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稱得國最正,「得國正」有啥好處,為何明人對此念念不忘?

2020-12-05 桃煙讀史

「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是歷史大家孟森對明朝的評價,從朝代的建立特點來看,朱元璋驅逐北元,在王朝更迭的因素中加入了華夷之爭的成分,這一操作非常對儒家的胃口

從具體的歷史事實來看,朱元璋貧賤出身,沒有絲毫世家背景,成就大事業完全依靠的是個人能力,暴力的自下而上戰爭摧毀了大量的地方利益集團。由此可見,明朝的建立不是高門大閥的政治遊戲,不是朝廷勳貴的叛變戲碼,而是酣暢的徹底清洗舊勢力的政治行為。

明朝得國最正,也使得朱元璋的個人威信空前膨脹,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政治改革,對延續了上千年的宰相地位的廢除,就是其皇權空前集中的證明。同時和北方民族的戰爭,天子守國門,天子守社稷的王朝人設,讓明朝在士大夫中威望很高。

明朝也延續了宋加強中央的特點,將基層更加牢固的控制在了手中,軍隊從明朝開始直接對王朝的反噬威脅大大的降低,使明既可以像唐一樣維持強大的軍事能力,又能像宋一樣牢固的控制住軍隊,明朝從建立開始就是最符合儒家夢想的,是方方正正的集權皇朝,然而同時他也是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的王朝。

一.全新的軍政制度

1.明朝是真正的槍桿子裡出政權

除了漢朝,相比於前朝貴族集團間的禪讓,統兵武將的篡位,明的江山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不但打蒙古人,更多的是輻射狀的打南北西的所有漢人割據勢力,元末的天下紛亂的可怕,元庭皇帝鬥太子。底下兩個軍事集團裹挾大量的漢人地主武裝割據,南方更是豪強並起。

朱元璋沒有絲毫取巧,硬是電腦遊戲過關一樣從小boss打起,一個一個的解決問題,一直到常遇春攻入大都,徐達徵服關中,明朝難得的南人伐北成功是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精幹的軍官團隊為基礎的

對軍隊的絕對掌控,讓明朝的衛所制度推行沒有受到過大的阻力,雖然軍戶的困苦讓洪武初年衛所就出現了大量的逃兵,然而養兵不消耗國家財政的舉措,客觀上還是緩解了明朝的財政壓力,這是宋追求的國家完全掌握軍隊的加強版本。

2.朱元璋個人魅力的融合

朱元璋的貧賤出身,放牛娃甚至和尚的經歷,讓他成為皇帝更具有傳奇色彩,這是一個矛盾的人物,對下層的關懷和對官僚階層本能的提防,是朱元璋執政的特點

由於明王朝的得國,所有對官僚集團的攻擊幾乎都不會受到反抗,洪武帝對基層和中層的把控,讓明朝早期可以肆無忌憚的推行政治改革。綿延了上千年的宰相廢就廢了,大量的特務機關,主要針對大臣的特務機關建立就建立了,朱元璋的王朝沒有合作者,全部是他的附庸。

明朝開啟的絕對皇權的窗口,雖然書生組成的內閣名義上和他有分庭抗禮的架勢,然而毫無世家根基的讀書人參政,和豪強代表的官吏參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明朝的皇帝表面上可以被內閣氣的不上朝,其實只要不顧及名聲,稍微強勢一些,他們總是最後的勝利者。

明朝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朝代,政治上大的反彈已經很難發生了,明末大臣對統治者的反抗和牴觸主要表現在陽奉陰違,表現在不作為和欺騙。

3.明朝發達的特務制度

可以說如果不是明朝得國最正,他的廠衛制度是會遇到巨大的反彈的,然而皇權集中讓錦衣衛,東廠,西廠等運行權力毫無阻滯,同時明朝由於元末的亂像,對大臣本能的不信任,宦官在唐後又一次得勢就是其具體表現。

和宋朝重視,器重文官不一樣,朱元璋本人對儒教的看法就是尖刻的,甚至提出暫緩拜祭孔子和將孟子的塑像從文廟中移出,可見和內裡是大文人的宋朝皇帝不一樣,得國最正的洪武帝,對儒家的作用更多的是從實用主義考慮。

這也是明朝表面四平八穩,內裡大大收緊行政權力的本質,內閣再怎麼駁回皇帝,文官再怎麼結黨,皇權的尊貴已經不會受到實質的挑戰了。

二.天子守國門,天子死社稷

1.明朝得國最正的民族主義本質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明朝得國最正,最重要的砝碼就是驅逐北元,從宋滅亡那裡接續了了漢人的社稷,明初建立的王朝民族戰爭的本質,是他得國最正重要的基礎,也是明朝外交政策的基石。和漢與匈奴的糾纏,宋與遼金的糾纏一樣,明朝和蒙古,後來的瓦剌和韃靼的糾纏綿延了整個王朝。

