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大臣:天下什麼東西最大?大臣回答兩個字,皇帝當場重賞

2020-12-14 慈眉善目ii

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古代,也沒有伴君左右,但是光從電視劇中就能看出來在皇帝身邊無論是大臣還是妃子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活,不知道皇帝什麼時候不高興就可能會要了自己的腦袋,看到這裡真的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現代,至少不會動不動的就丟掉了性命。在古代就有一位伴隨在皇帝身邊的人物,這個人被後人稱之為「半部論語治天下」,他是何方神聖呢?

他叫趙普,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皇帝的信賴,而且步步高升最後成為了丞相。其實在他稱為宰相之前也是一波三折,對於皇帝說的話當然是順著拍就對了,然而有一次宋太祖把他的年號定為「乾德」,他想到的這個年號當然大臣們就會稱讚他的睿智,趙普就是首當其衝誇讚了一番,稱這個稱號沒有任何皇帝可以想出來。

然而好景不長,一次皇帝在偶然的時候發現了一面銅鏡,銅鏡製造竟然寫著「乾德四年」不是說沒有乾德的年號嗎?這讓趙普足實的打臉,皇帝也憤怒的在他的臉上畫了一張花臉,讓他多讀點書。

從此以後趙普記住了這個教訓,每次回到家裡就把自己關進書房,然後就讀起了書,有時候連飯都忘記吃,但是大家誰也不知道他讀了什麼,後來發現屋子裡只有一本「論語」。一點學問沒有的他可以稱為宰相,也是後人比較佩服的點。趙普雖然書讀得不多,但是他的頭腦很靈活,他幫助宋太祖穩固了皇帝之位,宋太祖也曾經讚美他可以和蕭何媲美。

在大臣們準備退朝的時候皇帝又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世界上最大的是什麼?」大臣們再三考量也沒有說出口,大家覺得說皇帝最大肯定會認為是溜須拍馬不真實,說其他的又擔心皇帝不滿意,正在這時候趙普說了兩個字「道理」,皇帝連連稱讚,確實是道理最大,誰的話有道理誰就最大,這也暗示了皇帝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他受到了皇帝的讚賞。

之所以說他「半部論語治天下」不是說他才識淺薄,而是說明看了半部論語就可以使趙普在皇帝面前升到了宰相而且被重用,同時也說明了論語的知識深奧,半部就可以改變一個人,讓人成為學識高的人。直到最後趙普也一直效忠於死去的宋太祖,即使他被廢掉丞相之位,趙普的一生也算是輝煌過。

