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古代,也沒有伴君左右,但是光從電視劇中就能看出來在皇帝身邊無論是大臣還是妃子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活,不知道皇帝什麼時候不高興就可能會要了自己的腦袋,看到這裡真的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現代,至少不會動不動的就丟掉了性命。在古代就有一位伴隨在皇帝身邊的人物,這個人被後人稱之為「半部論語治天下」,他是何方神聖呢?
他叫趙普,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皇帝的信賴,而且步步高升最後成為了丞相。其實在他稱為宰相之前也是一波三折,對於皇帝說的話當然是順著拍就對了,然而有一次宋太祖把他的年號定為「乾德」,他想到的這個年號當然大臣們就會稱讚他的睿智,趙普就是首當其衝誇讚了一番,稱這個稱號沒有任何皇帝可以想出來。
然而好景不長,一次皇帝在偶然的時候發現了一面銅鏡,銅鏡製造竟然寫著「乾德四年」不是說沒有乾德的年號嗎?這讓趙普足實的打臉,皇帝也憤怒的在他的臉上畫了一張花臉,讓他多讀點書。
從此以後趙普記住了這個教訓,每次回到家裡就把自己關進書房,然後就讀起了書,有時候連飯都忘記吃,但是大家誰也不知道他讀了什麼,後來發現屋子裡只有一本「論語」。一點學問沒有的他可以稱為宰相,也是後人比較佩服的點。趙普雖然書讀得不多,但是他的頭腦很靈活,他幫助宋太祖穩固了皇帝之位,宋太祖也曾經讚美他可以和蕭何媲美。
在大臣們準備退朝的時候皇帝又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世界上最大的是什麼?」大臣們再三考量也沒有說出口,大家覺得說皇帝最大肯定會認為是溜須拍馬不真實,說其他的又擔心皇帝不滿意,正在這時候趙普說了兩個字「道理」,皇帝連連稱讚,確實是道理最大,誰的話有道理誰就最大,這也暗示了皇帝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他受到了皇帝的讚賞。
之所以說他「半部論語治天下」不是說他才識淺薄,而是說明看了半部論語就可以使趙普在皇帝面前升到了宰相而且被重用,同時也說明了論語的知識深奧,半部就可以改變一個人,讓人成為學識高的人。直到最後趙普也一直效忠於死去的宋太祖,即使他被廢掉丞相之位,趙普的一生也算是輝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