明朝的軍政和外交政策都是圍繞著和蒙古的戰爭展開的,土木堡之變大大的影響了明王朝的發展軌跡,勳貴集團和武官集團的覆滅,客觀上是東林黨人上位的直接因素。

明朝的得國之正讓他在後來的民族問題上不妥協,不和親,不納貢,不論在遼東還是漠北還是江浙福建沿海,明朝對非漢族政權的態度是僵硬剛強的,這是無數士人對明朝讚美的原因,然而具體到政策的效果上,是隋朝的挑撥離間好,還是唐朝的恩威並施強,或者明朝的鐵血政策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2.明末的天子守社稷

可以說明朝的重農輕稅的原則使他在底層百姓心中,還不是過於不堪,朱元璋底層出身,早期明朝大量的政策都恤民,相比於其他朝代,明朝政府由於最正,在民眾中威信還是存在的

崇禎帝滿足了士人和百姓對明朝皇帝的要求,死社稷吊死在了煤山上,而李自成又有多想繼承明朝的衣缽呢?他在攻擊北京前的要求只是裂土封王,割據陝西,河南等地。

明朝太道德潔癖了,他的得國甚正讓他不能做出一點的迂迴,一點的妥協,崇禎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過於剛強的明朝皇帝最終毀滅了整個王朝。

三.明朝得國甚正的束縛

1.財政上明朝極為保守

財政破產據說是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這個王朝明明那麼奮發圖強,那麼對士大夫的胃口,在幼年的時候那麼像模範生,卻在整個兩百七十六年內達不到宋朝的財政水平。

和叛變起家,重視官僚階級權益的宋太祖不同,明太祖幼年太苦了,他餓的時間太多了,把農業和農業稅提高到了國本的程度,讓全球重商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從手中溜走了。

明朝稅監,礦監對工礦掠奪一般的監管,商業稅大量的流失,讓他的財政組成極度的不平衡,明代很長時間內商業水平還比大的不如,就是重要的佐證

2.明朝對中央王朝過分自傲

明朝在尋找建文帝出使東南亞無果後,迅速調整了海外貿易的政策,閉關鎖國讓明不但損失了大量的收入,還是倭寇襲擾的重要原因,明的自命不凡來源於的就是他的得國最正,他躺在了歷代王朝中最規範,最正統的框架裡。

明朝所在的年代,是西方世界騰飛的年代,從文明的角度考慮,參考所有亞洲國家的表現,我們不能把落後的帽子完全扣在明朝的身上,然而,最正的陶醉感,確實影響了明朝商貿業的發展,即使在明朝產生了一絲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從政策上,明朝政府沒有給過準資產階級一次有力的支持。

3.利弊參半的八股取士

明朝得國對世家的徹底摧毀,讓他把人才的選拔上,更偏向於了寒門,八股就是明朝從根本上杜絕官員門第化的舉措,他使庶族地主和平民有了通過考試參加政治生活的機會

然而出於統治需要,教條主義的考試內容,對文史的丟棄,讓明朝的官員思想僵化,基本淪為了沒有獨立政治見解的皇家奴僕,他是人文主義的巨大倒退。

結語:

明朝開國皇帝從底層打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從王朝更迭的方式和民族對抗的角度分析,這確實稱的上是得國最正,他所建立的王朝,初期巨大的號召力和威信,也使得明朝做出了大量符合皇帝口味的政治改革,朱元璋的市井出身身份讓這些改革相比於宋朝來說,措施更加務實,實施更加嚴苛,宋人追求的以文制國,從另一個角度已經實現了大半。

筆者一直認為明朝的特色有限,就仿佛是被局限在了最正中,他的建立幾乎是範本一般的國民要求,是讀書人眼裡最標準的得國之道,然而明王朝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乏善可陳,中規中矩,它所在的年代是世界局勢翻天覆地變換的年代

在此階段上,明王朝也有所發展,但卻總是感覺缺乏了什麼,這也可見得國最正的明卻仍然在那個中國王朝更迭的大循環中難以掙脫,明的無奈很可能是傳統士大夫儒家治國理念的無奈吧。

參考資料:

