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三國志》裡真實的關羽是一個怎樣的人?

2020-12-24 騰訊網

關羽作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最早見於正史資料《三國志》中。陳壽撰寫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首次出現關羽形象的正史資料。它創作於西晉時期,是三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內容豐富,為後人撰寫魏、蜀、吳三國的相關作品提供了參考資料。

三國時期英雄眾多,他們縱橫天下,但文字記載卻比較單薄。陳壽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有著全面地考慮,在編撰內容方面處理得恰到好處,使真實的歷史人物一一關羽形象躍然紙上。

關羽作為三國時期的名將,事跡主要出現在《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中。雖然只有一千二百餘字,卻集中敘述了關羽的生平和典型事件,凸顯出關羽不同常人的性格特徵。當然,《三國志》的《魏書》《吳書》以及《蜀書》的其他部分也存在對關羽事跡的描寫,但是涉及到的內容屈指可數。如《魏書》中僅有六篇涉及到關羽,《吳書》中只有九篇提到了關羽。陳壽通過他人的話語或事件,多角度地塑造關羽形象,使其形象更加立體。作為一名文學家與歷史學家,陳壽對關羽的評價具有權威性,也更貼近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形象。

陳壽在《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的結尾處對關羽形象做了比較客觀、公正的概括。後代文人在對關羽形象進行研究時,時常借鑑《三國志》的情節。由此可以看出《三國志》中的關羽形象在關羽形象研究方面的奠基作用。

忠誠萌芽初現

「忠」一直是關羽形象中最主要的特徵,更是被當代人廣泛讚譽的美好品德。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忠」字解為「敬也。從心中聲」,深刻地解釋了「忠」字的內涵。忠誠則是「(對國家、人民、事業、領導、朋友等)盡心盡力」的意思,多指上下級、主僕之間,它完全符合關羽與劉備之間的關係。陳壽對關羽人物形象進行記載時,有意將忠誠品質變為關羽人生中的最大閃光點。《三國志》中初次顯現了關羽形象的忠誠品質,這一品質也貫穿於關羽形象演變過程的始終。關羽自投奔劉備以來一直「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都堅定地陪在劉備身邊,忠心耿耿,輔助劉備建立蜀國政權。如建安五年,劉備襲擊曹操失敗,軍隊被打散,將士們四處奔逃。

無奈之下,劉備投奔了袁紹,而關羽卻在下那被曹操生擒。曹操向來佩服關羽的勇猛和膽識。為了讓關羽歸順自己,他屢屢向關羽贈送官爵、財物和美人。但意志堅定、忠肝義膽的關羽根本不為所動。當曹操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留住關羽時,便派張遼去試探關羽的心意。關羽在與張遼的談話中,表達了自己想要回到劉備身邊的真實想法。可見,關羽對劉備的忠心不受任何外在條件影響,始終如一。在《三國志》中,陳壽將關羽尋找劉備的事跡記載為「關羽亡歸先主」,「亡」是逃跑的意思。關羽不在曹操手下做漢壽亭侯,卻毅然選擇逃到劉備手下當別部司馬(行太守事),官職上的強烈對比也讓關羽的忠誠品質尤為突出。

此外,劉備手下有眾多將領,但對關羽的信任與重視卻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以關羽的赤膽忠心為前提的。如:「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訴流定白帝、江妙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錐;」《三國志》中劉備親自帶軍隊向圍錐進發,卻唯獨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荊州對劉備軍隊來說,不但是物資的主要供應地,也是蜀軍重要的兵源地。劉備將如此重要的荊州留給關羽駐守,不僅展現出劉備對關羽的信任,也從側面突出關羽對漢室、對劉備的忠誠。《三國志》中的關羽忠誠形象是關羽形象演變史中忠義形象的萌芽。從魏晉南北朝之後,關羽的忠誠品質一直影響著後人,為後人塑造多樣的關羽形象創造條件。其實,關羽的忠心與愛國之情從古至今都比較少見。他能在困境中堅持初心,不為外物所動的行為更令人們讚嘆。