相關焦點

  • 史上很慘的傀儡皇帝,被大臣指責謀反,皇帝說:那我禪位給你吧
    傀儡這兩個字本來指洋娃娃,但歷史上這兩個字常用來形容被操縱而無法實現自己意志的人。我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傀儡大部分是皇帝,他們經常被權臣操縱。這些皇帝似乎擁有天下最大的權勢和最高的地位,但大部分都沒有實權,經常受到蔑視。但是幸運的是,仍然是一個國家的軍隊,所以很多人至少不會在公眾面前為難他們。但世界不是絕對的。同級時有這樣的皇帝。
  • 皇帝貪財,大臣清廉,大臣勸皇帝少貪財,皇帝傳旨讓大臣別太清廉
    我國著名的貪官是清朝的和珅,人人皆知的清官就是北宋的包拯,貪官臭名昭著,清官兩袖清風,受人尊敬,而在歷史上,卻還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皇帝很貪財,但是大臣清廉,大臣勸皇帝少貪財,皇帝傳旨讓大臣別太清廉。
  • 古代大臣們有可能請到皇帝吃飯嗎?
    王濟得意的告訴司馬炎這隻豬是用人乳餵養的,潛臺詞就是自己的生活並不比皇帝差。結果這個行為一下子就觸碰到皇帝的逆鱗了,不僅當場掀桌走人,還在日後找藉口殺了王濟,讓自己的姐姐改嫁他人。直到唐中宗李顯時期,或許是之前的日子太苦了,又或許是日子已經無聊到沒有什麼新意,這位皇帝竟然也決定參加燒尾宴。
  • 殺大臣屠後宮,前秦皇帝苻生的變態人生
    文/林巖十六國之一的前秦國第二任皇帝叫苻生,字長生,氐族人,生於晉成帝鹹康元年(公元335年)。《晉書》、《前秦錄》等史籍記載:苻生「幼而無賴,祖洪甚惡之。生無一目,為兒童時,洪戲之,問侍者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侍者曰:『然。』
  • 大臣撕毀皇帝龍袍,皇帝大怒,大臣用一句話保命
    這就要提到一位諫官進諫的故事,這位大臣撕毀皇帝龍袍,而皇帝最終原諒了他,成為一時的美談。這位諫官叫做陳禾,他是宋哲宗時期的進士,做過太學正和闢雍博士。宋徽宗即位後,很是賞識陳禾,便提拔他為監察御史。陳禾為人正直,性格剛毅,總是能夠直言進諫,也因為他敢作敢為,宋徽宗才特別重用他。
  • 皇帝賜大臣的尚方寶劍是真的嗎?
    少府創設於秦,漢代為九卿之一,掌管山海池澤工商業的收入,是皇帝的大管家。少府的貨物都是皇帝的私人用品。尚方的職責為保管、製作御用的刀劍器物,由尚方署造的劍,自然就可以叫做尚方劍。尚方製作的器物只能在宮中使用,諸侯王、朝臣等是絕對不能染指的。但如果皇帝很欣賞很看重某位重臣,便會賜予他尚方器物,表示榮寵。而賜劍給大臣,更是寄託了皇帝的信賴與希望。
  • 新皇帝登基想讓大臣寫登基詔書,大臣回答休想,皇帝:誅他十族
    在古代的時候,一個皇帝的登基為了顯示名正言順,一般的都是要有登基詔書的,這樣皇位的取得才會顯得比較合理合法,但是呢,又出現了一種情況,篡位的皇子,一般的,這個時候大臣們都已經臣服了,一份登基詔書好寫的很,但是呢,有的人卻是擰巴,寧可對著幹,也不肯寫上一份登基詔書,白白丟了性命。
  • 明朝太監和皇帝的關係極好,大臣和皇帝的關係較差?
    其實這很好理解,設想一下,你是從小玩到大、並且處處順從自己的人的關係好,還是和自己想做什麼事卻處處阻攔你的人的關係好。太監代表的是前者,而大臣代表的是後者,這樣看,皇帝與太監關係好的原因一目了然。皇帝和太監關係好的原因其實仔細研究明史便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那些後來權勢滔天的太監,一般都是陪皇帝一起長大的人。無論是王振與正統皇帝朱祁鎮,還是馮保與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是從小陪皇帝長大的人。除此之外還有魏忠賢與天啟皇帝朱由校,魏忠賢是靠客氏的裙帶關係進位的,而客氏則是朱由校的奶媽,所以這樣看,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皇帝和太監關係好了。
  • 大臣醉酒後毆打皇帝,還帶兵進宮問:陛下為何要謀反?皇帝:滾!
    皇帝是古代中國最高貴的人,在皇權專制的時代,一言可定興廢者,皇帝也。雖然古往今來大臣專權的例子不在少數,但皇帝的身份擺在那裡,就算大臣的膽子再大,也不敢對皇帝怎麼樣,如果對皇帝太過分就會遭來天下人的討伐,就算是曹操也不敢直言局衝撞皇帝,只能採用脅迫的方式,然而在局勢混亂的時候,皇帝的地位就會受到動搖,專權亂政者也會更加肆無忌憚,甚至在合適的時候還會逼迫皇帝退位,自己當皇帝。
  • 明朝的皇帝和大臣,為什麼要因為「祖制」而鬧得不可開交?
    祖制就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按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能保證一個王朝的穩定,但是在明朝,皇帝和大臣們多次因為「祖制」而打得不可開交。可以說,明朝的「祖制」導致了多次大事件,那麼這個祖制到底是好是壞,為什麼要因為這個制度而君臣相爭呢?
  • 宰相因為兩個字被處斬,大臣為其喊冤,武則天:把字拆開看
    宰相因為兩個字被處斬,大臣為其喊冤,武則天:把字拆開看中國有句古話,叫 "伴君如伴虎"。如果你某句話說的不對,你就會成為皇帝的刀下之魂。唐朝時,有位宰相因為在信中寫了 「青鵝」二字,被武則天殺了。大臣們為宰相喊冤,武則天卻淡淡地回答:「把這兩個字拆開,就知道他死得冤不冤了。」 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個宰相又是誰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被武則天處死的宰相是裴炎,他出身於河東名門裴氏家族。裴炎自幼勤奮好學,在弘文館苦讀十年,才通過科舉入仕。公元680年,裴炎升任黃門侍郎,正式被任命為大臣。由於他與當時的武則天志同道合,所以很受武則天的賞識。