《明史》

《明通鑑》

《新元史》

相關焦點

  • 明朝國號為何是「大明」 正解明朝國號的由來
    那麼,朱元璋為何把這一新生國家的國號定為「大明」,其實在當時朝野對此國號出處已經明確,並且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多爭議。但隨著時間推移,明朝國號的由來逐漸又變成了一個爭論的話題,持續多年,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最主要的有兩種。
  • 故宮太和門有啥作用?明朝最神聖的地方,數位皇帝在此登基
    至於現在的太和門有啥作用,咱們也不懂,咱也不敢問。不過,對於太和門在明朝的作用,我還是略知一二的。可以說太和門是明朝最神聖、最重要的地方,因為這裡曾經見證了明朝十幾位皇帝的登場!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完工,明成祖朱棣下詔,正式遷都北京,自此,紫禁城就成為明清兩朝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成為帝國的心臟。
  • 明朝猛將常遇春,為何年僅40歲就突然暴斃?死亡原因是啥?
    提起明朝,不得不說它的開創者——朱元璋。有人說他貌愁如鹽,但是英雄從不以貌取人,更在乎的是他的豐功偉績,朱元璋開創了大明朝,但是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創世,還有他手底下一眾人的努力,朱元璋手底下的能熱武士數不勝數,但要說最厲害的還非常遇春莫屬,單槍匹馬在數萬敵軍軍營中如入無人之境。
  • 明朝百萬大軍投降清軍,為何還說明朝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有很多人說明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可是這種說法總會引來很多人的反駁,那麼真實的明朝是否真的這麼有骨氣,能夠真正稱之為最有骨氣的王朝麼?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算和大家講一講明朝的事情,為何人們對明朝褒貶不一,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朝代?有人覺得明朝實際上很窩囊,但是為何它還能堅持幾百年,要是真的那麼不堪,我想大概是不太可能的。
  • 為什麼說明朝得國最正?
    關於明朝得國正與不正,網上各有各的觀點,反對的人也不少,當然了,說明朝得國正的觀點佔主流,說他不正 無非就是投降過元朝和小明王事件等等。我說一說我的觀點吧!其實我是持第一種觀點的,就是說明朝得國是比較正的。
  • 明朝官吏被從三品降為正四品,為何焚香叩謝皇恩?高呼終於升官了
    光祿卿在明朝的官職中,光祿卿或太僕卿都是從三品的官職,而僉都御史是正四品的官職,為何明朝官吏被從光祿卿的官職降為僉都御史這也意味著這個職業風險很高,稍微一不注意,皇帝吃得不開心,光祿卿就可能會人頭落地。而且光祿卿不僅受禮部的管理,而且還要受宮中大太監的管制,十分不自由,很容易受夾板氣。而這個明朝官吏被從光祿卿的官職上撤換下來,改任僉都御史,就表現的很高興。他直接去往皇宮門口,叩謝皇恩。降職還能表現得如此開心,可見光祿卿這個官職有多受氣,而他改任的僉都御史並不簡單。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明朝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處在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因為從外部環境來看,14-16世紀,同時期的西方正處於「文藝復興」的關鍵時期,西方在文藝復興之後,資本主義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雖然依舊處於封建社會,但當時也是有資本經濟萌芽的出現,而且社會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 歷朝歷代都有好男風者,為何明朝時期卻堪稱頂峰?
    關於同性的題材在國外已經流行了很多年,從文學作品到影視作品都有;但是在中國,由於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間較短,社會開放程度還遠遠比不上發達國家,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在網絡小說以及很多網站上聚集著這麼一群愛好者。不過現在,原本只是小眾的圈子,也卻隨著網絡電視劇以及一些耽美劇的興起而逐漸掀起熱潮,很多年輕男性因出演耽美劇而大火。
  • 此開國皇帝號稱是得國最正的皇帝,沒有之一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大家猛一看是不是以為這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口號,其實這句口號的原創作者不是孫中山先生,而是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最早提出的,朱元璋號稱得國最正,沒有之一!為啥說朱元璋得國最正呢,那麼其他皇帝得國不正嗎?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因此可以說「得九邊者得天下」。明九邊示意圖明朝最精銳的部隊在哪裡?明朝在統一中原之後,開始推行都司-衛所制,北方靠近蒙古的區域是明朝衛所的集中區域。隆慶三年,薊遼總督譚綸曾言:「今中外馬步官軍,大約止可八十四萬五千有奇」,九邊士兵數量佔明朝軍隊的大部分,亦是明朝軍隊的精銳所在。為何明軍在江浙和朝鮮抗倭表現截然不同?時常有人討論,為何明朝江浙軍隊的戰鬥力如此不堪?為何無法迅速消滅江浙沿海的倭寇(包括海盜)?甚至出現官軍被倭寇追打的情形。
  •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明人畫——唐代邊鸞花鳥作品賞析
