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撕毀皇帝龍袍,皇帝大怒,大臣用一句話保命

2020-12-22 筆寫趣史

北宋雖然滅亡於宋欽宗手上,但宋徽宗是脫不了干係的。宋徽宗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頗深,但唯獨做不了一個好皇帝。就連《宋史》也是這樣評價他的:

「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不過宋徽宗剛剛即位的時候,還不是這樣子,那時候的他壯志滿懷,一心想將宋朝繁榮延續下去。所以剛開始他很勤奮,不僅下詔求賢,還虛心納諫,把國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就要提到一位諫官進諫的故事,這位大臣撕毀皇帝龍袍,而皇帝最終原諒了他,成為一時的美談。

這位諫官叫做陳禾,他是宋哲宗時期的進士,做過太學正和闢雍博士。宋徽宗即位後,很是賞識陳禾,便提拔他為監察御史。陳禾為人正直,性格剛毅,總是能夠直言進諫,也因為他敢作敢為,宋徽宗才特別重用他。

當時正值大宦官童貫、黃經臣,與御史中丞盧航朋狼狽為奸,三人仗著宋徽宗的寵信,在朝中肆無忌憚,為非作歹。他們不僅幹涉朝政,排除異己,還公然插手朝中大臣的任免。於是陳禾看不下去了,就將彈劾對象鎖定這幾個人。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沒人敢站出來說話,也只有陳禾這種性格的人,才不畏強權。這天在上朝的時候,陳禾當眾指出童貫等人的惡行,請求宋徽宗將三人罷免。

宋徽宗坐在皇位上一言不發,陳禾見狀越說越激動,這讓宋徽宗感到很沒面子。但他知道陳禾也是為了他好,於是決定先退朝,等下來再考慮這件事。結果當他準備離開的時候,陳禾一個箭步上前攔住他。

宋徽宗見自己袖子被抓住,就使勁掙脫,最終在兩人的拉扯下,陳禾一用力,就將宋徽宗龍袍撕毀一塊下來。你身為一個諫官,好好進諫就是了,竟然還敢撕毀皇帝龍袍,宋徽宗頓時大怒,要治陳禾的罪。他氣急敗壞指著陳禾說:

「正言碎朕衣矣。」

下面的大臣個個心驚膽戰,心想這下陳禾是兇多吉少了。誰知陳禾本人倒沒有被嚇著,反而用一句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說:

「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

意思是陛下你肯捨棄龍袍,我又怎會吝嗇用性命來報答陛下?今天說的是朝中的奸臣,他們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敢為非作歹,他日陛下必定會被他們所害,還望陛下三思。

宋徽宗聽後幡然醒悟,明白陳禾所言的確為國為民。於是他的臉色漸漸緩和,還稱讚陳禾是位忠臣,還說要是身邊大臣都像陳禾一般,那他將沒有後顧之憂。之後內侍拿來新龍袍給宋徽宗更換,但宋徽宗卻不肯,他說要將破龍袍留下,以便將來看著它,就想起陳禾這樣的忠臣。

宋徽宗有容人之量,又肯接受陳禾的忠言逆耳,本來是一段佳話。但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反轉。

原來,就在宋徽宗原諒陳禾撕毀龍袍的第二天,童貫等人就坐不住了。他們害怕宋徽宗會聽信陳禾的話,對他們展開清算,於是就跑去向宋徽宗進讒言,說陳禾不僅是在誣陷他們,而且還對皇帝有不敬之罪。

沒想到宋徽宗竟然聽進去了,不但沒有處置童貫等人,過幾天還將陳禾定了「狂妄」之罪,貶到信州擔任監酒。陳禾一走,宋徽宗身邊就被奸佞小人包圍,到最後一句忠言逆耳也聽不進去。宋朝的國勢就這樣一步步衰弱下去,直到後來靖康之變的發生。

(參考文獻《宋史》)