勇猛威勢外露

勇猛是關羽在《三國志》中的重要形象特徵,也是他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特點之一。陳壽細緻地描述了關羽的生平,通過典型事件表現出關羽在戰場上英勇威武、面對強敵毫不退縮的英雄本色。《三國志》以關羽「亡命奔琢郡」為起點為他的一生渲染了傳奇色彩。陳壽在塑造關羽勇猛威武性格的同時,也增加了對其果敢秉性與英雄氣概的描寫。如關羽在「斬顏良」時,「羽望見良摩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段話描述了關羽在被曹操所擒期間,為曹操斬顏良、解白馬之圍的事件。陳壽通過對戰爭場面的細節描寫,塑造出關羽不懼敵人、勇猛威武的形象。當然,戰場上的關羽表現出了臨危不懼的精神、過人的勇氣與威勢,也讓曹操刮目相看。曹操對關羽產生了敬畏之心,更加堅定地想要將關羽收入摩下。特別是在曹操諸將對顏良無可奈何之際,關羽臨危受命,孤身一人闖入敵軍之中,直取對方主帥首級,打得對方措手不及,幫助曹操化解了白馬的危機,充分顯示出關羽的勇敢與膽識。他能在危難時刻頂著壓力,幫助軍隊解決困難,取得艱難戰役的勝利。這是常人所不及的,更能體現出關羽異於他人的勇猛。作為一名武將,受傷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關羽面對傷痛面不改色,頗有大將之風。正如《三國志》中記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雕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關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時,曾被箭射傷,從此留下了隱疾。每逢陰雨天氣便會疼痛難忍。於是,將士們為他請來名醫一一華佗。醫生建議使用刮骨的方法來幫助關羽治療傷病。不過,在這一過程中,關羽需要忍受極大的痛苦。通過「臂血流離,盈於盤器」的細節描寫,生動地刻畫出刮骨療毒的痛。但關羽在這種環境下仍談笑自如,一方面展現出關羽對傷痛的隱忍態度,另一方面也突出了關羽作為武將的勇猛氣概。除了《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外,在其他人物的傳記中,通過他人對關羽的評價,也能側面表現出關羽勇猛的特徵。

潛藏傲慢自大

關羽形象在百姓心目中永遠是高大威武的。但是人無完人。很多武將除自身能力強外,還存在性格弊端,關羽也是如此。在《三國志》中,陳壽也記載了關羽性格中傲慢自大的一面。陳壽在評價關羽性格時,認為他「剛而自矜」,這也是後代人研究關羽的重要方面。以此為視角,《三國志》中的一些情節也體現出了關羽「剛而自矜」、傲慢自大的性格特徵。如關羽聽說馬超前來投降,但他對馬超的武藝、品行並不了解,便向諸葛亮詢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了解關羽的性格,知道他「護前」(逞強好勝,不容許別人爭先居前),便在回信中答道:「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黯、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尤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關羽在諸葛亮的回信中看到自己滿意的結果,非常高興,並把書信展示給眾賓客看,也從側面展現了關羽的好勝之心,在字裡行間體現著關羽的驕傲。可見,在關羽心中,他是想要和馬超進行比較的。有時,傲慢自大的性格也會為他的未來招致禍患。他的這種性格在其屢立奇功、威震華夏後,表露得更為明顯。關羽作為「五虎上將之首」也看不起具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稱號的一代嫋雄孫權。「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這句話簡單介紹了孫權派遣使者為自己兒子向關羽女兒提親的事情。

關羽不僅無情地拒絕了他,還侮辱來使。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是各國通行的法則。而關羽作為蜀國的大臣卻無情地侮辱了吳國使者,這是完全不將吳國放在眼裡、傲慢自大的行為。被拒婚加上使者受辱,這兩件事使孫權非常氣憤。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豈能容得這般侮辱,由此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爭,也為關羽的悲劇結局埋下伏筆。