    明人畫 邊鸞花鳥(一)Pair of Phoenixes on a Paulownia TreeMaker(s) Artist: Bian Luan, active late 8th-early 9th century Medium: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silk Dimensions
  • 作為明朝最精銳的部隊,戚家軍為何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藉助江南龐大賦稅的的支持,戚家軍成為當時明朝所有國防軍當中,軍種最齊全,裝備最精良,成為了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力軍。但好景不長,隨著戚繼光的離開,戚家軍逐漸衰落,淪為了普通的軍隊,最終也未能幫助明朝抗擊努爾哈赤。這是為什麼?
  • 土木堡之戰:明朝軍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但是一場土木堡之戰,讓明朝軍隊的臉面徹底丟盡。這場仗讓明軍將領損失過半,號稱天下第一軍的京師禁衛軍也一敗塗地。在這場恥辱之戰中,大明軍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這其實跟明朝的軍事制度有直接和深遠的關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在軍制上進行了非常嚴格的制度規定,以防產生不穩因素。
  • 明朝一權在手的劉瑾,為何被處以凌遲,行刑時到底有多慘?
    在明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身為宦官卻一手遮天權傾朝野,後來更是成了一個十惡不赦壞事做絕的大奸臣,我們都知道,古代一個惡人如果犯下了滔天大罪、人人憤恨之際,便會被送至高堂之處以凌遲之刑。但是,劉瑾再怎麼說,也沒有犯下這麼大的罪,而且他當時的權利可以說非常之大,那麼明朝一權在手的劉瑾,最後為何被處以凌遲,行刑時他到底有多慘呢?劉瑾一生可謂大器晚成,他6歲入宮,直到年近50歲的時候,才撈到一個美差,被派去服侍年僅3歲的太子朱厚照。而在此之前,他都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太監。
  • 它是世界級古都,號稱「最中國」的西安,為何日本念念不忘
    號稱「最中國」的西安為何被日本念念不忘,今天來帶大家領略一下西安這個世界名城對日本的深刻影響,西安是中國陝西省的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除了是我們開頭提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之外,西安還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唐朝太監可以隨意廢立皇帝明朝太監為何不能,原因在於兵權控制力度
    太監是封建社會的特色之一,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服侍至高無上的皇帝,因此屬於是皇帝的親信奴才,正因為有這層關係,所以太監在很多朝代是興風作浪。 諸如秦朝的趙高、東漢禍國殃民的十常侍、唐朝中後期的太監可以隨意廢立皇帝、明朝太監權勢滔天無惡不作等。 要說太監權勢達到最巔峰的朝代,自然是唐朝和明朝。但不同的是,唐朝太監可以隨意廢立皇帝,而明朝太監雖然權勢滔天,諸如出現了「立皇帝」劉瑾和九千歲魏忠賢這種太監,依舊是皇帝想收拾了只需要一句話的事情。
  • 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明朝?歷史愛好者:大明得國正有氣節!
    明朝雖然不是史上最強盛的朝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可能也算不上頂流,但後人對它的歷史評價卻非常高。為什麼很多歷史愛好者都喜歡明朝?或許這跟明朝的建國史以及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傳奇人生有關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明朝如此圈粉的原因有哪些吧!
  • 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有啥好處?吃多少?啥時候吃?
    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有啥好處?吃多少?啥時候吃?冠心病的人為啥要吃阿司匹林?1、最常見的胃腸道症狀:胃腸道症狀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
  • 明朝「錦衣衛指揮使」什麼級別?正三品官階,堪比兵部侍郎
    錦衣衛機構職權的擴大,對錦衣衛指揮使而言,自然是有好處的。它是錦衣衛的最高長官,皇帝親軍首領。錦衣衛指揮使存在首要目的,就是維護皇族利益。這時它們存在的基礎 。除了前面提到的侍衛、儀仗隊、緝捕、刑獄的職權外,錦衣衛還需要維護南京、北京兩個地區的穩定。親王前往封地就任時,也是由錦衣衛指揮使調遣兵馬護送,保護皇族。並且保證藩王封地的穩定。
  • 明朝官員到底有多窮?正三品退休後賣女兒,正二品沒錢買棺材下葬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倒也不是如此,為官者不一定非富即貴,也可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尤其是在明朝的時候。在明朝時期,官員的工資待遇確實是一般,官員們大都很窮,有多窮呢?在當時,位居正三品的大臣,在辭官還鄉之後,基本上就是「窮光蛋」了,甚至到了「貧不能歸,鬻其四歲女」的地步,因為沒錢,連老家都回不去,只能將自己4歲的女兒給賣了湊路費,可以說是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