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日本的惡劣行徑遭到了各國的厭惡,美國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向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最終,日本被迫在投降書上簽字。可能很多人認為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已經是最為慘烈的一次打擊,但事實上,在這之前日本的經濟和政治中心東京也遭遇過一次轟炸,在歷史上被稱為是東京大轟炸。
美國為了炸毀日本的工業基地和兵工廠,就想到採取空襲的方式對敵方目標進行轟炸,在最開始的時候,美國給出的計劃是白天出動轟炸機對目標進行打擊,但是在經過實戰之後發現,日本並不同於德國,出動轟炸機根本無法對目標進行準確轟炸,因為日本高空的風速太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轟炸效果。
當時負責這次轟炸任務的指揮官是柯蒂斯·李梅,他了解到日本的武器並不是從一些大型兵工廠裡生產出來的,而是通過許多家庭的小作坊來生產零部件的,之後他們便把這些零部件運往兵工廠進行組裝,這也就使得美軍的轟炸沒有效果。
在了解到日本方面的相關狀況後,李梅再次調整了作戰計劃,將轟炸時間改為晚上,並且使用燃燒彈進行轟炸。在經過兩次實際轟炸效果測試後,東京近三萬多幢房子化為烏有,李梅對此感到非常滿意。於是在1945年3月9日晚,派遣300多架B-29轟炸機,到達了東京的上空,投下了兩千多噸燃燒彈,在經歷了短短2個小時的時間,東京被烈焰吞噬了,近十萬人被活活燒死,成了陪葬品。
但是因為大部分死者已經面目全非,完全沒有辦法辨認身份,所以最後政府出動了軍隊對這些屍體進行集體掩埋,即使是這樣,他們也花費了25天的時間才將這些屍體全部清理乾淨。如此慘烈的轟炸下,日本還在負隅頑抗,美國即使給予了警告,也仍然無動於衷,以至於後來廣島和長崎遭到了原子彈的轟炸,美國的一系列強硬手段才促使日本最終投降。