

相關焦點

  • 想跟館長約咖啡、聊國寶?省博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主辦方來...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王亮)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啟動省博十大「鎮館之寶」評選以來,在業界及廣大網友中引起廣泛反響,「湖北省博上新啦」等話題成微博熱門話題,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想和館長一起喝咖啡,聊國寶、聊楚文化。
  • 村民挖出一堆木炭,考古隊連挖15年,出土一件山西「鎮館之寶」
    除此之外,我們的老百姓也是經常性地挖掘出文物,比如最常見的就是放羊撿到文物,還有挖土挖出文物等等,聽著有點很玄幻,但事實就是如此。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這件文物,如今是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它的發現確實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和一個普通的村民有關,就在村民平整土地的時候,卻意外挖出了一大堆木炭,而這些木炭的發現也間接地表明了肯定有古墓的出現。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麼可愛的國寶。你愛了嗎?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07廣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金漆木雕大神龕「 來到開放的廣東省博才知道國寶可以有多年輕 」這件登上過第二季《國家寶藏》的廣東省博鎮館之寶,與其他國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的年輕——1935年誕生的它還未滿100歲。
  • 隨州2件「國寶」被評為省博十大「鎮館之寶」,速看!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被納入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一眼千裡,這些龍泉青瓷憑什麼成為「鎮館之寶」?
    青姬《國家寶藏》火了,同時也帶火了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鎮館之寶」或獨一無二,或聲名遠播,對於一個博物館來說,是靈魂所在。暑假將至,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去旅行,往往也會到博物館去參觀,看看那些「鎮館之寶」。今天,我們把被各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的龍泉青瓷做個匯總,一共是11件,其中三件是日本國寶,這期就重點介紹這三件。
  • 《國家寶藏》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守護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守護鎮館之寶 原標題:   中新網12月17日電 由央視綜藝頻道(CCTV-3)出品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12月17日晚19:30即將播出第三期節目。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本文我們約請姜松老師為全國廣大讀者推薦「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圖文很長,不能一口氣讀完,讀者可慢慢品味。  對於熱愛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朋友們,利用世界各大博物館資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今,昔日皇宮禁地那佔地78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
  • 國寶之殤:金村周天子墓被盜,珍貴文物流落海外,成異國鎮館之寶
    不僅是圓明園中的文物瑰寶,周天子墓中的陪葬品也流落在外,成為供在國外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雖說現在是個文化互通交融的年代,但看著我們國家的出土的大量文物都遠在異鄉,作為一個中國人,小編的心裡也是萬分痛惜。
  • 山博這個鎮館之寶告訴你答案!
    在前面幾期《國寶系列》文章裡,經常有讀者朋友說某某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是你說的這件,而是另外一件。其實「鎮館之寶」這四個字更多的是為了強調這件文物的珍貴之處,而且對於任何一家博物館,幾乎收藏各類文物都是數萬件,數十萬件起步。
  •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當年,上海某先生在香港拍賣會上以200萬港幣拍得14件晉代編鐘,對這批編鐘的真偽有爭議,原因是編鐘上的銘文是刻上去的,這在春秋時期還沒有先例(春秋時期青銅器銘文是鑄出來的,戰國時才有了刻字)。 後來,1992年在山西北趙村天馬----曲村晉獻侯墓遺址又出土到同款編鐘兩枚(按規制整套一共有16枚,因此古墓曾經歷盜掘,只有最小的兩枚編鐘倖免於難)。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臺北故宮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了,幾乎成了臺北故宮內名氣最大的藏品,也常常成為遊客眼中的「鎮館之寶」。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甘肅省博物館裡最具特色的便是「絲路文明」的展示。特殊時期,人們無法實地參觀,很多博物館都進行了「線上展覽」。甘肅省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並在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一個「十大經典文物展覽」的直播活動。在官方的「文案上」,宣傳的是對「十大鎮館之寶」的展示和講解。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瓶獨佔一館,曾被18元賤賣,如今值數十億
    我是溜達君,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件經歷傳奇的稀世國寶,揚州為了珍藏它專門建了一座博物館。200多平方米的偌大展廳裡只擺了這一件器物竟如此奢侈!瓶子用一個方形玻璃罩著,四周用護欄隔開,參觀者只能隔著很遠的距離欣賞它。保護措施非常嚴密。這件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叫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名字很長但不難懂。元,即指元代,霽藍釉,是指這個瓶子的釉色。釉指覆蓋在陶瓷品表面一層玻璃質感的薄層。
  • 山西博物館有個重五噸的鎮館之寶,曾在國外展出十年,原因是這樣
    首先,重達五噸的鎮館之寶,根本就是屬於難以移動性的文物,山西博物館怎麼捨得將其送到外國展出呢?再說,展出也不能一去十年,這個也有點時間太長了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專家談「鎮館之寶」: 長江畔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為保證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本次活動特邀請多位文博界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全程進行學術把關。12月13日,聞訊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專家委員會成員、「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對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 中國30 個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漲知識!
    本文來源於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視頻來源:央視《鎮館之寶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