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築地到豐洲:菜市場+旅遊

2020-12-03 新華社客戶端

1月5日,在豐洲市場,人們在拍賣會前檢查整齊擺放的金槍魚文/《環球》雜誌記者 梁賽玉(發自東京)

1月5日凌晨5點,東京街頭僅有零星車輛划過,如夜未央。而面朝著東京灣的一片銀灰色現代建築群裡,卻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停車場滿車、室內人員穿流,滿載著藍鰭金槍魚的叉車在深綠色地板上滑出弧線——作為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的「豐洲市場」初市就此熱鬧開幕。

2018年10月11日,豐洲市場正式繼承和取代了築地市場,成為新的「日本廚房」。去過築地市場的人也許對這個世界最大魚市場的混亂與熙攘印象深刻。佔地達23萬平方米的築地市場於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從位於日本橋的魚河岸遷移到了銀座附近的黃金地段,開啟了長達83年的「築地時間」。

每日交易近480種水產和約270種蔬果產品,吸引著數萬人前來採購和參觀的築地,正如旅遊指南《孤獨星球》評論,「世界上沒什麼地方比這裡更喧囂雜亂卻又有條不紊。」築地多年來見證著東京的活力,吸引著來自世界的觀光客。

但歲月更迭,築地市場設施的老舊、狹窄等問題日益嚴重,東京都政府1986年曾決定在築地進行重修。但1999年放棄重修,提出搬遷到豐洲的方針。從2001年決定在豐洲設立市場,東京都政府花了5700億日元(1000日元約合64元人民幣),歷經土壤汙染、地下水含汞等因素來回拉鋸,歷經17年,終於孵化出比築地大1.7倍的豐洲市場。

1.93億:新年第一拍

順著從管理樓棟一路延伸的走廊來到由巨大金槍魚模型迎接的水產批發交易樓棟參觀走廊,這一天,將舉行豐洲市場2020年的第一場金槍魚拍賣。不到一米長和高的透明玻璃外堆疊的攝影長焦鏡頭之間,是觀光客們和新聞記者們狂熱的目光。

在他們眼中,早上現捕上岸、冷凍和養殖的金槍魚,已經在地上排成一列。為了在下標前找到目標,拿著拖魚鉤和手電筒的批發商和中間商,不光仔細端詳從尾巴切下的剖面,還挖下一小塊確認肉質和新鮮度。

凌晨5點半,搖鈴聲準時響起,拍賣主持人洪亮的喊價聲從頭頂通風口傳來,在狹長的通道裡激蕩,而樓下金槍魚拍賣市場的激烈更是在一片繁複而獨特的出價手勢中默然進行。節奏很快,甚至來不及搶拍到一個鏡頭,今年的最高價就被鎖定在1億9320萬日元,自青森大間町捕獲的金槍魚被壽司連鎖店壽司三昧拍得,這也是歷史上金槍魚拍賣的第二高價。

6點不到,批發商和中間商魚貫散去,拍下的金槍魚,由市場內搬運貨物所使用的小型電動搬運車運至中間商售區。東京高檔壽司店的職人,包括曾連續10年獲得米其林三星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還有大型鮮魚店與平民居酒屋,都會陸續前來採購,直至正午前打烊。

金槍魚拍賣延續了百年,而在豐洲,觀光客們再也沒有4點趕到築地排隊等待抽籤進入市場、近距離感受和觀看這一幕的機會,沒有了身臨其境的混亂迷人,卻充滿了旁觀者的客觀和抽離。

對此,豐洲市場副場長兼管理課長柏原弘幸說,現在封閉的豐洲市場,能做到全程低溫保鮮的冷鏈運輸管理。他表示,豐洲市場的交易全在建築物內進行,也有拍賣金槍魚的專用場地,整層樓的中央空調控制在10.5攝氏度,保證金槍魚的鮮度。

一位漁業從業者也指出,夏天的熱浪讓築地市場老舊的空調不堪負荷而常出故障,迫使他們把昂貴的金槍魚放在冷凍車上,直到競拍活動開始,加再多冰塊也沒辦法做好溫度管理。

據介紹,日本是藍鰭金槍魚的最大消費國,每年的消費量約為4.5萬噸,佔全球藍鰭金槍魚總產量的80%左右。而豐洲市場2019年金槍魚拍賣平均數量,為每日生鮮金槍魚約200條,冷凍金槍魚約1000隻。