其實,陳壽在當時任職著作郎,從未收到過皇上要求撰寫三國時期歷史的詔令。他寫《三國志》屬於私撰。《三國志》是三國分立結束後的文化整合之作,具有極強的包容性與全面性。由於蜀國沒有史官,在史傳著作方面的記述幾乎為零,為了不使歷史出現遺漏,陳壽自願扛起撰史的大旗。作為這一時代的親歷者,他廣泛閱讀書籍、搜集資料,即便是零篇殘文也非常珍惜,並將魏、蜀、吳三國之事進行整合與填補,最終寫成「魏蜀吳」三書,號稱《三國志》。時人所書多為第一手資料,具有極高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儘管有人質疑該書具有主觀色彩,但後人若想了解三國時期的史事,陳壽的《三國志》是不可忽視的一部著作。它在歷史和文學史上都具有突出貢獻。其中關羽原型的成功塑造也為關羽形象的形成、關公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正史中的關羽跟《三國演義》裡的區別
    關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罕有與其相提並論者,關羽能有這麼大的名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功不可沒。 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正史看,裡面關羽的故事雖然精彩,但是很多都是作者杜撰的,正史中的關羽跟小說裡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 正史裡真實的趙雲是怎樣的人,對蜀漢劉備集團有哪些突出貢獻?
    正史裡趙雲是個近乎完美無缺的人物,趙雲忠勇無雙,與多謀多智的諸葛亮一樣深受大家喜愛。《三國演義》裡完美無缺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肯定與我一樣是個忠實的雲粉,演義裡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
  • 正史中關羽夫人是誰?子女是哪幾位?
    但看多了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您,真的了解關羽其人嗎? 他的夫人是誰?子女又是哪幾位呢? 下面小編我,就帶您走近正史中的關羽。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毫無疑問,《三國志》作為正史,當然更接近真實歷史;而《三國演義》作為歷史小說,具有小說的濃鬱特點,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虛構、演繹,與真實歷史自然有較大出入。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在演義中,華雄被關羽斬殺,那是小說,正史中,是孫堅斬殺的華雄。 孫堅很厲害,是英雄,他的兒子孫策也一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靠幾副鎧甲起家,短短幾年間,所向披靡,橫掃江東,打下了東吳的地盤,為孫權後來建立吳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三國正史除了關羽和張飛,還有一人也有資格被稱為萬人敵
    《三國志-程昱傳》記載: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三國志-關張黃馬趙傳》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傅子》記載: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其實無論是從兵法還是武力來衡量,除了關羽和張飛之外,三國還有一人也有資格被稱為萬人敵,此人就是和關張同為武廟七十二將的張遼。
  • 《三國演義》掩蓋了正史,小說就是小說,與真實的三國截然不同!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代表名著,這部小說用章回體的方式把陳壽的《三國志》改編成了一部戲劇化的小說,很多中國人都是看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才對這段歷史有了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陳壽的《三國志》。其實《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和陳壽的《三國志》是有出處的。
  • 關羽是如何斬顏良的?正史中老老實實的記載,卻比演義更加可怕!
    有道是「亂世出英雄」,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便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期,除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軍師們,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三國時期的猛將們了。比如說呂布、趙雲、張飛、馬超、關羽都是戰場上以一當百的猛將,其中關羽在歷史上更是有「武聖」之稱。關羽的出身很低,他原本是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因為早些年在家鄉失手殺了人,為了避難關羽流落到了幽州涿郡,以賣棗為生,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看看正史與《三國演義》的差距
    今天小編將繼續為大家系列講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國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書裡的智慧。讀史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諸君共勉。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