  • 是皇帝怎樣,兩個大臣依然吵得不可開交,全然不顧皇帝在一邊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樣的皇帝現在十三歲的孩子還在爸爸媽媽跟前膩歪呢,可是趙禎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貴為皇帝了。醋打哪兒酸,鹽打哪兒鹹 兩個大臣在皇帝面前絲毫不顧禮儀 話說宋仁宗為賞賜兩位有功之臣,還舉行了御宴,以示恩寵。哪曉得這兩個不知深淺的傢伙喝了幾杯馬尿,酩酊大醉,得意忘形,一言不合就在皇帝面前嗆嗆起來了。還越吵聲音越大,根本就忘了皇帝還在他們身邊。
  • 明朝最悲苦的皇帝,父親不待見,淪為皇帝與大臣博弈的工具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明皇帝,可以說是大明最為悲苦的皇帝,出身不高;父親不待見;淪為皇帝與大臣政治博弈的工具;苦熬三十多年終登帝位,在位二十九天卻暴斃於紅丸;兩個兒子不爭氣,最終大明亡了。他就是明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
  • 上書房大臣的權力非常大,為何能輔助康熙皇帝的工作?
    在電視劇中,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都是上書房大臣,平時幫助康熙皇帝處理一些日常的事務。一個問題出現了,上書房大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其實,在清朝康熙時期,根本沒有什麼上書房大臣,而是南書房大臣。不得不說,南書房大臣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權力確實很大。
  • 皇帝登基龍床塌了,大臣怎麼說?低情商的冒冷汗,高情商的升了官
    1、皇帝登基,地塌了桓玄是東晉的大臣,手握重兵駐守荊州,後篡位親自做了皇帝。在登基那天,桓玄剛剛坐穩龍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突然就聽見「咚」的一聲,龍床下的地面突然塌陷下去,成了個大坑。這下驚的桓玄差點從龍床上蹦下來。眾大臣們也面面相覷,低聲感嘆「此乃不祥之兆」。
  • 鹹豐皇帝駕崩前, 安排的八個顧命大臣, 為什麼鬥不過26歲的慈禧?
    因為那八個輔政大臣每次要有什麼政令發出來,都必須要找慈安和慈禧蓋章。慈安和慈禧不蓋章,他們的政令就是廢紙一張。所以,八個輔政大臣,其實一切還得聽兩宮的。而兩宮,又只聽慈禧的。慈安本來就沒什麼主見,再加上當皇帝的又不是她兒子,因此在說話上自然就矮了一截。而慈禧又善於在她面前演戲,裝「閨蜜」的樣子。因此,她不聽慈禧的,聽誰的呢?  可以說,安排兩宮掌印璽,是鹹豐的第一大敗筆。
  • 被大臣打屁股的開國皇帝,一怒之下氣難平,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但漫長的歷史也有例外,大部分朝代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其他的都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如果碰到特別強悍的大臣或者是太監,那也是命運很悽慘的。強悍的大臣,諸如霍光王莽曹操之類,廢立皇帝的事都能做出來,甚至是太監也能掌握皇帝的生死,比如唐朝末期,皇帝的命運就完全掌握的太監的手裡。
  • 《鳳扣》中的越南皇帝登基:殿內僅四大臣,殿外數百大臣山呼萬歲
    《鳳扣》中大南帝國紹治帝登基場景卻非常震撼:皇帝登基的時候,殿內僅四大臣,殿外數百大臣山呼萬歲。越南古裝大劇《鳳扣》的封面如下所示。在越南電視劇《鳳扣》中,登基的皇帝是阮福綿宗,也就是阮福暶(Nguyn Phúc Tuyn),年號為紹治,因此被稱之為稱「紹治帝」,其諡號為:紹天隆運至善純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下面是越南阮朝紹治帝阮福暶登基的場景。
  • 崇禎皇帝夢到了一個字,大臣一看痛哭不已,說:大明朝這是要亡呀
    之後,他決定把這個夢的內容告訴臣民,看看這個夢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天,在朝廷,忠貞皇帝單獨召集大臣們講述了這個夢的內容。聽了忠貞皇帝的描述,大部分人也為了讓被霧籠罩而皺眉的忠貞帝微笑,向他表示了蜂擁的祝賀。大臣們說這個夢是吉祥的。預告今後海盜將全部掃蕩,大命題國將達到千秋萬代。
  • 清朝搞笑故事:皇帝寫了一首詩,大臣立馬告狀說皇帝要造反
    眾所周知,乾隆原本應該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他說自己是不能超過自己爺爺的,於是自己主動將自己的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做了清朝唯一的太上皇,「太上皇帝御太和殿,傳位於上,上即位」。然而,乾隆皇帝並沒有真正的退休,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乾隆皇帝點頭同意之後,嘉慶才有真正的處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