最新鮮的壽司早餐

沿著玻璃走廊走出水產批發交易大樓,光線已劃破天際,切開黑夜,城市悠悠醒轉。

看完了金槍魚拍賣的無聲喧囂,腹中也不安分地叫囂起來,水產中介批發大樓裡的三層飲食街成為了下一個目的地。手裡的資料顯示,從築地搬過來的近40家餐飲店裡,傳說中的「壽司大」和「大江戶」,還有吉野家的第一家老字號都已成為饕餮們的新覓食地。

時針剛剛指向8點,「壽司大」裡已人頭攢動,外面排隊等待的人群層層疊疊頗為壯觀。據說,壽司大在凌晨開店前,排隊人潮就連綿不絕,有時候不到10點就賣光謝客了。

不只是觀光客,其實還有不少剛結束工作的批發商,連腳上的雨鞋都沒脫,就在觀光客不會去的咖喱店、拉麵店,點上一瓶啤酒配早餐。

事實上,當初這些築地市場內的餐飲店,本來就是市場工作人員吃飯的地方。為了品嘗剛競拍下來的新鮮魚貝類食材,在地日本人和外國遊客後來也紛紛慕名前來。這些承載了眾人回憶的築地超人氣美食雖然搬到豐洲市場,但仍繼續滿足每位魚市員工和遊客們的味蕾。

吃飽喝足後,搭手扶梯往上一層樓,就是商店街「魚河岸橫丁」。原本在築地市場內四散、販售市場攤商所需用具與食材的近70家五金行、雜貨店、物產店或小吃店,全部集中在這層樓。

在這裡,可以找到熬製高湯的鰹柴魚片、各式料理器具、漬物味噌以及難買的鰻魚刀具,甚至連原本在築地知名、大正13年(1924年)就創業的玉子燒專賣店「大定」,都能買到吃到,很適合四處尋寶、慢慢遊逛。

《環球》雜誌記者看到一家創業於1910年、專門售賣長筒膠鞋的店鋪。新年的第一日開門,熟客們不斷在門口等待購入新的圍裙和膠鞋,對「新參者」甚至有些「嫌棄」,對記者要買的小玩意兒直接說到,你要是有零錢我們可就更方便了。

回程的動線依舊可以隔著玻璃俯瞰樓下海鮮中間商批發市場的動靜。掛著黃色見學證,也就是參觀證的觀光者們,沒法自由走到市場裡去購買鮮魚,只能在走道的玻璃裡看到樓下兩排商戶頂棚中露出的一小段行走的通道,可謂是「管中窺豹」。牆上和走道裡擺放著各種魚類的圖像,介紹當季魚的特點和烹調方法,還有專門放置的兩臺小型搬運車,更賦予了這個批發市場「博物館」般展示和陳列的特點。

果蔬「寶船」

「青果樓」,顧名思義,就是匯集並交易蔬菜、水果的批發市場,其實築地也有,只不過被水產品的耀眼光芒蓋過。雖然豐洲的蔬果平均一天的拍賣金額不如海產的16億日元,但也達到3億多日元,是東京11家批發市場中的龍頭老大。

拿了門口警衛的參觀識別證,進入參觀通道,一路上以日本1至12月當季蔬果的顏色區分成12個區域,空間設計五彩繽紛、饒有趣味,也有關於日本蔬果以及場內每個進出貨工作流程的專門介紹。

新年的第一天,果蔬市場的員工們也有特別的競拍儀式。一艘盛滿了蔬菜瓜果的「寶船」——包括大白菜、菠菜、紅蘿蔔等等,長約3米,寬1米,重達600公斤,新年首拍奪得50萬日元的前所未有最高價。

蔬菜寶船是為了祈願來年五穀豐登和生意興隆,72歲的老爺爺松本勝彥說,去年大白菜生產受颱風災害影響嚴重,希望今年能乘著這個幸運寶船風調雨順。

為了讓一般民眾實際看到果蔬市場的運作狀況,參觀夾層也規劃了12處大片玻璃窗,讓遊客在不幹擾市場工作的情況下,遠遠地觀賞市場的熱鬧景象。聽不到築地熟悉的吆喝聲,卻滿足了遊客窺視的欲望。

豐洲市場徹底分隔了攤商和觀光客的活動空間,更像一個專業的「批發市場」。研究批發市場的中國臺灣學者焦鈞就認為,豐洲市場充分利用閉鎖型設施的特點,可對每個區塊進行適合商品特性的溫度管理,除此之外,還能抑制外氣、蟲和塵埃的流入。並且,在衛生管理方面也充分重視,更為安全和健康。

另外,通過在批發場地和中間批發場地附近配置停車場域和貨物分發區域,豐洲市場實現了通暢的物流。而且,還有完善的加工包裝設施,就地加工、細分和包裝等,滿足來自專營小賣店、食品超市等的需求,集貨、販賣、物流等除了顧客服務以外的部分實現「共同化」運營,可降低成本。