相關焦點

  • 《鳳扣》中的越南皇帝登基:殿內僅四大臣,殿外數百大臣山呼萬歲
    《鳳扣》中大南帝國紹治帝登基場景卻非常震撼:皇帝登基的時候,殿內僅四大臣,殿外數百大臣山呼萬歲。越南古裝大劇《鳳扣》的封面如下所示。在越南電視劇《鳳扣》中,登基的皇帝是阮福綿宗,也就是阮福暶(Nguyn Phúc Tuyn),年號為紹治,因此被稱之為稱「紹治帝」,其諡號為:紹天隆運至善純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下面是越南阮朝紹治帝阮福暶登基的場景。
  • 皇帝貪財,大臣清廉,大臣勸皇帝少貪財,皇帝傳旨讓大臣別太清廉
    我國著名的貪官是清朝的和珅,人人皆知的清官就是北宋的包拯,貪官臭名昭著,清官兩袖清風,受人尊敬,而在歷史上,卻還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皇帝很貪財,但是大臣清廉,大臣勸皇帝少貪財,皇帝傳旨讓大臣別太清廉。
  • 皇帝賜大臣的尚方寶劍是真的嗎?
    少府創設於秦,漢代為九卿之一,掌管山海池澤工商業的收入,是皇帝的大管家。少府的貨物都是皇帝的私人用品。尚方的職責為保管、製作御用的刀劍器物,由尚方署造的劍,自然就可以叫做尚方劍。尚方製作的器物只能在宮中使用,諸侯王、朝臣等是絕對不能染指的。但如果皇帝很欣賞很看重某位重臣,便會賜予他尚方器物,表示榮寵。而賜劍給大臣,更是寄託了皇帝的信賴與希望。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直到漢朝,黃色成了皇家的專用色後,皇帝們就不允許任何人穿黃色,如若穿了,便是犯下大不敬之罪,即便是經濟文化發展繁榮的宋朝,也將此事作為原則性問題,哪怕是皇帝非常寵愛的大臣,也不能穿黃色。因此,黃馬褂原則上只規定給皇帝用,除了賞賜等特殊情況。因為如果人人都穿上黃馬褂,那場面一定會非常壯觀,全國各地的官員只要見到黃馬褂,便會立刻跪拜下來磕頭,雖然這些事並沒有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但是老百姓們還是堅持跪拜黃馬褂。
  • 皇帝問大臣:天下什麼東西最大?大臣回答兩個字,皇帝當場重賞
    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古代,也沒有伴君左右,但是光從電視劇中就能看出來在皇帝身邊無論是大臣還是妃子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活,不知道皇帝什麼時候不高興就可能會要了自己的腦袋,看到這裡真的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現代,至少不會動不動的就丟掉了性命。
  • 明朝太監和皇帝的關係極好,大臣和皇帝的關係較差?
    太監代表的是前者,而大臣代表的是後者,這樣看,皇帝與太監關係好的原因一目了然。皇帝和太監關係好的原因其實仔細研究明史便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那些後來權勢滔天的太監,一般都是陪皇帝一起長大的人。無論是王振與正統皇帝朱祁鎮,還是馮保與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是從小陪皇帝長大的人。
  • 古代大臣們有可能請到皇帝吃飯嗎?
    別看皇帝請大臣們吃飯可以隨心所欲,但若是大臣請皇帝吃飯,則要小心謹慎,不僅要在味道和禮儀上把皇帝伺候好了,還要收起自己的小心思,不然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世說新語》終究記載了王濟炫富被殺的事情。司馬昭的女兒常山公主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女孩,但可惜的是她從小雙目失明。
  • 明朝第九位皇帝,因大臣一句話,終身未選妃,史學家:真是好皇帝
    歷史上最專情的的皇帝當屬明孝宗朱佑樘,別的皇帝都是三宮六院,而他一生只立一個張皇后,無其他嬪妃,也沒有寵幸過宮女,這實屬罕見。不過,當初明孝宗並非一開始就是這麼想的,按照祖制是必須要充實後宮的,他也曾動過選妃的念頭。
  • 明朝最悲苦的皇帝,父親不待見,淪為皇帝與大臣博弈的工具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明皇帝,可以說是大明最為悲苦的皇帝,出身不高;父親不待見;淪為皇帝與大臣政治博弈的工具;苦熬三十多年終登帝位,在位二十九天卻暴斃於紅丸;兩個兒子不爭氣,最終大明亡了。他就是明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
  • 上書房大臣的權力非常大,為何能輔助康熙皇帝的工作?
    在電視劇中,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都是上書房大臣,平時幫助康熙皇帝處理一些日常的事務。一個問題出現了,上書房大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其實,在清朝康熙時期,根本沒有什麼上書房大臣,而是南書房大臣。不得不說,南書房大臣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權力確實很大。