  • 關羽是怎麼斬殺顏良的?正史上的記載,比《三國演義》更加的驚人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關羽斬殺顏良。《三國演義》記載:「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羽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羽在顏良猝不及防的情景下,揮舞青龍偃月刀斬殺了顏良。但在《三國志》中對於關羽斬殺顏良的描述更為傳奇,令人驚為天人。
  • 《三國志》不僅是正史也是一部職場創業指導書,怎樣讀才是正解?
    這是正史《三國志》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然而陳壽完成他的《三國志》,已經是公元280年西晉統一天下之後的事了。這時,劉備已經死了至少57年,蜀漢王朝也滅亡了至少17年。
  • 按照正史記載,三國第一猛將是誰?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對這句順口溜一定不會陌生,這是民間對《三國演義》中猛將實力做的一個排名,可能其他的猛將實力會有所爭議,但呂布確確實實堪稱是《三國演義》裡的第一猛將。不過,如果拋去演義的內容不談,按照正史記載,誰才有資格稱第一猛將呢?
  • 農民修井挖出一物,關羽真實身世被揭開,專家:我們被騙了兩千年
    清朝康熙年間,在山西解州地方有一口古井,村裡的很多人都靠著這口古井喝水,但是那時西北地方也戰禍不斷,致使古井也受損嚴重。康熙即位之後,社會變得安定下來,村裡一個農民就開始想要修繕這口古井。但上述所說的前三個情節,事實上都出自《三國演義》之中,是小說之中虛構的情節,並非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正是因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太過於出名,甚至壓倒了《三國志》的風頭,因此天下大多數人都是知關羽而不識關羽,對關羽的自古以來都是從說書的口口相傳而得知。
  • 正史中三國第一猛將到底是誰?
    呂布「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在《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武力第一是當之無愧,輕而易舉的斬殺方悅、穆順、重傷武安國,數會合敗公孫瓚,面對劉備關羽張飛的圍攻也不落下風。雖說呂布似乎沒有斬殺過名將,但那是因為斬殺的人還沒來得及成名就被斬殺了,和呂布交戰過的關羽,斬殺華雄、顏良、文丑也是輕而易舉,卻依然不是呂布的對手,反襯了呂布武力之強大,然而在正史記載中,呂布真的是第一猛將麼?
  •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是怎樣的人,為蜀漢做出哪些貢獻?
    趙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三國人物。《三國演義》裡趙雲長坂坡之戰單騎救阿鬥、截江救阿鬥、漢水之戰計破曹軍、受封五虎上將、夷陵之戰勇退吳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老當益壯智退追兵等等故事膾炙人口。《三國志》裡雖然沒有了趙雲反覆衝殺的描寫,但是在亂軍之中救出阿鬥和甘夫人一事確鑿無疑。而且趙雲能在混戰之中帶著婦孺順利突圍,這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截江救阿鬥演義中,孫權為了奪取荊州,故意謊稱吳國太病重,讓孫夫人帶著阿鬥回江東。幸虧趙雲恰好回來發現此時,乘坐漁船單身追上東吳船隻,在張飛接應下救回阿鬥。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此事。
  • 看完三國正史請回答:曹操袁紹劉備關羽,這四個人誰更夠朋友?
    看《三國志》,曹操是文武雙全的梟雄;看《三國演義》,曹操是狡詐多疑的奸雄;看京劇,曹操是個大白臉奸賊。不管曹操是梟雄奸雄還是奸賊,也不管是看正史還是看小說戲曲,總覺得袁紹劉備和關羽三個人,都做了對不起曹操的事情。今天咱們就拿正史來說話,看看曹操對袁紹劉備關羽有多好,而這三個人又是怎麼對不起曹操的。
  •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在《三國演義》中,有著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但是這種終歸是演義,今天我們從正史中看看三國武將的排名。第一位,關羽。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呂布,到那時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並非正史,所以這個不算。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呂布斬將的記錄,只提到了「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的記載了。而卻提到了關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白馬之戰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袁紹部將沒有一個能當的住關羽的。《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虎臣。
  • 《三國演義》關羽斬顏良僅一刀,正史又是咋記載的?比小說更可怕
    當然《三國演義》並非正史,存在著許多虛構的故事情節,我們所了解的許多關羽的戰績也是作者自己杜撰的,那麼在正史中的關羽戰鬥力究竟如何? 真實歷史中關羽的出戰記錄並不多,斬顏良誅文丑算是其中一件,演義中關羽斬顏良讀起來就有誇張的感覺,但是正史中的關羽比演義中更誇張。
  • 關羽神將?三國志11裡叫關羽只能乖乖做老二的武將們
    三國裡面的武將最傲的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關羽了,他所認的大哥只有劉備,在遊戲中我們面對擁有神將技能、屬性很高的關羽也比較棘手。克制他的武將當然有,但如果我們玩三國志11不是大勢力的話,也真沒有幾個能克制他的。今天來盤點一下能夠克制關羽的幾種情況,會對關羽造成很大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