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在1941年末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本處於優勢階段,但隨著後來在戰術上的失誤,以及數量上的劣勢,日本在太平洋上步步敗退。到了1944年底,美軍已經可以從太平洋上的島嶼起飛重型遠程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了。同年,柯蒂斯—李梅將軍從即將勝利的歐洲戰區,調到太平洋戰區,在太平洋戰區擔任戰略空軍的參謀長時,李梅發明了一種戰術,這種戰術也被後人稱為「李梅燒烤」,即用燃燒彈對城市和人口密集區進行攻擊。
李梅將軍是戰略空軍學說的堅定支持者,他一直認為空軍應該獨立於陸軍和海軍之外,成為第三個軍種(當時只有陸軍航空兵或海軍航空兵),主張運用重型戰略轟炸機,在高空對敵方的工業設施、基地進行精確轟炸,來摧毀對方繼續作戰的能力。在李梅調任到太平洋戰區後,他研究了日本建築的相關資料,發現日本當時還在普遍建築木製結構的房屋,就連東京也是如此,混凝土製的房屋少之又少。為了消滅掉日本的有生力量,以及摧毀掉日本殘存的工業實力(至少盟軍這麼說的),李梅決定用燃燒彈對東京市區,以及其他城市進行轟炸,這便是「李梅燒烤」。
攻擊行動最早在1945年3月9日展開,採用當時盟軍轟炸機部隊在歐洲時的標準戰術進行轟炸,即夜間從高空中進行精確投彈。而日本缺少夜間防空的訓練和經驗,其城市防空火力也遠低於德國。因此在當晚,盟軍轟炸機較為順利的投下了超過2000噸的汽油燃燒彈,當時許多的東京市民還在睡夢中,很多人沒有來得及逃離房屋就被活活燒死。同時木製房屋也引發了大面積的火災,火焰吞噬著整個東京城區,大火直到5天後才熄滅,而此次燃燒彈攻擊行動,僅一天就造成了超過10萬東京市民的死亡,大面積的東京城區被燒毀,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對當時正在負隅頑抗的日軍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汽油彈不同於原子彈,被原子彈殺死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也很少能留下倖存者,而汽油彈會附著在人體上繼續燃燒,直到這個人死去。如果能倖存下來,也會因為大面積燒傷而留下一身恐怖的傷疤。在盟軍進行燃燒彈攻擊行動之後,一部分倖存者戰後回憶說,當時的東京簡直就是「人間煉獄」。但戰爭就是戰爭,而盟軍的攻擊行動則一直持續到核爆後。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保守估計,起碼有50萬的平民在攻擊行動中死亡,超過兩次核爆造成的死亡人數的總和!超過800萬人因為住所被燒毀而無家可歸。
雖然在後來一些人道主義者指責李梅涉嫌在戰爭中屠殺,但李梅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並且非常堅定的支持對日本的打擊。他在戰後表示:「轟炸日本並不會讓我感到內疚和不安,使我焦慮的是戰爭的結束,所以我並不在乎到底死了多少人」。在戰後,1964年李梅被日本政府授予「一等旭日大綬章」(一般頒給戰功顯赫的人)。對此,日本人是這麼理解的,他們認為李梅的轟炸,使日本從瘋狂中清醒過來,並且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為。關於「李梅燒烤」的辯論至今沒有停止過,一部分人認為盟軍就是赤裸裸的屠殺,另外一部分人認為日本是罪有應得,畢竟他們也那麼對待過我們。不管如何辯論,戰爭造成了大量的平民死傷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只能希望不再發生戰爭,並確保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