當然有憂者亦不少,正如專門研究築地多年的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西奧多·貝斯特所說,新市場考慮到交易等方面,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流通中心」。人們將不再去市場,不再與他人碰面,也不再交流信息。顧客無法從批發商身上了解到信息,批發商也無法了解到顧客對店鋪各方面的反饋。

未來何往

記者在豐洲市場的最後一站,是水產中介批發市場樓棟頂樓的綠化廣場。站在一片遼闊的空中綠原上,看著天光將東京灣籠罩,不遠處的彩虹橋上車來車往,連接築地和豐洲市場的環狀二號線公路上,車輛也川流不息。

似乎可以想像到2018年10月的那個凌晨,天色未亮,搬運車一臺接著一臺,把攤販們做生意的家當,從築地市場載往2.3公裡外的豐洲市場。

築地市場的「場外市場」還在,繼續用喧囂和熱鬧的各色飲食店鋪歡迎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但搬遷後的「場內市場」依然用一層灰色建築外牆隔離,看不真切內裡的現狀,據稱築地市場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作為停車場使用。東京都知事早前也曾建議將其改建為美食主題公園。現在,人們依舊會去築地嗅一嗅早市的魚腥味,「懷念」流動的市井氣。

「但火車已經出站。」西奧多·貝斯特曾在一次演講中引用過這句美國的俗語,它的意思是搬遷已成定局,總要向前。外觀鐵灰色、散發冷冽現代感的豐洲市場,與其說繼承築地,還不如說肩負擦亮日本廚房招牌的大任。

近年來,在超市直接向產地採購及網絡生鮮銷售攀升的背景下,批發市場的生存受到威脅,如築地的交易量從上個世紀90年代巔峰時期的80萬噸,下滑到2018年幾乎腰斬。未來的豐洲市場不僅要提振內銷,更要化身物流基地,把日本水產包裝出口做成國際品牌。它要做的,比一個「築地」更多。