  • 清朝搞笑故事:皇帝寫了一首詩,大臣立馬告狀說皇帝要造反
    眾所周知,乾隆原本應該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他說自己是不能超過自己爺爺的,於是自己主動將自己的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做了清朝唯一的太上皇,「太上皇帝御太和殿,傳位於上,上即位」。然而,乾隆皇帝並沒有真正的退休,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乾隆皇帝點頭同意之後,嘉慶才有真正的處置權。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引言:在我國古代,皇帝一般都會被譽為「真龍天子」,古代人相信皇帝就是神仙在凡間的化身。通過古裝影視劇我們會發現,皇帝大都身披金色龍紋大袍,這種龍紋就是用來彰顯皇帝的威嚴。近千年來,各代皇帝都會把「龍」作為圖騰,也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相信皇帝就是真正的「真龍天子」。不論是在搜尋引擎上搜歷代皇帝的畫像,還是通過各種電影電視劇所看到的各代皇帝,他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他們所穿的衣服上都有龍紋。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難道包拯不知道龍袍是皇帝的專屬嗎,他一個臣子竟然敢明目張胆的越矩!先說秦始皇最開始穿龍袍是暗黑色的,上面繡著9條龍代表著皇帝是九五至尊,到了隋唐時期龍袍就被褚黃、明黃的顏色代替,甚至還在龍袍的製作中加入了刺繡、緙(ke)絲等複雜的編制工藝,讓龍袍看上去更加明豔。而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大名臣,看他擔任過三司戶部判官、龍圖閣直學士、權御史中承等官職,就知道他的鐵面無私是怎麼來的了!
  • 給清朝皇帝做一件龍袍需要花十幾萬?沒錯,光繡工就得五百人!
    皇帝穿的衣服並非都叫「龍袍」要問龍袍是什麼,脫口而出的答案就是皇上穿的衣服就是龍袍。最近幾年清宮劇確實很火,不少作品中皇帝身著的衣物也是十分的華麗,但是電視劇中卻經常出現一些與歷史不符的穿搭,圖案樣式也對不上的情況。衣服自發明以來作遮身蔽體之用。
  • 清代皇帝大臣脖子上掛的佛珠,原來還有如此講究?
    隨著清宮劇的熱播,大家一定會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脖子上面總愛掛著一串「佛珠」。 珠用東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製作,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
  • 是皇帝怎樣,兩個大臣依然吵得不可開交,全然不顧皇帝在一邊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樣的皇帝現在十三歲的孩子還在爸爸媽媽跟前膩歪呢,可是趙禎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貴為皇帝了。醋打哪兒酸,鹽打哪兒鹹 兩個大臣在皇帝面前絲毫不顧禮儀 話說宋仁宗為賞賜兩位有功之臣,還舉行了御宴,以示恩寵。哪曉得這兩個不知深淺的傢伙喝了幾杯馬尿,酩酊大醉,得意忘形,一言不合就在皇帝面前嗆嗆起來了。還越吵聲音越大,根本就忘了皇帝還在他們身邊。
  • 新皇帝登基想讓大臣寫登基詔書,大臣回答休想,皇帝:誅他十族
    在古代的時候,一個皇帝的登基為了顯示名正言順,一般的都是要有登基詔書的,這樣皇位的取得才會顯得比較合理合法,但是呢,又出現了一種情況,篡位的皇子,一般的,這個時候大臣們都已經臣服了,一份登基詔書好寫的很,但是呢,有的人卻是擰巴,寧可對著幹,也不肯寫上一份登基詔書,白白丟了性命。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了呢
    我們都知道龍袍幾乎成為了帝王的象徵,通過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能發現幾乎每個古代帝王都會身著龍袍,而且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的顏色也是只有皇帝能使用的顏色,如果在民間發現有人使用了龍袍的顏色,都會被降罪。
  • 廢帝劉子業:朕是皇帝想幹嘛就幹嘛,誰敢不服?大臣:我宰了你!
    公元465年,劉子業改元「永光」並大赦天下,正式登上了皇帝寶座。列位,別看這劉子業幹不了正經事兒,可要是搞起歪門邪道來,一般人還真就幹不過他。自以為坐穩了皇帝寶座,劉子業可就要找機會剷除異己獨攬大權啦!於是乎,劉子業看誰不順眼就收拾誰。
  • 乾隆為孝賢皇后辦喪事,葬禮當天,為何眾多大臣腦袋搬家?
    康熙皇帝為皇后舉行葬禮時,許多大臣都動腦子,這是為什麼呢?他們出生於名門貴族,與皇帝可謂門庭若市,大家閨秀都是滿洲鑲黃旗。這一家人自然是從小就開始學琴棋書畫了,所以書法和詩畫都很有造詣,懂得禮法,非常端莊。當雍正在位時,就看上了孝賢純皇后,任命她為弘曆的嫡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