來源:2020年3月4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吉野家一號店」關閉 將隨築地市場搬遷至豐洲
    人民網東京10月8日電 位於東京中央區的築地市場6日正式關閉,結束了其83年的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位於江東區的豐洲市場。伴隨這一變遷,「吉野家 築地一號店」也在6日迎來了最終營業日。因該店為吉野家現存最古老的店鋪,並有「隱藏菜單」的存在,所以被粉絲們尊為「聖地」。
  • 搬遷自築地的豐洲市場,這裡有哪些特色美食?
    屬世界最大型的魚市場,深受國內外旅客喜愛的「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 築地市場」於2018年10月結束80年多歷史,搬遷至豐洲了。新落成的豐洲市場,除了提供魚市場參觀行程,還設有飲食樓層,充滿活力!這篇要為大家介紹豐洲市場的特色及不可錯過的店家喔。
  • 東京人新廚房「豐洲市場」怎麼逛?
    2018年的時候,已經開了83年的全球最大魚市、東京築地市場關閉了,開始改由「豐洲市場」(豊洲市場toyosu shijyō)接棒!「豐洲市場」也便成為了東京新廚房!想知道豐洲市場怎麼去、裡面有什麼、過去的美味名店又在哪裡嗎?小編今天就實地走訪,為大家帶來這座東京自由行新名所的詳細盤點。
  • 東京築地市場搬家後的首次新年拍賣,看天價金槍魚的誕生
    他說「「拍賣價格比預想的要貴一些,但是希望顧客能吃到最好的金槍魚。」築地市場搬家後遇到了什麼問題? 天價金槍魚的誕生 有「東京廚房」之稱的築地市場1935年建成開業。每年新年開市第一天的金槍魚競買是築地的風物詩,也是遊客參觀的一大看點。
  • 東京菜市場這麼管
    築地市場雖然已經成了東京標誌性的旅遊景點和美食天堂,但從歷史和本質上來說,它仍然是個批發市場。日本海鮮最大批發市場1927年,日本從大正時代進入到昭和時代,靠近海邊的築地,被規劃為一個鮮魚交易和批發市場,到1935年逐漸形成規模。
  • 東京豐洲市場金槍魚新年首拍價格大幅下跌
    新華社東京1月5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東京豐洲市場5日迎來今年首場金槍魚競拍交易,一尾來自青森縣的藍鰭金槍魚以2084萬日元(1日元約等於0.0628元人民幣)創下當天最高競拍價,但與去年相比價格大幅下跌。  拍賣於當地時間當日5時開始。
  • 東京豐洲市場新春第一鮪!276公斤重黑金槍魚1.9320萬日元拍出!
    日本東京豐洲市場今天上午進行新春第一場金槍魚競標活動,拍賣最高價是來自青森大間港捕撈上岸的黑金槍魚,一尾1億9320萬日元(約人民幣1245萬元),是歷年來第2高價紀錄。▲日本東京豐洲市場今天上午進行新春第一場金槍魚競標活動(網絡圖片)據報導,豐洲市場(東京都江東區)今天清晨進行令和時代首場新年競標。在金槍魚批發市場,可看到許多金槍魚排列著。批發業者代表致詞說,希望今年競標場上能看到金槍魚豐收,生意興隆的情況。上午5時許,金槍魚競標作業開始,叫價聲此起彼落,許多大黑鮪陸續被標下。
  • 東京豐洲日航都市酒店開始接受預訂
    ., Ltd.)宣布,定於2019年12月9日開業的東京豐洲日航都市酒店(Hotel JAL City Tokyo Toyosu)現已開始接受提前住宿預訂服務。酒店為慶祝開業還推出了客房特價活動。 酒店位於D Tower Toyosu大廈6層至17層的高區,這是一幢包含一個運動員訓練中心的獨特全新混合用途大樓。
  • 日本東京築地市場,美食介紹系列之二
    前文介紹了築地市場的壽司大和鮨國,今天再介紹兩家築地市場的餐館。鈴富壽司是由豐洲市場金槍魚批發商鈴富家直營的一家江戶前壽司連鎖餐廳,總共有四家店,築地店是總店,還開有新宿伊勢丹店、二子玉川店和大丸東京店。
  • 築地市場已成往事,日本自由行怎麼能不去東京新地標「豐州市場」
    除了擁有築地市場所具備的品種豐富,食材新鮮的生鮮食品流通的順暢化與價格穩定的功能,同時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安心意識不斷提升的需求,實現高效物流等產地。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這裡也成為日本自由行的超火打卡地。在這裡可以看到世界上稀少金槍魚的拍賣競價現場,同時也是國內外人氣的觀光打卡地!2018年10月11日從日本最著名的海鮮市場築地搬出後,吸引了更多客人前來參觀了。
  • 日本旅遊熱門地:築地市場和人氣名店壽司大
    築地本願寺本堂造型獨特的飛獅在繁忙的東京站乘坐地下鐵(大江戶線和日比谷線)在築地站下,步行不久會先看到「築地本願寺」屬淨土真宗,是日本的「文物保護」單位。修建於1934年比築地市場早1年。繼續往前走即可到達築地的外圍市場。內部拍賣市場只對專業人士開放,遊客也可以提前預約進場。但拍賣都在凌晨,要一睹「世界七大餐飲奇觀」之一的金槍魚拍賣是很辛苦的。築地從一大早就有吃貨遊客前來排隊品嘗了,排隊那是必須的。
  • 你為什麼喜歡逛菜市場?是因為便宜麼?
    為什麼總有人熱衷於逛菜市場?從菜市場裡,我們又感知到了這座城市的什麼?那些「煙火氣」,又是從何而來呢? 菜市場裡才有「意外」 一個城市最有朝氣的地方,可能就是早晨的菜市了。從蔬菜到海鮮,這裡的貨品往往最新鮮、最日常也最豐富,買賣雙方的亢奮和愉快都溢於言表。
  • 最有煙火氣的菜市場,也是最潮流的藝術打卡地?
    2020上半年,位於西安市的建國門菜市場改造基本完成。在原有的基礎上引入藝術街區、酒吧、展覽、街邊集市等新潮元素,迅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地,昔日老舊的街區充滿了新生的活力。
  • 泰國的「火車」菜市場,與鐵軌搶地盤,每天收8次攤也不願搬走
    在旅遊的時候,人們都想感受一下當地的特有文化,而現在的旅遊城市很多,為了迎合多數遊客的生活習慣,所以在景區就有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雖然很令人滿意,但是這也不是當地的生活狀態。於是一部分人就喜歡到當地的菜市場轉一轉,看一下當地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
  • 停在90年代的中國菜市場,應該美起來了!
    每周二到周日的破曉時分,商戶們就開始將剛從產地採摘來的鮮花、水果、蔬菜擺上攤位。在夏季這個旅遊旺季,市場下午也同樣會營業,只不過售賣的商品變成了各色手工藝人們的陶器、畫作、木雕等作品。香料攤位擺放數十個規整的木格裡,盛滿了顏色鮮豔的薑黃、豆蔻、肉桂、丁香、沙嗲,絕對是嗅覺和視覺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